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比較項目 | 排水法 | 向上排空氣法 |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 CO2氣體生成和從水面逸出的速率遠大于其溶解和與水反應的速率 | CO2密度比空氣大,且 |
收集過程分析 | 集滿現象: |
“驗滿”分析:因氣體無色,故集滿與否較難確定.即便用燃著木條移近容器口火焰熄滅,也難以證明空氣完全排盡. |
向收集到CO2的集氣瓶內倒入等體積適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蕩 | 先渾濁后變澄清所需時間較短. | 先渾濁后變澄清所需時間較長. |
由上述實驗可得結論 | ① |
比較項目 | 排水法 | 向上排空氣法 |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 CO2氣體生成和從水面逸出的速率遠大于其溶解和與水反應的速率 | CO2密度比空氣大,且______ |
收集過程分析 | 集滿現象:______ | “驗滿”分析:因氣體無色,故集滿與否較難確定.即便用燃著木條移近容器口火焰熄滅,也難以證明空氣完全排盡. |
向收集到CO2的集氣瓶內倒入等體積適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蕩 | 先渾濁后變澄清所需時間較短. | 先渾濁后變澄清所需時間較長. |
由上述實驗可得結論 | ①______;②______; |
制取氧氣
討論:
(1)
在圖1和圖2所示裝置中,使用了哪些儀器?(2)
哪部分是氣體發(fā)生裝置,哪部分是氣體收集裝置?(3)
如何檢查氣體發(fā)生裝置的氣密性?(4)
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
(1)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圖3所示,用手緊握試管,觀察水中的導管口有沒有氣泡冒出.如果有氣泡冒出,說明裝置不漏氣(為什么?);如果沒有氣泡冒出,要仔細找原因,如是否應塞緊或更換橡膠塞,直至不漏氣后才能進行實驗.(2)
裝置如圖2所示①,檢查過氣密性之后在試管中裝入少量高錳酸鉀,并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②,用帶有導管的塞子塞緊管口.把試管口略向下傾斜③固定在鐵架臺上.(3)
將兩個集氣瓶分別盛滿水,并用玻璃片蓋住瓶口.然后把盛滿水的瓶子連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內.(4)
給試管加熱.先使酒精燈火焰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后對高錳酸鉀所在的部位加熱.(5)
導管口開始有氣泡放出時,不宜立即收集(為什么?),當氣泡連續(xù)地并比較均勻地放出時,再把導管口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樣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氣(瓶中留有少量水).(6)
停止加熱時,先要把導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滅酒精燈.(如果先熄滅酒精燈,可能會造成什么后果?)比較項目 | 排水法 | 向上排空氣法 |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 CO2氣體生成和從水面逸出的速率遠大于其溶解和與水反應的速率 | CO2密度比空氣大,且 |
收集過程分析 | 集滿現象: | “驗滿”分析:因氣體無色,故集滿與否較難確定.即便用燃著木條移近容器口火焰熄滅,也難以證明空氣完全排盡. |
向收集到CO2的集氣瓶內倒入等體積適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蕩 | 先渾濁后變澄清所需時間較短. | 先渾濁后變澄清所需時間較長. |
由上述實驗可得結論 | ①;②; |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