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語使用的錯誤,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北京模擬題 題型:單選題
A.為了開發(fā)新產品,研究院請已經退休的專家們來攻關新技術,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新領域大展身
手令年輕人贊嘆不已。
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個俗語指剛生下來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分析:用初生牛犢不怕虎來形容已經退休的專家們公關新技術,與“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
為”的意思不符,所以使用不當。
B.肖蘭和小華在這次期末考試中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正因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所以只要她們發(fā)揮
各自的優(yōu)勢,就會更上一層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個俗語也作“尺短寸長”。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
處。
分析: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來形容肖蘭和小華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沒有提到她們的短處,所
以使用不恰當。
C.晚上,置身在四面楚歌的文化廣場,我心里激動萬分。
四面楚歌:這個成語講的是楚霸王項羽被漢軍包圍在垓下,四面八方都是楚人的歌聲的故事。比喻四
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分析:廣場上有很多人,而且每個人的愛好都不相同,大家不可能都喜歡、都唱具有楚地風格的歌。
所以使用不恰當。
D.意志薄弱者的表現之一是,受到批評和不公正的待遇,就破釜沉舟,一蹶不振。
破釜沉舟: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下決心干到底。
分析:意志薄弱者一般不會有與人抗爭到底的氣概和表現,他們往往以破罐破摔、自暴自棄這種消極
的方式對待他人的批評和不公平的待遇,做出可悲的反映。所以使用有誤。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一) 小心涂改液傷著你
①目前,涂改液已經成為使用率較高的學生文具。據調查,大中城市中小學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學生的使用比例則高達95%以上。書寫出現差錯時,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錯誤,確實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識到它散發(fā)出的十分刺鼻的氣味對人體有害?
②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學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學生在一位化學教授的幫助下,先后兩次對涂改液的成分進行了測定,發(fā)現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對二甲苯等物質。據專家介紹,它們非常容易揮發(fā)游離于空氣中。一旦被人吸入,就會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組成發(fā)生變化,影響神經系統(tǒng),使人頭疼、惡心,吸入量過大,會危及生命。
③為了驗證涂改液的危害程度,這三名中學生又找來六只小白鼠,分三組做了對比模擬實驗。他們將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對二甲苯三種試劑的棉花,放入兩組小白鼠的籠子邊上。試劑用量大的一組,只5分鐘小白鼠就驚慌、抽搐而死;劑量小的一組,每天試驗5-8分鐘,與剩下的一組對比觀察。五天中,實驗組小白鼠的驚慌不安日益嚴重,進食減少,動作遲緩,體重下降,與對比組小白鼠體重連日增加形成明顯對比,停止試驗15天,慢性中毒現象逐漸消失,一切恢復正常。
④最近,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對市場上銷售的79種牌號的涂改液進行了檢測實驗。檢測結果表明,全部樣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種有毒物質,并散發(fā)出刺鼻氣味。實驗證明,這類物質吸入人體內或粘在皮膚上,會危害人體健康,進入大氣層后還會破壞臭氧層。 涂改液必須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揮發(fā)的特點, , 作為涂改液溶劑的鹵代烴和苯系物對身體有害, 在未找到合適替代物之前還要沿用,因此,短時間內國內市場上的涂改液成分不會有大的改變。
⑤鑒于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加強自我保護,警惕慢性中毒,最好不再使用涂改液。
14、請概括說明涂改液是怎樣危害人體的。(2分)
15、第①段的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16、第③段劃線句子中“逐漸”的表達效果?(3分)
17、下列說法有錯誤的一項( )(4分)
A、本文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
B、第④段中“合適替代物”指的是具有涂改液特點的無毒物質
C、“然而你是否意識到它散發(fā)出的十分刺鼻的氣味對人體有害?”運用了反問句,加強陳述語氣,強調了涂改液散發(fā)出十分刺鼻的氣味對人體有害。
D、第④段劃橫線處可以填入的關聯(lián)詞語依次是“因為”、“所以”、“盡管”“但是”。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新課標讀想用七年級語文(下) 題型:048
閱讀理解。
①自碑亭再往北,地勢 A 高峻,由此上至祭臺前平臺,全部砌以寬大的石階。②石階分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級。③石階盡處,就是寬135米、深30米的大平臺,中央則矗立著陵園的主體建筑——祭殿。④平臺是全陵的制高點,與入口處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過70米,這里視野遼闊,氣象萬千,( 。┍憬^,( 。┮诉h眺。⑤當陽光燦爛時,________⑥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蒙中,城猶潛龍,山若伏鱉,館閣樓臺,隱約參錯,遠峰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⑦( 。┦谴合那锒是風霜雨雪,大自然( 。┮蛉藗冋故舅 B 的奇妙景色。
(1)在第④句和第⑥句中找出兩組近義詞、兩組反義詞。
近義詞:( 。ā 。 。ā 。ā 。
反義詞:( 。ā 。 。ā 。ā 。
(2)選出恰當的詞語填在文中A、B處。
A________(突然 忽然 居然 陡然 果然)
B________(變幻無窮 變化萬千 變化莫測)
(3)選文中的括號內應填的關聯(lián)詞是
[ ]
A.既 又 即使 也
B.不但 而且 無論 都
C.既 又 無論 都
D.不但 而且 即使 也
(4)填上第⑤句橫線上空缺的語句,并分析第⑤、⑥句的表達方式和作用。
(5)文中與加粗的“高峻”一詞照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對本段的理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本段主要介紹了站在中山陵的平臺上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B.本段綜合運用了描寫和說明的表達方式。
C.本段主要運用了列數字和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D.本段的主要參觀順序是由北往南。
(7)“石階分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級”中“至”能否改成“和”?為什么?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廣西自治區(qū)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廣西桂林市2011年中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題目。(每小題3分,共15分)
匠人與大師
梁 衡
①在社會上常聽到叫某人為“大師”,有時是尊敬,有時是吹捧。又常不滿于某件作品,說有“匠氣”。匠人與大師到底有何區(qū)別?
②匠人在重復,大師在創(chuàng)造。一個匠人,比如木匠,他總在重復做著一種式樣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練程度和技術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縫更嚴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還是一個木匠。大師則絕不重復,他設計了一種家具,下一個肯定又是一個新樣子。判斷他的高下是有沒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匠人總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藝兒做得更多、更快、更絕;大師則早就不稀罕這玩意,而在不斷構思新東西。
③匠人在實踐層面,大師在理論層面。匠人從事具體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經驗豐富,但還沒從經驗上升到理論。雖然這些經驗體現和驗證了規(guī)律,但還不是規(guī)律本身。大師則站在理論的層面上,靠規(guī)律運作。面對一片瓜地,匠人忙著一個一個去摘瓜,大師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對一大堆數字,匠人滿頭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師只需輕輕給出一個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藝,偶有一得,守之為本;大師視鮮花掌聲為過眼煙云,進取不竭,心猶難寧。
④匠人較單一,大師善綜合。我們常說一技之長,一招鮮,吃遍天,這是指匠人,大師則不靠這,他縱橫捭闔,運籌帷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因為凡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都是在引進、吸收、對比、雜交、重構等大綜合之后才出現的。當匠人靠一技之長,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壓人一籌時;大師則把這一技收來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磚、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樓。牛頓、愛因斯坦成為物理大師并不只因物理,還有更重要的數學、哲學等。而成為一個社會科學方面的大師要求就更高,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們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毛澤東則是當時中國政治、軍事、文學的寶典。
⑤這就是大師與匠人的區(qū)別。研究這個區(qū)別毫無貶損匠人之意,大師是輝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貴的鋪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師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將軍也需要士兵。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需要人們有一個較高的追求目標。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將軍總是在優(yōu)秀的士兵中成長起來的。當他不滿足于打槍、投彈的重復而由單一到綜合,由經驗到理性,有了戰(zhàn)役、戰(zhàn)略的水平時他就成了將軍。 a 雖然從匠人而成為大師的總是少數,但這種進取精神是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古語說,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這個社會就不堪設想。
⑥我們可能在實際業(yè)績上達不到大師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師的思路,比如力求創(chuàng)新,不要重復,不要竊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對事物要有識別、有目標、有追求。力雖不逮,心向往之。在個人有了這樣一種心理,就會有所上進;在民族有了這樣一個素質,就會生機勃勃;在社會有了這樣一個氛圍,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社會。
(有刪減)
1..對文章各部分內容及相互關系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第①段提出“匠人與大師有何區(qū)別”這一話題,引出下文。
B.第②到第④段闡述匠人和大師三個方面的區(qū)別,三段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為大師的進取精神是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動力,緊承上文深入論述。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師思路對個人、民族和社會都有幫助,收束全文。
2.. 根據上下文判斷應插入文中第⑤段畫橫線a處的論據是。( )(3分)
A.魯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當他在技術層面已經純熟,不滿足于斧鋸的重復,而進軍建筑設計、構造原理時,就成了建筑大師。
B.一個畫家,當他成為繪畫大師時,他藝術生命中起關鍵作用的早已不是繪畫,而是科學、文學、哲學等。
C.居里夫人把諾貝爾獎章送給小女兒當玩具,但是接著她又得了一個諾貝爾獎。
D.季羨林先生的學術成就早為學界公認,但晚年仍筆耕不輟,又在散文寫作上創(chuàng)出一片新天地。
3.. 依據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對“大師”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大師需要創(chuàng)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技藝,不斷構思新的東西。
B.在“實踐層面”和“理論層面”之間,大師站在“理論層面”,靠規(guī)律運作。
C.在學科綜合性運用方面,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大師比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大師要求更高。
D.大師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藝,視鮮花掌聲為過眼煙云,進取不竭。
4..下列對第⑤段畫線句子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畫線句引用“古語”證明觀點,使得說理有出處、有根據,更具說服力。
B.畫線句是證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師也需要匠人”這個觀點的。
C.本段引用了畫線句“古語”和拿破侖的名言說理,可知本段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對第⑤段論證的總結,又與第六段的論證相互勾連。
5..下列對選文語言特點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說理,詼諧風趣,說理生動。
B.文章句式多變,短句、長句兼用,錯落有致,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如第④段。
C.文章用語準確,如第⑥段加點的“可能”一詞,既強調了“我們”和大師之間的業(yè)績差距,又兼顧到特殊情況。
D.文章巧用文言,如“力雖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簡潔明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A.第①段提出“匠人與大師有何區(qū)別”這一話題,引出下文。 |
B.第②到第④段闡述匠人和大師三個方面的區(qū)別,三段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 |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為大師的進取精神是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動力,緊承上文深入論述。 |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師思路對個人、民族和社會都有幫助,收束全文。 |
A.魯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當他在技術層面已經純熟,不滿足于斧鋸的重復,而進軍建筑設計、構造原理時,就成了建筑大師。 |
B.一個畫家,當他成為繪畫大師時,他藝術生命中起關鍵作用的早已不是繪畫,而是科學、文學、哲學等。 |
C.居里夫人把諾貝爾獎章送給小女兒當玩具,但是接著她又得了一個諾貝爾獎。 |
D.季羨林先生的學術成就早為學界公認,但晚年仍筆耕不輟,又在散文寫作上創(chuàng)出一片新天地。 |
A.大師需要創(chuàng)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技藝,不斷構思新的東西。 |
B.在“實踐層面”和“理論層面”之間,大師站在“理論層面”,靠規(guī)律運作。 |
C.在學科綜合性運用方面,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大師比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大師要求更高。 |
D.大師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藝,視鮮花掌聲為過眼煙云,進取不竭。 |
A.畫線句引用“古語”證明觀點,使得說理有出處、有根據,更具說服力。 |
B.畫線句是證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師也需要匠人”這個觀點的。 |
C.本段引用了畫線句“古語”和拿破侖的名言說理,可知本段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 |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對第⑤段論證的總結,又與第六段的論證相互勾連。 |
A.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說理,詼諧風趣,說理生動。 |
B.文章句式多變,短句、長句兼用,錯落有致,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如第④段。 |
C.文章用語準確,如第⑥段加點的“可能”一詞,既強調了“我們”和大師之間的業(yè)績差距,又兼顧到特殊情況。 |
D.文章巧用文言,如“力雖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簡潔明了。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廣西桂林卷)語文 題型: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題目。(每小題3分,共15分)
匠人與大師
梁衡
①在社會上常聽到叫某人為“大師”,有時是尊敬,有時是吹捧。又常不滿于某件作品,說有“匠氣”。匠人與大師到底有何區(qū)別?
②匠人在重復,大師在創(chuàng)造。一個匠人,比如木匠,他總在重復做著一種式樣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練程度和技術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縫更嚴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還是一個木匠。大師則絕不重復,他設計了一種家具,下一個肯定又是一個新樣子。判斷他的高下是有沒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匠人總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藝兒做得更多、更快、更絕;大師則早就不稀罕這玩意,而在不斷構思新東西。
③匠人在實踐層面,大師在理論層面。匠人從事具體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經驗豐富,但還沒從經驗上升到理論。雖然這些經驗體現和驗證了規(guī)律,但還不是規(guī)律本身。大師則站在理論的層面上,靠規(guī)律運作。面對一片瓜地,匠人忙著一個一個去摘瓜,大師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對一大堆數字,匠人滿頭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師只需輕輕給出一個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藝,偶有一得,守之為本;大師視鮮花掌聲為過眼煙云,進取不竭,心猶難寧。
④匠人較單一,大師善綜合。我們常說一技之長,一招鮮,吃遍天,這是指匠人,大師則不靠這,他縱橫捭闔,運籌帷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因為凡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都是在引進、吸收、對比、雜交、重構等大綜合之后才出現的。當匠人靠一技之長,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壓人一籌時;大師則把這一技收來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磚、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樓。牛頓、愛因斯坦成為物理大師并不只因物理,還有更重要的數學、哲學等。而成為一個社會科學方面的大師要求就更高,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們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毛澤東則是當時中國政治、軍事、文學的寶典。
⑤這就是大師與匠人的區(qū)別。研究這個區(qū)別毫無貶損匠人之意,大師是輝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貴的鋪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師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將軍也需要士兵。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需要人們有一個較高的追求目標。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將軍總是在優(yōu)秀的士兵中成長起來的。當他不滿足于打槍、投彈的重復而由單一到綜合,由經驗到理性,有了戰(zhàn)役、戰(zhàn)略的水平時他就成了將軍。 a 雖然從匠人而成為大師的總是少數,但這種進取精神是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古語說,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這個社會就不堪設想。
⑥我們可能在實際業(yè)績上達不到大師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師的思路,比如力求創(chuàng)新,不要重復,不要竊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對事物要有識別、有目標、有追求。力雖不逮,心向往之。在個人有了這樣一種心理,就會有所上進;在民族有了這樣一個素質,就會生機勃勃;在社會有了這樣一個氛圍,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社會。
(有刪減)
【小題1】.對文章各部分內容及相互關系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第①段提出“匠人與大師有何區(qū)別”這一話題,引出下文。 |
B.第②到第④段闡述匠人和大師三個方面的區(qū)別,三段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 |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為大師的進取精神是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動力,緊承上文深入論述。 |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師思路對個人、民族和社會都有幫助,收束全文。 |
A.魯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當他在技術層面已經純熟,不滿足于斧鋸的重復,而進軍建筑設計、構造原理時,就成了建筑大師。 |
B.一個畫家,當他成為繪畫大師時,他藝術生命中起關鍵作用的早已不是繪畫,而是科學、文學、哲學等。 |
C.居里夫人把諾貝爾獎章送給小女兒當玩具,但是接著她又得了一個諾貝爾獎。 |
D.季羨林先生的學術成就早為學界公認,但晚年仍筆耕不輟,又在散文寫作上創(chuàng)出一片新天地。 |
A.大師需要創(chuàng)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技藝,不斷構思新的東西。 |
B.在“實踐層面”和“理論層面”之間,大師站在“理論層面”,靠規(guī)律運作。 |
C.在學科綜合性運用方面,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大師比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大師要求更高。 |
D.大師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藝,視鮮花掌聲為過眼煙云,進取不竭。 |
A.畫線句引用“古語”證明觀點,使得說理有出處、有根據,更具說服力。 |
B.畫線句是證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師也需要匠人”這個觀點的。 |
C.本段引用了畫線句“古語”和拿破侖的名言說理,可知本段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 |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對第⑤段論證的總結,又與第六段的論證相互勾連。 |
A.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說理,詼諧風趣,說理生動。 |
B.文章句式多變,短句、長句兼用,錯落有致,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如第④段。 |
C.文章用語準確,如第⑥段加點的“可能”一詞,既強調了“我們”和大師之間的業(yè)績差距,又兼顧到特殊情況。 |
D.文章巧用文言,如“力雖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簡潔明了。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廣西桂林卷)語文 題型: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題目。(每小題3分,共15分)
匠人與大師
梁 衡
①在社會上常聽到叫某人為“大師”,有時是尊敬,有時是吹捧。又常不滿于某件作品,說有“匠氣”。匠人與大師到底有何區(qū)別?
②匠人在重復,大師在創(chuàng)造。一個匠人,比如木匠,他總在重復做著一種式樣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練程度和技術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縫更嚴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還是一個木匠。大師則絕不重復,他設計了一種家具,下一個肯定又是一個新樣子。判斷他的高下是有沒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匠人總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藝兒做得更多、更快、更絕;大師則早就不稀罕這玩意,而在不斷構思新東西。
③匠人在實踐層面,大師在理論層面。匠人從事具體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經驗豐富,但還沒從經驗上升到理論。雖然這些經驗體現和驗證了規(guī)律,但還不是規(guī)律本身。大師則站在理論的層面上,靠規(guī)律運作。面對一片瓜地,匠人忙著一個一個去摘瓜,大師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對一大堆數字,匠人滿頭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師只需輕輕給出一個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藝,偶有一得,守之為本;大師視鮮花掌聲為過眼煙云,進取不竭,心猶難寧。
④匠人較單一,大師善綜合。我們常說一技之長,一招鮮,吃遍天,這是指匠人,大師則不靠這,他縱橫捭闔,運籌帷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因為凡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都是在引進、吸收、對比、雜交、重構等大綜合之后才出現的。當匠人靠一技之長,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壓人一籌時;大師則把這一技收來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磚、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樓。牛頓、愛因斯坦成為物理大師并不只因物理,還有更重要的數學、哲學等。而成為一個社會科學方面的大師要求就更高,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們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毛澤東則是當時中國政治、軍事、文學的寶典。
⑤這就是大師與匠人的區(qū)別。研究這個區(qū)別毫無貶損匠人之意,大師是輝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貴的鋪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師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將軍也需要士兵。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需要人們有一個較高的追求目標。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將軍總是在優(yōu)秀的士兵中成長起來的。當他不滿足于打槍、投彈的重復而由單一到綜合,由經驗到理性,有了戰(zhàn)役、戰(zhàn)略的水平時他就成了將軍。 a 雖然從匠人而成為大師的總是少數,但這種進取精神是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古語說,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這個社會就不堪設想。
⑥我們可能在實際業(yè)績上達不到大師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師的思路,比如力求創(chuàng)新,不要重復,不要竊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對事物要有識別、有目標、有追求。力雖不逮,心向往之。在個人有了這樣一種心理,就會有所上進;在民族有了這樣一個素質,就會生機勃勃;在社會有了這樣一個氛圍,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社會。
(有刪減)
1..對文章各部分內容及相互關系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第①段提出“匠人與大師有何區(qū)別”這一話題,引出下文。
B.第②到第④段闡述匠人和大師三個方面的區(qū)別,三段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為大師的進取精神是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動力,緊承上文深入論述。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師思路對個人、民族和社會都有幫助,收束全文。
2.. 根據上下文判斷應插入文中第⑤段畫橫線a處的論據是。( )(3分)
A.魯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當他在技術層面已經純熟,不滿足于斧鋸的重復,而進軍建筑設計、構造原理時,就成了建筑大師。
B.一個畫家,當他成為繪畫大師時,他藝術生命中起關鍵作用的早已不是繪畫,而是科學、文學、哲學等。
C.居里夫人把諾貝爾獎章送給小女兒當玩具,但是接著她又得了一個諾貝爾獎。
D.季羨林先生的學術成就早為學界公認,但晚年仍筆耕不輟,又在散文寫作上創(chuàng)出一片新天地。
3.. 依據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對“大師”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大師需要創(chuàng)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技藝,不斷構思新的東西。
B.在“實踐層面”和“理論層面”之間,大師站在“理論層面”,靠規(guī)律運作。
C.在學科綜合性運用方面,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大師比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大師要求更高。
D.大師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藝,視鮮花掌聲為過眼煙云,進取不竭。
4..下列對第⑤段畫線句子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畫線句引用“古語”證明觀點,使得說理有出處、有根據,更具說服力。
B.畫線句是證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師也需要匠人”這個觀點的。
C.本段引用了畫線句“古語”和拿破侖的名言說理,可知本段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對第⑤段論證的總結,又與第六段的論證相互勾連。
5..下列對選文語言特點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說理,詼諧風趣,說理生動。
B.文章句式多變,短句、長句兼用,錯落有致,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如第④段。
C.文章用語準確,如第⑥段加點的“可能”一詞,既強調了“我們”和大師之間的業(yè)績差距,又兼顧到特殊情況。
D.文章巧用文言,如“力雖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簡潔明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