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下列關于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拉力大小可以直接由彈簧秤讀出
B.記錄拉力方向時可以用鉛筆沿細線畫一條線來表示
C.實驗過程中應該讓彈簧秤的軸線與紙面平行
D.作力的圖示時,不同的拉力標度應相同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拉力大小可以直接由彈簧秤讀出
B.記錄拉力方向時可以用鉛筆沿細線畫一條線來表示
C.實驗過程中應該讓彈簧秤的軸線與紙面平行
D.作力的圖示時,不同的拉力標度應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拉力大小可以直接由彈簧秤讀出
B.記錄拉力方向時可以用鉛筆沿細線畫一條線來表示
C.實驗過程中應該讓彈簧秤的軸線與紙面平行
D.作力的圖示時,不同的拉力標度應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09-2010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高二(上)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拉力大小可以直接由彈簧秤讀出
B.記錄拉力方向時可以用鉛筆沿細線畫一條線來表示
C.實驗過程中應該讓彈簧秤的軸線與紙面平行
D.作力的圖示時,不同的拉力標度應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1年江蘇省高考物理選擇題訓練(六)(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拉力大小可以直接由彈簧秤讀出
B.記錄拉力方向時可以用鉛筆沿細線畫一條線來表示
C.實驗過程中應該讓彈簧秤的軸線與紙面平行
D.作力的圖示時,不同的拉力標度應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1. A.
    拉力大小可以直接由彈簧秤讀出
  2. B.
    記錄拉力方向時可以用鉛筆沿細線畫一條線來表示
  3. C.
    實驗過程中應該讓彈簧秤的軸線與紙面平行
  4. D.
    作力的圖示時,不同的拉力標度應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實驗中,小車拖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從中確定六個記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記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是0.1s,用米尺測量出的數(shù)據如圖所示. 則小車在D點的速度VD=
0.71
0.71
 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
2.0
2.0
m/s2

(2)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實驗中,某同學的實驗結果如圖1,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結點的位置.圖中
F
F
是F1與F2的合力的理論值;
F′
F′
是力F1與F2合力的實驗值.通過把
F
F
F′
F′
進行比較,驗證平行四邊形法則.

(3)某組同學用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
①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過程中應保持
小車質量
小車質量
不變,用砝碼和盤的重力作為小車所受外力,利用紙帶算出小車的加速度,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多次重復測量,進而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這種研究方法是采用
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

②實驗過程中,難以直接得到小車受到的牽引力,所以將砝碼和盤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車的牽引力,那么,可以“將砝碼和盤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車的牽引力”
的條件是
砝碼和盤的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砝碼和盤的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③利用上裝置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時:
甲同學根據實驗數(shù)據畫出的小車的加速度a和小車所受拉力F的圖象為圖3所示中的直線Ⅰ,乙同學畫出的圖象為圖中的直線Ⅱ,直線Ⅰ、Ⅱ在縱軸或橫軸上的截距較大.明顯超出了誤差范圍,下面給出了關于形成這種情況原因的四種解釋,其中可能正確的是
BC
BC
 
(A)實驗前甲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C)實驗前乙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實驗中,小車拖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從中確定六個記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記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是0.1s,用米尺測量出的數(shù)據如圖所示. 則小車在D點的速度VD=______ 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m/s2

(2)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實驗中,某同學的實驗結果如圖1,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結點的位置.圖中______是F1與F2的合力的理論值;______是力F1與F2合力的實驗值.通過把______和______進行比較,驗證平行四邊形法則.

(3)某組同學用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
①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過程中應保持______不變,用砝碼和盤的重力作為小車所受外力,利用紙帶算出小車的加速度,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多次重復測量,進而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這種研究方法是采用______.
②實驗過程中,難以直接得到小車受到的牽引力,所以將砝碼和盤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車的牽引力,那么,可以“將砝碼和盤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車的牽引力”
的條件是______
③利用上裝置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時:
甲同學根據實驗數(shù)據畫出的小車的加速度a和小車所受拉力F的圖象為圖3所示中的直線Ⅰ,乙同學畫出的圖象為圖中的直線Ⅱ,直線Ⅰ、Ⅱ在縱軸或橫軸上的截距較大.明顯超出了誤差范圍,下面給出了關于形成這種情況原因的四種解釋,其中可能正確的是______
(A)實驗前甲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C)實驗前乙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廣州六十五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試卷(10月份)(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1)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實驗中,小車拖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從中確定六個記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記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是0.1s,用米尺測量出的數(shù)據如圖所示. 則小車在D點的速度VD=______ 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m/s2

(2)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實驗中,某同學的實驗結果如圖1,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結點的位置.圖中______是F1與F2的合力的理論值;______是力F1與F2合力的實驗值.通過把______和______進行比較,驗證平行四邊形法則.

(3)某組同學用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
①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過程中應保持______不變,用砝碼和盤的重力作為小車所受外力,利用紙帶算出小車的加速度,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多次重復測量,進而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這種研究方法是采用______.
②實驗過程中,難以直接得到小車受到的牽引力,所以將砝碼和盤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車的牽引力,那么,可以“將砝碼和盤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車的牽引力”
的條件是______
③利用上裝置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時:
甲同學根據實驗數(shù)據畫出的小車的加速度a和小車所受拉力F的圖象為圖3所示中的直線Ⅰ,乙同學畫出的圖象為圖中的直線Ⅱ,直線Ⅰ、Ⅱ在縱軸或橫軸上的截距較大.明顯超出了誤差范圍,下面給出了關于形成這種情況原因的四種解釋,其中可能正確的是______ 
(A)實驗前甲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C)實驗前乙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做“探索彈力與彈簧伸長量關系”的實驗步驟如下:
A.以彈簧伸長量為橫坐標,以彈力為縱坐標,描出各組數(shù)據(x,F(xiàn))對應的點,并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
B.記下彈簧不掛鉤碼時.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
C.將鐵架臺固定在桌子上(也可在橫梁的另一端掛上一定的配重),并將彈簧的一端系于橫梁上,在彈簧附近豎直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彈簧下端掛上2個、3個、4個…鉤碼,并分別記下鉤碼靜止時彈簧下端所對應的刻度,并記錄在表格內,然后取下鉤碼
E.以彈簧伸長量為自變量,寫出彈力與伸長量的關系式.首先嘗試寫成一次函數(shù),不行再寫成二次函數(shù)
F.解釋函數(shù)表達式中常數(shù)的物理意義
G.整理儀器
①請將以上步驟按操作的先后順序排列出來,為:
CBDAEFG.
CBDAEFG.
;
②某同學在做研究彈簧的形變與外力的關系實驗時,作出外力F與彈簧總長度L的關系圖線如圖1所示.該實驗始終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進行.如圖2可知:該彈簧的自然長度為
10cm
10cm
;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50.0N/m
50.0N/m
.(后一空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主要步驟是:
A.在桌面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用兩個彈簧秤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記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秤的示數(shù);
D.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彈簧秤,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F.比較力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得出結論.
上述步驟中:①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
C
C
E
E
;②遺漏的內容分別是
未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
未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
未說明是否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了位置O
未說明是否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了位置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