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學(xué)年度南通市九校(學(xué)科基地)聯(lián)考

(南通中學(xué) 南通一中 海門中學(xué) 啟東中學(xué) 通州中學(xué) 如東中學(xué) 如皋中學(xué) 海安中學(xué) ?茶中學(xué)

語文試卷

本試卷共4頁,滿分150分?荚囉脮r150分鐘。

注意事項(xiàng):

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用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考試號填寫在答題紙(卡)上,在右下角“座位號”空格內(nèi)填寫座位號。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無效。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yīng)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zhǔn)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jié)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本題共4小題,每題3分,共12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diǎn)字的讀音,全都與所給注音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脛jìng  攣    化   妝   疾風(fēng)

B.塑sù    情    上   愿   滿天星宿

C.便pián  胝    文   躚   便宜行事

D.人rén   愛    苒   娠   如指掌

試題詳情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翕動   定婚   臭哄哄   直言不諱

B.纓珞   圖象   炒魷魚   鋌而走險

C.障蔽   更迭   打嘴仗   針砭時事

D.煤炭   裝幀   敲竹杠   佶屈鰲牙

試題詳情

3.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語使用不恰當(dāng)?shù)囊豁?xiàng)

A.他是今年才開始學(xué)習(xí)電腦的,因此操作起來不免不熟練,我們?nèi)绻瓦@樣責(zé)備他未免太不講道理啦。

B. 阿富汗在歷史上備受外族的侵略,又處于十分復(fù)雜的地緣政治格局之中。因此阿富汗人民多年來承受了多方面壓力。

C.澳門市中心的郵政大樓,一身簡樸的灰色,屹立在市中心70多個春秋,華人建筑師陳煜培先生的匠心獨(dú)運(yùn)的設(shè)計與周圍精巧而鮮艷的葡式建筑搭配和諧,既美觀大方,又有詩意。 

D.看著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他下決心做一個懸壺濟(jì)世的企業(yè)家,援助那些失學(xué)兒童重返學(xué)校。

試題詳情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試題詳情

二、本題共3小題,每題3分,共9分。

5.下列關(guān)于“茶道”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茶道的最早記載是中國唐朝的《封氏聞見記》,這證明茶道起源中國而后才流傳到日本。

B.唐朝時茶道的形式是“茶宴”,茶宴是對環(huán)境氣氛、操作品飲程序儀式都很講究,流行于上流社會和市井平民的一種社交活動。

C.茶道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都是一種以茶為主題的生活禮儀,也是通過沏茶、賞茶、品茶來內(nèi)省修行、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

D.中國茶道被引進(jìn)日本是由南浦昭明禪師實(shí)現(xiàn)的。他是在浙江余杭經(jīng)山寺學(xué)得茶宴儀程并在南宋末年將茶道帶回日本的。

試題詳情

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xiàng)是

A.唐時的茶道是“茶宴”,它突出的是禮儀;宋時流行的是“斗茶”,它的特色是游藝。

B.斗茶時如果能說出是否本地茶葉,沖茶之水的由來并且得分最多,便可獲得獎品。

C.珠光流茶道的出現(xiàn),標(biāo)志著具有濃郁的中國色彩的茶道日本化的開始。

D.日本茶道的頂峰標(biāo)志是千利休創(chuàng)立的“利休流草庵風(fēng)茶法”流行于全世界,但因以茶干政,

千利休終被當(dāng)政者勒令自殺。

試題詳情

三、本題共3小題,每題3分,共9分。

8.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

A.湯、武,千乘也,而士皆之。     歸:歸附

B.至於智氏,而子必為之           報:報答

C.立千乘之義而不可               凌:凌辱

D.而因欲以寡人猶可乎?           難:與……作對

試題詳情

9.文中“而欲丑之以辭”的“以”字,與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以”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且一璧之故逆強(qiáng)秦之歡

B.故羊易之

C.斂貲財送其行 

D.久之,能足音辨人

試題詳情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作者認(rèn)為當(dāng)時的君主,只重視得到物質(zhì)方面的利益,一旦得到土地就高興,但他們卻輕視人才,即使得到了士人,也并不因此高興,不知道互相慶賀,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孰輕孰重。

B.孟嘗君主張合縱,公孫弘建議先去觀察秦王是否是個能稱帝的君王,如果是個庸君,再合縱也不遲,孟嘗君就采納了他的建議。

C.范氏、中行氏被滅掉以后,作為其門下的豫讓并沒有采取行動,他的朋友不解,豫讓解釋說是眾人養(yǎng)活他的。

D.公孫弘出使秦國,秦王準(zhǔn)備用話來羞辱他,以觀察公孫弘的反應(yīng)。公孫弘義正詞嚴(yán),樹立千乘之國的威嚴(yán),可以稱得上一個士人。

試題詳情

四、(23分)

14.請分別概括第(6)小節(jié)中提到的四位音樂家的音樂的特點(diǎn)。(4分)

試題詳情

16.文章第(3)小節(jié)中“第六交響曲的哲學(xué)”、第(6)小節(jié)里提到的“上蒼的旨意”的含義各是什么?請分別作答。(6分)

試題詳情

17.本文為什么以“行板如歌”為題,請從內(nèi)容、形式兩方面分點(diǎn)作簡要賞析。(6分)

六、(15分)

試題詳情

20.提取下面一段話中“作者”的觀點(diǎn),寫下四個關(guān)鍵詞語。(4分)

作者在《審美化生存建構(gòu)》一書中,提出我國圖書出版應(yīng)盡快實(shí)現(xiàn)由傳統(tǒng)封閉型、雷同型、生產(chǎn)型向外向型、創(chuàng)新型、經(jīng)營型出版形態(tài)轉(zhuǎn)變的觀點(diǎn),并倡導(dǎo)將這一理論應(yīng)用到我國出版業(yè)的研究中,試圖通過對我國的出版業(yè)成為一種產(chǎn)業(yè)、出版物成為一種商品的考察來描繪一個中國式的法則。

 

七、(60分)

試題詳情

21.按要求作文

“氣”可以指空氣、氣體,也指某些素養(yǎng)或特征,更多的是指人的精神狀態(tài)或品格。

曹劌論戰(zhàn),“一鼓作氣”;岳飛抗金,“氣吞山河”。俗話說“樹活一層皮,人活一口氣”,這句俗語中的“氣”,僅僅是指空氣嗎?

請根據(jù)以上提示或自己的生活體驗(yàn)、感悟,寫一篇作文。

要求:

試題詳情

   1. 自命題,命題中必須包含“氣”字。

試題詳情

2.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試題詳情

3.不少于800字。

 

 

 

 

 

 

 

 

 

 

 

試題詳情

文本框: 學(xué)校                 選科             班級          姓名             考試號_           __
密 封 線  內(nèi)  不  要  答  題
uuuuuuuuu密uuuuuuuuuuuuuuuuuuuuu封uuuuuuuuuuuuuuuuuu線uuuuu
2006-2007學(xué)年度南通市九校(學(xué)科基地)聯(lián)考

(南通中學(xué) 南通一中 海門中學(xué) 啟東中學(xué) 通州中學(xué) 如東中學(xué) 如皋中學(xué) 海安中學(xué) ?茶中學(xué)

語文試卷答題紙

注意事項(xiàng):

試題詳情

1.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紙上。

試題詳情

2.答卷前將密封線內(nèi)的項(xiàng)目填寫清楚。

試題詳情

3.解題過程不得寫密入密封線內(nèi)。

試題詳情

四、本題包括3小題,共23分。

11.(9分)

                                                                  

                                                                              

                                                                              

                                                                               。

                                                                              

                                                                               

試題詳情

12.(8分)

(1)                                                                

                                                                                。

(2)                                                                              

                                                                               。

(3)                                                                             

                                                                               。

試題詳情

13.(6分)

(1)                             

(2)                                                             

(3)                                                             

(4)                             

  五、本題包括4小題,共22分。

試題詳情

14.(4分)答:                                                           

                                                                                

試題詳情

15.(6分)答:                                                                 

                                                                                 

                                                                                。

試題詳情

16.(6分)

(1)答:                                                             

                                                                                。

(2)答:                                                                    

                                                                                。

試題詳情

17.(6分)答:                                                                  

                                                                                

                                                                                。

  六、本題包括3小題,共15分。

試題詳情

18. (5分)

 

 

 

 

 

 

 

 

 

 

 

 

 

 

 

 

 

 

 

 

 

 

 

 

 

 

試題詳情

19.(6分)

答:感悟(1)                                                         

                                                                              

感悟(2)                                                                        

                                                                               。

試題詳情

20.(4分)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七、(60分)

 

 

 

 

 

 

 

 

 

 

 

 

 

 

 

 

 

 

 

 

 

 

 

 

 

 

 

 

 

 

 

 

 

 

 

 

 

 

 

 

 

 

 

 

 

 

 

 

 

 

 

 

 

 

 

 

 

 

 

 

 

 

 

 

 

 

 

 

 

 

 

 

 

 

 

 

 

 

 

 

 

 

 

 

 

 

 

 

 

 

 

 

 

 

 

 

 

 

 

 

 

 

 

 

 

 

 

 

 

 

 

 

 

 

 

 

 

 

 

 

 

 

 

 

 

 

 

 

 

 

 

 

 

 

 

 

 

 

 

 

 

 

 

 

 

 

 

 

 

 

 

 

 

 

 

 

 

 

 

 

 

 

 

 

 

 

 

 

 

 

 

 

 

 

 

 

 

 

 

 

 

 

 

 

 

 

 

 

 

 

 

 

 

 

 

 

 

 

 

 

 

 

 

 

 

 

 

 

 

 

 

 

 

 

 

 

 

 

 

 

 

 

 

 

 

 

 

 

 

 

  •  

     

     

     

     

     

     

     

     

     

     

     

     

     

     

     

     

     

     

     

     

     

     

     

     

     

     

     

     

     

     

     

     

     

     

     

     

     

     

     

     

     

     

     

     

     

     

     

     

     

     

     

     

     

     

     

     

     

     

     

     

     

     

     

     

     

     

     

     

     

     

     

     

     

     

     

     

     

     

     

     

     

     

     

     

     

     

     

     

     

     

     

     

     

     

     

     

     

     

     

     

     

     

     

     

     

     

     

     

     

     

     

     

     

     

     

     

     

     

     

     

     

     

     

     

     

     

     

     

     

     

     

     

     

     

     

     

     

     

     

     

     

     

     

     

     

     

     

     

     

     

     

     

     

     

     

     

     

     

     

     

     

     

     

     

     

     

     

     

     

     

     

     

     

     

     

     

     

     

     

     

     

     

     

     

     

     

     

     

     

     

     

     

     

     

     

     

     

     

     

     

     

     

     

     

     

     

     

     

     

     

     

     

     

     

     

     

     

     

     

     

     

     

     

     

     

     

     

     

     

     

    試題詳情

    文本框: uuuuuuuuu密uuuuuuuuuuuuuuuuuuuuu封uuuuuuuuuuuuuuuuuu線uuuuu
密 封 線  內(nèi)  不  要  答  題

     

     

     

     

     

     

     

     

     

     

     

     

     

     

     

     

     

     

     

     

     

     

     

     

     

     

     

     

     

     

     

     

     

     

     

     

     

     

     

     

     

     

     

     

     

     

     

     

     

     

     

     

     

     

     

     

     

     

     

     

     

     

     

     

     

     

     

     

     

     

     

     

     

     

     

     

     

     

     

     

     

     

     

     

     

     

     

     

     

     

     

     

     

     

     

     

     

     

     

     

     

     

     

     

     

     

     

     

     

     

     

     

     

     

     

     

     

     

     

     

     

     

     

     

     

     

     

     

     

     

     

     

     

     

     

     

     

     

     

     

     

     

     

     

     

     

     

     

     

     

     

     

     

     

     

     

     

     

     

     

     

     

     

     

     

     

     

     

     

     

     

     

     

     

     

     

     

     

     

     

     

     

     

     

     

     

     

     

     

     

     

     

     

     

     

     

     

     

     

     

     

     

     

     

     

     

     

     

     

     

     

     

     

     

     

     

     

     

     

     

     

     

     

     

     

     

     

     

     

     

     

     

     

     

     

     

     

     

     

     

     

     

     

     

     

     

     

     

     

     

     

     

     

     

     

     

     

     

     

     

     

     

     

     

     

     

     

     

     

     

     

     

     

     

     

     

     

     

     

     

     

     

     

     

     

     

     

     

     

     

     

     

     

     

     

     

     

     

     

     

     

     

     

     

     

     

     

     

     

     

     

     

     

     

     

     

     

     

     

     

     

     

     

     

     

     

     

     

     

     

     

     

     

     

     

     

     

     

     

     

     

     

     

     

     

     

     

     

     

     

     

     

     

     

     

     

     

     

     

     

     

     

     

     

     

     

     

     

     

     

     

     

     

     

     

     

     

     

     

     

     

     

     

     

     

     

     

     

     

     

     

     

     

     

     

     

     

     

     

     

     

     

     

     

     

     

     

     

     

     

     

     

     

     

     

     

     

     

     

     

     

     

     

     

     

     

     

     

     

     

     

     

     

     

     

     

     

     

     

     

     

     

     

     

     

     

     

     

     

     

     

     

     

     

     

     

     

     

     

     

     

     

     

     

     

    九校聯(lián)考  語文

    試題詳情

    一、(12分,每小題3分)

    1.A(B “星宿”xiù .C“便宜”biànyí.D荏rěn苒   妊rèn娠   稔rěn如指掌)

    2.C(A“定婚”應(yīng)為“訂婚”“臭哄哄”應(yīng)為“臭烘烘”。B“纓珞”應(yīng)為“纓絡(luò)”或“瓔珞”!皥D象”應(yīng)為“圖像”。D“佶屈鰲牙”應(yīng)為“佶屈聱牙”。)

    3.D“懸壺濟(jì)世”指行醫(yī),不用于企業(yè)家援助那些失學(xué)兒童。(A“不免”表示某種結(jié)果不可避免!拔疵狻蓖恍┰~語搭配表示對某種事物、行為的評價和對過分的情況的不以為然。皆合語境。B承受:接受、經(jīng)受; 備受:經(jīng)受得很多,比“承受” 的數(shù)量多且程度深。皆合語境。C匠心獨(dú)運(yùn):獨(dú)特地運(yùn)用精巧的心思,一般用于文學(xué)、藝術(shù)方面的獨(dú)特構(gòu)思,此處是建筑藝術(shù)構(gòu)思,故適用。) 

    4.C ( A定中不配。句中無“財產(chǎn)”損失。B 復(fù)句關(guān)聯(lián)詞錯。據(jù)句子邏輯關(guān)系,“雖然”應(yīng)為“不僅”,“卻”刪去。 D句式雜糅,去掉“造成” 或“誘發(fā)”。)

    二、(9分,每小題3分)

    5.B(流行于“市井平民”錯。當(dāng)時大行于“王公朝士”,而后三種茶宴皆流行于上層社會)

    6.D (“流行于全世界”錯。文中“風(fēng)靡天下”指流行全日本。“以茶干政”錯。千利休未干政,只是“人望威脅到了當(dāng)政者的權(quán)威”。注意“莫須有”三字。)

    7.A (愛茶,“閑和寧靜”的生活方式、環(huán)境氣氛可能影響其性格,并無使他的性格軟弱的必然性!案,言此前已軟弱,屬主觀臆測。)

    三、(9分,每小題3分)

    8.B 報仇

    9.B  (A因?yàn)锽 用C來 D憑)

    10.C  ( “眾人養(yǎng)活他的”,理解錯誤)

    四(共23分)

    11.(9分)

    ①所以士人才會竭力盡智,用直言相諫,而不避禍患。豫讓、公孫弘就是這樣的。(“爭”,進(jìn)諫1分;“辭”,避免1分;“是”,這樣1分)

    ②我寒冷的時候他卻不給我衣服穿,我饑餓的時候他也不給我食物吃。(“衣”“食”作動詞1分;“不我衣”“不我食”賓語前置1分;全句翻譯通順1分)

    ③我同孟嘗君很友好,希望您一定小心地向孟嘗君表明我的心意。(“善”作動詞,與……友好1分,“諭”表明1分;補(bǔ)充出“向孟嘗君”1分)

     

    12.(1)運(yùn)用了擬人和設(shè)問的修辭手法,賦西風(fēng)以人格。(2分)

    (2)表達(dá)了詩人焦灼地盼望西風(fēng)早早回去的憫農(nóng)心情!皣L聞”二字寫出了詩人對天氣變化的關(guān)切,造成緊迫感,有烘托氣氛的作用。(3分)

    (3)“如鶴”描繪了白發(fā)的形象,“鶴立”的姿態(tài)給人持久、執(zhí)著的感覺,寫出了農(nóng)人的迫切心情;其次,“麥地”的背景,交代了季節(jié)和“農(nóng)家望晴”的原因,“高處”暗示了農(nóng)人的急切心情,顯得非常形象。(4分)

    13.(6分。一句1分)

    (1)師不必賢于弟子  (2)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又豈在朝朝暮暮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4)白沙在涅

    五(22分)

    14.(4分)貝多芬:雍容華貴,理性

    莫扎特:青春,有活力

    馬勒:神奇,陌生

    柴可夫斯基:催人淚下,使人充滿愛意

    15.(6分)結(jié)構(gòu)上:總領(lǐng)全文,引出下文對柴科夫斯基的才華、作品中的感情以及作品旋律的逐次敘述。

    內(nèi)容上:闡述了柴科夫斯基之所以容易接受,成為我生活一部分的原因。

    16.(6分)(1)音樂使軟弱的人在人生的苦痛中感到驕傲,安慰,怡然。(2)上蒼讓柴科夫斯基用音樂的形式,把懂得珍惜、更加感激和平安這樣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人類。

    17.(6分) 內(nèi)容上:⑴和柴科夫斯基音樂的特點(diǎn)相一致⑵生動形象且簡明扼要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題。

    形式上:⑴運(yùn)用了比喻、雙關(guān)的手法⑵串聯(lián)起文章內(nèi)容,起到組織材料的作用。

    (內(nèi)容3分,如只答出其中一點(diǎn)得1分,兩點(diǎn)全答出得3分;形式3分,比喻、雙關(guān)要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否則修辭這個點(diǎn)只能得1分)

    六、(15分)

    18.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不靠地,我們靠自己。(5分)

    19.(1)人生的目標(biāo)要專一,抱定一個志向并鍥而不舍地為之奮斗,目標(biāo)就很可能實(shí)現(xiàn);反之,什么目標(biāo)也實(shí)現(xiàn)不了。(或者:精力集中,全心全力地去干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可能干得出色,如果戰(zhàn)線拉得太長,攤子鋪得太大,將一事無成。)(3分)

    (2)事情要大家一塊干,錢要大家一起掙,才能賺得盆滿缽滿;如果太貪心,什么錢都想自己掙,到頭來反倒兩手空空。(3分)

    20.出版      形態(tài)     轉(zhuǎn)變       法則(4分)

     

    七、作文(參考06年高考評分標(biāo)準(zhǔn))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雖然天下比不上人的生命寶貴,然而士人愿為別人而獻(xiàn)身。為他人而獻(xiàn)身的人,是這樣的可貴啊,但不被他人了解,用什么方法使他們彼此融洽呢?賢君定要了解士人,士人因此才會竭力盡智,用直言相諫,而不避禍患。豫讓、公孫弘就是這樣的。在那時,智伯、孟嘗君能了解他們。世上的君主,得到方圓百里的土地就高興,四方的人都來慶賀,但他們得到了士人,卻不因此高興,不知道互相慶賀,這是不知道孰輕孰重啊。

    商湯、周武,是擁有千輛戰(zhàn)車的國君,然而士人都?xì)w附于他。夏桀、商紂,是大國天子,然而士人都離他而去?鬃、墨子,都是平民百姓;萬輛戰(zhàn)車的國君、千輛戰(zhàn)車的君王,不能同他們爭士人。由此可以看出,尊貴、富有、力量強(qiáng)大不足以招來士人,君王一定要自己知道這個道理然后才可以招徠士人。

    豫讓的朋友對豫讓說:“你的行為是多么讓人迷惑啊,你曾經(jīng)侍奉范氏、中行氏,諸侯滅掉他們后,然而你并不為他報仇;輪到智氏,你卻要為他報仇,什么原因?” 豫讓說:“我將告訴你其中的緣故。范氏、中行氏,我寒冷的時候他卻不給我衣服穿,我饑餓的時候他也不給我食物吃。而且當(dāng)時讓我與眾人一起供養(yǎng)。(他們)像對待一般人一樣畜養(yǎng)我,我也就像一般人樣侍奉他。到了智氏那里卻不是這樣,要出去就把車給我乘,在家里就豐厚地供養(yǎng)我,廣眾之下,一定要對我施加禮遇,這是對待國士一樣的禮遇來畜養(yǎng)我,我也要想國士一樣侍奉他! 豫讓,確實(shí)是個國士啊,而且還有把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作為自己行為準(zhǔn)則的想法,又何況是對于中等的人呢?

        孟嘗君倡導(dǎo)合縱,公孫弘對孟嘗君說:“您不如派人去秦國觀察秦王,如果秦王是個能稱帝的君王,您也許要成為他的臣子都還不可能,哪里顧得上用合縱策略和他對抗呢?如果秦王是個平庸的君主,您用合縱策略跟他對抗也還不遲。”孟嘗君說:“好,我就請您去一趟吧!惫珜O弘答應(yīng)了,他帶著十輛車子到了秦國,秦昭王聽說后,準(zhǔn)備用話來羞辱他,以觀察公孫弘的反應(yīng)。公孫弘拜見了秦昭王,昭王說:“孟嘗君的薛地有多大呀?”公孫弘說:“百里!闭淹跣χf:“我的國家,土地縱橫幾千里,還不敢憑此與人作對。如今孟嘗君的土地方圓不過百里,就要憑這與我作對,能行嗎?”公孫弘回答說:“孟嘗君喜好士人,您不喜好士人!闭淹跽f:“孟嘗君怎樣喜好士人呢?”公孫弘回答說:“堅持做人的準(zhǔn)則,不向天子稱臣,不與諸侯為友,得意時不愧做人君,不得意時不肯做人臣,像這樣的人有三個。善于治理天下,可以做管仲、商鞅的老師,其主張如果能被采納奉行,能使君主稱王稱霸,像這樣的人有五個。擁有萬輛戰(zhàn)車的雄君,侮辱了這使者,使者退而自殺,也定能血濺王衣,就像我這樣的人有七個!闭淹跣χ狼刚f:“客人何必這樣呢?我同孟嘗君很友好,希望您一定小心地向孟嘗君表明我的心意。”公孫弘答應(yīng)了。公孫弘可說是不可侮辱的人了。秦昭王,是大國的君王,孟嘗君,是只有千輛戰(zhàn)車的諸侯,公孫弘樹立千乘之國的威嚴(yán)而使大國不可辱,可稱得上是個士人。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