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學年河北正定中學高三第二次月考

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60分)

1.工具的進步不僅是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也是人類文明轉(zhuǎn)型的巨大杠桿。下列圖片中

試題詳情

所反映的工具,足以說明人類已經(jīng)開始從蒙昧野蠻跨入文明時期的是

   

 

 

 

A. 骨針      B. 石斧      C. 青銅斧       D. 鐵鋤

試題詳情

2.漢族自古以來就有“尊宗敬祖”、“認祖歸宗”的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與我國古代的宗法制有

直接關系。以下關于宗法制的評述,正確的有①是周人把血緣紐帶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的一

種措施  ②其核心是嫡長子繼承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nèi)部紛爭④有利于強化皇權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3.《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鞅)集小(都)鄉(xiāng)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為田開

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斗桶權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強!逼渲猩婕吧眺备母锏拇胧

有①廢井田 ②獎勵耕織 ③廢分封,行縣制 ④統(tǒng)一度量衡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試題詳情

4.古代帝王稱祖先或神明為“皇”,稱想像中主宰萬物的神為“帝”。這說明   

A.皇帝是主宰萬物的神    B.皇帝的權力來自于神

C.皇權帶有神權色彩      D.皇帝一詞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哲學觀

試題詳情

5.《容齋隨筆》說:“七國虎爭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國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國人。

獨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諸人之力也!睂Υ,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任用外來人才是秦國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原因之一

試題詳情

   B.秦國對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國

   C.戰(zhàn)國時人才不能自由流動

   D.秦國只任用外來人才

試題詳情

6.右圖是秦朝政府的基本組織模式。這種組織模式的本質(zhì)特征是

A.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皇權至高無上       

C.全面推行郡縣制     D.中央與地方相互分權

試題詳情

7.張傳璽先生認為,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標志。其最早出現(xiàn)于?

A.春秋   B.戰(zhàn)國   C.秦朝   D.宋朝

試題詳情

8.下列關于我國古代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基本特點的表述,不正

確的是

A.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分工越來越細

B.鐵犁牛耕是我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

C.農(nóng)民擁有一定的生產(chǎn)資料,具有生產(chǎn)積極性

D.男耕女織,以小農(nóng)戶個體經(jīng)營為主

試題詳情

9. 經(jīng)由中國西北的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的交通要道,它的興衰發(fā)人深思。東漢以后,

氣候變干旱,阿爾金山諸小國相繼淪為戈壁。河西走廊的一些地方曾經(jīng)森林茂密,但唐宋以

來大片森林遭砍伐,居延海地區(qū)在漢、唐、西夏、元等朝代都曾是重要的農(nóng)業(yè)墾殖區(qū)。結合

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判斷以下關于絲綢之路衰敗原因的分析,正確的是①少數(shù)民族政權之

間的長期征戰(zhàn) ②降雨減少,干旱化程度加劇 ③農(nóng)耕區(qū)域向西部和北部邊疆的擴展 ④自然植被的

大面積破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10. 作為2008年奧運會的志愿服務者,在對外國朋友介紹北京歷史的時候,應避免的錯誤

敘述是

   A. 戰(zhàn)國時期,七雄之一的燕國在此建都,當時稱薊

   B. 隋朝時這里稱涿郡,可經(jīng)永濟渠等水路至洛陽

   C. 五代十國和遼寧夏金時期,北宋稱這里為幽州、遼稱之為南京、金稱之為中都

   D. 從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里一直被人們稱為北平

試題詳情

11. 黃宗羲在總結我國古代賦稅制度改革時得出“Bn=a+nx”的規(guī)律,其中Bn是經(jīng)過n次改制后的新稅額,a為原始稅額,x為雜派,n為改制的次數(shù),這說明

①古代賦稅改革催生雜派高潮  ②統(tǒng)治者從不注重減輕農(nóng)民負擔  ③改革越多越不利于國家政局的穩(wěn)定  ④此規(guī)律是地主與官府奪利的必然結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試題詳情

12.“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無)以持一統(tǒng)……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在上述建議下,出現(xiàn)了

   A.百家爭鳴                      B.焚書坑儒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三教合歸儒

試題詳情

13. 我國古代人民采集和利用石油最早出現(xiàn)在

   A. 西漢    B. 魏晉南北朝    C. 唐朝    D. 北宋

試題詳情

14.下列有關隋朝的說法,正確的是

A.是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封建統(tǒng)一王朝          B.首創(chuàng)“租調(diào)”制

C.窮兵黷武、濫用民力是其滅亡的主要原因      D.創(chuàng)立“自薦”求官制度

試題詳情

15.有的歷史學家認為,唐太宗是個中等人才,出現(xiàn)盛世“非盡由人力也”,這種觀點

A.抹殺了唐太宗的個人功績                 B.過分夸大時勢的作用    

C.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D.認為“時勢造英雄”

試題詳情

16.某人生活在唐朝中期,他可能①以胡餅為主食  ②冬季參加進士科考  ③欣賞李商隱的詩  ④應朝廷招募當兵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試題詳情

17.唐朝改變“貴中華、賤夷狄”的傳統(tǒng)觀念,采取“撫九族以仁”的政策,這說明

A.統(tǒng)治者放棄了對邊疆地區(qū)用兵的做法    B.唐朝統(tǒng)治者實行相對開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以和親方式與少數(shù)民族和睦相處    D.唐朝以冊封各族首領的方法鞏固邊防

試題詳情

18. 隋唐時期,朝鮮是中國對外交往的一個重要國家,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 隋唐時期,中朝兩國始終友好往來  ②有很多的新羅人唐詩寫得很好 ③唐朝的留學生中,以日本最多,新羅其次 ④中朝之間的商旅往來非常頻繁,唐朝的長安設有“新羅坊”待新羅商旅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試題詳情

19.元稹為自居易《長慶集》作序說:“牛童走馬之口無不道(其詩),至于繕寫模勒(刻)炫(叫)賣于市井!闭f明在唐代,白居易詩的傳播途徑,除手抄外,還有                

①活字印刷        ②雕版印刷        ③口頭傳播        ④碑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試題詳情

20.“慶歷新政”之所以把整頓吏治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其原因是

A.“冗官”是造成社會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     B.中央政令不通

C.向保守派官員奪權的需要                   D.財政收入入不敷出

試題詳情

21.北宋中期從“更戍法”到“將兵法”的轉(zhuǎn)變

A.說明北宋軍隊已腐敗不堪      B.軍制的變革要以戰(zhàn)斗力的強弱為標準

C.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更新制度      D.容易形成割據(jù)局面

試題詳情

22.王安石改革科舉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為變法選拔有用之才   B.適應時代潮流  C.加強中央集權   D.保證政令暢通

試題詳情

23.為解決“勢官富姓,占田無限,兼并冒偽,習以成俗”造成的財政困難,王安石的舉措是

A.裁并州縣,減輕徭役    B.方田均稅法

C.保甲法                D.輕徭薄賦、勸課農(nóng)桑

試題詳情

24.“蕃漢分治”和“猛安謀克”的相同點有①都是女真族創(chuàng)立的政治制度  ②目的都是加強統(tǒng)治 

③都有推動封建化進程的作用  ④都具有“一國兩制”的特點

A. ①④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

試題詳情

25.北宋初年加強統(tǒng)治的主要手段是

A.內(nèi)外相制    B.“分化事權”   C.以內(nèi)制外       D. 以小制大

試題詳情

26.《舊唐書》載:“(玄宗)禁九品以下清資官置客舍邸店車坊”,其說明的實質(zhì)問題是

A.重農(nóng)抑商       B.官商勾結     C.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   D.抑制腐敗

試題詳情

27..“草市迎江貨”說明

A.唐朝城市的繁華        B.唐朝農(nóng)村商業(yè)繁榮

C.唐朝交通運輸非常繁忙  D.唐朝政府鼓勵商業(yè)活動

試題詳情

28.下列有關隋唐社會經(jīng)濟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帶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          

B. 市場自始至終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

C. 唐玄宗鑄“開元通寶”,成歷代鑄幣范式   

D. 手工業(yè)技藝水平高,行業(yè)地區(qū)分工明顯

試題詳情

29.兩稅法實行的背景不包括

A.均田制崩潰           B.封建經(jīng)濟的發(fā)展

C.國家財政收入減少     D.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

試題詳情

30.據(jù)吐魯番、敦煌出土文書,武周時出現(xiàn)了“括戶逃使”和“括戶采訪使”等新職銜,其

職責是調(diào)查登記逃離本土的農(nóng)戶情況。這說明下列哪些制度已受到破壞①均田制②租庸調(diào)制

③兩稅法④方田均稅法

試題詳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試題詳情

31.右圖是“唐蕃會盟” 碑,從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歷史信息? ①西藏已經(jīng)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②反映了“長慶會盟”的情況③西藏與內(nèi)地的交往源遠流長 ④和平交往是民族關系的主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32.下列均是體現(xiàn)各民族“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史實,與其相對應的民族分別是①推行八旗制度促進社會發(fā)展 ②創(chuàng)設科舉制選拔人才 ③實行行省制度管轄遼闊疆土 ④采取“蕃漢分治”統(tǒng)治不同民族

    A.女真、漢、蒙古、契丹    B.漢、蒙古、女真、契丹

    C.蒙古、契丹、女真、漢    D.契丹、女真、漢、蒙古

試題詳情

33.兩宋時期中國封建經(jīng)濟的成就超過了漢唐,但始終沒有實現(xiàn)統(tǒng)一,其根本原因是

A.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           B.統(tǒng)治的腐朽和貧弱

C.各民族政權實力對比均衡   D.兩宋軍隊戰(zhàn)斗力差

試題詳情

34.與兩漢時期比,隋唐時期的對外交往呈現(xiàn)了新的特點,最主要體現(xiàn)是

A.包括文化在內(nèi)的多層次、全方位交流            B.水陸交通并舉

C.交往范圍擴大,最遠達非洲                    D.以對外貿(mào)易為主要形式

試題詳情

35. 《夢溪筆談》記載:“皇佑(宋仁宗年號)二年,吳中大饑,殍?枕路。是時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領浙西發(fā)粟及募民存餉(糧食),為術甚備……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谑侵T寺工作鼎興。 ”范仲淹的救災措施的主要特點是:

  A.宣傳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勵百姓生產(chǎn),實行自救

C.救濟與“以工代賑”相結合            D.寺院提供飲食,救濟百姓

試題詳情

36. 五代以來君主七朝八姓,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間,未發(fā)生類似的現(xiàn)象。一般認為,北宋政治體例的變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項能全面反映其體例變革的一項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將擔任地方官           B.從中央到地方實行財政軍分權

C.降低將官地位,疏遠將兵關系           D.削弱相權另設樞密院管理軍事

試題詳情

37.下列有關四大發(fā)明的表述,正確的是

A.元滅南宋時不可能用到火炮 B.造紙術在隋唐時期開始外傳

C.指南針唐末廣泛用于航海   D.《夢溪筆談》可以用活字印刷

試題詳情

38.北京歷史上曾叫做燕京,金曾遷都于此,關于金遷都原因,不正確的是

A.便于南下攻宋             B.文明程度高

C.便于統(tǒng)治內(nèi)地             D.為建立統(tǒng)一王朝作準備

試題詳情

39.唐朝婦女地位較高,乃至出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你認為其原因是

A.民族融合程度高,觀念相對開放  B.封建制度不完善

C.婦女在生產(chǎn)中占主導地位        D.武則天的個人才能

試題詳情

40.唐代體育活動異常豐富,如果你生活在唐代,可以參加①打馬球 ②競渡  ③射箭比賽  ④武術比賽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41.唐人有詩云:“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钡1987年,陜西扶風法門寺出土

了十多種精美的秘色瓷,才印證了唐代就開始制作秘色瓷而非五代。根據(jù)以上材料說明獲取

史料的有效途徑有①民間傳說②考古挖掘③史書記載④文學側面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試題詳情

42.古代在蒙古高原上生活過的少數(shù)民族有①匈奴 ② 回鶻 ③ 契丹 ④女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試題詳情

43.唐初名將李靖曾講:“天之生人,本無番、漢之別,然地遠荒漠,必以射獵為生,故常習戰(zhàn)斗。若我恩信撫之,衣食周之,則皆漢人矣!辈牧喜荒荏w現(xiàn)李靖

  A.認識到了民族天生平等          B.主張武力鎮(zhèn)壓少數(shù)民族

  C.認識到環(huán)境對民族發(fā)展的影響    D.主張開明的民族政策

試題詳情

44.唐宋兩代,民族問題呈現(xiàn)出不同現(xiàn)象和特點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的優(yōu)劣          B.封建制度的強化
    C.封建國家的盛衰      D.民族政策的正確與否

試題詳情

45.明太祖與宋太祖采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相似的是

A.改變地方行政機構,分散地方長官權力      B.加強文化專制,實行特務統(tǒng)治

C.實行分封制,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督和管理      D.分散丞相權力,防止皇權旁落

試題詳情

46. 以下司法改革中能體現(xiàn)出重視生命的是

       A.商鞅變法        B.明太祖司法改革            C.宋太祖司法改革            D.王安石變法

試題詳情

47.四位學生以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對西方歷史影響作為研究性課題,你覺得他們所列的下列命題存在錯誤的是

A.造紙術――促進了歐洲文明進程         B.指南針――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C.火藥――蕩平歐洲封建城堡的銳器       D.印刷術――文藝復興興起的根源

試題詳情

48. 下列賦稅制度中體現(xiàn)了古代“無奪農(nóng)時”思想的有

    ①編戶齊民  ②租庸調(diào)制  ③募役法  ④一條鞭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49.“三司之職,國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總國計,應四方貢賦之入,朝廷不預,一歸三司,通管鹽鐵、度支、戶部……!边@段引文描述的財政官制應屬于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試題詳情

50.據(jù)《元史?張雄飛傳》所載,元世祖忽必烈問政于漢臣張雄飛。張雄飛答道:“古有御史臺,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間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貪穢不職者,即糾劾之。為此,則紀綱舉,天下治矣!痹雷嫠炝⒂放_ 

A.行使宰相職權,為最高行政機關               B.為中央最高軍事管理機關

C.為最高監(jiān)察機構                             D.統(tǒng)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qū)

試題詳情

51.下列中印文化交流的事件中,發(fā)生最早的是

A.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內(nèi)地                          B.十進位記數(shù)法傳到天竺   

C.菩提樹、郁金香傳入中國                       D.法顯游歷天竺

試題詳情

52.唐朝時中國和非洲也有交往,下列有關這方面的證據(jù)中最具說服力的是

A.中國史書有記載          B.唐朝人杜環(huán)在非洲留下行蹤

C.唐太宗時索馬里使者來中國

D.當代考古中,在非洲發(fā)現(xiàn)了中國陶瓷殘片包括唐三彩

試題詳情

53.我國古代中央政權對西北地區(qū)的管理和開發(fā),首先考慮的問題大多是

A.平定叛亂,鞏固邊疆                    B.屯田墾荒,發(fā)展經(jīng)濟

C.推行和親政策                          D.設置機構,進行管轄

試題詳情

54.近代大學者王國維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托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于錄;后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對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有①離騷、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興盛,后來就都消亡了②元曲“托體稍卑”可以理解為元曲源于民間通俗文學,開始時文學地位比較低下③元曲在明清兩朝沒有得到正史和學者的承認和重視④王國維認為,元曲和唐詩、宋詞一樣,都是一個時代文學成就的代表,賦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學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試題詳情

55.下面兩幅圖片分別為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上圓形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和方形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它們一起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天圓地方”的理念。下列對中國傳統(tǒng)建筑成就表述不正確的是

試題詳情

  

國家體育場鳥瞰圖(效果圖)       2008年1月28日,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竣工

A.修建在崇山峻嶺之上,蜿蜒萬里的長城,是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

B.建于隋代河北趙縣安濟橋,在科技同藝術的完美結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橋梁科學的前列

C.遼代建造的盧溝橋,以堅固實用和美麗壯觀而聞名

D.北京明、清兩代的故宮,則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規(guī)模建筑群

試題詳情

56.宋元時期的民族融合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民族融合相比,最大的不同點是

A.民族交往的方式          B.民族交往的內(nèi)容
C.少數(shù)民族封建化進程     D.各民族在交往中的地位

試題詳情

57.北宋曾一度設立市易務,由政府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下列對其積極作用

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B.有利于穩(wěn)定物價

C.有利于促進商品交流   D.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試題詳情

58.歷史上改革往往因?qū)W⒕戎吻俺贫戎?忽視了新創(chuàng)制度存在的潛在危害而給社會帶

來了嚴重的問題,以下各項突出說明這一點的是①北宋軍事改革②北宋財政改革⑨王安石募

役法④商鞅按軍功授爵⑤唐實行募兵制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試題詳情

59.中國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墻及城墻所包圍的地區(qū))和“市”(商品交換的場所、

城墻內(nèi)的一個區(qū)域)連稱而來。中國古代的城修筑得相當雄偉,有深廣的護城河,數(shù)量相當

多,遍及全國,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縣城,城市的建筑規(guī)格和面積依次減小。由此能得

到的正確信息是①中國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經(jīng)濟功能②筑城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秩序③古代政治

體系具有森嚴的等級④政府非常重視城市商業(yè)貿(mào)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試題詳情

60.錢穆在《國史大綱》的前言、引論中說:“中唐以來之社會,……常易招致‘王室’與‘政

府’之嬌縱與專擅……故中國政制之廢宰相,統(tǒng)‘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為獨夫?qū)?/p>

制之黑暗所籠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則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睋(jù)此,我們作出

的合理推斷有①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統(tǒng)屬于“王室”,明朝廢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隸

屬于皇帝  ②明以前政府權力完全被丞相掌控,我國古代的丞相制度歷經(jīng)六百多年后被廢除

③明朝廢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極度黑暗,明清兩代都是極端專制集權的社會④明朝以前的中國

社會并非專制社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試題詳情

二、綜合題(共40分)

二、61.(1)“重農(nóng)抑商,獎勵耕織”,有利于農(nóng)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統(tǒng)一秦國的度量

62. ①有利于鞏固統(tǒng)治(統(tǒng)一王朝的更替期延長);②促進了人口的急劇增長;③經(jīng)濟重心南移,黃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遷,給游牧民族提供了入主中原的機會(或不利于遏制北方游牧民族的進攻);④挽救了面臨生存危機的中華文明,也使中國失去了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工業(yè)化的機遇。(10分)

試題詳情

63.答案要點:

(1)主張:為政以德(或德政、以德治民、反對任意刑殺、反對暴政)。(2分)

(2)主要原因:暴政。(1分)表現(xiàn):嚴刑峻法;賦稅沉重;思想專制(坑儒)。(3分)

(3)治國思想:存百姓(以人為本,或以民為本)。(1分)聯(lián)系:是對孔子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或仁的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1分)

(4)政績:政治清明;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恢復和發(fā)展;民族關系相對和諧(或民族聯(lián)系和團結加強)。(4分)

(5)意義: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利于促進社會發(fā)展;有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在今天仍然有積極意義。(3分)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