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作者認為書可以給人精神上的營養(yǎng).好書可為諍友.好書可以相處一生.B.靜美的冬夜.火爐溫酒.讀靜美的書.這就是讀書的所有樂趣所在.C.“他人永遠是水.自身永遠是魚 .是說一個人不能離開他人.但又要有自己獨有的思想與情感.D.作者認為讀書多了.就會自然而然地寫出雖稚嫩但不失清純.雖淺顯而不失率真的文字.E.作者認為讀書而不能囿于書.體會生活引發(fā)獨到的思考和見解.才是人生的高境界.大境界. (七)跟霍貝瑪回家 凌鷹阿姆斯特丹與曉塘沖的距離到底有多遠?這顯然是個荒誕的疑問.因為它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度的兩個截然不同的村莊.阿姆斯特丹是十七世紀荷蘭畫家霍貝瑪?shù)墓枢l(xiāng).?曉塘沖卻是我的家園.我明明知道這兩個不同國度的村莊之間不存在一絲一毫的關(guān)系.可我還是在每次讀到霍貝瑪?shù)娜魏我环L(fēng)景畫時都會鬼使神差地將阿姆斯特丹跟我的家鄉(xiāng)曉塘沖聯(lián)在一起.這樣的聯(lián)想可以讓我近距離地看著霍貝瑪怎樣用他的畫筆去放牧阿姆斯特丹.一點沒錯.霍貝瑪是一位最偉大最出色的牧童.他一輩子都在放牧阿姆斯特丹.他用鮮艷明麗的釉彩為阿姆斯特丹鋪開了一片無邊無際的草原.然后.那些白樺樹.那些水車.那些池塘.那些農(nóng)舍.那些麥田.所有這一切都被霍貝瑪用畫筆趕到了我的面前.我發(fā)現(xiàn)這些景色和物象都像一只只充滿靈性的牛羊一樣在霍貝瑪構(gòu)筑的藝術(shù)的草原上云集.我看到阿姆斯特丹所有的樹木.村舍.田園.池塘抑或阿姆斯特丹所有的景色與物象都如同一只只肥美的奶牛一樣.在霍貝瑪營構(gòu)的那片草原上兜著圈子.它們渾身散發(fā)出清醇濃烈的奶香.可是.就在這時.我同時也看見了一根鞭子.透過十七世紀中葉的荷蘭煙云正在朝著霍貝瑪精心喂養(yǎng)的這群奶牛劈頭蓋腦地抽打.霍貝瑪不知道荷蘭社會為什么要如此否定和排斥他對這種寫實主義藝術(shù)的精心放牧.他只能對著受傷的奶牛哭泣.? 霍貝瑪?shù)漠嬍窃谑耸兰o以后才被荷蘭畫派接受的.其時.霍貝瑪已經(jīng)死了將近百年了.后來的人們只知道霍貝瑪?shù)漠嫺静荒軒椭S持正常的生活.如果他知道在他后面還有凡?高這個降生在同一國度的天才也將同他一樣窮愁潦倒.霍貝瑪又是否會中斷他的風(fēng)景畫創(chuàng)作呢??幸虧是中斷.而不是放棄.?如果再次將霍貝瑪對風(fēng)景畫的執(zhí)著比做放牧的話.他這種中斷就好比是將一群心愛的牛羊從牧場上趕進了一間黑洞洞的屋子里.然后.他就一直同這群牛羊住在一起.黑屋里應(yīng)該會有一盞明亮的燈.它像太陽一樣熾熱像月亮一樣明麗像星光一樣溫暖.不用說.這就是霍貝瑪?shù)撵`魂.霍貝瑪?shù)拇_是憂郁的.但他不愿在自己作畫的釉彩里摻入一滴眼淚一聲嘆息.他將生活中所有的凄苦都化做了一盞油燈和油燈里的油.并讓它永久地燃燒.讓燃燒的火焰在那間黑屋里守候.陪伴他的牛羊和他的精神牧場.即使在極端的貧窮中.霍貝瑪也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牧童角色.一個羸弱而蒼老的牧童.他依然每天行走在一片比荷蘭甚至比整個歐洲都要遼遠的巨大的牧場里.霍貝瑪要在行走中找到回家的路.盡管他基本上一直生活在阿姆斯特丹.可他總覺得阿姆斯特丹既是他的出生地又是他的歸宿.他從這里出發(fā)然后又要抵達這塊領(lǐng)地.出生地和歸宿都在同一個村莊里.可他卻用了一生的時光去行走.?行走的距離沒有長短.就像天際與心靈的距離.更多的時候.天際離我們更近.心靈離我們更遠.我們總想回家.卻一生也無法走近家園.無法抵達家門.所以我常常把我的家鄉(xiāng)曉塘沖與霍貝瑪?shù)墓枢l(xiāng)阿姆斯特丹附麗在一起.因為要跟隨霍貝瑪回家.我就只能跟在他后面.看沉靜的霍貝瑪怎樣選擇回家的路.尾隨著霍貝瑪.忍不住非常愚蠢地問了霍貝瑪一句:這就是你回家的路嗎?霍貝瑪沒有回答我.他只是用蒼茫而又熾熱的目光看了我一眼.示意我跟他走.那眼神分明告訴我:從阿姆斯特丹同樣可以抵達我的家鄉(xiāng)曉塘沖.因為所有通往靈魂家園的路都是相通的.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