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語文 > 題目詳情
選出下面不是描寫思鄉(xiāng)的詩句。    

A、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B、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14-19題。(20分)

母親,我是你兒子

①是母親送我去讀大學的。她沒有出過門,卻依然逞強:“有啥難,我曾經一個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廟會呢!”那是母親走過的最遠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驕傲的一次出游,盡管她只字不提回來的時候怎樣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著回到家,見了等在門口的我,一下子就抱過我就哭了起來。當時是我努力地裝作大人安慰她,她才抹掉眼淚,說:“我以為再也見不你了呢!蹦且荒,我12歲,卻開始懂得,原來母親也不總是那么堅強。

②但還是上路了。大部分的包都由我來提,瘦弱的母親只拎了兩個小包就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坐上火車后,母親已經很疲憊,才49歲的她精力明顯不濟。幾年前父親去世,她原本虛弱的身體因過重的勞累而每況愈下,但她在我面前依然努力第表現著頑強和能干,搶著洗衣做飯,搶著做一切她認為勞累但能體現她的價值的家務。現在,她執(zhí)意不睡,要看著我們的幾個大包,堅持說:“有媽在,兒子你放心睡就是,我熬兩個晚上都行呢!”看著她一臉的疲倦和眼睛里的血絲,我騙她說:“開學還要測試英語聽力,我再看會兒書,媽,你先睡,我們輪流看著!彼@才相信了,頭歪到一邊去,片刻,便起了輕微的鼾聲。

③母親這一覺睡了5個多小時,醒來后看見窗外微明的天,立刻滿臉愧疚和不安。她小心翼翼地問我:“兒子,媽是不是真的越老越不中用了?怎么就睡得那么沉呢!”我遞給她一杯熱水,安慰她:“晚上記憶就是好呢,學了很多東西,不愁考試了!彼@才稍稍松了口氣。

……

④10個小時后,我們走出了上;疖囌荆粠讉老鄉(xiāng)接到學校,終于安頓好了,母親突然小聲地說:“咱請人家吃頓飯吧,讓這些孩子幫這么多忙,多不好意思啊。”

⑤這是母親第一次和這么多“有學問”的人同桌吃飯。盡管有兒子在身邊陪著,她還是局促不安。我們讓她多吃菜,她則慌亂地不知夾哪道菜。因為緊張,連筷子都弄掉了。(A)我趕緊取來一雙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滿她喜歡吃的菜,就像她在走親訪友時為我做的那樣。

⑥第二天送母親去車站,我特意打了電話讓鄰居在那邊接站。一直到火車快開了,我才下來。透過車窗,我看見母親頭發(fā)蓬亂、灰白,眼睛紅紅的。車啟動了,她別過臉去,不再看我,瘦削的脊背那么孤單。我突然間難過起來,然后瘋了似的跑到車廂門口,對著要關門的乘務員大喊:“15號車廂靠門口第一個座位上的老人,麻煩您幫忙照顧,她沒有出過門的!”看見乘務員淡淡地點頭,我又拼命地高聲喊:“我是她——兒——子——”

話一出口,淚就跟著流下來

⑧一個月后,我打電話回去,絮絮叨叨地給她講大學里的趣事,她認真地聽著,到最后,才突然插話:“兒子,媽坐火車去看你吧!保˙)我聽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個人,我怎么放心?”“可是,兒子,媽真的想你了……”

⑨我才明白,母親已經完全像個孩子。她知道陪兒子出行,帶給他的只是麻煩;她知道坐火車去看兒子,或許讓他擔憂一路;她也知道兒子已是大人,可以不需要她就能自由地飛翔。可她依然想要給他帶去這些煩惱,只是因為,一日日老去的她,對他的依戀是那樣深。

⑩而這樣的依戀,什么時候,歲月就從我手中接過,轉交給了母親?

1..選文標題有哪兩層意思?(4分)

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用的是否恰當?為什么?(3分)

一個月后,我打電話回去,絮絮叨叨地給她講大學里的趣事。

3..第②段畫橫線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指出文中A、B兩句分別運用了哪種描寫方法,并分析其表達作用。(4分)

A.我趕緊取來一雙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滿她喜歡吃的菜,就像她在走親訪友時為我做的那樣。

B.我聽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個人,我怎么放心?”

5..第⑦段畫橫線句子表達了人物什么感情?(3分)

6..“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我們可以走得很遠很遠,卻總也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詩人的這兩句話是否能夠完整地詮釋本文的主題?說說你的理解。(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14-19題。(20分)
母親,我是你兒子
①是母親送我去讀大學的。她沒有出過門,卻依然逞強:“有啥難,我曾經一個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廟會呢!”那是母親走過的最遠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驕傲的一次出游,盡管她只字不提回來的時候怎樣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著回到家,見了等在門口的我,一下子就抱過我就哭了起來。當時是我努力地裝作大人安慰她,她才抹掉眼淚,說:“我以為再也見不你了呢。”那一年,我12歲,卻開始懂得,原來母親也不總是那么堅強。
②但還是上路了。大部分的包都由我來提,瘦弱的母親只拎了兩個小包就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坐上火車后,母親已經很疲憊,才49歲的她精力明顯不濟。幾年前父親去世,她原本虛弱的身體因過重的勞累而每況愈下,但她在我面前依然努力第表現著頑強和能干,搶著洗衣做飯,搶著做一切她認為勞累但能體現她的價值的家務。現在,她執(zhí)意不睡,要看著我們的幾個大包,堅持說:“有媽在,兒子你放心睡就是,我熬兩個晚上都行呢!”看著她一臉的疲倦和眼睛里的血絲,我騙她說:“開學還要測試英語聽力,我再看會兒書,媽,你先睡,我們輪流看著。”她這才相信了,頭歪到一邊去,片刻,便起了輕微的鼾聲。
③母親這一覺睡了5個多小時,醒來后看見窗外微明的天,立刻滿臉愧疚和不安。她小心翼翼地問我:“兒子,媽是不是真的越老越不中用了?怎么就睡得那么沉呢!”我遞給她一杯熱水,安慰她:“晚上記憶就是好呢,學了很多東西,不愁考試了。”她這才稍稍松了口氣。
……
④10個小時后,我們走出了上海火車站,被幾個老鄉(xiāng)接到學校,終于安頓好了,母親突然小聲地說:“咱請人家吃頓飯吧,讓這些孩子幫這么多忙,多不好意思啊!
⑤這是母親第一次和這么多“有學問”的人同桌吃飯。盡管有兒子在身邊陪著,她還是局促不安。我們讓她多吃菜,她則慌亂地不知夾哪道菜。因為緊張,連筷子都弄掉了。(A)我趕緊取來一雙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滿她喜歡吃的菜,就像她在走親訪友時為我做的那樣。
⑥第二天送母親去車站,我特意打了電話讓鄰居在那邊接站。一直到火車快開了,我才下來。透過車窗,我看見母親頭發(fā)蓬亂、灰白,眼睛紅紅的。車啟動了,她別過臉去,不再看我,瘦削的脊背那么孤單。我突然間難過起來,然后瘋了似的跑到車廂門口,對著要關門的乘務員大喊:“15號車廂靠門口第一個座位上的老人,麻煩您幫忙照顧,她沒有出過門的!”看見乘務員淡淡地點頭,我又拼命地高聲喊:“我是她——兒——子——”
話一出口,淚就跟著流下來
⑧一個月后,我打電話回去,絮絮叨叨地給她講大學里的趣事,她認真地聽著,到最后,才突然插話:“兒子,媽坐火車去看你吧。”(B)我聽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個人,我怎么放心?”“可是,兒子,媽真的想你了……”
⑨我才明白,母親已經完全像個孩子。她知道陪兒子出行,帶給他的只是麻煩;她知道坐火車去看兒子,或許讓他擔憂一路;她也知道兒子已是大人,可以不需要她就能自由地飛翔。可她依然想要給他帶去這些煩惱,只是因為,一日日老去的她,對他的依戀是那樣深。
⑩而這樣的依戀,什么時候,歲月就從我手中接過,轉交給了母親?
【小題1】.選文標題有哪兩層意思?(4分)
【小題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用的是否恰當?為什么?(3分)
一個月后,我打電話回去,絮絮叨叨地給她講大學里的趣事。
【小題3】.第②段畫橫線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題4】.指出文中A、B兩句分別運用了哪種描寫方法,并分析其表達作用。(4分)
A.我趕緊取來一雙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滿她喜歡吃的菜,就像她在走親訪友時為我做的那樣。
B.我聽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個人,我怎么放心?”
【小題5】.第⑦段畫橫線句子表達了人物什么感情?(3分)
【小題6】.“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我們可以走得很遠很遠,卻總也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詩人的這兩句話是否能夠完整地詮釋本文的主題?說說你的理解。(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屆湖北省黃岡市啟黃中學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名著導讀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題目。(6分)
A看罷潯陽樓,喝彩不已,憑闌坐下。酒保上樓來,唱了個喏,下了簾子,請問道:“官人還是要待客,只是自消遣?”A道:“要待兩位客人,未見來。你且先取一樽好酒,果品肉食,只顧賣來。魚便不要!本票B犃,便下樓去。少時,一托盤把上樓來,一樽藍橋風月美酒,擺下菜蔬時新果品按酒,列幾般肥羊、嫩雞、釀鵝、精肉,盡使朱紅盤碟。A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這般整齊肴饌,齊楚器皿,端的是好個江州。我雖是犯罪遠流到此,卻也看了些真山真水。我那里雖有幾座名山古跡,卻無此等景致!豹氉砸粋,一杯兩盞,倚闌暢飲,不覺沉醉。猛然驀上心來,思想道:“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上人,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里。我家鄉(xiāng)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見!”不覺酒涌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詞調,便喚酒保,索借筆硯。起身觀玩,見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題詠。A尋思道:“何不就書于此?倘若他身榮,再來經過,重睹一番,以記歲月,想今之苦。”乘其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上,揮毫便寫道: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A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杯酒,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后,再寫下四句詩,道是: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A寫罷詩,又去后面大書五字道:“鄆城A作”。寫罷,擲筆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飲過數杯酒,不覺沉醉,力不勝酒,便喚酒保計算了,取些銀子算還,多的都賞了酒保。拂袖下樓來,踉踉蹌蹌,取路回營里來。
【小題1】文段選自《水滸傳》,文中的A就是人稱          (填綽號)的       (填姓名),他的題詩表現了他                                                           。(2分)
【小題2】概括選文的主要內容(不超過20個字)(2分)
【小題3】對《水滸傳》的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通過寫眾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鮮明的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
B.梁山好漢有一百零八將。李逵頭腦簡單,直爽率真;林沖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
C.選文中A“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里”原因是私放晁蓋和殺閻婆惜,投奔花榮策劃殺劉高,奮戰(zhàn)收秦明,領軍打清風寨等。
D.《水滸傳》用的是古白話,有生動傳神的語言和動作描寫,表現了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湖北省黃岡市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學作品閱讀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題目。(6分)

A看罷潯陽樓,喝彩不已,憑闌坐下。酒保上樓來,唱了個喏,下了簾子,請問道:“官人還是要待客,只是自消遣?”A道:“要待兩位客人,未見來。你且先取一樽好酒,果品肉食,只顧賣來。魚便不要!本票B犃,便下樓去。少時,一托盤把上樓來,一樽藍橋風月美酒,擺下菜蔬時新果品按酒,列幾般肥羊、嫩雞、釀鵝、精肉,盡使朱紅盤碟。A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這般整齊肴饌,齊楚器皿,端的是好個江州。我雖是犯罪遠流到此,卻也看了些真山真水。我那里雖有幾座名山古跡,卻無此等景致。”獨自一個,一杯兩盞,倚闌暢飲,不覺沉醉。猛然驀上心來,思想道:“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上人,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里。我家鄉(xiāng)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見!”不覺酒涌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詞調,便喚酒保,索借筆硯。起身觀玩,見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題詠。A尋思道:“何不就書于此?倘若他身榮,再來經過,重睹一番,以記歲月,想今之苦!背似渚婆d,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上,揮毫便寫道: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A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杯酒,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后,再寫下四句詩,道是: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A寫罷詩,又去后面大書五字道:“鄆城A作”。寫罷,擲筆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飲過數杯酒,不覺沉醉,力不勝酒,便喚酒保計算了,取些銀子算還,多的都賞了酒保。拂袖下樓來,踉踉蹌蹌,取路回營里來。

1.文段選自《水滸傳》,文中的A就是人稱          (填綽號)的       (填姓名),他的題詩表現了他                                                           。(2分)

2.概括選文的主要內容(不超過20個字)(2分)

3.對《水滸傳》的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通過寫眾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鮮明的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

B.梁山好漢有一百零八將。李逵頭腦簡單,直爽率真;林沖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

C.選文中A“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里”原因是私放晁蓋和殺閻婆惜,投奔花榮策劃殺劉高,奮戰(zhàn)收秦明,領軍打清風寨等。

D.《水滸傳》用的是古白話,有生動傳神的語言和動作描寫,表現了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遼寧撫順、鐵嶺卷)語文 題型: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14-19題。(20分)

母親,我是你兒子

①是母親送我去讀大學的。她沒有出過門,卻依然逞強:“有啥難,我曾經一個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廟會呢!”那是母親走過的最遠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驕傲的一次出游,盡管她只字不提回來的時候怎樣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著回到家,見了等在門口的我,一下子就抱過我就哭了起來。當時是我努力地裝作大人安慰她,她才抹掉眼淚,說:“我以為再也見不你了呢。”那一年,我12歲,卻開始懂得,原來母親也不總是那么堅強。

②但還是上路了。大部分的包都由我來提,瘦弱的母親只拎了兩個小包就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坐上火車后,母親已經很疲憊,才49歲的她精力明顯不濟。幾年前父親去世,她原本虛弱的身體因過重的勞累而每況愈下,但她在我面前依然努力第表現著頑強和能干,搶著洗衣做飯,搶著做一切她認為勞累但能體現她的價值的家務,F在,她執(zhí)意不睡,要看著我們的幾個大包,堅持說:“有媽在,兒子你放心睡就是,我熬兩個晚上都行呢!”看著她一臉的疲倦和眼睛里的血絲,我騙她說:“開學還要測試英語聽力,我再看會兒書,媽,你先睡,我們輪流看著!彼@才相信了,頭歪到一邊去,片刻,便起了輕微的鼾聲。

③母親這一覺睡了5個多小時,醒來后看見窗外微明的天,立刻滿臉愧疚和不安。她小心翼翼地問我:“兒子,媽是不是真的越老越不中用了?怎么就睡得那么沉呢!”我遞給她一杯熱水,安慰她:“晚上記憶就是好呢,學了很多東西,不愁考試了。”她這才稍稍松了口氣。

……

④10個小時后,我們走出了上海火車站,被幾個老鄉(xiāng)接到學校,終于安頓好了,母親突然小聲地說:“咱請人家吃頓飯吧,讓這些孩子幫這么多忙,多不好意思啊!

⑤這是母親第一次和這么多“有學問”的人同桌吃飯。盡管有兒子在身邊陪著,她還是局促不安。我們讓她多吃菜,她則慌亂地不知夾哪道菜。因為緊張,連筷子都弄掉了。(A)我趕緊取來一雙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滿她喜歡吃的菜,就像她在走親訪友時為我做的那樣。

⑥第二天送母親去車站,我特意打了電話讓鄰居在那邊接站。一直到火車快開了,我才下來。透過車窗,我看見母親頭發(fā)蓬亂、灰白,眼睛紅紅的。車啟動了,她別過臉去,不再看我,瘦削的脊背那么孤單。我突然間難過起來,然后瘋了似的跑到車廂門口,對著要關門的乘務員大喊:“15號車廂靠門口第一個座位上的老人,麻煩您幫忙照顧,她沒有出過門的!”看見乘務員淡淡地點頭,我又拼命地高聲喊:“我是她——兒——子——”

話一出口,淚就跟著流下來

⑧一個月后,我打電話回去,絮絮叨叨地給她講大學里的趣事,她認真地聽著,到最后,才突然插話:“兒子,媽坐火車去看你吧。”(B)我聽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個人,我怎么放心?”“可是,兒子,媽真的想你了……”

⑨我才明白,母親已經完全像個孩子。她知道陪兒子出行,帶給他的只是麻煩;她知道坐火車去看兒子,或許讓他擔憂一路;她也知道兒子已是大人,可以不需要她就能自由地飛翔。可她依然想要給他帶去這些煩惱,只是因為,一日日老去的她,對他的依戀是那樣深。

⑩而這樣的依戀,什么時候,歲月就從我手中接過,轉交給了母親?

1..選文標題有哪兩層意思?(4分)

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用的是否恰當?為什么?(3分)

一個月后,我打電話回去,絮絮叨叨地給她講大學里的趣事。

3..第②段畫橫線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指出文中A、B兩句分別運用了哪種描寫方法,并分析其表達作用。(4分)

A.我趕緊取來一雙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滿她喜歡吃的菜,就像她在走親訪友時為我做的那樣。

B.我聽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個人,我怎么放心?”

5..第⑦段畫橫線句子表達了人物什么感情?(3分)

6..“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我們可以走得很遠很遠,卻總也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詩人的這兩句話是否能夠完整地詮釋本文的主題?說說你的理解。(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這篇文章,完成后面問題。(15分)
聽    雨
季羨林
①從一大早就下起雨來。下雨,本來不是什么稀罕事兒,但這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②“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但是,我現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臺上,頂上有塊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檐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于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huán)境,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實卻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里,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心里感到無量的喜悅。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xù),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我浮想聯(lián)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文字仿佛活了起來,我也仿佛又溢滿了青春活力。  
④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中國古代詩詞中,關于聽雨的作品是頗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宋代蔣捷的《虞美人》了: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⑤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復雜的。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對老的概念,有相當大的差別。他是“鬢已星星也”,有一些白發(fā),看來最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過是介乎中老之間,用我自己比起來,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鬢邊早已不是“星星也”,頂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講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資格。我已經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了。   
⑥可我為什么今天聽雨竟興高采烈呢?這里面并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青的麥苗。我生在鄉(xiāng)下,雖然六歲就離開,談不上干什么農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劈過高粱葉。我血管里流的是農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畢生對農民和農村懷著深厚的感情。農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就威脅著莊稼的成長。即使我長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謂焦急之情,決不下于農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云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的是細雨!
⑦今天早晨,我的夢竟實現了。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臺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里,每一個葉片都仿佛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來,收回到了燕園,收回到了我樓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門前的荷塘內。冬眠剛醒的荷花,正準備力量向水面沖擊。水當然是不缺的。但是,細雨滴在水面上,畫成了一個個的小圓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這本來是人類中的詩人所欣賞的東西,小荷花看了也高興起來,勁頭更大了,肯定會很快地鉆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層,收到了這個陽臺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頭頂上叮當如故,我的心情怡悅有加。但我時時擔心,它會突然停下來。我潛心默禱,祝愿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永遠也不停。
(原文有刪改) 
【小題1】根據下面句子的意思,從文中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
                :沒有樹木,光禿禿的山。
                :心里愁得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憂慮焦急。
【小題2】為什么本來極為討厭的雨敲鐵皮的聲音卻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2分)
答:                                                                    
【小題3】“聽雨”是中國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蔣捷的“聽雨”詞表現了怎樣的境界?作者怎樣看待蔣捷的這種境界?(4分)
答:蔣捷的“聽雨”詞表現了的境界                                    
作者怎樣看待蔣捷的這種境界                                           
【小題4】春雨讓“我”興高采烈,文中描寫麥苗吮吸雨滴變青了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小題5】下面有關“聽雨”的詩詞所反映的心情與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2分)

A.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B.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C.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D.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小題6】本文蘊含了作者對學問、對人生、對社會的態(tài)度,閱讀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個怎樣的老人?(3分)
(1)對學問:                                    
(2)對人生:                                  
(3)對社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遼寧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問題。
母親,我是你兒子
 、偈悄赣H送我去讀大學的。她沒有出過門,卻依然逞強:“有啥難,我曾經一個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廟會呢!”那是母親走過的最遠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驕傲的一次出游,盡管她只字不提回來的時候怎樣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著回到家,見了等在門口的我,一下子就抱過我就哭了起來。當時是我努力地裝作大人安慰她,她才抹掉眼淚,說:“我以為再也見不你了呢!蹦且荒辏12歲,卻開始懂得,原來母親也不總是那么堅強。
  ②但還是上路了。大部分的包都由我來提,瘦弱的母親只拎了兩個小包就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坐上火車后,母親已經很疲憊,才49歲的她精力明顯不濟。幾年前父親去世,她原本虛弱的身體因過重的勞累而每況愈下,但她在我面前依然努力第表現著頑強和能干,搶著洗衣做飯,搶著做一切她認為勞累但能體現她的價值的家務,F在,她執(zhí)意不睡,要看著我們的幾個大包,堅持說:“有媽在,兒子你放心睡就是,我熬兩個晚上都行呢!”看著她一臉的疲倦和眼睛里的血絲,我騙她說:“開學還要測試英語聽力,我再看會兒書,媽,你先睡,我們輪流看著!彼@才相信了,頭歪到一邊去,片刻,便起了輕微的鼾聲。
  ③母親這一覺睡了5個多小時,醒來后看見窗外微明的天,立刻滿臉愧疚和不安。她小心翼翼地問我:“兒子,媽是不是真的越老越不中用了?怎么就睡得那么沉呢!”我遞給她一杯熱水,安慰她:“晚上記憶就是好呢,學了很多東西,不愁考試了!彼@才稍稍松了口氣。
  ……
 、10個小時后,我們走出了上;疖囌荆粠讉老鄉(xiāng)接到學校,終于安頓好了,母親突然小聲地說:“咱請人家吃頓飯吧,讓這些孩子幫這么多忙,多不好意思啊!
  ⑤這是母親第一次和這么多“有學問”的人同桌吃飯。盡管有兒子在身邊陪著,她還是局促不安。我們讓她多吃菜,她則慌亂地不知夾哪道菜。因為緊張,連筷子都弄掉了。(A)我趕緊取來一雙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滿她喜歡吃的菜,就像她在走親訪友時為我做的那樣。
  ⑥第二天送母親去車站,我特意打了電話讓鄰居在那邊接站。一直到火車快開了,我才下來。透過車窗,我看見母親頭發(fā)蓬亂、灰白,眼睛紅紅的。車啟動了,她別過臉去,不再看我,瘦削的脊背那么孤單。我突然間難過起來,然后瘋了似的跑到車廂門口,對著要關門的乘務員大喊:“15號車廂靠門口第一個座位上的老人,麻煩您幫忙照顧,她沒有出過門的!”看見乘務員淡淡地點頭,我又拼命地高聲喊:“我是她——兒——子——”
  ⑦話一出口,淚就跟著流下來
 、嘁粋月后,我打電話回去,絮絮叨叨地給她講大學里的趣事,她認真地聽著,到最后,才突然插話:“兒子,媽坐火車去看你吧!保˙)我聽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個人,我怎么放心?”“可是,兒子,媽真的想你了……”
 、嵛也琶靼,母親已經完全像個孩子。她知道陪兒子出行,帶給他的只是麻煩;她知道坐火車去看兒子,或許讓他擔憂一路;她也知道兒子已是大人,可以不需要她就能自由地飛翔?伤廊幌胍o他帶去這些煩惱,只是因為,一日日老去的她,對他的依戀是那樣深。
 、舛@樣的依戀,什么時候,歲月就從我手中接過,轉交給了母親?
1.選文標題有哪兩層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粗詞語用的是否恰當?為什么?
一個月后,我打電話回去,絮絮叨叨地給她講大學里的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畫橫線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文中A、B兩句分別運用了哪種描寫方法,并分析其表達作用。
A.我趕緊取來一雙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滿她喜歡吃的菜,就像她在走親訪友時為我做的那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聽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個人,我怎么放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畫橫線句子表達了人物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我們可以走得很遠很遠,卻總也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詩人的這兩句話是否能夠完整地詮釋本文的主題?說說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選文,回答1~7題。

美景,總在半夢半醒之間

遲子建

①太陽是不大懂得養(yǎng)生的,只要它出來,永遠圓圓著臉,沒心沒肺地笑。它笑得適度時,花兒開得繁盛,莊稼長勢喜人,人們是不厭棄它的;而有的時候它熱情過分了,弄得天下大旱,農人們就會嫌它不體恤人,加它身上幾聲罵。看來過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該圓滿時圓滿著,該虧的時候則虧。它的圓滿,總是由大虧小虧換來的。所以虧并不一定是壞事,它往往是為著燦爛時刻而養(yǎng)精蓄銳。

②在故鄉(xiāng)的夜晚,一本書,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會給我?guī)硖嵉乃?墒堑搅嗽聢A的日子,情況就大不一樣。穿窗而過的月光,會拿出主子的做派,進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A.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動著,閃爍著,一全兒伸出手撫撫我的睫毛,將幾縷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會兒又揉揉我的鼻子,將月華的芳菲再送進來。被月光這樣撩撥著,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樣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帶著股綠意,有一種說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飽滿、豐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結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盡鉛華的氣質,安詳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遠、清寂;冬天的月光,雖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新鮮明媚得像剛印刷出來的年畫。原來雪和月光,是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侶啊。

④滿月的日子,故鄉(xiāng)的親人們聚在一起,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飯后,熄燈睡了。

⑤大約凌晨三點來鐘的樣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書桌上,通常放著一杯白開水。室內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時候,發(fā)現杯壁上晃動著迎春枝條般的鵝黃光影。心想月光大約太喜歡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畫。喝過那杯被月光點化過的水,無比暢快;卮驳囊凰,我有意無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時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樹叢中了?我見過的明月,不是東升時蓬勃跳躍在山頂上的,就是夜半時高高吊在中天的,我還從沒見過棲息在林中的月亮。B.那團月亮也許因為走了一夜,被磨蝕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盞掛在樹梢的燈。那些還未發(fā)芽的樹,原本一派蕭瑟之氣,可是掖在林間的月亮,把它們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樹木一夜之間回春了。

⑥看過了這樣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時,又怎能不被美給驚著呢!只要睜開眼,蒙眬中會望一眼窗外——啊,月亮還在林間,只不過更低了些,再睡,再醒來,再望,也不知循環(huán)往復了多少次,月亮終于沉在林地上,由燈的形態(tài),變幻成篝火了。

⑦第二天徹底醒過來時’,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還有滿月時的盛景?消盡了白雪而又沒有返青的樹,看上去是那么的單調。雖然尋不見月亮的蹤跡,但我知道它因為昨夜那一場熱烈的燃燒,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兒療傷去了。因為它燃燒得太忘我了,動了元氣,所以不管怎么調理,此后的半個月,它將一點點地虧下去。待它枯槁成彎彎的月牙兒,才會真正復蘇,把虧的地方,再一點點地盈滿。它圓滿后,不會因為一次次地虧過,而就不燃燒了,因為月亮懂得,沒有燃燒,就不會有灰燼,而灰燼,是生命必不可少的養(yǎng)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賞月時節(jié),卻看見了上天把月亮拋在凡塵的情景呢。在那個時刻,那團月亮無疑成了千家萬戶共同擁有的一盞燈。假使我徹頭徹尾醒著,這樣的風景即使入了眼,也不會攝人心魄。

⑨正因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與黑夜之間,在半夢半醒之間,那團月亮,才美得奪目。

(選自《讀者》,有刪改)

1.作者用細膩的筆觸著重描繪了哪幾幅畫面,分別體現月亮怎樣的美?請簡要概括。

2.請用文中詞語填空。

第③段寫了四季的月光:春天的月光“嫩”,夏天的月光“__________”。秋天的月光“__________”,冬天的月光“薄而白”。

3.選文的寫作對象是“月亮”,可開頭為什么從“太陽”入筆呢?

4.第⑦段畫直線句蘊涵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5.請從選文第②、⑤段畫波浪線的A、B兩句中任選一句,加以賞析。(溫馨提示:可從修辭方法、作用及內容方面賞析)

6.作者為什么說“美景,總在半夢半醒之間”?

7.相關鏈接。請閱讀下面的小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印痕

魚剪開薄薄的波痕

鳥滑入淡淡的流云

黃昏一步步邁著謹慎

尋找星星踏過的腳印

思念啟程,率先摸到了

被風粗糙了的家門……

我,采幾片微寒的薄暮

送給穿過花園的行人

(1)這首小詩虛實相生,請問哪一節(jié)突出了這一特點?

(2)本詩與散文《美景,總在半夢半醒之間》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題。

聽雨

季羨林

從一大早就下起雨來。下雨,本來不是什么稀罕事兒,但這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小到了“無”的程度。但是,我現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臺上,頂上有決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檐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于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里,同一種死文字拼命,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huán)境。板靜極靜的心情,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來解讀這天書般的玩意兒。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實卻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里,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里感到無量的喜悅,仿佛飲了仙露,吸了正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xù),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lián)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來,我也仿佛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更難為外人道也。

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中國古代詩詞中,關于聽雨的作品是頗有一些的。順便說上一句:外國詩詞中似乎少見。我的朋友章用回憶表弟的詩中有:“頻夢春池添秀句,每聞夜雨憶聯(lián)床。”是頗有一點詩意的。連《紅樓夢》中的林妹妹都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句。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宋蔣捷的“虞美人”,詞不長,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分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復雜的。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對老的概念,有相當大的懸殊。他是“鬢已星星也”,有一些白發(fā),看來最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過是介乎中老之間,用我自己比起來,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鬢邊早已不是“星星也”,頂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講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資格。我已經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了。

可我為什么今天聽雨竟也興高采烈呢?這里面并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春的麥苗。我生在鄉(xiāng)下,雖然六歲就離開。談不上干什么農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劈過高粱葉。我血管里流的是農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畢生對農民和農村懷著深厚的感情。農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就威脅著莊稼的成長。即使我長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謂焦急之情,決不下于農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云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的是細雨濛濛。

今天早晨,我的夢竟實現了。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臺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里,每一個葉片都仿佛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來,收回到了燕園。收回到了我樓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門前的荷塘內。我最愛的二月蘭正在開著花。它們拼命從泥土中掙扎出來,頂住了干旱,無可奈何地開出了紅色的白色的小花,顏色如故,而鮮亮無蹤,看了給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覺。在荷塘中,冬眠剛醒的荷花,正準備力量向水面沖擊。水當然是不缺的。但是,細雨滴在水面上,畫成了一個個的小圓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這本來是人類中的詩人所欣賞的東西,小荷花看了也高興起來,勁頭更大了,肯定會很快地鉆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層,收到了這個陽臺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頭頂上叮當如故,我的心情怡悅有加。但我時時擔心,它會突然停下來;我潛心默禱,祝愿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永遠也不停。   

[注釋:①季羨林:已故北大教授,著名學者。精通多國語言文字。②醍醐(tí hú):古時指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精華。③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指對生死的通達看法。]

1.本來極為討厭的雨敲鐵皮的聲音,卻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請你說說這是為什么。

2.春雨讓“我’興高采烈,文中描寫了哪些場景,烘托作者的這種喜悅之情?。

3.文章中有一些語句,或提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內容,把這樣的語句編放在文段中能吸引讀者,引導閱讀。請從文中摘選出一個這樣的引讀句。

4.下面有關“聽雨”的詩詞所反映的心情與本文作者相同的一項是  (    )

A.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B.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C.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D.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5.本文蘊含了作者對學問、人生、社會的態(tài)度,閱讀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個怎樣的老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這篇文章,完成后面問題。(15分)
聽    雨
季羨林
①從一大早就下起雨來。下雨,本來不是什么稀罕事兒,但這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似油!倍矣衷诤币姷拇蠛抵,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②“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但是,我現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臺上,頂上有塊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檐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于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huán)境,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實卻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里,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心里感到無量的喜悅。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xù),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我浮想聯(lián)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文字仿佛活了起來,我也仿佛又溢滿了青春活力。  
④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中國古代詩詞中,關于聽雨的作品是頗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宋代蔣捷的《虞美人》了: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⑤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復雜的。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對老的概念,有相當大的差別。他是“鬢已星星也”,有一些白發(fā),看來最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過是介乎中老之間,用我自己比起來,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鬢邊早已不是“星星也”,頂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講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資格。我已經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了。   
⑥可我為什么今天聽雨竟興高采烈呢?這里面并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青的麥苗。我生在鄉(xiāng)下,雖然六歲就離開,談不上干什么農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劈過高粱葉。我血管里流的是農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畢生對農民和農村懷著深厚的感情。農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就威脅著莊稼的成長。即使我長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謂焦急之情,決不下于農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云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的是細雨。 
⑦今天早晨,我的夢竟實現了。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臺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里,每一個葉片都仿佛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來,收回到了燕園,收回到了我樓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門前的荷塘內。冬眠剛醒的荷花,正準備力量向水面沖擊。水當然是不缺的。但是,細雨滴在水面上,畫成了一個個的小圓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這本來是人類中的詩人所欣賞的東西,小荷花看了也高興起來,勁頭更大了,肯定會很快地鉆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層,收到了這個陽臺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頭頂上叮當如故,我的心情怡悅有加。但我時時擔心,它會突然停下來。我潛心默禱,祝愿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永遠也不停。
(原文有刪改) 
小題1:根據下面句子的意思,從文中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
                :沒有樹木,光禿禿的山。
                :心里愁得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憂慮焦急。
小題2:為什么本來極為討厭的雨敲鐵皮的聲音卻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2分)
答:                                                                    
小題3:“聽雨”是中國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蔣捷的“聽雨”詞表現了怎樣的境界?作者怎樣看待蔣捷的這種境界?(4分)
答:蔣捷的“聽雨”詞表現了的境界                                    
作者怎樣看待蔣捷的這種境界                                           
小題4:春雨讓“我”興高采烈,文中描寫麥苗吮吸雨滴變青了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小題5:下面有關“聽雨”的詩詞所反映的心情與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2分)
A.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B.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C.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D.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小題6:本文蘊含了作者對學問、對人生、對社會的態(tài)度,閱讀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個怎樣的老人?(3分)
(1)對學問:                                    
(2)對人生:                                  
(3)對社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