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文綜火熱專題(4)

 

中國古代對外關系史

 

【學習目標】

本專題包括中外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還涉及侵略與反侵略的斗爭等基本內容。從題型看,以選擇題為主,還可為經濟史、文化史材料分析題的一部分,問答題一般不會側重。能力的考查側重于知識的再認、再現(xiàn),對圖表的解讀、判斷,對材料的分析、甄別等。相對于中國古代史內容的其他部分,對外關系史所占比例最小。但是,對外開放,通過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博采眾長,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中國古代文化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在當今社會改革與發(fā)展中,越來越強調對外開放的重要性。中國古代對外關系史的比重也日漸增加。

 

【學法建議】

1.(1)理清中國古代各王朝和世界各國的關系,掌握中外交往不同時期的主要內容、特點及對雙方的影響。(2)注意把零散的知識序列化、條理化,培養(yǎng)歸納、概括能力。如海上“絲綢之路”,經過西漢──唐朝──南宋──明清,經歷了興起──發(fā)展──衰落的過程,揭示了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由開放到逐漸封閉的過程,反映了封建政權由開放的政策到逐漸封閉的對外政策的過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從強盛到衰落的過程。(3)以某一王朝為線索,勾勒中外關系的概況、特點。如以明朝鄭和下西洋為例,依據(jù)教材掌握鄭和下西洋的目的、過程及影響,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A.從中國古代對外關系史的發(fā)展過程中考查鄭和下西洋。明朝時期,對外政策具有兩重性,鄭和下西洋是政府行為,是主動外交,開放政策,但這跟宋元時期政府鼓勵私人海外貿易相比,已經趨于保守和內向,這是我國封建社會由盛而衰的時代特征在對外關系上的反映。B.鄭和下西洋對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對中外政治和外交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也有其歷史局限性。鄭和下西洋,首先是政治上考慮,而不是從經濟上考慮的,缺少持久的經濟推動力。

2.如何理解明清時期的對外關系

首先要了解明清時期對外關系包含的兩方面內容,即對外友好交往和抗擊外來侵略;其次理清這兩方面內容的具體概況;再次分析產生兩種狀況的原因(要從深刻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入手分析);最后剖析兩方面內容分別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1)發(fā)展方向:明清時期,對外關系朝著相反的兩個方面發(fā)展:一方面,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另一方面中國與外來侵略勢力的矛盾日益尖銳,甚至發(fā)展為大規(guī)模的侵略與反侵略的斗爭。(2)具體表現(xiàn):(略)。明清統(tǒng)治者逐漸實行海禁政策。(3)產生原因:從社會經濟方面來看,受中國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影響,明清統(tǒng)治者沒有強烈的對外貿易的需求;明朝中后期,海上形勢逐漸嚴峻,倭寇騷擾、葡萄牙侵占澳門;俄國侵占雅克薩等地,明清統(tǒng)治者對外部世界的態(tài)度由對外開放逐漸閉關自守。(4)政策影響:明朝中期以后,封建統(tǒng)治者推行限制性外貿政策,雖然在當時對防止殖民侵略是必要的,但也直接妨害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增長,其消極作用是很大的。

 

【潛能開發(fā)】

例1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向西傳播的過程中,作出貢獻最大的是    (    )

A.日本的遣唐使                             B.意大利的傳教士

C.阿拉伯商人                               D.中國的航海家

 

思路分析

此題須逐一比較其差別。A項“日本的遣唐使”不合題意,因為日本在中國的東方,與向西傳播關系不大;B項“意大利的傳教士”明清時代才提及,而指南針、火藥等在宋元時期已西傳至歐洲。D項“中國的航海家”對四大發(fā)明的西傳應該有貢獻。但是唐朝時,中國的四大發(fā)明至少火藥的廣泛使用、活字印刷、指南針用于航海都未出現(xiàn),因而西傳之說無從談起,即使有貢獻,也不會是最大的。C項阿拉伯商人則不同。第一,阿拉伯人居住在西亞、中亞,位于中國與歐洲、非洲的中轉站。第二,阿拉伯商人為謀取利益,奔走東西,實際上成為東西方聯(lián)系的重要媒介,因而阿拉伯商人的貢獻應是最大的。特別是教材對此有明確的敘述,指南針、火藥及火藥武器就是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的。故選C。

答案C

 

思維診斷

本題容易出現(xiàn)的思維障礙主要是:對歷史基礎知識缺乏準確的記憶,無法在備選項中進行甄別;缺乏歷史比較能力,四個選項都覺得有道理,不能斷定哪一個為最主要因素。排除思維障礙的方法是:加強對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解題技巧,如對程度式選擇題的判定。

 

例2宋代中日貿易擴大的重要原因是    (    )

A.當時已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               B.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

C.中日經濟互補的需要                   D.紙幣的出現(xiàn)

 

思路分析

本題通過向考生提供新情境──宋代中日貿易的擴大,考查考生對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從題目提供的備選項看,A項產生于明朝中后期,不屬于宋代出現(xiàn)的歷史現(xiàn)象,是明顯錯誤的;D項中紙幣在宋代雖已出現(xiàn),但只是在四川地區(qū),不能用于國際間的貿易,更重要的應是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貿易擴大的需要產生紙幣,而不是先產生紙幣,然后才導致貿易的擴大;C選項“中日經濟互補的需要”可以作為中日貿易的一個原因,但封建社會中,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無論是中國政府或日本政府,都沒有從主觀上要求擴大貿易,實現(xiàn)經濟互補,故C項不是主要原因。再結合日本是一個島國這一常識分析,就能認識到中日貿易擴大的重要原因是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為中日兩國的經濟交往提供了客觀條件。B選項正確。

答案B

 

思維診斷

解答[例2]時容易出現(xiàn)的思維障礙是:沒有將歷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宋代)進行分析,可能會誤選A項;不能準確理解貿易的發(fā)展與紙幣產生的關系,則有可能誤選D項。排除方法:準確識記歷史基礎知識,把握每一時代經濟發(fā)展的特征;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準確判斷;把所學知識放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比較鑒別,得出正確的結論。

 

高考資源網(www.ks5u.com),中國最大的高考網站,您身邊的高考專家。

【知能達標訓練】

一、選擇題

1.西漢開通與西亞、歐洲通商關系的主要條件是    (    )

A.西漢絲織業(yè)的發(fā)展                     B.張騫溝通了與西域的聯(lián)系

C.西漢在西域設西域都護                 D.甘英對西亞地理人情的通曉

我國古代不少王朝都曾實行開放性政策,中外各國之間不斷互通有無,從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請回答2~6題。

試題詳情

2.我國的水利技術西傳歐洲和歐洲水利技術東傳中國分別是在    (    )

A.漢朝──唐朝      B.唐朝──明朝      C.宋朝──清朝      D.漢朝──明朝

試題詳情

3.唐朝在與外國交流中,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是    (    )

A.新羅       B.印度       C.波斯       D.大食

試題詳情

4.唐朝的對外交往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原因是    (   )

①唐朝的經濟、文化處于世界先進地位②唐朝對外交通發(fā)達③唐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④西歐處于文化低潮時期⑤唐統(tǒng)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儒佛道)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       B.①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5.玄奘西游與鑒真東渡體現(xiàn)出唐文化    (     )

A.高度繁榮的特征    B.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特征

C.充滿活力的特征    D.影響巨大的特征

試題詳情

6.《馬可波羅行記》中記載“大汗在此港征收稅課,為額極巨!边@主要反映了    (    )

A.皇帝忽必烈重視海關稅收      B.元朝海外貿易十分發(fā)達   

C.元朝海關稅額高              D.泉州港規(guī)模大,交易繁榮

中國古代的海上貿易經歷了一個從興盛到衰落的發(fā)展過程。據(jù)此回答7~10題。

試題詳情

7.下列歷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    )

①中國與歐洲國家直接友好往來②中國人開始到南洋謀生③中國海船到達非洲海岸④沙俄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試題詳情

8.關于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中國與歐洲的直接交往開始于東漢            B.唐朝時,從水路和陸路都能到達天竺

C.明朝鄭和下西洋曾經到過波斯灣              D.清朝實行閉關政策,禁絕對外貿易

試題詳情

9.對外由漢唐的陸路為主轉為宋元以后的海路為主,其原因是    (    )

①北方戰(zhàn)亂,絲綢之路中斷②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③指南針的應用④阿拉伯的強盛阻斷了陸上商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試題詳情

10.明清時期,由于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海外貿易衰落。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B.封建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

C.君主專制空前加強                          D.封建制度漸趨衰落

明清時期,中國的對外關系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又有抵抗外來侵略的一面。請回答11~12題。

試題詳情

11.下列哪一項不是葡萄牙在澳門的殖民活動    (    )

A.派駐軍隊                                 B.設立殖民官署

C.建筑炮臺                                 D.掠賣當?shù)厝说胶M猱斉`

試題詳情

12.下列戰(zhàn)役屬于反抗外來侵略,捍衛(wèi)中華民族利益的有    (    )

①東京保衛(wèi)戰(zhàn)②臺州大捷③郾城大捷④北京保衛(wèi)戰(zhàn)⑤雅克薩之戰(zhàn)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⑤       D.③④⑤

試題詳情

二、問答題

13.唐朝和清朝前期的對外政策有何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對社會、經濟各產生了什么影響?說明了什么?

 

【綜合能力訓練】

試題詳情

高考資源網(m.nyplumbingandhvac.com),中國最大的高考網站,您身邊的高考專家。

(1)結合中國古代漢唐時期對外交往的歷史,簡要論述經濟發(fā)展與對外交通發(fā)展的相互關系。

(2)圖中的鐵路被稱為第二條亞歐大陸橋,它經過了下面七個國家,請按照自東向西的順序;將它們重新排列:①中國──②白俄羅斯──③哈薩克斯坦──④波蘭──⑤荷蘭──⑥俄羅斯──⑦德國

(3)亞歐大陸橋的建成,對我國中西部地區(qū)的開發(fā)、發(fā)展有何意義?

 

試題詳情

高考資源網(m.nyplumbingandhvac.com),中國最大的高考網站,您身邊的高考專家。

試題詳情

【知能達標訓練】

1.B  2.D  3.B  4.A  5.C  6.B(2-6題;卮鸫私M題要注意其題干的背景材料“不少王朝實行開放性政策”,回答問題時把此因素考慮進去。第3題“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用排除法進行,很容易得出結論。第4題分析對外交往頻繁局面的原因,要理解對外交往是以政治、經濟勢力做后盾的,同時與統(tǒng)治者開明的政策有關。第5題玄奘西游、鑒真東渡事件正反映了唐文化兼容并收、海納四川、充滿活力的特點。)

7.A  8.D  9.D  10.B  11.D  12.C

13.[思路分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唐朝和清朝前期實行的不同的對外政策的理解和認識,解題時,首先要明確兩個時期不同的對外政策,結合各自的時代背景去分析出現(xiàn)差異的原因和對中國歷史帶來的影響,其次,通過比較得到一些啟示。

答案:(1)唐朝實行對外開放政策,而清朝前期實行“閉關”政策。(2)因為唐朝經濟和文化處于當時世界先進地位,對外交通比過去發(fā)達,統(tǒng)治者能實行較開明的對外政策,唐朝長安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為繁華、最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向往;特別是當時“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倍宄捌冢淹瓿闪速Y產階級革命,西歐國家在世界范圍內爭奪殖民霸權,中國也遭受殖民侵略,為了保護封建自然經濟,為了免遭西方殖民侵略,清政府采取了消極的“閉關”政策。(3)唐朝的開放傳播了唐朝文化,不僅影響到亞洲文明的發(fā)展,而且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同時也促進了本國經濟文化的繁榮;清朝的閉關政策,阻礙了本國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統(tǒng)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不了解世界形勢,使經濟落后于西方,造成了被動挨打的局面。(4)說明對外開放有利于本國經濟的繁榮和發(fā)展,閉關鎖國只能封閉自己,而不利于本國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不了解世界,落后于世界,就會被動挨打。

【綜合能力訓練】

1.(1)漢朝和唐朝都是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發(fā)達時期,為中外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而中外交往也促進了這些時期的經濟發(fā)展。西漢時期手工業(yè)發(fā)展,紡織技術進步,絲織品經過西域運往西亞和歐洲,形成了陸路上的絲綢之路。唐朝手工業(yè)有較大發(fā)展,長安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對外交通路線以長安為中心,陸路通朝鮮、印度、伊朗、阿拉伯等,海路通朝鮮、日本、馬來半島、印度等。

(2)①③⑥②④⑦⑤

(3)可促進我國中西部地區(qū)的開發(fā),西可發(fā)展同中亞、俄羅斯等國聯(lián)系,東可借道出海,發(fā)展同世界各國的經濟聯(lián)系。還可促進我國東中西部地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將東部發(fā)達的經濟、技術優(yōu)勢同西部的資源優(yōu)勢結合起來,使東中西部經濟持續(xù)協(xié)調發(fā)展。

w.w.w.k.s.5.u.c.o.m

www.ks5u.com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