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潭中魚可百許頭,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伶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柳宗元《小石潭記》)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河南省2010年初中學業(yè)水平暨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022
潭中魚可百許頭,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記》)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 初二語文 人教社(新課標2001-2年通過) 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1、概括本段的主要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1句話顯示了石潭的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從哪些角度寫出了游魚的動態(tài)?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22
文言詩文填空。
(1)潭中魚可百許頭,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________,雖不能察,必以情。
(3)人們常把愁怨比作連綿不斷的流水,比作斬盡還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創(chuàng)意出奇”,以“________,________”的詞句,物化了自己內(nèi)心沉重的哀愁。
(4)陸游在游山西村時,被農(nóng)家秀麗的山野風光和淳樸的人情所陶醉,從而以“________,________”的詩句,表達了自己戀戀不舍之情。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黃岡難點課課練八年級語文上冊(蘇教版) 題型:048
、偬吨恤~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動, 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谔段髂隙,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圩渡希拿嬷駱洵h(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俏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去。
1.下面加粗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
2.下列加粗詞的用法不同類的一項
[ ]
3.譯句。
(1)斗折蛇行,明滅可見________
(2)凄神寒骨,悄愴幽邃________
4.三段文字描寫內(nèi)容不同,①段主要寫________,②段主要寫________,③段主要寫________和________。
5.本段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________”一句寫魚兒的靜態(tài),“________”寫游魚的動態(tài),而“似與游者相樂”一句把魚兒那種________的神態(tài)寫得惟妙惟肖。
6.第③段作者采用移情于景的方法,把自己的思想融化在景物的描寫之中,他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這與《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 初三語文 語文出版社(新課標) 語文版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河東人,________代文學家,他和________一起倡導古文運動,列________之首。
2.本文按什么順序?qū)懙模?/P>
3.第二段寫了潭水的什么特點?用的什么寫法?好處是什么?
4.畫出文中的比喻句,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5.作者為何說小溪的“明滅可見”?
6.作者開頭說“心樂之”,為什么在第四段又寫“悄愴幽邃”?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新教材新學案·語文 八年級 下冊(人教新課標) 人教新課標 題型:048
朗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讀全文后,選用原文中的相關(guān)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與上文的“________”呼應,又為下文的“________”埋下伏筆。
②既表現(xiàn)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語句是“__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東岸來觀賞景物的,這可從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兩個句子得到印證。
2.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xiàn)了“小石潭”的什么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潭水清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說說作者觀景賞物時的心情是怎樣發(fā)展變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結(jié)合寫作背景,作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東人,________代文學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導古文運動,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2.本文按什么順序?qū)懙模?/span>
3.第二段寫了潭水的什么特點?用的什么寫法?好處是什么?
4.畫出文中的比喻句,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5.作者為何說小溪的“明滅可見”?
6.作者開頭說“心樂之”,為什么在第四段又寫“悄愴幽邃”?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