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之七種武器
干國祥
88年我普師畢業(yè)到中學任教。如果當時有人對我說某一天我會到校外上公開課,或在優(yōu)質(zhì)課上獲個什么獎次,我是怎么也不會相信的。因為當時大家都承認公開課是“表演的藝術(shù)”:優(yōu)美的嗓音,迷人的姿態(tài),漂亮的板書是它的三項基本原則。而我在這些方面無疑是個“三等殘廢”,要想博得公開課這位MM的青睞,那得是下輩子的事情了。
所以,當漂亮的白兔們在公開課這塑膠跑道上不知疲倦地奔跑的時候(這些兔子是不會大意地躺在地上休息的),我可是做夢也不敢想像有一天我能夠勝過“她們”,或者與“她們”并駕齊驅(qū)。這只烏龜胸無大志,他只是憑著個人的興趣,不言收獲、不問是非地讀著自己的書。
然而我教小學的妻子卻是一只能夠奔跑的兔子,我的同事與后來的徒弟中也不乏這樣的能手。當他們想要奔跑,我也就只能一回回地陪練――幾乎每一次別人的公開課,我都得扮演一回“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縫紉郎”。于是,雖然十余年不上公開課,但什么導入的藝術(shù)、板書的藝術(shù)、提問的藝術(shù)、小結(jié)的藝術(shù)……我都是深諳其中的奧妙。十多年,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練得了一身無所可用的“嫁衣神功”和上公開課的“七種武器”。
于是,某年學校無人可派的時候我不得不從幕后走到前臺,不料從此一頭撞進“公開課”中,著實公開了好一陣子,F(xiàn)在既然已經(jīng)“金盤洗手”,也就不揣冒昧,將“七種武器”獻上,供諸位品評:
一定音錘――課前故事
上課尚未開始,我們就得祭起一種特殊武器:課前故事。然而大多數(shù)使用者并未得此招的精髓。
許多老師在上公開課前,為了讓大家緩和一下緊張的心情,往往會先講一個笑話或者故事。然而由于笑話與故事與課文本身缺乏有機的聯(lián)系,使得這一招也就僅僅停留在有趣的層面,而未能使課堂因此豐厚起來。
其實課前故事若選擇精當,處理巧妙,它能夠成為課文學習的有效的“前奏”,而不僅僅只是課堂的點綴與修飾。
上公開課《兒子的旋律》,文章的主題是“結(jié)束,意味著新的開始”和“新老交替,繼往開來”。于是我在上課前,用兩三分鐘時間介紹了那一年風行全球的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而書中小矮人哼哼與唧唧,小老鼠嗅嗅與匆匆的故事,講的正是一個簡單有趣的“結(jié)局……或者是新的開始”的故事。
上《斑羚飛渡》,我用的是這個:“假日到了,有個男人帶著一家人___他的母親,溫柔的妻子和可愛的兒子去劃船游玩。不料船翻了,全家落入水中。這家人中只有這個男人會游泳,而他的能力只能救一個人。請問:他該救誰?為什么?”
――就這樣,一錘定音,眾說紛紜的“斑羚飛渡”以一個“該先救誰”二難故事定格為一個“人類面臨災難時的選擇”的人類寓言,使得整個課堂從一開始,就直接進入到探尋作者與讀者背后的“集體無意識”的高度。
一般說來,課前的“同結(jié)構(gòu)小故事”可以達到以下功能:
1.激發(fā)興趣,吸引學生,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我們將要討論的“問題”上;
2.促使反思,引發(fā)我們對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與物進行深度思考;
3.使學生親身介入到故事-問題場景中,這一點在《斑羚飛渡》一課的導入部分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學生“介入事件”的狀態(tài);
4.測試學生的理解能力,為教學的展開及控制下一問題或程序的難度提供依據(jù);
5.最重要的,一錘敲定“基本主題”的方向,幫助參與學習者確定他的“原始立場”。
火焰刀――課件
課件在當前的公開課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它使得課堂從冷兵器時代進入到火器時代。
我在公開課上運用課件是被兩個原因“逼上梁山”的:一是自己板書雖然設計精妙,但字跡草草,據(jù)說這會影響比賽性公開課的打分,不得已用現(xiàn)代化武器CAI(課件)代替;二是那幾年的優(yōu)質(zhì)課比賽的規(guī)則定得挺荒唐,說是沒有課件便不能獲一二等獎,所以制作課件幾乎成了所有公開課前的頭等大事。
然而任何一項新的技術(shù),它既可能是對人的解放,同時也可能是成為對人的束縛。所以為了防止課堂被線性的PPT課件所束縛,我的這一套“火焰刀法”的練成,還真是經(jīng)過了一波三折呢。
我開始的時候是苦思冥想,熟研PowerPoint軟件的每一個功能,使得制作而成的課件同時具備了任意跳轉(zhuǎn)和簡單動畫的功能。第一次參與優(yōu)質(zhì)課只是區(qū)級小賽,上的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上完之后,聽眾反應頗為熱烈。當時不少老師便要我留下課件容他們拷貝,我自己也覺得精心制作的課件在上課的時候?qū)嵲谥皇钦宫F(xiàn)了冰山一角,大有明珠投暗之憾,所以索性坐下來,為大家展示了一番。
后來參加市賽,上的是一篇課外文章。得到激勵之后,我將課件制作得更為精致美妙,結(jié)果那一次敗走麥城!原因是:學生的基礎遠遠低于我所想象,他們抄起了課件中的內(nèi)容,而我當時只試圖說服學生不作抄翁,卻沒有想到:正是我的自以為得計的課件,才留給他們不必主動思考的機會。
火焰刀折了!
當時我想,這只能是我使的刀法有誤,豈可能是刀本身有錯?于是繼續(xù)精研軟件,自學FLASH,一時還未成賽課能手,倒先成了遠近聞名的課件高手,不少要參加優(yōu)質(zhì)課比賽或有大型公開課的,便托人拿了名酒咖啡來央我做課件。
2002年,在縣市級和大市級的公開課上,我都獲得了一等獎。兩個課件都做得別致,文字極少,畫面極精,能互動,能一定程度地輸入“變量”,自然在獲獎中也分了不少功勞。在嵊州上《故鄉(xiāng)的小路》時,我在課件中要同時解決如下矛盾與難點:讓學生任意選取文章的其中一個部分來學,沒有固定的順序;限于時間,要準備著舍棄文章中的某些片段,但學生仍然可能選擇到它;讓學生用詞語歸納段意時,詞語是不確定的;在更重要的是,學完全文之后,所有討論學習成果將在課件中生成一條曲折的通往故鄉(xiāng)的小路(這條小路與作者的人生之路形成同構(gòu))……正是這些難題在課件中的解決,使課堂讓人“看”來耳目一新,取得奇兵之效。
但作為一名天生的懷疑派,我會不斷地質(zhì)疑自己業(yè)已取得的成功(相反,在失敗的時候我倒可能會自我辯護)。紹興市優(yōu)質(zhì)課獲獎以后,我開始對優(yōu)質(zhì)課和課件產(chǎn)生懷疑,我認為那個課件的成功恰恰證明了我課堂的設計之精巧,學生還是不由自主地中了我的圈套。
一懷疑,就生叛逆心。后面幾堂較為成功的公開課,棄苦練而得的“火焰刀”不用,竟然也獲得了成功。尤其是《丑小鴨》一課,回歸到黑板板書,由討論而生成板書,充分呈現(xiàn)了“走向未知”的后現(xiàn)代教育觀與對話課堂觀。
然而棄課件的成功反過來又緩和了我對課件的懷疑。只是從此,我的課件開始返樸歸真:不再用雖然精美但特別費時的FLASH,而只采用最簡單的PPT;課件中不再含教學程序的設計(因此也就不再成為課堂進程的枷鎖),而僅僅成了其他“兵器”的有效載體,成了高效率、高質(zhì)量的資料呈現(xiàn)手段……在《斑羚飛渡》的課件上,我只用它來呈現(xiàn)幾段文字與影視資料。僅用一兩個小時制作成的課件,配合著課堂走向了深層對話。這次,沒有人再感嘆課件的精妙,而只是在課的高潮處沉默不語。
長生劍――朗讀秀
課件是最新的武器,朗讀是最古老的武器。然而它對一個語文老師的重要性,不亞于燒回鍋肉水平之于成都的廚師。
身為語文老師,無論你音質(zhì)是否動聽,普通話是否標準,你都無法繞過“朗讀”這一關。
對支玉恒、韓軍而言,朗讀便成了他們的“常勝劍”。支玉恒教《金色的魚鉤》,當場范讀,聽課的全體師生潸然淚下,乃至抽咽不止;韓軍在舟山上《大堰河,我的保姆》,二十多分鐘深情吟誦,全場聳然動容……
我的普通話至今沒過二甲,然而在平時自家孩子面前也一樣深情吟誦,一樣能夠讓聽者聳然動容,黯然動情,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但是遭遇公開課,我還敢這樣“玩火自焚”么?
其實還是得量體裁衣,按季穿衣。如果上的恰巧是詩歌,拼了命也得使一回并不熟練的“長生劍”。
一次校級比賽上艾青名詩《假如我是一只鳥》,我只讀一遍,便全場肅然。只是沒有人知道,為這一回讀,我跟著磁帶練了百十合,且不是學它如何把握語氣語調(diào),而僅僅是為了糾正自己實在很不可靠的“紹普”。
參加大市級優(yōu)質(zhì)課的那幾天,我整天在耳朵里塞著MP3。后來人家跟我說,你當時真是成竹在胸,好不悠閑。只是他哪里知道,我MP3里放的,是課文的錄音!因為是課外選文,所以還特意請一個普通話極好的同事錄了幾回,放在MP3里,來來回回地聽。
有人說粉筆字和普通話是一個語文老師最重要的基本功,信然。既然逃不掉,這一柄即使你并不喜歡的“長生劍”,也得不時拿出來好好地練上一練。
然而關于此招我豈敢多言,想必個中高手肯定會有更精彩的表述。
多情環(huán)――電影剪輯
公開課上爆破力最強,也是最取巧的武器是放電影剪輯,――你要賺眼淚或者掌聲,都有明星們伺候著呢。
“拘禁”在大山里的時候,我便有意識地收集能夠促進教育的影視,從好萊塢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到學生特喜愛的卡通片《灌籃高手》,都曾經(jīng)是我教育學生的“暗器”,以至于我的不少學生給我寫信,至今還以“教練”相稱。然而有意識地在語文課堂上使用電影剪輯,則是受到了朋友郭初陽的啟發(fā)。他的《烈日暴雨下的祥子》和《珍珠鳥》等課,在引入電影的思想與方法上,都有所突破。
逼真的影像、感人的音樂和扣人心弦的劇情……電影所具備的強大力量,遠遠超過文字或一般文字加上相片的課件。電影還是一部時空穿梭機,讓你隨時隨地地進入到人類所能想象的任何地點任何時段,介入到人類經(jīng)歷的任何事件。
古老的語文課堂要煥發(fā)新意,豈能棄人類最新的藝術(shù)與科技手段不用?
然而電影剪輯這個“多情環(huán)”使將出來,卻既要當心成為情感的點綴又要當心放得出去收不回來。上《故鄉(xiāng)的小路》一課時,曾有人提議用上某個母親為兒子縫衣的電影剪輯,然而我看了之后,覺得這個剪輯過于感性、膚淺,卻并沒有能增加課堂的張力,所以放棄了。后來在賽課時我不只一次看到其他選手使用這個剪輯,感覺正如我原先所想,無非是加了一個的漂亮的點綴,課堂并沒有因此而亮起來。
課堂上運用電影剪輯更常見的毛病是電影固然攝取了學生與聽課老師的魂魄,但一如“吸星大法”,若食之不化,喧賓奪主,便容易電影取代了文本,沖淡了思考。
自己感覺用的較好的一個剪輯是在上《斑羚飛渡》時用的《泰坦尼克號》剪輯,不如讓實錄來替我說話:
播放《泰坦尼克號》電影片段,描述場景如下:
播放《泰坦尼克號》電影片段,描述場景如下:泰坦尼克號漸漸下沉,船員們忙著組織婦孺登上小艇逃命,甲板上上演著一出出丈夫與妻子,兒女與父親永別的慘劇。戀愛中的杰克和露絲也在甲板上,露絲不愿拋下杰克一個人逃命,她的未婚夫卡爾找到他們,勸說露絲逃命,他撒謊說已經(jīng)定好了逃命的小船,杰克也可以上船。露絲信以為真,登上小艇徐徐下降。
而在小艇下降前的片刻,泰坦尼克號的主人艾斯梅偷偷地溜上了船逃命。組織逃命的船員邁達特看到了這一幕,十分震驚,但仍然不動聲色地指揮小艇下降……
悲愴的泰坦尼克號的主題音樂響起,人聲消失,徐徐下降的露絲和其他獲得生命的人們望著鎮(zhèn)靜地指揮著這一切的邁達特和混亂的人群……
(全場肅然,為電影中的鏡頭深深感動。)
師:為什么指揮登船的邁達特沒有揪出那個下船逃命的男人?
生:我想是因為當時很亂,如果揪出他只會增添混亂。
生:因為他也一個生命嘛,多救出一個生命不是更好的事嗎?
師:為什么杰克要向他的情敵卡爾說“沒有說好吧”?
略沉默,一個學生:他也想逃命,他不想死。
師:同樣身為健壯男人的貴族青年卡爾為什么能夠逃命?
。ㄈ珗龀聊,肅靜。)
師:我知道,現(xiàn)在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個真實的選擇:我會顧自逃命嗎?我這樣做是不是卑鄙?對這個問題,也許我們可以這樣思考(點擊幻燈片,讀):面對死亡時任何猶豫、慈悲、憐憫、膽怯都是生命無比珍貴的體現(xiàn),也是舍己救人者之所以偉大的體現(xiàn)。你可以迫于情勢和規(guī)則反對一個人顧自搶先逃命,但是你不可以認為他的死是應該的,而且沒有猶豫的權(quán)利!挥腥f分珍惜、不舍的東西,我們才能說它是珍貴的;輕易可以拋棄的東西,怎么可以說是珍貴的呢?而生命,恰恰就是我們最珍貴的、最不想拋棄的東西。也唯有這樣,那些獻出自己生命的人,才顯得如此高尚、高貴,而值得我們敬仰……
霸王槍――論辯
既然公開課含有表演的成份,那么總得在課上展現(xiàn)一下每個人最拿手的“好戲”,或唱,或舞,或誦……從表面看來,我的那柄無敵的霸王槍是“論辯”。
非?旖莸刈プΨ皆捴械囊x與要害,用簡潔清晰的語言給予快速反擊,這是我在BBS上的“個性”,也是我在生活中的“長處”。平時,我在課堂上經(jīng)常性地表演“雙手互搏”,同時串演正反方,然后自己詰駁自己。在公開課上,豈能不露一手長期演練的必殺絕技?
上《故鄉(xiāng)的小路》一課時,借班學生沒有提問習慣,我設計的“你有什么問題提出來”這一招受挫,且?guī)缀跸娜ソ种徽n堂時間。然而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論辯”上,當我以課文的語句為依據(jù),堅持認為“守在鄉(xiāng)下的母親從內(nèi)心里想要遠在京城工作的兒子回去陪伴她度過晚年”時,學生終于忍無可忍,勃然而起進行反駁……成了,他們從課文中找出證據(jù)越來越多,課文的解讀越來越細……終于,老師們的掌聲響起來,――表面上是給“憤”“悱”的學生,實際還不是給扮演一回反角來“啟”“發(fā)”他們的老師?
上《兒子的旋律》,圍繞“兒子認為父親該不該被免職”,展開了對主題的深入討論;上《丑小鴨》,“丑小鴨是不是注定要變成天鵝,而不管他努有沒有經(jīng)過努力”的這一難題展開的正反方面紅耳赤的論辯,使得文本的解讀與課堂的對話,都達到了一個相當?shù)母叨取?br>
而《斑羚飛渡》,說穿了,整堂課無非是一個沒有結(jié)論的“遇到災難時我們該先救誰(或先遺棄誰)”的大辯論。
孔雀翎――問題(文章解讀)
然而,當我們不是簡單地從文章中學習丑小鴨永不放棄的精神,而是結(jié)合具備的課文語句來討論“丑小鴨是不是注定要變成天鵝,而不管他努有沒有經(jīng)過努力”的時候,其實我們也就是在使用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武器:有深度的且角度新穎的文本解讀。論辯只是表面的形式,論辯下面潛伏著的“真問題”,才是課堂的靈魂。
最終,決定公開課成敗的,不是誰用了什么花招,而是誰把課文上得最有“意義”。決定課堂“意義”質(zhì)量的兩個因素是課堂對話的質(zhì)量與文章解讀的質(zhì)量,而二者其實不過是錢幣之正反面,且以對文章的獨特解讀為前提。
在所有的文本之后,都有一個牽涉人類經(jīng)驗的“根本主題”,抓住并厘清這個主題,你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之所在、之所出。而教學最困難、最有爭議的的恐怕就是發(fā)現(xiàn)一個根本性的新問題。
一篇課文只會有一個根本問題。一堂課只能有一個根本問題。
其他的不是問題,而僅僅是走向這個問題或者帶著這個問題走向未知深處的途徑。
上《斑羚飛渡》,它不可能是人應該保護動物,獵人不應該冷漠地在旁邊看著斑羚赴死。因為作者并沒有意識到,他寫的不是斑羚,斑羚并不具備這樣的本領與本能,他讓它們赴死,只是把人的道德觀和生命觀,投射到了其他動物的身上……因此,它的根本問題就是:面對災難,誰應該赴死?
上《愛蓮說》,在“蓮出淤泥而不染”的背后,難道沒有古文人的自鳴清高嗎?但反過來作簡單的“淤泥贊”,是不是又無視了“蓮花賦予淤泥以多采的生命”這一辯證的關系呢?
擁有一個根本性的真問題,就是握有無敵于天下的“孔雀翎”,當它展開的時候,將使課堂里發(fā)出“比彩虹更美麗輝煌的光芒”。
拳頭――應變,無招之招
我不知道拳頭該不該算成一種武器。
但一到臺上,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先的打造武器都不過是一種準備,而且別人也一樣握著鋒利的武器。你還將發(fā)現(xiàn),各種武器之間也并沒有高下之分,真正決定勝負的,是“雙手”;在許多時候,原先精心策劃的所有招術(shù),購置的新穎武器都會因為情況突變而無法伸展它理想狀態(tài)下的功能,這時候,克敵制勝的只能是你的應變――就像是赤手相搏中,決定勝負的是誰的拳頭更硬、更有力!
說到底,“技術(shù)”畢竟是個中性詞,或者說,它是個褒義詞,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解決許多現(xiàn)實的難題。技術(shù)無罪,正如刀無罪,劍無罪――盡管刀劍也可能淪為“兇器”。
然而正如人在制造工具的同時,工具也在改造著人類。當“技術(shù)”與“主義”結(jié)合上升為“技術(shù)主義”的時候,我們就可能會因此而遺忘課堂與教育的本義:師生生活在一起,彼此帶來希望、幸福與挑戰(zhàn)。
超越技術(shù)的,是持續(xù)地關注技術(shù)為之服務的本來目的:在課堂上的人的幸福與成長。
我們是不是還有其他更簡潔或者更復雜的途徑,可以抵達這一目的,我愿與大家共同探討,共同分享。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