一小球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第15s內(nèi)的位移比第14s內(nèi)的位移多0.2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加速度為0.2m/s2

B.小球第15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1.5m/s

C.小球第14s的初速度為2.6m/s

D.前15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2.9m/s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甘肅省定西市高二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guān)于靜電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勢等于零的物體一定不帶電

B.電場強度為零的點,電勢一定為零

C.同一電場線上的各點,電勢一定相等

D.負(fù)電荷沿電場線方向移動時,電勢能一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四川成都七中高二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電場線能直觀、方便地比較電場中各點場強的強弱.如圖甲是等量異種點電荷形成電場的電場線,圖乙是場中的一些點:O是電荷連線的中點,E、F是連線中垂線上相對于O點對稱的兩點,B、C和A、D也相對于O點對稱.則( )

A.B、C兩點場強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B.A、D兩點場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E、O、F三點比較,O點場強最強

D.B、O、C三點比較,O點場強最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吉林吉林市高二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guān)于拋體運動,下而的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A.平拋運動是曲線運動,它的速度不斷改變,不可能是勻變速運動

B.平拋運動可分解為水平方向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自由落體運動

C.平拋運動落地時的水平位移由初速度大小決定

D.平拋運動的落地時間與初速度大小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吉林吉林市高二11月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某同學(xué)要測量一長為L的電阻絲的阻值,他先使用多用電表×100Ω的擋測量,多用電表此時的指針如(甲)圖所示,則此時從多用電表上讀得R= Ω.用螺旋測微器測量該電阻絲直徑時,測量結(jié)果如(乙)圖所示,由圖可讀出d=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黑龍江哈爾濱六中高一上期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一物塊從一光滑且足夠長的固定斜面頂端O點無初速度釋放后,先后通過P、Q、N三點,已知物塊從P點運動到Q點與從Q點運動到N點所用的時間相等,且PQ長度為3 m,QN長度為4 m,則由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求出OP的長度為( )

A.2 m B.m C.3 m D.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河北石家莊一中高一上期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以a=2m/s2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任意相同時間末速度比為1:2:3: ……:n

B.第ns末的速度比第1s末的速度大2(n-1)m/s

C.2s末速度是1s末速度的2倍

D.ns時的速度是(n/2)s時速度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四川省高三(上)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足球守門員在發(fā)門球時,將一個靜止的質(zhì)量為0.4kg的足球,以10m/s的速度踢出,若守門員踢球的時間為0.1s,則足球的平均加速度為 m/s2;足球沿草地作直線運動,速度不斷減小,設(shè)加速度大小恒為2m/s2,3s后足球運動到距發(fā)球點20m的后衛(wèi)隊員處,則此過程中,足球運動的平均速度為 m/s,后衛(wèi)隊員接到球時,足球的速度為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湖南省高二(上)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空間有場強E=1.0×102V/m豎直向下的電場,長L=0.8m不可伸長的輕繩固定于O點.另一端系一質(zhì)量m=0.5kg帶電q=5×10﹣2C的小球.拉起小球至繩水平后在A點無初速度釋放,當(dāng)小球運動至O點的正下方B點時繩恰好斷裂,小球繼續(xù)運動并垂直打在同一豎直平面且與水平面成θ=53°、無限大的擋板MN上的C點.試求:

(1)繩子的最大張力;

(2)A、C兩點的電勢差;

(3)當(dāng)小球運動至C點時,突然施加一恒力F作用在小球上,同時把擋板迅速水平向右移至某處,若小球仍能垂直打在檔板上,所加恒力F的方向及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