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化學》全冊綱要

一、過濾

注意事項: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壁無氣泡

          二低:漏斗內液面低于濾紙邊緣;濾紙邊緣低于漏斗邊緣

三靠:小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層濾紙上;漏斗下口靠在燒杯內壁上

怎樣洗滌沉淀:在過濾器上用蒸餾水沒過沉淀物,待濾液濾出后,重復2~3次

怎樣檢驗沉淀洗滌干凈:在最后一次濾出液中加入某些物質,通過現象來判斷。例食鹽中SO42-的沉淀,可加BaCl2將SO42-沉淀下來,洗滌主要是洗去Cl-、Ba2+等,取其中一種即可,如Cl-,可在最后一次濾出液中加Ag+,若無沉淀,說明已無Cl,說明洗滌干凈。

二、   減壓過濾

原理:抽氣泵給吸濾瓶減壓,造成瓶內與布氏漏斗液面上的壓力差,從而加快過濾速度。

操作步驟:1、安裝好儀器,將濾紙放入布氏漏斗內,用蒸餾水潤濕濾紙,微開水龍頭,抽氣使濾紙緊貼在漏斗瓷板上。

      2、用傾析法先轉移溶液,開大水龍頭,待溶液快流盡時再轉移沉淀。

3、當吸濾瓶內液面快達到支管口位置時,拔掉吸濾瓶上的橡皮管,從吸濾瓶上口倒出溶液。

4、洗滌沉淀時,應關小水龍頭,使洗滌劑緩慢通過沉淀物。

注意事項:

(1)過濾時放入布氏漏斗內的濾紙大小應小于漏斗內徑又能將全部小孔蓋住。

(2)倒入布氏漏斗內的溶液量應不超過漏斗容量的2/3。

(3)當過濾的溶液具有強酸性、強堿性或強氧化性時,會腐蝕濾紙,此時可用玻璃纖維代替濾紙或用玻璃砂漏斗代替布氏漏斗。

(4)吸濾完畢或中途需停止吸濾時,應注意先拆下連接抽氣泵和吸濾瓶的橡皮管,然后關閉水龍頭,以防倒吸。

(5)減壓過濾不宜用于過濾膠狀沉淀或顆粒太小的沉淀,膠狀沉淀在快速過濾時易透過濾紙;沉淀顆粒太小則易在濾紙上形成一層密實的沉淀,溶液不易透過。

三、結晶(蒸發(fā)結晶和冷卻結晶)

1、溶質在萃取劑中有較大的溶解度

試題詳情

2、萃取劑與原溶劑不混溶、不反應

試題詳情

3、溶質不與萃取劑發(fā)生任何反應

五、蒸餾

原理:利用互溶的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沸點不同,給液體混合物加熱,使其中的某一組分變成蒸氣再冷凝成液體,從而達到分離提純的目的。

試題詳情

注意事項:1、溫度計水銀球在支管口附近或略低于支管口

試題詳情

2、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試題詳情

3、溶液體積不超過蒸餾燒瓶體積的2/3

試題詳情

4、投放碎瓷片防暴沸

六、滲析

原理:離子和小分子(H2O)能透過半透膜,但膠體不能。

注意事項:蒸餾水要不斷更換

怎樣檢驗滲析完全:在最后一次滲出液中加試劑,通過現象來判斷。如淀粉膠體和食鹽溶液的分離,可在最后一次滲出液中加AgNO3,若不出現沉淀,說明滲析完全。

專題一:物質的分離和提純

(一)         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的基本原則

三個原則:

試題詳情

1、  不能引入新的的雜質。分離、提純后的物質應是純凈物,不能有其他物質混入其中。

試題詳情

2、  分離、提純時不減少被提純物質的質量。分離、提純時所加試劑只與雜質反應。

試題詳情

3、  實驗操作簡單易行。選擇分離、提純方法應遵循先簡單后復雜原則,先考慮物理方法,再考慮化學方法。

(二)         物質分離提純的方法選擇的思路

試題詳情

1、  固體樣品:加熱(灼燒、升華、熱分解),溶解,過濾(洗滌沉淀),蒸發(fā),結晶(重結晶),電解精煉

試題詳情

2、  液體樣品:分液,萃取,蒸餾

試題詳情

3、  膠體樣品:鹽析,滲析

試題詳情

4、  氣體樣品:洗氣

課題一:海帶中碘元素的分離與檢驗

試題詳情

1、  化學原理:樣品灼燒后,在灰分中加水,碘元素以I-進入溶液,用適量Cl2或H2O2氧化,用淀粉檢驗I2,   

用CCl4萃取并分液來分離I2。

試題詳情

2、 方案設計:

稱取樣品→灼燒灰化→溶解過濾→氧化→檢驗和萃取分液

試題詳情

3、  實驗注意點:(1)不要向所有濾液中直接加淀粉溶液,否則后續(xù)實驗無法操作

               (2)實驗現象:萃取時,下層紫紅色,上層無色。

               (3)分液漏斗操作要點:檢漏;放氣;分液時將玻璃漏斗口上的玻璃塞打開或使塞上的凹槽對準漏斗口上的小孔,使漏斗內外空氣相通;下層液體從下面慢慢流出,待下層液體完全流出后,關閉旋塞,將上層液體從漏斗上口倒出。

 

課題二:用層析法分離鐵離子和銅離子

試題詳情

1、 層析法的基本原理:

紙層析以濾紙作為惰性支持物,濾紙纖維上的羥基具有親水性,它所吸附的水作為固定相,把不與水混溶的有機溶劑作為流動相,由于吸附在濾紙上的樣品的各組分在水或有機溶劑中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各組分會在兩相之間產生不同的分配現象。親脂性強的成分在流動相中分配得多一些,隨流動相移動的速度就快一些;而親水性強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得多一些,隨流動相移動的速度就慢一些,這樣,性質不同的組分就分離在濾紙的不同位置上。

試題詳情

2、  將含有Cu2+、Fe3+的溶液涂在濾紙一端,并在這一端用丙酮和鹽酸作展開劑,在濾紙的毛細作用下,展開劑攜帶待分離的物質沿濾紙纖維向上移動,由于Cu2+、Fe3+的移動速度不同,一段時間后,Cu2+、Fe3+距起點距離不同,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Cu2+、Fe3+可用氨熏顯色。

試題詳情

3、 Fe3+、Cu2+的顯色反應

Fe3++3NH3.H2O=Fe(OH)3↓+3NH4+           紅棕色

Cu2++4 NH3.H2O=Cu(NH3)42++4H2O          深藍色

試題詳情

4、層析法的操作方法:

試題詳情

(1)裁紙   (2)點樣:將飽和FeCl3和CuSO4溶液1:1,用毛細管吸取樣品溶液,在離濾紙2cm點一直徑為0.3~0.5mm左右的斑點   (3)展開:用滴管吸取一定量展開劑(9mL丙酮和1mL6mol/L鹽酸),小心地注入大試管的底部,注意不要讓試樣點接觸到展開劑。(4)顯色:若現象不明顯可以氨熏     (5)分離:將濾紙上分離物質的斑點剪下,浸于有關溶劑中,即可提取紙上層析物。

試題詳情

5、實驗現象和結果

氨熏后上層紅棕色,下層深藍色。說明Fe3+移動速度更快一點,所以在濾紙的上方。

試題詳情

6、實驗操作注意事項

試題詳情

a 濾紙吸水性很強,點樣操作要求迅速,用毛細管蘸取試樣在濾紙條的原點處輕輕點樣,晾干后再點,重復3~5次,要求留下斑點的直徑小于0.5cm,b、在層析操作中,不能讓濾紙上的試樣點接觸展開劑,如果試樣點接觸展開劑,樣點里要分離的離子或者色素就會進入展開劑導致實驗失敗。

課題三:硝酸鉀晶體的制備

試題詳情

1、2、4、6略

試題詳情

3、影響晶體的生成條件

晶體顆粒的大小與結晶條件有關,溶質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的濃度越高,或溶劑的蒸發(fā)越快,或溶液冷卻得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細小,反之,可得到較大的晶體顆粒

試題詳情

5、  該實驗的注意事項:參照蒸發(fā)結晶和減壓過濾的注意事項

課題4:粗鹽中含ca2+、Mg2+、SO42-等可溶性雜質和泥沙等不溶性雜質,實驗方案:

Ca2+除去用Na2CO3溶液,Mg2+除去用NaOH溶液,SO42-除去用BaCl2溶液,為了將這些離子都能除去,所加的試劑一般是過量的,所以也要將過量的新加入的離子除去,所以順序應是BaCl2→Na2CO3→過濾→鹽酸(鹽酸過量可用加熱除去)→加熱蒸發(fā),NaOH溶液加在過濾前的任一位置。

課題5: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試題詳情

專題二、物質性質的探究

1、 鋁的配合物

Al3++4OH-=Al[OH]-   現象:先產生沉淀,后沉淀溶解

Al3++6F-=AlF63-     或AlCl3+6NH4F=(NH43AlF6+3NH4Cl

現象:加F-,再加NH3.H2O無沉淀產生,說明Al3+與F-形成了配合離子不再與NH3.H2O反應生成沉淀。

 

試題詳情

2、 鋁表面氧化膜的生成

 (1)將Al片放置在空氣中,被氧化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膜,阻止里面的Al進一步被氧化;

(2)Al放在濃HNO3、濃H2SO4中發(fā)生鈍化。

試題詳情

3、 鋁表面氧化膜的實驗探究

主要是鋁片與CuSO4溶液的反應:

現象:產生大量氣泡,溫度迅速升高,很快出現一層海綿狀的暗紅色物質

試題詳情

原因:1、隨著反應的進行,c(Al3+)增大,Al3+水解使溶液中的H+濃度增大

試題詳情

     2、反應為放熱,使溶液溫度升高

試題詳情

     3、生成的Cu和Al構成原電池加快反應速率

課題6: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檢驗

試題詳情

專題三、物質的檢驗與鑒別

1、 牙膏中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CaCO3存在于摩擦劑中,甘油存在于保濕劑中,牙膏的PH值>7

具體見書本P32表3―1 牙膏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

試題詳情

2、CaCO3、甘油的檢驗化學原理

 

 

 

 

 

 

 

CaCO3轉化成CO2檢驗;甘油能使新制的Cu(OH)2呈絳藍色。

課題6:火柴頭中某些成分的檢驗

試題詳情

1、 火柴起火的原理

安全火柴的火柴盒側面涂有紅磷(發(fā)火劑)和Sb2S3(易燃物)等,火柴頭上的物質一般是KClO3、MnO2等氧化劑和易燃物如硫等。當兩者摩擦時,因摩擦產生的熱使與KClO3等接觸的紅磷發(fā)火,并引起火柴頭上的易燃物燃燒,生成一定量的SO2。

試題詳情

2、 火柴頭中的硫元素檢驗化學原理和實驗操作

將火柴點燃,收集燃燒產生的氣體,通過能否使KMnO4褪色來檢驗。從燃燒后的氣體具有還原性推測出是SO2進一步推測出含有S元素。

試題詳情

3、火柴頭中的氯元素檢驗的兩種化學原理

方案一:將燃盡的火柴頭浸泡在少量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向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以檢驗Cl-。(燃燒后Cl元素轉化成Cl-,通過檢驗Cl-進一步推測Cl元素。)

方案二:將3~4根火柴摘下火柴頭,再將火柴頭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加AgNO3溶液、稀HNO3和NaNO2溶液,若出現白色沉淀,說明含氯元素。ClO3-+3NO2-+Ag+=AgCl↓+3NO3-

(直接檢驗,利用ClO3-的氧化性轉化成Cl-,接著通過檢驗Cl-來確定Cl的存在)

課題7:新裝修居室中HCHO濃度的測定

試題詳情

1、  化學原理:4MnO4-+5HCHO+12H+→4Mn2++5CO2↑+11H2O

試題詳情

2、  實驗裝置:P36  

試題詳情

3、  計算:KMnO4的物質的量可根據濃度和所取的體積計算出來,記下KMnO4紅色剛好褪去時抽氣次數,根據KMnO4的物質的量計算出HCHO的物質的量,根據針筒的容積和抽氣次數計算出總的空氣的體積,HCHO的含量就可以計算出來了。

課題8:亞硝酸鹽和食鹽的鑒別

試題詳情

1、 NO2-的不穩(wěn)定性

向NaNO2溶液中加酸,生成HNO2。HNO2不穩(wěn)定,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微熱甚至常溫下也會分解,產生紅棕色的NO2氣體。

NaNO2+H2SO4(稀)=NaHSO4+HNO2          2HNO2=NO↑+NO2↑+H2O

試題詳情

2、 NO2-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氧化性:2NO2-+2I-+4H+=2NO↑+I2+2H2O   (I2可用淀粉檢驗)

     NO2-+Fe2++2H+=NO↑+Fe3++H2O   (淺綠色變?yōu)樽攸S色)

還原性:5NO2-+2MnO4-+6H+=5NO3-+2Mn2++3H2O   (KmnO4紫色褪去)

試題詳情

3、 與NaCl的鑒別

NO2-和Cl-中加AgNO3都會產生白色沉淀,但AgNO2可溶于稀HNO3,AgCl不溶于稀HNO3。

   Ag++NO2-=AgNO2

課題9:Na2S2O3與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

試題詳情

專題四、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

1、 S2O32-+2H+=SO2↑+S↓+H2O

試題詳情

2、 如何測定化學反應速率

可以通過記錄出現渾濁所需的時間來比較反應速率的大小

試題詳情

3、 實驗比較法

實驗比較法常常通過平行實驗或先后的系列實驗作觀察和對比,分析影響的因素,值得指出的是,在比較某一因素對實驗產生的影響時,必須排除其他因素的變動和干擾,即需要控制好與實驗有關的各項反應條件。

課題10  催化劑對雙氧水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

試題詳情

1、 催化劑的有關知識

催化劑是參與反應的,只不過反應掉多少,在最后又生成了多少,所以在整個過程中,催化劑的質量沒有發(fā)生改變,注意與中間產物的區(qū)別

試題詳情

2、 催化劑是如何改變反應速率的

催化劑能使反應的活化能降低,使得具有平均能量的反應物分子只要吸收較少的能量就能變成活化分子,活化分子所占分數增大,有利于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試題詳情

3、 哪些因素會改變雙氧水的分解速率

除了催化劑的種類外,還與試劑的用量、濃度、狀態(tài)、反應溫度等因素有關。

試題詳情

課題11、反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試題詳情

1、 CoCl2溶液的變色原理

[CoCl4]2-+6H2O==[Co(H2O)6]2++4Cl-

藍色             粉紅色

溶液稀釋時,平衡向正方向移動,溶液的顏色由藍色逐漸轉變?yōu)榉奂t色;

加入Cl-,會使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溶液逐漸轉變?yōu)樗{色。

試題詳情

2、CoCl2水合物呈現不同顏色的機理

CoCl2.6H2O====CoCl2.2H2O====CoCl2.H2O====CoCl2

粉紅色          紫色           藍紫色      藍色

取一支試管,加入3mL95%乙醇溶液(乙醇作為溶劑)和少量(2~3小粒)氯化鈷晶體(CoCl2.6H2O),振蕩使其溶解,再逐滴滴加蒸餾水,到溶液恰好呈粉紅色,然后用酒精燈加熱該試管(在加熱過程中不斷地失水),可以觀察到顏色:粉紅色→紫色→藍紫色→藍色

稀釋時,溶液由藍色→藍紫色→紫色→很快變成粉紅色(平衡向左移動);

試題詳情

課題12、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試題詳情

1、 改變壓強對NO2平衡體系的顏色變化

2NO2==N2O4    一注射器充有30mL紅棕色的NO2氣體,封住注射孔。

從側面觀察:

用力推壓活塞:顏色先變深后變淺(但仍比原來的要深),先是體積對濃度的影響,然后是平衡移動。

用力提拉活塞:顏色先變淺后變深(但仍比原來的要淺),理由與上相同。

從頂端觀察:

用力推壓活塞:平衡向正方向移動,觀察到顏色變淺。 

用力提拉活塞:壓強減小,平衡向逆方向移動,顏色變深。

從針筒頂端觀察針筒內氣體的顏色變化更為科學、合理。因為這種方法觀察,針筒內的紅棕色氣體分子(NO2)的數量多少與觀察到的顏色深淺成正比,而針筒內氣體總體積的變化導致的各氣體濃度的變化不影響其對NO2總量多少的觀察和判斷。

專題五:電化學問題研究

試題詳情

課題13、原電池

試題詳情

1、 電化學腐蝕:析氫腐蝕和吸氧腐蝕

試題詳情

2、 原電池實驗

實驗步驟:(1)Zn-Cu-稀H2SO4,連接燈泡,可以觀察到小燈泡發(fā)光5~10s。

(2)一段時間,向燒杯中加入1~2g重鉻酸鉀(或KmnO4、或H2O2)振蕩,此時燈泡又會復明,而且持續(xù)的時間較長。

試題詳情

3、  極化作用:開始時,Zn片上沒有氣泡,但不久后,Zn片上慢慢產生少量的氣泡,這是因為反應開始后,Cu片上產生氣泡,這些氣泡先附著在Cu片上,當反應持續(xù)進行時,氣泡逐漸變大并離開Cu片上升,但是Cu片上始終有很多微小的氣泡覆蓋,阻礙H+在Cu片上得e-,Zn片上的電子也就不能順暢地輸送到Cu片上,所以,有些H+就直接在Zn片上奪取電子生成H2,這就是電極的極化作用。

試題詳情

4、  降低極化:(1)利用鹽橋(瓊脂+飽和氯化鉀溶液,作用是離子可以自由通過),Zn不與稀H2SO4接        

觸,不會有微粒在Zn片上得e-。

(2)還可以供給電極適當的反應物(如KMnO4、重鉻酸鉀、H2O2),由于這種物質比較容易在電極上反應可以使電極上的極化作用減小或限制在一定程度,這種作用稱為去極化作用。

試題詳情

5、制用燃料電池

(1)將兩根碳棒放在酒精燈上灼燒,立即投入到冷水中,反復操作3~5次,使得碳棒表面變得粗糙多孔(表面越粗糙越好,碳棒能夠吸附越多的氣體,效果也就越明顯)

(2)將上面的兩根碳棒插入到KNO3溶液中,接通電源電解,兩電極上有氣泡(提供原電池中的H2和O2

(3)切斷電源,在兩電極上接上音樂集成電路,通過發(fā)出音樂聲說明H2、O2、KNO3溶液構成了氫氧燃料電池。

試題詳情

6、鐵的吸氫腐蝕和吸氧腐蝕

吸氫腐蝕:兩支鐵釘,其中一支繞幾圈光亮的細銅絲。加入鹽酸和K3[Fe(CN)6](鐵氫化鉀、能與Fe2+生成藍色沉淀),觀察繞有細銅絲的鐵釘上產生的氣泡多,鐵釘周圍先出現藍色沉淀。

吸氧腐蝕:鐵片上滴一滴含酚酞的食鹽水,觀察到酚酞變紅,說明發(fā)生吸氧腐蝕:O2+2H2O+4e-=4OH-

試題詳情

課題14、電解和電鍍

試題詳情

1、 電解飽和食鹽水

取一支U型管,向管內加入飽和食鹽水,并滴入幾滴酚酞,用鐵棒和碳棒分別作為陰極和陽極,接上直流電源進行電解。

現象:在陽極收集到Cl2,用濕潤的KI-淀粉試紙檢驗顯藍色。

      陰極收集到H2(可用點燃檢驗),陰極由于H+的消耗,OH-剩余呈堿性,酚酞變紅。

試題詳情

2、鐵釘鍍鋅

試題詳情

電鍍液的配制:50mL蒸餾水+3.5gZnCl2+12.5gKCl+1.5g硼酸,攪拌使之溶解,調節(jié)PH為5~6,

(若PH>6,則易生成白色絮狀的氫氧化物沉淀以及鋅的堿式鹽,若PH<5,鍍液中的H+濃度大,一方面會造成H+和Zn2+對配位體Cl-的爭奪,另一方面,由于H+濃度大,易放電,形成的氫氣氣泡附著在陰極表面而影響鍍層質量)。

鍍件的處理:用細砂紙打磨鐵釘,使鐵釘光滑→放在80℃2mol/LNaOH溶液中浸泡5min(除去油污),用水洗凈→放入45℃的濃鹽酸中浸泡2min,取出洗凈→放入V(濃硝酸):V(水)=1:100稀HNO3中浸泡,取出,洗凈。

電鍍操作:Zn(陽極),Fe(陰極),電渡液進行電鍍。

課題15: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測定

測定物理量:電極物質的質量(△m),通過電解液的電流強度(I)和通電時間(t)

試題詳情

 

 

 

 

專題六:物質的定量分析

課題17:食醋總酸含量的測定(用已知濃度的NaOH溶液滴定待測食醋樣品溶液,可測定食醋總酸含量)

試題詳情

1、 食醋的分類:分為釀造醋和配制醋

試題詳情

2、 食醋的總酸含量:是指每100mL食醋中含酸(以醋酸計)的質量,也稱食醋的酸度。

試題詳情

3、 課題方案設計

(1)       配制待測食醋溶液:用25mL移液管吸取食醋25mL,在容量瓶中配制250mL的食醋溶液。

(2)       將樣品裝入酸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用待測食醋潤洗3次,然后裝入食醋溶液。

(3)       把標準NaOH溶液裝入堿式滴定管

(4)       取待測液:從酸式滴定管中放出VmL待測食醋到洗凈的錐形瓶中,加2~3滴酚酞溶液。

(5)       滴定:左手控制滴定管的玻璃球,右手振蕩錐形瓶,兩眼注視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變化,當錐形瓶內溶液顏色從無色到淺紅色且半分鐘內不恢復到原來的顏色,說明滴定到終點。

(6)       數據處理:m(CH3COOH)=c(NaOH)×V(NaOH)×M(CH3COOH)

試題詳情

則100mL食醋中所含醋酸的質量為

 

 

 

試題詳情

4、 了解用基準物質來標定標準溶液

試題詳情

配制0.1000moL/LNaOH標準溶液,由于NaOH易吸收空氣中的CO2,使得溶液中含有CO2,使得溶液中含有Na2CO3,從而也使?jié)舛炔粶蚀_。

為了配制不含Na2CO3的NaOH溶液,可先將NaOH配成飽和溶液,Na2CO3在飽和的NaOH溶液中不溶解,待Na2CO3沉淀后,量取一定量上層清液,稀釋到所需濃度,即得NaOH標準液,用來配制NaOH溶液的蒸餾水,應先加熱煮沸后迅速冷卻,以除去其中的CO2。用上述方法配制的NaOH的準確濃度可以基準物質來滴定,這里可以使用鄰苯二甲酸氫鉀(用酚酞作指示劑,滴定到給終點時溶液呈堿性)。

 

 

課題18:鍍鋅鐵皮鋅鍍層厚度的測定

試題詳情

1、 鋅鍍層厚度的計算方法

通過實驗測得鋅的質量m,鋅鍍層單側面積S,鋅鍍層厚度為h,密度為ρ,則V=mρ,V=2hs(前后兩面)

可求得h(厚度)=m/2ρS

試題詳情

2、 試用三種方法來測定鋅鍍層的厚度

方法一:將鍍鋅鐵皮放到NaOH溶液中,鋅會反應,鐵不會。Zn+2NaOH+2H2O=Na2[Zn(OH)4]+H2

方法二:把鐵與鋅看作雙組分混合物,使它們與稀硫酸完全反應,通過測定生成的氫氣的體積及混合物的總質量計算混合物中鋅的質量。

方法三:放到酸中,當反應速突然率減少時(Zn反應完,鐵開始反應),立即取出,質量差就是鍍鋅的質量。

專題七:物質的制備與合成

課題19:硫酸亞鐵銨的制備

試題詳情

1、(NH42SO4.FeSO4.6H2O的性質

淺綠色晶體,商品名:摩爾鹽,是一種復鹽,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或(NH42SO4都要小。

試題詳情

2、 制備原理

Fe+H2SO4=FeSO4+H2↑    FeSO4+(NH42SO4+6H2O=(NH42SO4.FeSO4.6H2O↓

將含FeSO4和(NH42SO4的溶液蒸發(fā)濃縮,冷卻后結晶可得到(NH42SO4.FeSO4.6H2O晶體。

試題詳情

3、 課題設計方案

(1)      鐵屑的凈化:鐵屑放到Na2CO3溶液(去油污,油酯水解)中浸泡數分鐘,洗滌,晾干。

試題詳情

(2)      FeSO4的制備:稱取4.2g洗凈的鐵屑(Fe屑過量,防止Fe2+被氧化),加入25mL3mol/LH2SO4溶液,加熱,振蕩,反應過程中適當補充水,使溶液體積基本保持不變,待反應基本完成后,再加入1mL3mol/LH2SO4溶液(使溶液呈酸性,抑制水解),趁熱過濾。

根據FeSO4晶體的溶解度,用水浴加熱,趁熱過濾(最好減壓過濾),防止析出FeSO4晶體。

(3)      硫酸亞鐵銨晶體的制備:稱取(NH42SO4晶體,配成飽和溶液,倒入到FeSO4溶液中,攪拌,在蒸發(fā)皿中蒸發(fā)濃縮到溶液表面出現晶膜為止,自然冷卻,即有(NH42SO4.FeSO4.6H2O析出,抽濾,并用少量酒精洗去晶體表面附著的水分。

(4)      為何用酒精清洗:a 減少晶體在洗滌時的溶解  b  減少蒸餾水中溶解氧對晶體的氧化。

(5)      鐵屑表面的鐵銹對制備有無影響

鐵銹(Fe2O3)與H2SO4反應可生成Fe2(SO43,過量的Fe屑將Fe3+還原成Fe2+,只要保證Fe過量就可排除鐵銹的影響。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