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語文 > 題目詳情

6、子在川上曰:“                       ”  (《論語》)

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子在川上曰:“                       ”  (《論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七年級上 題型:

子在川上曰:“________,不舍晝夜!保ā墩撜Z子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1輕巧奪冠優(yōu)化訓練 八年級語文(上) 題型:022

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ā墩撜Z》十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1輕巧奪冠·優(yōu)化訓練 八年級語文上。ㄌK教版) 銀版 蘇教版 銀版 題型:022

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保ā墩撜Z》十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新課標讀想用七年級語文(上) 題型:048

《論語》六則

 、僮釉唬骸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谧淤F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圩釉诖ㄉ希唬骸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

 、茏釉唬骸暗轮恍蓿瑢W之不講,聞又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否化也!

  ⑤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而”字有時表順接,有時表轉接,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①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②為人謀而不忠乎

③人不知而不慍

④敏而好學

⑤擇其善者而從之

⑤學而時習之

表順接:________;表轉接:________。

2.文中的第①段談的是什么意思?在課文當中有一段和它類似。請你默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表明相似觀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句流傳至今的成語,它是________。

5.給下面句子選擇正確的譯文。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

A.看見賢明的地方便想著與之對齊,看見不賢明的地方就檢查自己。

B.看見賢明的人便想要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便要檢討自己。

C.見賢明的人思念齊國,看見不賢明的人就返回內地或自己所在的省。

D.發(fā)現(xiàn)賢明的人思念齊國,看見不賢明的人便要檢查自己。

(2)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其中畫線部分可譯為

[  ]

A.經過它的時候,人們都看見了它;夜晚的時候,人們都仰慕它。

B.有了過錯時,人人都能看得到;改正過錯時,人人都敬慕著他。

C.拜訪的時候,人人都看見了它;換一種說法,人人都仰望著它。

D.有了過錯時,人人都能看得到;更不可理解的是,人人都仰望著他。

(3)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

A.有知識的人沒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沒有憂慮,勇敢的人沒有畏懼。

B.知識意味著沒有疑惑,仁義意味著沒有憂慮,勇敢意味著沒有畏懼。

C.聰明的人沒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沒有憂慮,勇敢的人沒有畏懼。

D.聰明意味著沒有疑惑,仁義意味著沒有憂慮,勇敢意味著沒有畏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1輕巧奪冠優(yōu)化訓練北京課改版七年級語文下 北京課改版 題型:048

閱讀《論語》十則,思考回答問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保ā豆遍L》)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P>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蹲雍薄罚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保ā缎l(wèi)靈公》)

(1)

解釋下列句中加線字的意思。

(1)學而時習之,不亦乎?

( 。 。ā 。

(2)人不而不,不亦君子乎?

(  ) 。ā 。

(3)子曰:“學而不思則;思而不學則!

(  ) 。ā 。

(4)誨知之乎?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也。

( 。 。ā 。 。ā 。

(5)“敏而好學,不恥問,是以謂之‘文’也!

(  ) 。ā 。

(6)默而識之,學而不,誨人不倦。

(  ) 。ā 。

(7)逝者如夫,不晝夜。

( 。 。ā 。

(8)吾終日不食。

( 。

(2)

翻譯下面的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P>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

找出文中談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談學習態(tài)度的: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談學習方法的: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4)

源自本文的主要成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填空。

(1)本文談學習時間的句子是________。

(2)本文談“學”與“思”的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

(3)表現(xiàn)“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

(6)

你同意下列句子的觀點嗎?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你對下列句子的理解。

(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2014學年浙江樂清市七年級上期末學業(yè)水平檢測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名句名篇

古詩文名句默寫。(8分)

1.子在川上:“___________,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觀滄!罚

3._______________,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5.無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6.問渠那得清如許?________________(朱熹《觀書有感》)

7.李白《聞王昌齡左遷標遙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作者對遠方朋友的思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列幾則《論語》,回答后面的問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wèi)靈公》)

說說下列劃線詞語的含義:

1、好之者不如之者

2、逝者如斯夫

3、吾終日不食

4、     

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這三則《論語》的意思:

5                 

6、                 

7、                  

用一句話概括這三則《論語》的主要內容:

8 第一則                         

9、 第二則                         

10、第三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默寫題

古詩文名句默寫。(8分)
小題1: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小題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觀滄!罚
小題3:_______________,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小題4:_______________,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小題5:無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小題6:問渠那得清如許?________________(朱熹《觀書有感》)
小題7:李白《聞王昌齡左遷標遙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作者對遠方朋友的思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7年中考語文模擬試題一 題型:048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茍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倘佯肆態(tài),而又嘗自休于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又告于鞏曰:“愿有記!蓖仆蹙,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替學者也?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1)

解釋畫線的詞。

①嘗極東方:           極

②蓋亦精力自致力者以:      以

③王君盛恐其不:         章

④于楹間以揭之:         于

(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兩句中任選一句)

①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②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

(3)

敘議結合,以議為主,是本文的鮮明特點。請你先用橫線在文中標示出敘述部分,然后說說作者是怎樣在敘述的基礎上生發(fā)議論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