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兩圖.回答15―17題.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讀圖,回答15—17題。

 

 

1.造成該地河口附近著名古跡金字塔嚴重缺損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及海浪的侵蝕作用               B.河水的沖蝕作用

  C.物理風化和風蝕作用               D.人類活動

2.圖中B、C兩地面積不斷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殼的水平運動                     B.人類的圍海造田

  C.氣候變遷,河水減少               D.沙漠浸吞水面縮小

3.A地農(nóng)業(yè)特色與我國下列哪一地區(qū)相同             (   )

A.新疆的綠洲灌溉農(nóng)業(yè)             B.青藏地區(qū)的河谷農(nóng)業(yè)

    C.珠江三角洲的生態(tài)農(nóng)業(yè)       D.長江中下游的平原農(nóng)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讀下圖回答15-17題。

1.該圖最有可能表達的是(    )

A.全年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                B.氣溫年較差隨緯度分布

C.全球大洋平均鹽度的緯度分布            D.年平均氣溫隨緯度分布

2.甲、乙兩處數(shù)值有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徑流注入量不同                    B.太陽高度角不同

C.海陸面積不同                      D.降雨量不同

3.圖中最低數(shù)值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    )

A.雨天多,云量多      B.海洋面積廣  C.太陽高度年變化小      D.位于河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讀右圖回答15-17題。

15.關于四個地區(qū)農(nóng)業(yè)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 乙地處云貴高原,以畜牧業(yè)為主;

   ② 甲、乙均是重要的糧棉產(chǎn)區(qū);

   ③ 丙、丁位于我國北方地區(qū),其中丁地糧食作物以春小麥為主;

   ④ 丁地區(qū)屬于商品谷物農(nóng)業(y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下列對甲和丙兩個地區(qū)農(nóng)業(yè)發(fā)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

    ①干旱; ②洪澇; ③水土流失; ④風沙危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圖中四個地區(qū)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向為(     )

   ①甲地區(qū)要擴大灌溉面積,提高糧食產(chǎn)量;

   ②乙地區(qū)要大量開墾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積;

   ③丙地區(qū)要注意中低產(chǎn)田的改造,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量;

   ④丁地區(qū)要大力發(fā)展機械化生產(chǎn),提高農(nóng)產(chǎn)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讀圖14,回答下列問題。(22分)

中印兩國山水相連,溫家寶總理于2010年12月15日-17日兩國建交60周年之際訪問印度,就跨際水資源合作問題、礦產(chǎn)資源進出口等經(jīng)貿(mào)合作問題展開外交活動。據(jù)材料回答問題。

(3)若上海從印度進口鐵礦石,最合理的運輸方式是什么?試述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閱讀圖表,回答有關問題。(17分)

該圖為某國略圖,表1是該國甲乙兩城多年平均氣候統(tǒng)計資料。在經(jīng)濟全球化過程中,該國不斷承接和發(fā)展新興電子工業(yè),電子工業(yè)在經(jīng)濟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西北部的莫西卡利地區(qū)有望成為區(qū)域性第一電子工業(yè)園。

甲、乙兩城多年平均氣候統(tǒng)計資料(表1)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均溫(°C)

甲城

26.4

26.4

26.4

27.1

28.2

28.4

28.5

28.4

28.0

28.0

27.5

26.8

乙城

13.4

14.7

17.0

18.2

18.6

17.4

16.2

16.4

16.3

15.5

14.9

13.5

 

月降水

(mm)

甲城

9

1

2

5

28

271

209

312

341

145

50

14

乙城

9

9

13

27

58

157

183

173

144

61

6

8

(1)描述該國西部近海等深線的分布特點。并分析該處海底地形的成因。(4分)

(2)據(jù)圖和表1比較甲、乙兩城氣溫、降水特點的異同,并分析原因。(8分)

(3)分析西北部莫西卡利地區(qū)承接和發(fā)展電子工業(yè)的主要有利條件。(3分)

(4)分析該國人口分布特點及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選擇題部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D

C

A

D

C

D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B

C

D

B

C

C

A

 

 

題號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AC

BC

AD

BC

BD

AC

AB

CD

 

 

綜合題部分

27.(共20分)

(1)左北右南,外西內(nèi)東 (4分)

(2)C (2分) 因為該地處于南半球溴大利亞的觀測點,6月22日正午太用高度角最。2分) 

(3)在ME與MH連線以內(nèi)西夜半球 (2分)

(4)快(2分)  低溫少雨(寒冷干燥不能給分)(2分)

(5)A(2分)

(6)晝夜等長(2分)  晝變短,夜變長(2分)

28:(共22分)

(1)都是面積較大(2分)的外流盆地(2分)。判斷依據(jù):一是兩圖經(jīng)緯度的跨度大(2分);二是兩圖的等高線呈封閉狀,且四周高,中間低(2分);三是兩盆地中都有外流河流經(jīng)(甲圖是剛果河,乙圖是長江)(2分)。

(2)水量豐富(2分)  落差大(2分)

(3)青藏高原(2分) 阻擋了印度洋的水汽深入,使西北氣候更加干旱(2分)。

(4)乙 (2分)   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構造運動活躍,多地震(2分)

29.(18分)

 (1)不能(1分)  該地地質(zhì)構造為向斜,不利于儲存油氣(2分)    向斜槽部受擠壓,巖石較緊實,不容易被侵蝕,成為山嶺(2分)   

(2)海陸間(2分)    促進陸地淡水資源的更新和補充  塑造地球的表面形態(tài)(2分)  巖漿(2分)  沉積  (2分)

(3)不適合(1分)    N處為斷層地帶,水體會滲透流失(2分) 還易誘發(fā)斷層活動,產(chǎn)生地震等地質(zhì)災害。(2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