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如圖3甲所示為一次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為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0.1s.
(1)根據(jù)_______可判定小球做__________運動;
(2)根據(jù)______可計算各點瞬時速度且vA=____m/s,vB=_____m/s,vC=_____m/s,vD=_____m/s,vE=_____m/s;
(3)在圖3乙所示坐標(biāo)中作出小車的v-t圖線,并根據(jù)圖線求出加速度a=_________m/s2;
(4)將圖線延長與縱軸相交,交點的速度是__m/s,此速度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6-3-3
(1)根據(jù)______________可判定小車做____________運動.
(2)根據(jù)計算各點瞬時速度,且vA=__________m/s,vB=_________m/s,vC=__________m/s,vD=__________m/s,vE=_________m/s.
(3)在圖16-3-4所示坐標(biāo)中作出小車的v-t圖線,并根據(jù)圖線求出a=___________.
圖16-3-4
(4)將圖線延長與縱軸相交,交點的速度是__________,此速度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
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如圖所示為一次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為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
(1)根據(j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判定小球做___________運動.
(2)根據(j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計算各點瞬時速度,且=____m/s,=____m/s,=____m/s.
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如圖所示為一次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為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記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1 s.
(1)根據(jù)________可判定小車做________運動.
(2)根據(jù)________計算各點瞬時速度,且vA=________m/s,vB=________m/s,
=________m/s,vD=________m/s,vE=________m/s.
(3)在如圖所示坐標(biāo)中作出小車的v-t圖線,并根據(jù)圖線求出a=________.
(4)將圖線延長與縱軸相交,交點速度是________,此速度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題4分,共48分。每題至少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選錯或不選得0分。
題號
1
2
3
4
5
6
答案
b
d
a
d
a
c
題號
7
8
9
10
11
12
答案
abd
a
bc
c
bc
a
二.填空與實驗題:本大題共5小題,13題10分,14題6分,15題3分,16題2分,17題2分,共23分。
13.⑴ △S為定值 , 勻加速 。
⑵ V=, 0 .875 ,
1.225 , 1.575 ,
3.5 , A點的瞬時速度 。
14.⑴滑行的距離L,彈簧壓縮時的長度X1,彈簧的原長L0,豎直懸掛時彈簧伸長后的長度X2 ⑵ 。
15.⑴ 10Hz ⑵
16. ,
17. V0tanθ 。
三、計算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17題6分,18題8分,19題8分,20題10分,共32分。要求寫出必要的解題步驟,以及必要的文字說明。
18.解析:物體位于Q點時,彈簧必處于壓縮狀態(tài),對物體的彈力FQ沿斜面向下;物體位于P點時,彈簧已處于拉伸狀態(tài),對物體的彈力FP沿斜面向上,P、Q兩點是物體靜止于斜面上的臨界位置,此時斜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都達到最大值Fm,其方向分別沿斜面向下和向上.
根據(jù)胡克定律和物體的平衡條件得:
k(l0-l1)+mgsinα=Fm k(l2-l0)=mgsinα+Fm
解得Fm=k(l2-l1)=×100×0.14 N=7 N.答案:7 N
19.(1)地球?qū)πl(wèi)星的萬有引力提供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地面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 把r=2R代入,解方程可得
(2)衛(wèi)星下次通過該建筑物上方時,衛(wèi)星比地球多轉(zhuǎn)2p弧度,所需時間
20.由圖知,探測器在0~9
s內(nèi)勻加速上升,上升的最大速度為
(1)在上升過程中,由平均速度公式得=
則探測器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 (t1+t2)=32×
(2)探測器9 s~25 s內(nèi)只受重力,其運動的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則?
g= m/s2=
(3)在0~9 s內(nèi),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g=ma1?
由于a1= m/s2=
(4)探測器下落過程為自由落體運動,則其落地速度為?v′= m/s=
(5)探測器自由下落的時間為?t3= s=20 s.?
故探測器發(fā)射后到落地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t=t1+t2+t3=9 s+16 s+20 s=45 s.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