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下面說法不對的一項

A、《岳陽樓記》描寫洞庭湖壯觀雄奇景象的語句是: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模無際涯;朝脾夕陰,氣象萬千。
B、《醉翁亭記》中描寫山間四時美景的句子是: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C、《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夸張地描寫胡地異常寒冷的詩句是: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D、一位父親叮囑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兒子:今后無論事業(yè)成敗.都應(yīng)擁有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dá)胸襟,不能因外部環(huán)境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高興或憂傷。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1輕巧奪冠·優(yōu)化訓(xùn)練 語文 七年級下 蘇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岳陽天下樓

鐘德燦

  ①岳陽樓是我國優(yōu)秀的古代建筑,又因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岳陽樓記》而名聲尤著,歷來有“洞庭上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稱。

 、诠爬系脑狸枠且倭⒃谠狸柺形鏖T古城樓門上,涉洞庭波濤,同湖中的君山遙遙相望。遠(yuǎn)遠(yuǎn)望去,霞光樓影,金輝翊翊,巍峨崢嶸,風(fēng)姿萬千。登樓憑欄遠(yuǎn)眺,八百里洞庭百舸爭流。正如李白詩中所寫“樓觀岳陽盡,川回洞庭開!

 、墼狸枠鞘冀ㄓ谔拼。它的前身,是三國時期東吳將領(lǐng)魯肅在洞庭湖訓(xùn)練水軍的一個閱兵臺,又名閱軍樓。唐朝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巴陵(曾名岳州,即今岳陽),在魯肅閱兵臺的基礎(chǔ)上,興建了岳陽樓。宋時,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謫守巴陵時重修。據(jù)說,在明代,重修岳陽樓挖地基時發(fā)現(xiàn)一塊石板,上有紋路,酷似一枝枯梅,遂奉為仙跡,在左旁建亭以紀(jì),名曰“仙梅亭”。又傳呂洞賓曾“三醉岳陽樓”,因而樓右又建有“三醉亭”。二亭宛若兩位侍女,把岳陽樓襯托得更為雄偉壯觀。

 、茉狸枠堑慕ㄖ哂歇毺氐娘L(fēng)格,可以概括為:“純木結(jié)構(gòu),盤式樓頂。”主樓3層,高15米,中間以4根楠木柱從地面到樓頂,承荷著全樓主力,再用12根柱作為內(nèi)圈,支撐二樓,周圍繞以30根木柱,彼此牽制,結(jié)為整體。架穩(wěn)腳實,嚴(yán)整美觀,重檐飛出,巍峨雄壯。三樓樓頂,外貌恰似古代的將軍的頭盔,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顯得十分威嚴(yán)。

 、葸M(jìn)入樓內(nèi),使你如入對聯(lián)和詩詞歌賦的世界。木刻的對聯(lián),懸于四壁,各有千秋,其中長的有102字,短的僅8個字。古代很多著名詩人如李白、杜甫、李商隱等游覽岳陽樓時都寫了不少詩作。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也在這里被刻在12塊高大的檀木板上,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更為千古傳誦。

 、藿夥藕,岳陽樓被列為湖南省重點保護(hù)文物,自1995年以來,人民政府曾先后進(jìn)行4次大的整修,連同附近地區(qū)辟為公園。1962年,人民政府為了紀(jì)念杜甫誕辰1 250周年,在岳陽樓下的湖畔建了“杜甫亭”,朱德委員長親自為它題寫了匾額。粉碎“四人幫”后,政府又對岳陽樓進(jìn)行了全面修復(fù),整飾一新,還新設(shè)了出土文物展覽。中外游客絡(luò)繹不絕。

(1)

岳陽樓的建筑的特點是________。

(2)

這篇文章運(yùn)用的表達(dá)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運(yùn)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不定項選擇)

A.

分類別

B.

舉例子

C.

打比方

D.

列數(shù)字

E.

作比較

F.

下定義

G.

摹狀貌

H.

作詮釋

(4)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③段的內(nèi)容。

________

(5)

課文的第④⑤兩段是按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空間順序來說明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選出下列劃線字用法相同的一項:(1分)

A.困心苛政猛虎也

B.苦心志帝感

C.出則無敵國外患肉食謀之

D.舜發(fā)于畎畝中何陋

2.選出下列劃線詞詞義相同的一項:(2分)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

B.傅說舉于版筑之在乎山水之

C.人恒,然后能改還岳殿東

D.征于色,發(fā)于聲野芳發(fā)而幽香

3.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論證了古往今來受大任、成大業(yè)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觀點。

B.本文第三段從人應(yīng)有“生于憂患”的心態(tài)角度,對上述觀點進(jìn)一步加以闡發(fā)。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不可沉迷于安逸享樂。

D.從全文看,主要是從“生于憂患”的角度來論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4屆廣東省高州市七年級下學(xué)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選出下列劃線字用法相同的一項:(1分)

A.困心苛政猛虎也

B.苦心志帝感

C.出則無敵國外患肉食謀之

D.舜發(fā)于畎畝中何陋

2.選出下列劃線詞詞義相同的一項:(2分)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

B.傅說舉于版筑之在乎山水之

C.人恒,然后能改還岳殿東

D.征于色,發(fā)于聲野芳發(fā)而幽香

3.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論證了古往今來受大任、成大業(yè)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觀點。

B.本文第三段從人應(yīng)有“生于憂患”的心態(tài)角度,對上述觀點進(jìn)一步加以闡發(fā)。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不可沉迷于安逸享樂。

D.從全文看,主要是從“生于憂患”的角度來論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小題1】選出下列劃線字用法相同的一項:(1分)
A.困心苛政猛虎也
B.苦心志帝感
C.出則無敵國外患肉食謀之
D.舜發(fā)于畎畝中何陋
【小題2】選出下列劃線詞詞義相同的一項:(2分)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
B.傅說舉于版筑之在乎山水之
C.人恒,然后能改還岳殿東
D.征于色,發(fā)于聲野芳發(fā)而幽香
【小題3】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論證了古往今來受大任、成大業(yè)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觀點。
B.本文第三段從人應(yīng)有“生于憂患”的心態(tài)角度,對上述觀點進(jìn)一步加以闡發(fā)。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不可沉迷于安逸享樂。
D.從全文看,主要是從“生于憂患”的角度來論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廣東省高州市祥山中學(xué)七年級下學(xué)期第三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小題1】選出下列劃線字用法相同的一項:(1分)

A.困心苛政猛虎也
B.苦心志帝感
C.出則無敵國外患肉食謀之
D.舜發(fā)于畎畝中何陋
【小題2】選出下列劃線詞詞義相同的一項:(2分)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
B.傅說舉于版筑之在乎山水之
C.人恒,然后能改還岳殿東
D.征于色,發(fā)于聲野芳發(fā)而幽香
【小題3】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論證了古往今來受大任、成大業(yè)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觀點。
B.本文第三段從人應(yīng)有“生于憂患”的心態(tài)角度,對上述觀點進(jìn)一步加以闡發(fā)。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不可沉迷于安逸享樂。
D.從全文看,主要是從“生于憂患”的角度來論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xí) 初一語文 語文出版社(新課標(biāo)) 語文出版社(新課標(biāo)) 題型:048

冰雪里的靈魂

  ①李陵小時候,祖父李廣一定與他一塊朗讀過《詩經(jīng)》中那篇有名的《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收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對詩意似懂非懂的李陵看著祖父微微翕動的嘴唇,感到祖父的表情是那么深沉而又奇怪,祖父好似看到了血光沖天,好似看到了無邊雪原,好似看見了自己留在蒼茫大地上的無數(shù)腳印。李陵從祖父的聲調(diào)里聽出了這首詩的美。李廣對李陵說:從前有一個人,離開家非常久非常久,當(dāng)他回來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他家沒有了,他的家已經(jīng)被人做田地來耕種了,黍和稷都長得很高了。小李陵似乎明白了:人不能離家太久,更不能一輩子不回家。

 、诠99年秋天,李陵率五千步卒出擊匈奴,出河西,臨大漠。冬天很快降臨了,寒潮一陣一陣從漠北撲來。這是一個與他過不去的冬天。至浚稽山一帶,在兩座峰巒之間,李陵部眾與單于率領(lǐng)的三萬匈奴騎兵遭遇。一場慘烈的廝殺之后,單于很快發(fā)現(xiàn)他這三萬騎兵竟不足以制服李陵五千步卒。單于讓部隊后撤,很快調(diào)來八萬余騎,擺成合圍之勢,緊緊咬住李陵。突圍,突圍!李陵此時惟一的念頭就是突圍。英勇的將士擊退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進(jìn)攻?蓡斡诘陌鼑υ嚼赵骄o。李陵抽出一支箭,又抽出一支箭。他的箭率領(lǐng)著千百箭飛向敵陣?墒,忽然之間,他的箭袋空了。他高呼:箭,箭,快給我箭!可是,幾乎在同時,將士們的箭袋全都空了。五千將士的五十萬支箭全飛向了匈奴人。從此,李陵一生都沒有擺脫赤手空張空弓的感覺。他下令解散部隊,各自突圍。匈奴將士簇?fù)碇鴨斡诤芸靵淼嚼盍旮。李陵和單于互相看清了對方的面孔。李陵控住馬,望一眼天空和大地,望一眼南方,深深嘆息一聲,下馬,投降。

 、劾顝V如此忠義,他的孫子李陵卻投降了。武帝對此耿耿于懷。那些從前贊揚(yáng)李陵的人現(xiàn)在都說李陵的壞話,他們知道皇帝愿意聽什么。武帝問頗有些書生氣的司馬遷對此事有什么看法。司馬遷說:“李陵事親極孝,與人交往恪守誠信,為國家奮不顧身。這次出征,雖身陷絕境,但殺敵數(shù)量巨大。他不死,可能是圖謀將來有機(jī)會報答陛下……”武帝不喜歡這幾句話,司馬遷受了宮刑。不久,李陵遭受滅族之禍,老母嬌妻幼子弱弟都被殺掉了……兩千年來,面對李陵這個名字,人們一直是一詠三嘆。人們在心靈里為李陵辟出了隱秘的一角。體制總是塑造適合它需要的偶像,而李陵在體制的冷硬面孔之外。

 、芾盍暝谛倥盍思s二十年,最后死在那里。匈奴人埋葬了他,匈奴人為他哭泣。他的軀體上一直覆蓋著厚厚的冰雪。一個蒙羞的靈魂,一個堆積著厚厚冰雪的靈魂,一個插著無數(shù)把刀的靈魂,在兩千多年前安息了。他埋骨在哪里誰也不知道。重視葬地是農(nóng)耕民族的傳統(tǒng),他已融入了游牧民族。而他前半生所在的那個民族卻不能忘記他。隔著兩千多年的歲月,李陵這個名字為什么總給人異樣的感受?人們感受到了李陵靈魂里的冰雪。李陵似乎永遠(yuǎn)在歷史深處沉思默想。我感到歷史一直在打扮李陵,但與打扮任何歷史人物不同,人們念說著李陵時,總是顫動著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經(jīng)。面對李陵這個投降者,人心竟知道了羞愧。人們企圖以個人的方式,以一已的情感,融化李陵靈魂里的冰雪。而李陵在冰雪中遠(yuǎn)去,遠(yuǎn)去。人們一直遙望著的,是那一個背影。

(節(jié)選自《散文》2002年11月號)

(1)

文題“冰雪里的靈魂”中“冰雪”有哪幾層含義?試談?wù)勀愕目捶ā?/P>

(2)

④段中說“李陵這個名字為什么總給人異樣的感受”,你是如何理解“異樣的感受”的?

(3)

“融化李陵靈魂里的冰雪”一句表達(dá)了人們對李陵什么樣的情感?

(4)

下面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錯誤的兩項是( 。

A.

本文的開頭引用了《詩經(jīng)·黍離》中的詩句,姜夔在《揚(yáng)州慢》中也曾提及“黍離”之悲,兩者都寄托了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B.

③段“體制總是塑造適合它需要的偶像”中的“偶象”包含了這樣一些人物,如蘇武、岳飛、文天祥等。

C.

就“李陵事件”而言,漢武帝更關(guān)注的是如何維護(hù)皇權(quán),認(rèn)為臣子應(yīng)該“殺身成仁”;而司馬遷對李陵的投降給予了充分的理解,認(rèn)為他“將以有為也”。

D.

文章兩處提到了李廣,作者借助對比手法,將李陵放在李廣的對立面上,更突顯了李廣的忠君愛國,展現(xiàn)了其民族氣節(jié)。

E.

本文作者一面將筆觸深入進(jìn)過去,生動再現(xiàn)了李陵投降的史實,一面則用現(xiàn)代人的目光重新審視“成仁取義”的實質(zhì),字里行間含蓄地表達(dá)了對李陵的理解與同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9年湖南省衡陽市初中畢業(yè)學(xué)業(yè)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04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

選出下列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  ]

A.

心      苛政猛虎也

B.

心志     帝感

C.

出則無敵國外患 肉食謀之

D.

舜發(fā)于畎畝中  何陋

(2)

選出下列加粗詞詞義相同的一項:

[  ]

A.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

B.

傅說舉于版筑之     在乎山水之

C.

人恒,然后能改     還岳殿東

D.

征于色,發(fā)于聲      野芳發(fā)而幽香

(3)

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論證了古往今來受大任、成大業(yè)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觀點。

B.

本文第三段從人應(yīng)有“生于憂患”的心態(tài)角度,對上述觀點進(jìn)一步加以闡發(fā)。

C.

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不可沉迷于安逸享樂。

D.

從全文看,主要是從“生于憂患”的角度來論證的。

(4)

本文主要論述了人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先經(jīng)受多方面的艱苦磨礪,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結(jié)果或成就的道理,請列舉一個恰當(dāng)?shù)氖吕髡摀?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