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0.5-3℃少6%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圖6為“某月沿0°經(jīng)線海平面平均氣壓分布圖”。讀圖回答3~5題。

3.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該月份甲地盛行: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5.該月份乙地的氣候特征是:

  A.高溫多雨    B.低溫少雨   

C.溫和多雨    D.炎熱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讀表3(表中①、②、③、④代表西北干旱區(qū)、黃淮平原區(qū)、東北低產區(qū)和南方高產區(qū)等我國四類商品糧基地),回答題。

表3

商品糧基地類型

占全國四類商品糧基地的比重(%)

耕地面積

40.17

6.82

23.43

29.58

農業(yè)人口

19.91

4.7

28.5

46.89

糧食商品率

35.2

27.2

19.6

29.0

積溫(℃)

2500~3400

2000~4500

4200~4500

4500~8000

年降水量(mm)

400~500

<250

850~1000

1000~1900

.關于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我國各類商品糧基地的排列正確的是(    )

A.東北低產區(qū)、西北干旱區(qū)、黃淮平原區(qū)、南方高產區(qū)

     B.黃淮平原區(qū)、西北干旱區(qū)、東北低產區(qū)、南方高產區(qū)

C.東北低產區(qū)、西北干旱區(qū)、南方高產區(qū)、黃淮平原區(qū)

D.南方高產區(qū)、黃淮平原區(qū)、西北干旱區(qū)、東北低產區(qū)

.④地比①地糧食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

    A.④地糧食總產量比①地少            B.④地糧食單產不如①地高

C.④地人均耕地小于①地              D.④地復種指數(shù)低于①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5月29日,廣東省委、省政府下發(fā)《關于推進產業(yè)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動員和部署全省進一步推進“雙轉移”工作,促進廣東區(qū)域經(jīng)濟協(xié)調發(fā)展。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雙轉移”具體是指珠三角的產業(yè)向東西兩翼、粵北山區(qū)轉移(圖中箭頭①);而東西兩翼、粵北山區(qū)的勞動力,一方面向當?shù)囟⑷a業(yè)轉移(圖中箭頭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較高素質勞動力,向發(fā)達的珠三角地區(qū)轉移(圖中箭頭②)。

廣東省產業(yè)轉移和勞動力轉移方向示意圖

材料二:工業(yè)化發(fā)展階段判別標準

指標

工業(yè)化前

工業(yè)化初期

工業(yè)化中期

工業(yè)化后期

后工業(yè)化時期

人均GDP($)

260~728

728~1456

1456~5460

5460~13104

13104以上

非農產業(yè)產值比重(%)

50以下

50~70

70~87

87~98

下降

廣東省各地帶工業(yè)化發(fā)展階段

指標

山區(qū)

兩翼

珠江三角洲

全省

人均GDP($)

1054

1249

5594

2381

非農產業(yè)產值比重(%)

72.66

80.33

96.22

92.24

注:2004年數(shù)據(jù),根據(jù)2005年《廣東統(tǒng)計年鑒》

材料三:1998—2004年廣東省工業(yè)三大類支柱產業(yè)結構變化情況統(tǒng)計表。

行業(yè)名稱

增加值構成(%)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新興產業(yè):電子、電氣、機械、石化

35.4

40.1

41.1

傳統(tǒng)產業(yè):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建材

23.8

20.6

15.24

潛力產業(yè):森林造紙、醫(yī)藥、汽車

2.0

4.6

6.65

(1)從人均GDP看,廣東省大致處于工業(yè)化         階段,珠江三角洲處于工業(yè)化

                階段。廣東省內的工業(yè)化發(fā)展存在明顯的         。 (3分)

(2)簡述廣東省1998—2004年三大類支柱產業(yè)結構的變化趨勢。 (3分)

(3)目前,珠三角移出的產業(yè)主要是          密集型產業(yè)。造成這類產業(yè)向外轉移的

主要原因有         (至少答三點)。 (5分)

(4)簡述“雙轉移”對粵東、粵西、粵北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影響。(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讀表3(表中①、②、③、④代表西北干旱區(qū)、黃淮平原區(qū)、東北低產區(qū)和南方高產區(qū)等我國四類商品糧基地),④地比①地糧食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

商品糧基地類型

占全國四類商品糧基地的比重(%)

耕地面積

40.17

6.82

23.43

29.58

農業(yè)人口

19.91

4.7

28.5

46.89

糧食商品率

35.2

27.2

19.6

29.0

積溫(℃)

2500~3400

2000~4500

4200~4500

4500~8000

年降水量(mm)

400~500

<250

850~1000

1000~1900

  A.④地糧食總產量比①地少      B.④地糧食單產不如①地高

C.④地人均耕地小于①地       D.④地復種指數(shù)低于①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四川高考)讀表,回答27~29題。

我國四省(區(qū))人口及部分自然資源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06年)

 

省(區(qū))

城鎮(zhèn)人口占總人口比重(%)

耕地面積(萬公頃)

水資源總量

(億立方米)

木材總蓄積量

(億立方米)

34.3

532.5

1865.8

15.8

53.5

1 539.1

727.9

15.0

51.9

542.4

404.4

0.4

31.1

361. 0

184.6

2.0

 

1.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區(qū))的簡稱依次是

A.川、黑、蘇、隴                B.蘇、川、隴、黑

C.黑、川、隴、蘇                D.隴、黑、川、蘇

2.下列推理,其過程和結論正確的是

A.耕地面積①比②小,因此,山區(qū)面積①比②大

B.水資源總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總蓄積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蓋率③比④低[來源:學,科,網(wǎng)]

D.城鎮(zhèn)人口占總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鄉(xiāng)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3.有關四省(區(qū))農業(yè)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省(區(qū))西部是該省種植業(yè)集中地區(qū)   B.②省(區(qū))東部是我國著名的棉花產區(qū)

C.③省(區(qū))南部農業(yè)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區(qū))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選擇題答題區(qū):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C

A

C

B

D

A

C

B

題號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C

B

A

D

B

C

A

C

題號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CD

AD

BC

AD

AB

BC

AD

BC

 

非選擇題:

27.(12分)

1).馬達加斯加  索馬里    阿拉伯

2).東非裂谷帶    東非    板塊張裂

3).亞丁   熱帶稀樹草原氣候    受赤道低氣壓帶和東北信風帶的交替控制,干、濕季明顯;南部赤道附近地區(qū)因為地勢較高氣溫較低,缺少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條件,也屬于熱帶稀樹草原氣候。(2分)

4).季風(受南亞季風影響的)    呈逆時針方向(自北向南)

28)12分)(1)甲―山地(1分)―地殼受擠壓巖層隆起而成(1分);乙―山地(1分)―向斜槽部受擠壓,不易被侵蝕,保留下來而成(1分)   (2)低山丘陵為主的地形;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的植被;河流水量豐富,季節(jié)變化明顯,落差較大,含沙量較大;紅壤(4分,答出其中4點即可。河流部分共1分,答出其中1點即可)   (3)調整農業(yè)結構,開展多種經(jīng)營;開展綜合利用,對農副產品進行深加工;退耕還林、還草;發(fā)展立體農業(yè)或生態(tài)農業(yè);因地制宜地解決能源問題(如營造薪炭林、開發(fā)小水電、發(fā)展沼氣、利用太陽能);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4分,答出其中4點即可)

29.(16分)1.B、A(各1分)  2.長期作為行政中心(或政治因素) ; 交通位置優(yōu)越(或水陸交通便利)。(各1分)  

3.規(guī)劃文物價值較大的一定區(qū)域嚴格保護并開發(fā)相關的文化產業(yè),一般的則根據(jù)城市現(xiàn)代化的需要,可以拆遷。(4分,言之成理即酌情給分) 。  

4.凈化大氣、調節(jié)氣候、消減噪音、阻滯粉塵、美化環(huán)境、改善生態(tài)

5. C(1分)   E(1分)   浦東新區(qū)的建設解決了上海市在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城市問題(或有效地控制了上海市中心城區(qū)的規(guī)模),盡快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經(jīng)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同時以浦開發(fā)開放為龍頭,帶動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甚至整個長江流域經(jīng)濟的飛躍。(2分)

 

30.【海洋地理】(1)亞歐(1分)   美洲(1分)

(2)北海道漁場(1分)   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在此交匯(1分

(3)低(1分)   緯度漸高,海水受到太陽輻射漸少(1分)  低(1分)   上海位于長江入?,大量徑流對海水稀釋作用強(1分)

(4)北冰洋自然資源豐富,特別是石油資源豐富;占有北冰洋領土可以拓展生存的空間,緩解陸地環(huán)境的壓力;北冰洋是聯(lián)系三大洲的捷徑,戰(zhàn)略地位突出;北冰洋可作為戰(zhàn)略緩沖地帶,利于加強國防安全等(任答兩點給2分)

31.【環(huán)境保護】(10分)(1)我國北方降水量較少,植被覆蓋率較低,有些地區(qū)土地荒漠化加劇(答其中2點得2分)   (2)太原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所占比重較大(大量排放煙塵等物質)(1分)地形崎嶇,盆地地形,空氣流通不暢,污染物不易散發(fā)(2分)   (3)A C (2分) (4)①廢棄物的資源化,如把垃圾做成建筑材料和肥料;②廢棄物的減量化,如各種廢棄物(廢玻璃、廢金屬、廢紙、廢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③廢棄物的無害化,如把廢棄食品和廢棄塑料回收后,減少了對土壤、大氣等的環(huán)境污染。(3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