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錯別字,并把其修改正確的選項是
①我們的先人,善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相結(jié)合的文章。

A、善——擅
B、屏——平
②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鱗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

A、幅——副
B、鱗——嶙
③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陌。

A、陌——寞
B、季——既
④銅鶴里點起松柏枝,煙霧燎繞。

A、繞——饒
B、燎——繚
A,B,A,B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7年四川省達州市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048

瀏覽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元九登高——亮出達州文化旅游新名片

  元九登高懷元九,詩魂常伴游鳳凰,正月初九出游登高,湎懷唐代詩人元稹,是達城流傳千年的舊俗。今年春節(jié)期間,達州市委、市政府順應(yīng)民意,因勢利導,隆重推出了首屆“中國達州元九登高節(jié)”,向世人亮出了又一張達州文化旅游新名片。

  正月初九這天,春光明媚,整個達城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慶。天剛蒙蒙亮,通往鳳凰山的各條路上就開始熱鬧起來。上午九點過,鳳凰山下已是人潮涌動,人們扶老攜幼,拾級而上,磨肩接踵,緩緩而行。在羅繹不絕的登山人流中,出現(xiàn)了兩個熟悉的身影——市委書記李向志和市長羅強,他們也與市民同樂來了。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當天等鳳凰山的人數(shù)超過20萬,創(chuàng)下了達城登高歷史之最。

  山上熱熱鬧鬧,山下也不遜色。市中心廣場的大型文藝演出,西外新區(qū)的國際汽車模特大賽,達縣南城的民間藝術(shù)巡游,讓達城市民大飽眼福——這些,都是首屆元九登高節(jié)的一部分。

  容現(xiàn)代元素于古老習俗,借歷史傳統(tǒng)促和諧發(fā)展,這就是今天的元九登高節(jié)。

1、下面三個詞語中各有一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并予以改正。(要求:在錯別字下面畫“Δ”,將正確的字工整地寫在田字格中)

湎懷 磨肩接踵 羅繹不絕

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畫線句子有語病,請予修改。(可適當增刪文字,但不得改變原意)

畫線句子:正月初九這天,春光明媚,整個達城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慶。

應(yīng)改為:____________

3、為了保護鳳凰山的優(yōu)美環(huán)境,提倡文明登山,有關(guān)部門準備了五萬個垃圾袋,打算在上面印一句提示語。請你代為設(shè)計一條簡明得體的提示語。(不超過15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望遠,寄情抒懷,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請根據(jù)提示和上下文,用詩文原句填空(工整地寫在橫線上)

(1)同是登臨泰山,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杜甫也有類似的感受,他在《望岳》中寫到:“會當臨絕頂,________”。

(2)同是懷古,張養(yǎng)浩登潼關(guān)望西都,發(fā)出了“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嘆;辛棄疾登北固亭望長江水,則抒發(fā)了“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钡暮狼。

(3)同是仕途不順,懷才不遇的陳子昂登上幽州臺,面對遼闊山河,前思古人,后念來者,孤獨之情油然而生,發(fā)出了“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的慨嘆;而宦海沉浮,數(shù)次遭貶的范仲淹,則說若在春和景明之時登上岳陽樓,面對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洞庭湖,一定會“________________,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5、為了加深對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鳳凰中學八年級三班開展了一次以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專題的調(diào)查探究活動。假定你是被調(diào)查對象之一,請協(xié)助完成以下問卷。

(1)、從下列節(jié)日中找出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并注明其具體時間(示例節(jié)日除外)

重陽節(jié) 元旦節(jié) 元宵節(jié) 母親節(jié) 清明節(jié)

國慶節(jié) 中秋節(jié) 愚人節(jié) 感恩節(jié) 端午節(jié)

[示例]清明節(jié)——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清明”那一天,公歷4月5日左右。

(2)請任選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寫出相關(guān)的一句詩,或一幅對聯(lián),或一條俗語

[示例]清明節(ji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節(jié)和圣誕節(jié),你更喜歡過哪個節(jié)日?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

(4)面對部分國人(尤其是青年人)對傳統(tǒng)節(jié)日愈來愈淡漠的情況,一些學者提出了“保衛(wèi)傳統(tǒng)節(jié)日,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主張。對保護傳統(tǒng)節(jié)日你有什么好的建議,請寫出一條。

答: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八年級人教版第四單元測試題 人教版 題型:048

克隆人,真的很可怕嗎

文/張 君

  古代神話里孫悟空用自己的汗毛變成無數(shù)個小孫悟空的離奇故事,表達了人類對復制自身的幻想。1938年,德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了哺乳動物克隆的思想。1996年,體細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后,克隆迅速成為世人關(guān)注的焦點。人們不禁疑問:我們會不會跟在羊的后面?這種疑問讓所有人都惶恐不安。然而,反對克隆的喧囂聲沒有抵過科學家的執(zhí)著追求,伴隨著牛、鼠、豬乃至猴這種與人類生物特征最為相近的靈長類動物陸續(xù)被克隆成功,人們已經(jīng)相信,總有一天,科學家會用人類的一個細胞復制出與提供細胞者一模一樣的人來,克隆人已經(jīng)不是科幻小說里的夢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現(xiàn)實。目前,已有三個國外組織正式宣布他們將進行克隆人的實驗。

  由于克隆人可能帶來復雜的后果,一些生物技術(shù)發(fā)達的國家,現(xiàn)在大都對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嚴加限制的態(tài)度。克林頓說:“通過這種技術(shù)來復制人類,是危險的,應(yīng)該被杜絕!”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也明確表示反對進行克隆人的研究,而主張把克隆技術(shù)和克隆人區(qū)別開來。

  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樣可怕嗎?

  實際上,人們不能接受克隆人實驗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的阻礙。千百年來,人類一直遵循著有性繁殖方式,而克隆人卻是實驗室里的產(chǎn)物,是在人為操縱下制造出來的生命。尤其在西方,“拋棄了上帝,拆離了亞當與夏娃”的克隆,更是遭到了許多宗教組織的反對。而且,克隆人與被克隆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有悖于傳統(tǒng)的由血緣確定親緣的倫理方式。所有這些,都使得克隆人無法在人類傳統(tǒng)倫理道德里找到合適的安身之地。但是,正如中科院院士何祚麻所言:“克隆人出現(xiàn)的倫理問題應(yīng)該正視,但沒有理由因此而反對科技的進步。”人類社會自身的發(fā)展告訴我們,科技帶動人們的觀念更新是歷史的進步,而以陳舊的觀念來束縛科技發(fā)展,則是僵化。歷史上輸血技術(shù)、器官移植等,都曾經(jīng)帶來極大的倫理爭論,而當首位試管嬰兒于1978年出生時,更是掀起了軒然大波。但現(xiàn)在,人們已經(jīng)能夠正確地對待這一切了。這表明,隨科技發(fā)展而不斷更新的思想觀念并沒有給人類帶來災難,相反地,它造福了人類。就克隆技術(shù)而言,“治療性克隆”將會在生產(chǎn)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等方面獲得突破,給生物技術(shù)和醫(yī)學技術(shù)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比如,當你的女兒需要骨髓移植而沒有人能為她提供;當你不幸失去5歲的孩子而無法擺脫痛苦;當你想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又無法生育……也許你就能夠體會到克隆的巨大科學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治療性克隆的研究和完整克隆人的實驗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治療性克隆所指向的終點就是完整克隆人的出現(xiàn),如果加以正確地利用,它們都可以而且應(yīng)該為人類社會帶來福音。

  科學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但是,某項科技進步是否真正有益于人類,關(guān)鍵在于人類如何對待和應(yīng)用它,而不能因為暫時不合情理就因噎廢食?寺〖夹g(shù)確實可能和原子能技術(shù)一樣,既能造福人類,也可能禍害無窮。但“技術(shù)恐懼”的實質(zhì),是對錯誤運用技術(shù)的恐懼,而不是對技術(shù)本身的恐懼。目前,世界各國對克隆人的態(tài)度多有“曖昧”,英國去年以超過三分之二的多數(shù)票通過了允許克隆人類早期胚胎的方案,而在美國、德國、澳大利亞,也逐漸聽到了要求放松對治療性克隆限制的聲音。可以說,哪一個國家首先掌握了克隆人的技術(shù),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擁有了優(yōu)勢和主動,而起步晚的國家可能因此而遭受現(xiàn)在還無法預測的損失。如同當年美國首先掌握了原子能技術(shù),雖然這項技術(shù)從一開始便展現(xiàn)著它罪惡的一面,但后來各國又不得不加緊這方面的研究和實驗。單從這個角度講,對克隆人實驗采取簡單否定的態(tài)度也是值得探討的。

  至于人們擔憂克隆技術(shù)一旦成熟,會有用心不良者克隆出千百個“希特勒”,或者克隆出另一個名人來混淆視聽,則是對克隆的誤解。克隆人被復制的只是遺傳特征,而受后天環(huán)境里諸多因素影響的思維、性格等社會屬性不可能完全一樣,即克隆技術(shù)無論怎樣發(fā)展,也只能克隆人的肉體,而不能克隆人的靈魂,而且,克隆人與被克隆人之間有著年齡上的差距。因此,所謂克隆人并不是人的完全復制,歷史人物不會復生,現(xiàn)實人物也不必擔心多出一個“自我”來。

  如此說來,克隆人并不是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它的所謂“可怕”不過是人們基于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之上的偏見和誤解。也許,現(xiàn)在人們迫切需要做的,是以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理性地看待克隆人,通過討論達成共識,加快有關(guān)克隆人的立法,將其納入嚴格的規(guī)范化管理之中。

(摘自《新民晚報》20081月,有刪改)

1.文中列舉了試管嬰兒的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樣可怕嗎?”一句在結(jié)構(gòu)和修辭上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們不能接受克隆人實驗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的阻礙”一句中的“最主要”三個字能否刪去,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學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你認為克隆人有哪些好處?又有哪些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第16—20題(20分)

讀書的境界

①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自古以來,讀書人都把書視為自己生命的全部,好書悔人不倦,這是人類文明有史以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然而,讀書是要有境界的。

②一個目不識丁的幼兒,會翻來覆去的看著他喜歡的一本連環(huán)畫而不知疲倦,這是他的讀書境界;一個學生,會在強烈的求知欲下泡在書店里流連忘返,這是他能達到的讀書境界;而一位老人,會在冬日溫煦陽光的照耀下,坐在椅子上靜靜的閱讀有如他一生記錄的書籍,他會因此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滿足,這是他生命之端的一種讀書境界。故有人云:“少年讀書,如隙中望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不同年齡的不同階段,不同人生的不同經(jīng)歷,都會有不同的讀書境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喜愛書、崇拜書。

③常讀書,也是一種讀書的境界。人若要不斷長進,就要不斷地讀書學習,探求新知識,吸取書中的營養(yǎng)。正如清人蕭掄所說的那樣:“人心如良苗,得養(yǎng)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yǎng)。一日不讀書,心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币馑际钦f,人心和禾苗一樣,得到養(yǎng)分才能生長,禾苗用泉水灌溉,心智用道理陶冶。一天不讀書,心中便沒有好想法。一個月不讀書,連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來的清爽。

④讀書要有一定的境界,還要會讀書。一本書并非皆是精華,滿世界的書也并非都是精品,這就要求讀書的人能夠辨明是非,善于思考和分析,吸取書中真正的精華所在。做到這一點,那就是一種已經(jīng)被升華了的讀書境界。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宋儒張載說:“讀書先要會疑,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

⑤孔子曾說:“古之學者為已,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也說出了讀書人所追求的兩種不同的境界!肮胖畬W者為已”,是說讀書人要把看作提升自己修養(yǎng)與心志的途徑,刻苦而努力地求索、追求,博聞而強志,胸襟寬廣,以“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廓大胸懷為他人造福,同時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墒,孔子也批評“今之學者為人”的浮躁與虛妄,他所說的“今之學者為人”是說讀書人的讀書純粹是為了裝點門面,嘩眾取寵。魯迅先生也曾諷刺過那種“為人”而讀書的所謂“文人”,他說,他們其中的一個特征是,必有個雅致的書齋,背后有幾大排漂亮的書櫥,櫥中擺滿了精裝的典籍等?墒牵麄冋娴恼J真讀書了么?真的認真思考了么?

⑥讀書若沒有高尚的情操,便不免要落到為人的俗套里,即使讀了書,也不能致用、致知,即用不到正地方和一知半解而已。讀書之樂何處尋,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沒有幽靜的心靈和清明的神智,你怎么能獲得經(jīng)典中的真諦,又怎么能用優(yōu)秀的文化和高雅的靈魂之光來陶冶自己、洗禮自己?

⑦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讀書能夠讓人開闊視野,令人胸懷大志,讓人更為熱愛生活。越是知識更新快的時代,讀書就越有講究。越是需要知識的年代,讀書也就越需要境界。真正的讀書人,是以自己全部的身心,從一本本書的字里行間,找到與自己心靈共鳴的所在,最終達到一種只有自己才能夠體會得到的精神的升華。所以說,崇拜書,常讀書,會讀書,有高尚的情操,這才是一個讀書人必須擁有的讀書境界。

16.第一段加點詞“悔人不倦”中的錯別字是            正確的寫法是             (2分)

17.第二段劃線句“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边\用了            、            的修辭方法,其作用是                               

                                                           。(5分)

18.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一段劃線句中的這是指自古以來,讀書人都把書視為自己的生命的全部。

B.第二段劃線句中的這是指一個目不識丁的幼兒,會翻來覆去地看著他喜歡的一本連環(huán)畫而不知疲倦。

C.第四段劃線句中的這一點指的是讀書人要能夠辨明是非,善于思考和分析,吸取書中真正的精華所在。

D.第⑤段劃線句子中的“這句話”是指“古之學者為己”。

19.第⑤段主要運用了            的論證方法,證明了                 的觀點。根據(jù)本段的論述,請列舉一個“古之學者為己”的事例,并作簡要分析。

                                                                                   

                                           7分,本試卷上出現(xiàn)的事例除外)

20.本文的論點是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精神的殿堂
       人死了,便住進一個永久的地方——墓地。生前的親朋好友,如果對他思之過切,便來到墓地,隔著一層冰冷的墓室的石板“看望”他。掃墓的全是親人。
        然而,世上還有一種墓地屬于例外。去到那里的人,非親非故,全是來自異國它鄉(xiāng)的陌生人。有的相隔千山萬水,有的相隔數(shù)代。就像我們,千里迢迢去到法國。當?shù)氐呐笥褑栁覀兿肟凑l。我們說:盧梭、雨果、巴爾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串名字。
        朋友笑著說:“好好,應(yīng)該,應(yīng)該!”
        他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這些人,于是他先把我們領(lǐng)到先賢祠。
        先賢祠就在我們居住的拉丁區(qū)。有時走在路上,遠遠就能看到它頗似倫敦保羅教堂的石綠色的圓頂。我一直以為是一座教堂。其實,我猜想得并不錯,它最初確是教堂?墒窃诜▏蟾锩陂g,曾用來安葬故去的偉人,因此它就有了榮譽性的紀念意義。到了1885年,它被正式確定為安葬已故偉人的處所。從而,這地方就由上帝的天國轉(zhuǎn)變?yōu)槿碎g的圣殿。人們再來到這里,便不是聆聽神的旨意,而是重溫先賢的思想精神來了。
       重新改建的建筑的人口處,刻意使用古希臘神廟的樣式。寬展的高臺階,一排聳立的石柱,還有被石柱高高舉起來的三角形楣飾,莊重肅穆,表達著一種至高無上的歷史精神。大維·德安在楣飾上制作的古典主義的浮雕,象征著祖國、歷史和自由。上邊還有一句話:“獻給偉人們,祖國感謝他們!” 
       這句話顯示這座建筑的內(nèi)涵,神圣又崇高,超過了巴黎任何建筑。
       我要見的維克多·雨果就在這里。他和所有這里的偉人一樣,都安放在地下。因為地下才意味著埋葬。但這里的地下是可以參觀與瞻仰的。一條條走道,一間間石室。所有棺木全都擺在非常考究和精致的大理石臺子上。雨果與另一位法國的文豪左拉同在一室,一左一右,分列兩邊。每人的雪白大理石的石棺上面,都放著一片很大的美麗的銅棕櫚。
       我注意到,展示著他們生平的“說明牌”上,文字不多,表述的內(nèi)容卻自有其獨特的角度。比如對于雨果,特別強調(diào)由于反對拿破侖政變,堅持自己的政見,遭到迫害,因而到英國與比利時逃亡19年。
1870年回國后,他還拒絕拿破侖第三的特赦。再比如左拉,特意提到他為受到法國軍方陷害的猶太血統(tǒng)的軍官德雷福斯嗚冤,因而被判徒刑。顯然,在這里,所注重的不是這些偉人的累累碩果,而是他們非凡的思想歷程與個性精神。
       比起雨果和左拉,更早地成為這里“居民”的作家是盧梭和伏爾泰。將盧梭和伏爾泰安葬此處,是一種象征。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征。這兩位作家的文學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他們的巨大價值,是對法蘭西精神和思想方面做出的偉大貢獻。在這里的盧梭的生平說明上寫道,法蘭西的“自由、平等、博愛”就是由他奠定的。
       盧梭的棺木很美,雕刻非常精細,正面雕了一扇門。門兒微啟,伸出一只手,送出一支花來。世上如此浪漫的棺木大概惟有盧梭了!再一想,他不是一直在把這樣燦爛和芬芳的精神奉獻給人類?從生到死,直到今天,再到永遠。
       于是,我明白了,為什么在先賢祠里,我始終沒有找到巴爾扎克、斯丹達爾、莫伯桑和繆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這里所安放的偉人們所奉獻給世界的,不只是一種美,不只是具有永久的欣賞價值的杰出的藝術(shù),而是一種思想和精神。他們是魯迅式的人物,卻不是徐志摩。他們都是撐起民族精神大廈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不只是藝術(shù)殿堂的棟梁。因此我還明白,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就任總統(tǒng)時,為什么特意要到這里來拜謁這些民族的先賢。
       1955年4月20日居里夫人和皮埃爾的遺骨被移到此處安葬。顯然,這樣做的原由,不僅由于他們?yōu)槿祟惪茖W做出的卓越的貢獻,更是一種用畢生對磨難的承受來體現(xiàn)的崇高的科學精神。
       讀著這里每一位偉人生平,便會知道他們中間沒有一個世俗的幸運兒。他們?nèi)际侨碎g的受難者,在燒灼著自身肉體的烈火中去找尋真金般的真理。他們本人就是這種真理的化身。當我感受到,他們的遺體就在面前時,我被深深打動著。真正打動人的是一種照亮世界的精神。故而,許多石棺上都堆滿鮮花,紅黃白紫,芬芳撲鼻。這些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天天獻上的。有的是一小支紅玫瑰,有的是一大束盛開的百合花。它們總是新鮮的。
       這里,還有一些“偉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墻上雕刻著許多人的姓名。它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為國捐軀的作家的名單。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共560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共197名。我想,兩次大戰(zhàn)中的烈士成千上萬,為什么這里只是作家?大概法國人一直把作家看作是“個體的思想者”。他們更能夠象征一種對個人思想的實踐吧!雖然他們的作品不被人所知,他們的精神則被后人鐫刻在這民族的圣殿中了。
       一位叫做安東尼·德·圣·遜貝利的充滿勇氣的浪漫派詩人也安葬在這里。除去寫詩,他還是第一個駕駛飛機飛越大西洋,開辟往非洲航郵的功臣。1943年他到英國參加戴高樂將軍的“自由法國”抵抗運動。在地中海的一次空戰(zhàn)中不幸犧牲,尸骨落人大海,無處尋覓。但人們把他機上的螺旋槳找到了,放在這里,作為紀念。他生前不是偉人,死后卻得到偉人般的待遇。因為,先賢祠所敬奉的是一種無上崇高的純粹的精神。
       對于巴黎,我是個外國人,但我認為,巴黎真正的象征不是愛菲爾鐵塔,不是盧浮宮,而是先賢祠。它是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靈魂。只有來到先賢祠,我們才會真正觸摸到法蘭西的民族性,它的氣質(zhì),它的根本,以及它內(nèi)在的美。
       我還想,先賢祠的“祠”字一定是中國人翻譯出來的。祠乃中國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人入祠堂,為的是表達對祖先的一種敬意、崇拜、紀念、感謝,還有延續(xù)下去并發(fā)揚光大的精神。這一切意義,都與法國人這個“先賢祠”的本意極其契合。這譯者真是十分的高明。想到這里,轉(zhuǎn)而自問: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先賢、先烈、先祖的祠堂如今在哪里呢?                                (選自 馮驥才《巴黎,藝術(shù)至上》)
1、作者在文中一再寫到楣門上“獻給偉人們,祖國感謝他們”、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就任時第一件事就是來這里拜謁、“我被深深打動著”以及石館上堆放著世界各地獻上的鮮花有何作用?
                                                                                                                                                           
                                                                                                                                                           

2、為什么作者要說“巴黎真正的象征是先賢祠”呢?
                                                                                                                                                           
                                                                                                                                                           

3、作者在先賢祠中看到的“偉人”,你認為可以分為哪幾類,請簡單概括各類“偉人”們能夠安置在這里的原因。
                                                                                                                                                             
                                                                                                                                                             

4、下面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文章第一自然段寫人死后親朋好友到墓地表達對他的思念,并強調(diào)“掃墓的全是親人”,其作用是既引起下文,又映襯了先賢祠里“偉人”們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敬仰。
      B、作者在先賢祠里始終沒有找到巴爾扎克、斯丹達爾、莫泊桑和繆塞是因為他們不是法國人,沒有被安置在這里。 
      C、“魯迅式的人物”指不僅具有永久的欣賞價值的杰出藝術(shù),更有撐起民族精神大廈的思想和精神;“徐志摩”指只是奉獻給世界一種美--具有欣賞價值的杰出藝術(shù)作品。
      D、文中劃線句子運用比喻和反問的修辭手法,抒寫了盧梭象征著的民族精神過現(xiàn)將來永久地影響著人類。
      E、文章最后一句“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先賢、先烈、先祖的祠堂如今在哪里呢?”,點明作者呼吁要建立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祠堂,讓自己的先賢、先烈、先祖安有定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