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測出紙帶上兩點跡間的距離.可知重物相應的下落高度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同學為探究“合力做功與物體動能改變的關系”,設計了如下實驗,他的操作步驟是:
A.按如圖擺好實驗裝置,
B.將質量M=0.20 kg的小車拉到打點計時器附近,并按住小車,
C.在總質量m分別為10 g、30 g、50 g的三種
鉤碼中,挑選了一個質量為50 g的鉤碼掛在拉線
的掛鉤上,
D.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電源頻率為f=50 Hz), 然后釋放小車,打出一條紙帶。
①多次重復實驗,從中挑選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如圖所示。把打下的第一點記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個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用毫米刻度尺測得各計數(shù)點到0點距離分別為d1=0.0075 m,d2=0.03001m,d3=0.0675 m,d4=0.1200 m,d5=0.1875m,d6=0.2700 m,他把鉤碼重力(當?shù)刂亓铀俣萭=9.8 m/s2)作為小車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點到打下“5”點合力做功。則合力做功=______ ,小車動能的改變量=______(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② 此次實驗探究的結果,他沒能得到“合力對物體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增量”,且誤差很大,顯然,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忽視了各種產生誤差的因素。請你根據(jù)該同學的實驗裝置和操作過程幫助分析一下,造成較大誤差的主要原因是                    ;                            。(寫出兩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獲得的一條紙帶.

①已知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 Hz,則紙帶上打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為________.

②A、B、C、D是紙帶上四個計數(shù)點,每兩個相鄰計數(shù)點間有四個點沒有畫出.從圖中讀出A、B兩點間距x=________cm;C點對應的速度是________m/s(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有4條用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頻率為50 Hz)打出的紙帶A、B、C、D,其中一條是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時打出的.為找出該紙帶,某同學在每條紙帶上取了點跡清晰的、連續(xù)的4個點,用刻度尺測出相鄰兩個點間距離依次為S1、S2、S3.請你根據(jù)下列S1、S2、S3的測量結果確定該紙帶為________.(已知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791 m/s2)

A.61.0 mm 65.8 mm 70.7 mm

B.41.2 mm 45.1 mm 53.0 mm

C.49.36 mm 53.35 mm 57.3 mm

D.60.5 mm 61.0 mm 60.6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如圖實驗裝置驗證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上拖著的紙帶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下圖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0是打下的第一個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標出),計數(shù)點問的距離如圖所示。已知=50g、=150g,則(g取10,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若圖中用的是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則應使用( ▲ )

A.4~6V直流電源和復寫紙  B.4—6V交流電源和墨粉紙

C.220V直流電源和復寫紙    D.220V交流電源和墨粉紙;

在打點0~5過程中系統(tǒng)動能的增量_________J,系統(tǒng)勢能的減小量=_________J,由此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同學作出圖像如圖,可求出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下列有關高中物理實驗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在用打點計時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由紙帶上的一系列點跡取計數(shù)點,可求出任意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的平均速度
B、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拉橡皮筋的細繩要稍長,并且實驗時要使彈簧測力計與木板平面平行,同時保證彈簧的軸線與細繩在同一直線上
C、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如果擺長的測量及秒表的讀數(shù)均無誤,而測得的g值明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將全振動的次數(shù)n誤計為n-1
D、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必須要用天平瀏出下落物體的質量
(2)某同學利用單擺測定當?shù)氐闹亓铀俣,發(fā)現(xiàn)單擺靜止時擺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將從懸點到球心的距離當做擺長L,通過改變擺線的長度,測得6組L和對應的周期T.該同學采用了四種不同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方法l:從測定的6組數(shù)據(jù)中任意選取1組,用公式求出g作為測量值.
方法2:分別求出6個L值的平均值和6個T值的平均值,用公式求上出g作為測量值.
方法3:分別用6組L、T的對應值,用公式求出6個對應的g值,再求這6個g的平均值作為測量值.
方法4:在坐標紙上作出T2-L圖象,從圖象中計算出圖線的斜率k,根據(jù)求出g作為測量值.
對以上四種方法有下列評價,正確的是   
A.方法2是一種錯誤的方法
B.方法4得到的結果最準確,與擺球重心就在球心處的情況相同
C.方法4得到的結果較準確,與擺球重心就在球心處的情況相同相比較偏小
D.方法3得到的結果較準確,與擺球重心就在球心處的情況相同相比較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1)下列有關高中物理實驗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BC
ABC

A、在用打點計時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由紙帶上的一系列點跡取計數(shù)點,可求出任意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的平均速度
B、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拉橡皮筋的細繩要稍長,并且實驗時要使彈簧測力計與木板平面平行,同時保證彈簧的軸線與細繩在同一直線上
C、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如果擺長的測量及秒表的讀數(shù)均無誤,而測得的g值明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將全振動的次數(shù)n誤計為n-1
D、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必須要用天平瀏出下落物體的質量
(2)某同學利用單擺測定當?shù)氐闹亓铀俣龋l(fā)現(xiàn)單擺靜止時擺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將從懸點到球心的距離當做擺長L,通過改變擺線的長度,測得6組L和對應的周期T.該同學采用了四種不同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方法l:從測定的6組數(shù)據(jù)中任意選取1組,用公式g=
4π2L
T2
求出g作為測量值.
方法2:分別求出6個L值的平均值
.
L
和6個T值的平均值
.
T
,用公式g=
4π2
.
L
.
T
2
求上出g作為測量值.
方法3:分別用6組L、T的對應值,用公式g=
4π2L
T2
求出6個對應的g值,再求這6個g的平均值作為測量值.
方法4:在坐標紙上作出T2-L圖象,從圖象中計算出圖線的斜率k,根據(jù)g=
4π2
k
求出g作為測量值.
對以上四種方法有下列評價,正確的是
AB
AB

A.方法2是一種錯誤的方法
B.方法4得到的結果最準確,與擺球重心就在球心處的情況相同
C.方法4得到的結果較準確,與擺球重心就在球心處的情況相同相比較偏小
D.方法3得到的結果較準確,與擺球重心就在球心處的情況相同相比較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本大題23小題,每小題3分,共69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B

A

D

C

D

B

B

A

C

C

題號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1

23-2

答案

C

D

B

A

B

D

A

B

C

D

B

B

二、填空題:(本大題2小題,其中24小題4分,25小題6分,共10分)

24.(4分)BIL,豎直向下    (每空2分)

25.(6分)1.28m/s,3.2m/s2   (每空3分)

三、計算或論述題:解答時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本大題3小題,其中26小題6分,27小題8分,28小題7分,共21分)

26.(6分)解:⑴1s末物體的豎直方向的分速度vy1=gt1=10(m/s) ……………………………… 1分

            故10(m/s)   ………………………………………………… 1分

⑵落地時速度vt=20(m/s) …………………………………………………………2分

⑶從拋出到落地的過程中,物體的機械能守恒,

有:mgh=mvt2/2 ? mv02/2    ……………………………………………………………… 1分

         則:15(m)  ………………………………………………………… 1分

27.(8分)解:(1)小車受滑動摩擦力而減速滑行,

          由  得:a=7m/s……………………………………………………2分

(2)由運動學公式   

   得:     ………………………………………………………2分

      (3)由題中所給條件可知,經小車已停止 ………………………………………1分

        則   ……2分               ……1分

28.(7分)解:(1)下滑過程中,有:mgh = mvM2/2   … 1分

學科網(Zxxk.Com)     在M點,有:F- mg= mvM2/R   ……………………1分

     解得:F=F=11mg    ………………………………1分

(2)從下滑到N點,有:mg=Ek= mvN2/2 

     即:mg(h -2R)= Ek   ……………………………………1分

     因小球要能通過N點,應有:mg≤mvN2/R 

     故  ≥R/2  ,即 h≥5R/2    ………………………2分

     則Ek隨h變化的關系圖象如右圖所示。………………1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