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如圖所示,一個質(zhì)量為m=2kg的小物塊(可看成質(zhì)點)開始時靜止在高度h=0.2m、長度L=4m、質(zhì)量M=1kg的木板AB的最左端A處,C點為AB的中點.木板上表面AC部分粗糙,C B部分光滑,下表面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1.現(xiàn)對小物塊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大小為F=12N的恒力,木板和小物塊恰好能保持相對靜止.已知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小物塊與木板上表面AC部分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
(2)如果對小物塊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大小為F=14N的恒力,當(dāng)小物塊運動到達C點時,小物塊和木板的速度各為多少?
(3)在第(2)問的情況下,當(dāng)小物塊到達C點時撤去F,求小物塊落地時與木板B端的水平距離.

分析 (1)對小物塊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大小為F=12N的恒力時二者相對靜止,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共同的加速度,然后對m進行受力分析即可求出;
(2)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分別求出A、B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再由位移公式求小物塊和木板的速度各為多少;
(3)由牛頓第二定律求m滑上光滑段時兩個物體的加速度,再由運動學(xué)公式求解二者分離的時間和各自的速度,最后結(jié)合平拋運動的特點即可求出.

解答 解:(1)由題意可知,當(dāng)F=12N時,二者一起做加速運動,選擇向右為正方向,則:
(m+M)a0=F01(M+m)g
代入數(shù)據(jù)得:${a}_{0}=3m/{s}^{2}$
對m進行受力分析可知,m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水平方向:
F0-f0=ma0
豎直方向:N1=mg
又:f02N1
聯(lián)立解得:μ2=0.3,f0=6N
(2)如果對小物塊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大小為F=14N的恒力,當(dāng)小物塊的加速度:
${a}_{1}=\frac{F-{f}_{0}}{M}=4m/{s}^{2}$
M的加速度:${a}_{2}=\frac{{f}_{0}-{μ}_{1}(m+M)g}{M}=\frac{6-0.1×(2+1)×10}{1}=3m/{s}^{2}$
設(shè)當(dāng)小物塊運動到達C點時間是t1,m的位移為x1,M的位移是x2,由運動學(xué)的公式和幾何關(guān)系得:
${x}_{1}=\frac{1}{2}{a}_{1}{t}_{1}^{2}$,${x}_{2}=\frac{1}{2}{a}_{2}{t}_{1}^{2}$;
${x}_{1}-{x}_{2}=\frac{1}{2}L$
聯(lián)立得:t1=2s
所以小物塊的速度:v1=a1t1=4×2=8m/s
木板的速度:v2=a2t1=3×2=6m/s
(3)當(dāng)小物塊到達C點時撤去F后,小物塊在水平方向不受力,所以做勻速直線運動,而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不變,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a3=-μ1(m+M)g
代入數(shù)據(jù)得:${a}_{3}=-3m/{s}^{2}$
設(shè)再經(jīng)過時間t2小物塊離開木板,則:
${v}_{1}{t}_{2}-({v}_{2}{t}_{2}+\frac{1}{2}{a}_{3}{t}_{2}^{2})=\frac{1}{2}L$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t}_{2}=\frac{2}{3}$s,(或t2=-2s,舍去)
此時木板的速度:${v}_{3}={v}_{2}+{a}_{2}{t}_{2}=6+(-3)×\frac{2}{3}=4$m/s
小物塊離開木板后做平拋運動,平拋運動的時間:${t}_{3}=\sqrt{\frac{2h}{g}}=\sqrt{\frac{2×0.2}{10}}=0.2$s
該過程中小物塊沿水平方向的位移:x3=v1t3=8×0.2=1.6m
木板在水平方向做減速運動,其加速度:${a}_{4}=-\frac{{μ}_{1}Mg}{M}=-{μ}_{1}g=-0.1×10=-1m/{s}^{2}$
t3時間內(nèi)木板的位移為:x4=${v}_{3}{t}_{3}+\frac{1}{2}{a}_{4}{t}_{3}^{2}$=$4×0.2+\frac{1}{2}×(-1)×0.{2}^{2}=0.78$m
所以小物塊落地時與木板B端的水平距離:△x=x3-x4=1.6-0.78=0.82m
答:(1)小物塊與木板上表面AC部分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0.3;
(2)如果對小物塊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大小為F=14N的恒力,當(dāng)小物塊運動到達C點時,小物塊和木板的速度各為8m/s和6m/s;
(3)在第(2)問的情況下,當(dāng)小物塊到達C點時撤去F,小物塊落地時與木板B端的水平距離是0.82m.

點評 本題是復(fù)雜的力學(xué)綜合題,要邊計算邊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要抓住各個過程之間的聯(lián)系,如速度關(guān)系、位移關(guān)系,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xué)公式結(jié)合研究.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的xoy坐標系中,oy豎直向上,ox水平.設(shè)平面內(nèi)存在沿x軸正方向的恒定風(fēng)力.一物體從坐標原點沿oy方向豎直向上拋出,初速度為vo=4m/s,不計空氣阻力,到達最高點的位置如圖中M點所示,(坐標格為正方形,g=10m/s2)求:
(1)小球在M點的速度v1
(2)小球落回x軸時的位置N點的坐標;
(3)小球到達N點的速度v2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關(guān)于電場中電荷的電勢能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電場強度越大的地方,電荷的電勢能也越大
B.正電荷沿電場線方向移動,電勢能一定增大
C.負電荷沿電場線方向移動,電勢能一定增大
D.電荷沿電場線移動,電勢能一定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發(fā)射地球同步衛(wèi)星時,先將衛(wèi)星發(fā)射至近地圓軌道1,然后經(jīng)點火,使其沿橢圓軌道2運行,最后再次點火,將衛(wèi)星送入同步圓軌道3.軌道1、2相切于Q點,軌道2、3相切于P點,則( 。
A.衛(wèi)星在軌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軌道1上的速率
B.衛(wèi)星在軌道3上的角速度等于在軌道1上的角速度
C.衛(wèi)星在軌道1上經(jīng)過Q點時的速率小于它在軌道2上經(jīng)過Q點時的速率
D.衛(wèi)星在軌道2上經(jīng)過P點時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軌道3上經(jīng)過P點時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氣體放出熱量,其分子的平均動能不一定減小
B.布朗運動是液體分子的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
C.沒有摩擦的理想熱機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D.當(dāng)分子力表現(xiàn)為斥力時,分子力和分子勢能總是隨分子間距的減小而增大
E.一定量100℃的水變成100℃的水蒸氣,其分子之間的勢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A球質(zhì)量為2m,B球質(zhì)量為m,用不計質(zhì)量不可伸長的繩子連接,并跨過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圓柱,圓柱半徑為R,A球恰好與圓柱中心等高,B球剛好接觸地面,若將A球無初速釋放,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A球著地后,B球能上升到離地$\frac{4}{3}$R高度處
B.A球著地后,B球能上升到離地$\frac{5}{3}$R高度處
C.在A球著地前的任意時刻(除初始時刻外),A、B兩球各自合力的功率之比為2:1
D.在A球著地前的任意時刻(除初始時刻外),A、B兩球所受繩子拉力的功率之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如圖,電路中電流、電壓表均為理想電表,定值電阻R=3Ω,電源內(nèi)阻阻值r=1Ω.閉合電鍵S后,將滑動變阻器滑片向下滑動,電壓表V1、V2、V3示數(shù)變化量絕對值分別為△U1,△U2,△U3.若△U1=0.3V,則△U3=0.4V,△U2=0.1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如圖所示,豎直平面內(nèi),半徑為R=0.5m的光滑圓軌道CDF與傾角θ=37°的光滑斜面軌道AC相切于C,圓軌道的直徑CE與斜面垂直,O點為圓軌道的圓心,D點為圓軌道的最低點,F(xiàn)點為圓軌道的最高點,DF在豎直方向,B點為斜面上與F等高的位置.小球從斜面上A處由靜止釋放,之后恰好能通過F處離開圓軌道,落到斜面上.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10m/s2,sin37°=0.6,cos37°=0.8,不計空氣阻力,求:
(1)A,C兩點的高度差;
(2)小球從F點到斜面的運動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可以采用如圖l所示的(甲)或(乙)方案來進行.

(1)比較這兩種方案,甲(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因為這個方案摩擦阻力小,誤差小,操作方便,所用實驗器材少.
(2)如圖2是采用(甲)方案時得到的一條紙帶,在計算圖中N點速度時,幾位同學(xué)分別用下列不同的方法進行,其中正確的是BC
A.vN=gnT
B.vN=$\frac{{{s_n}+{s_{n+1}}}}{2T}$
C.vN=$\frac{{{d_{n+1}}-{d_{n-1}}}}{2T}$
D.vN=g(n-1)T.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