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語文 > 題目詳情
指出下列句中劃線詞都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

A.古之學者必有師

春去朝來顏色
B.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遠矣才能不及中人
C.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08 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指出下列句中劃線詞都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
[     ]
A.古之學者必有師 春去朝來顏色
B.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遠矣 才能不及中人
C.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山西康杰中學高二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題。(12分)

醉書齋記

鄭日奎

于堂左潔一室,為書齋,明窗素壁,泊如也。設幾二,一陳筆墨,一置香爐茗碗之屬。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臥以之。書架書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塵尾諸什物,亦雜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頭①。拂案上塵,注水硯中,研磨及丹鉛,飽飲筆以俟。隨意抽書一帙,據(jù)坐批閱之。頃至會心處,則朱墨淋漓漬紙上,字大半為之隱。有時或歌或嘆,或笑或泣,或怒罵,或悶欲絕,或大叫稱快,或咄咄詫異,或臥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見者,悉駭愕,罔測所指。乃竊相議,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來,都不省取;蛘`觸之,傾濕書冊,輒怒而加責,后乃不復持至。逾時或猶未食,無敢前請者。惟內子時映簾窺余,得間始進,曰:“日午矣,可以飯乎?”余應諾。內子出,復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溫以俟者數(shù)四。及就食,仍挾一冊與俱,且啖且閱,羹炙雖寒,或且變味,亦不覺也。至或誤以雙箸亂點所閱書,良久始悟非筆,而內子及婢輩罔不竊笑者。夜坐,漏常午,顧童侍,無人在側,俄而鼾震左右,起視之,皆爛漫睡地上矣。

客或訪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書,不遽見?退啪茫m大怒詬,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蓋余性既嚴急,家中人啟事不以時,即叱出,而事之急緩不更問,以故倉卒不得白。而家中鹽米諸瑣務,皆內子主之,頗有序。余是以無所顧慮,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謀立誓戒之,商于內子,內子笑曰:“君無效劉伶斷飲法②,只賺余酒脯,補五臟勞耶?吾亦惟坐視君沉湎耳,不能贊成君謀!庇嚆痪弥蛩加嘤跁,洵不異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為文字飲,不猶愈于紅裙耶?遂笑應之曰:“如卿言,亦復佳。”乃不復立戒,而采其語意以名吾齋,曰“醉書”。        (選自《續(xù)古文觀止》,有刪改)

【注】①科頭:不戴帽子。②劉伶新飲:劉伶或酒《管書?劉伶?zhèn)鳌份d,劉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婢子送酒茗來,都不取。省:知道。

B.起視之,皆爛漫睡地上矣。爛漫:坦率自然的樣子。

C.余是以無所顧慮,而嗜益。僻:怪僻,

D.只余酒脯,補五臟勞耶賺:獲取。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研磨及丹鉛,飽飲墨俟遂自投汨羅

B.而內子及婢輩罔不竊笑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

C.余倘然久念悲其遠也,亦哀

D.仍挾一冊俱酈元之所見聞,殆余同

3.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能夠表現(xiàn)作者“醉書”的一組是

①書架書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隨意抽書一帙,據(jù)坐批閱之

③則朱墨淋漓漬紙上,字大半為之隱 

④他日忽自悔,謀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顧童侍,無人在側 

⑥逾時或猶未食,無敢前請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4.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描繪了書齋主人為了讀書常常置酒茶,飯食、睡眠和家人、賓客于腦后等癡醉的狀態(tài),展示了一個嗜書知命的書癡形象,表現(xiàn)了作者自得其樂、自我陶醉的心態(tài)。

B.作者性格嚴厲急躁,不諳世事,不近人情,讀書入迷時,常對家人呵斥怒責,并拒絕會見來訪的客人,因而經常得罪來訪者,造成了緊張的人際關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務,井然有序,客觀上“縱容”了丈夫的“醉書”習性:當作者對這種習性悔而思改時,她幽默地表示反對,可見她主觀上對丈夫的“醉書”持贊賞態(tài)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書”的習性,但又考慮到男人癡迷詩文總勝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終采取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放棄了這種打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題。
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辨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遺,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衛(wèi)軍。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①,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還,奏事,徙為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偃以為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專之可也。湯以致其法,不能詘其義。有詔下軍問狀,軍詰偃日:“古者諸侯國異俗分,百里不通,時有聘會之事,安危之勢,呼吸成變,故有不受辭造命專己之宜;今天下為一,萬里同風。偃巡封域之中;稱以出疆,何也?且鹽鐵,郡有余臧,國家不足以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何也?”,又詰偃:“膠東南近瑯邪,北接北海,魯國西枕泰山,東有東海,受其鐵鹽。偃度四郡口數(shù)田地,率其用器食鹽,不足以并給二郡也?而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干名采譽,此明圣所必加誅也!辟雀F詘,服罪當死。上善其詰。
初,軍從濟南步入關,關吏予軍繻②。軍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③,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傳還!睏壚]而去。軍行郡國,所見便宜④以聞,還奏事。上甚悅。
當發(fā)使匈奴,軍自請曰:“軍無橫草⑤之功,得列宿衛(wèi),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被堅執(zhí)銳,當矢石,啟前行。駑下不習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愿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兇于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鄙掀孳妼,擢為諫大夫。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保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欲內屬,發(fā)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余,故世謂之“終童”。
(選自《漢書》)
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用作通行證的帛。③傳,憑證。④便宜,利益、好處。⑤橫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遠;外官,指使者之職。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辯博能文聞于郡中屬:寫作
B.還,奏事,為太常丞徙:提拔
C.而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托辭
D.必羈南越王而之闕下致:送達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軍揖太守去其下圣人也亦遠矣,恥學于師
B.鹽鐵,郡有余臧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適南冥也
C.為復傳,還當合符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D.遣軍使南越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題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終軍志向的一項是
①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  ②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
③大丈夫西游,終不復傳還        ④上奇軍對,擢為諫大夫
⑤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        ⑥臣愿盡精厲氣,奉佐明使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終軍年少時以好的口才聞名,武帝認為他的文章寫得不向一般,他的能言善辯在駁斥徐偃狡辯時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B.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讓膠東、魯國一帶熬鹽煉鐵,對張湯的彈劾巧言狡辯。終軍審理此案,接連幾次訪問,使徐偃理屈詞窮。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終軍闡述了自己的情況,表達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覺得他的話很不一般,就提拔他為諫大夫。
D.南越和漢朝和親,終軍請纓前往,由于越相呂嘉弒君篡位,越王以及漢朝使者,均被殺害,年僅二十多歲的終軍也未能幸免。
小題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甚奇之,與交結。(3分)
(2)臣宜被堅執(zhí)銳,當矢石,啟前行。(3分)
(3)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記

柳宗元

大凡以觀游名于代者,不過視于一方,其或傍達左右,則以為特異。至若不騖遠不陵危環(huán)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競秀咸不相讓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桂州多靈山,發(fā)地峭堅,林立四野。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嶠南之山川,達于海上,于是畢出,而古今莫能知。

【參考譯文】

大凡以觀賞游覽而著稱于一代的名勝,不過是相對于一個地方,如果能夠與周邊其他地方比較,就被認為是特別突出的了。至于不必遠道跋涉,不必登高臨險,山環(huán)水抱,四面風景一樣優(yōu)美,爭奇競秀,各不相讓,遍行天下而無處能比的景觀,只有這里能稱得上。桂州有許多鐘靈毓秀的山,拔地而起,峭然聳立,遍布四野。州衙左邊有條漓江,江中有一片陸地叫做訾家洲。大凡嶺南的山川,直通大海的,都在這里出現(xiàn)了,但古往今來沒有人知道。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來蒞茲邦,都督二十七州事。盜遁奸,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當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諸侯,公既施慶于下,合僚吏,登茲以嬉。觀望修長,悼前之遺。于是厚貨居氓,移民于閑壤。伐惡木,刜奧草,前指后畫,心舒目行。忽如飄浮上騰,以臨云氣。萬山面內,重江束隘,聯(lián)嵐含輝,旋視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見,以為飛舞奔走,與游者偕來。乃經工庀材,考極相方。南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軒,以臨千里。左浮飛閣,右列閑館。比舟為梁,與波升降。苞漓山,涵龍宮,昔之所大,蓄在亭內。日出扶桑,云飛蒼梧。海霞島霧,來助游物。其隙則抗月檻于回溪,出風榭于篁中。晝極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灝氣回合,邃然萬變,若與安期、羨門物外。則凡名觀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讓,以推高是亭者乎?

【參考譯文】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來到桂州,總管二十七州的軍政大事。從此盜賊遁跡,奸邪(被)掃清,德行惠政,遍施于民。到任一年,政教有成,人民富庶。當時正值天子平定淮夷、河朔的叛亂,告諭天下百官。裴公為表示慶賀,便聚集同僚屬吏,登上訾家洲游玩。他四處觀望了很久,深為這里的風光以前為人所忽略而遺憾。于是他付給洲上的居民很多錢,讓他們搬到別的空地上去住,然后砍掉了雜樹,鏟除了荒草,(經過)前后指點規(guī)劃,(這里的景色)讓人心情舒暢,視野開闊。面對美景,人們忽然像飄浮在空中,騰云駕霧,凌虛馭氣。這里群山環(huán)抱,兩江相纏,山嵐江霧,隱含光輝,環(huán)視四周,處處宜人,平常沒有看到過的景致,突然都出現(xiàn)在眼前,好像是飛舞著、奔跑著,同游覽的人一同來到。于是裴公經營建筑工具,籌集材料,(鳩工庀材:招集工匠準備材料)考察方位,確定施工方案。在南面建起燕亭,伸展的屋宇,下垂的屋檐,走廊、休息室相連,四周仿佛是一所房屋。北面建起一座高樓,用來登臨,眺望遠方。左邊浮起飛閣,右邊列著閑館。在江面上排列小舟聯(lián)成橋梁,隨波起伏。視野包含著漓山,涵容著龍宮,往日以為很大的東西,現(xiàn)在仿佛都藏在亭中。太陽從東方升起,云煙向西方飛去,海上的霞光,島上的霧氣,都來增添景致。在這些景物的空隙之處,則有月檻聳立在曲折的溪流之間,風榭顯露在幽靜的竹林之內。白天的風光已經夠美了,又加上夜晚另有一番景象。群星密布,白茫茫的霧氣四面籠罩,深遠莫測,瞬息萬變,人們好像和安期、羨門一起超脫于塵世之外。那么凡是以觀游而著稱于天下的,還有不折服退讓來推崇這座亭子的嗎?

既成以,歡極而賀,咸曰:昔之遺勝概者,必于深山窮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為己功。未有直治城,挾阛阓②,車輿步騎,朝過夕視,訖千百年,莫或異顧,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雖物辯口,莫能舉其上者。然則人之心目,果有遼絕特殊而不可至者耶?蓋非桂山之靈,不足以瑰觀;非是州之曠,不足以極視;非公之,不能以獨得。噫!造物者之設是久矣,而盡之于今,余其可以無藉③乎?

【參考譯文】

亭子落成,大開酒宴,酣暢至極,人們紛紛致賀。大家都說:以往被人們忽略的名勝,必定藏在深山幽谷、人跡罕至之處,好事者后來發(fā)現(xiàn)了它們,就當做自己的功勞。從來沒有(哪一處)像現(xiàn)在這處勝景,面對著州城,靠近市區(qū),車馬行人早晚經過,千百年過去了,也沒有誰對它另眼相看,一旦被發(fā)現(xiàn),就高出其他地方,即使有人博覽萬物、能言善辯,也不能舉出超過它的名勝。既然這樣,那么人的心機眼光,難道果真有深遠獨到、非常特殊、旁人所不可及的嗎?如果沒有桂山的靈秀,就不能有此奇?zhèn)サ木坝^;如果沒有這訾家洲的空曠,就不能極目遠望;如果沒有裴公的眼光,就不會有此獨到的發(fā)現(xiàn)。唉!大自然設置這個地方很久了,到現(xiàn)在才完全被發(fā)現(xiàn),我難道能不記下來嗎?

【注】①安期、羨門:指已悟道成仙的人。②阛阓(huánhuì):市場,商場。③藉:記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之左曰漓水  署:署名

B.盜遁奸,德惠敷施  革:(被)掃清

C.非公之,不能以獨得  鑒:明察

D.既成以,歡極而賀 燕:開宴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合僚吏,登茲以嬉

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今得聞教

B.若與安期、羨門接物外

以其無禮

C.忽如飄浮上騰

盤盤,囷囷焉,蜂房水渦

D.果有遼絕特殊而不可至者耶

愚人之所以為愚,皆出于此乎

3. 下列對本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贊美訾家洲于桂林的靈山秀水中勝景獨擅,惋惜其不為人所知,頌揚裴公于惠施德政之余,慧眼獨具,

建亭于斯,遂使其撮奇得要,景甲桂林。

B.柳宗元的散文立意深刻,在對訾家洲亭的景色描繪中,寄寓了自己不遇的慨嘆和求薦望舉的希冀,同時也

表達了作者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C.本文構思新穎,起始突兀,以表現(xiàn)訾家洲之不凡,然后描寫亭景含宏蘊元,變化奇異可謂形容盡致,結尾

處層層轉深,跌宕多姿。

D.本文的風格雄深雅健,簡古峭拔,情感表達含蓄雋永,以貶謫期間個人的全部感情觀照山水,又借山水的

描摹以傳達心境,達到“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意境。

4. 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至若不騖遠不陵危/環(huán)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競秀/咸不相讓/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B.至若不騖/遠不陵危/環(huán)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競秀/咸不相讓/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C.至若不騖遠/不陵危/環(huán)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競秀/咸不相讓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D.至若不騖遠/不陵危/環(huán)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競秀/咸不相讓/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于是厚貨居氓,移民于閑壤。

(2)則凡名觀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讓,以推高是亭者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幟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蛄钊孀討彦X挈壺甕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脅,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問管仲曰:“治國最奚患?”對曰:“最患社鼠矣!惫唬骸昂位忌缡笤?”對曰:“君亦見夫為社者乎?樹木而涂之,鼠穿其間,掘穴托其中。熏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涂阤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則為勢重而收利于民,入則比周而蔽惡于君,內間主之情以告外。外內為重,諸臣百吏以為富。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據(j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故人臣執(zhí)柄而擅禁,明為己者必利,而不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為社鼠而間主之情,人主不覺。如此,主焉得無壅,國焉得無亡乎!(節(jié)選自《韓非子》)
  注釋①酤(gū):同“沽”,賣。②升:量酒器。概:古代刮平斗斛等量具的器具。③縣:同“懸”,掛。幟:指酒旗。④社:古指土地神,民間常筑壇植樹而祀,以祈求幸福。社鼠:在社壇下掘穴而居的老鼠。⑤阤(zh ì):崩塌。
1.對下列句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主焉得無        壅:堵塞。
B.而狗迓而之      龁:咬。
C.治國最患        奚:何。
D.著然不          售:賣。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            ②師道之不傳久矣
B.①君亦見夫社者乎                ②何其然也
C.①問其知閭長者楊倩            ②而吾與子之共食
D.①明為己必利                        ②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
3.對下列句中劃線詞用法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其故                             怪:意動用法,覺得奇怪。
B.間主之情以告外                   內:名作狀,對內。
C.或令孺子錢挈壺甕而往酤           懷:名作動,懷藏。
D.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萬乘之主     明:闡明。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作者揭露和鞭笞封建社會中常見丑惡現(xiàn)象的一組是(     )
①熏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涂阤。
②今人君之左右,出則為勢重而收利于民,入則比周而蔽惡于君,內間主之情以告外。
③外內為重,諸臣百吏以為富。
④明為己者必利,而不為己者必害。
⑤夫大臣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為社鼠而間主之情。
⑥主焉得無壅,國焉得無亡乎!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韓非子借寫“狗惡酒酸”“社鼠為患”的寓言故事,來揭露封建社會常見的丑惡現(xiàn)象:奸人當?shù),堵塞賢路,蒙蔽君主。
B.兩個故事中都穿插了抒情,激情洋溢。在形式上,前一個故事是作者的直抒胸臆,后者則是融情于管仲對齊桓公的回答中。
C.最后一段綜合兩個故事的寓意,文末用兩個反問句強調了問題的嚴重性,向統(tǒng)治者敲響了警鐘。
D.寓言故事本身還包含著這樣的哲理:看問題要有全面的觀點,如果我們在觀察問題時遺漏了某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不可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3-2014學年山東省高三9月月考(一輪檢測)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題目。(12分)

市隱齋記    元好問

 吾友李生為予言:“予游長安,舍于婁公所。婁,隱者也,居長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齋,號曰‘市隱’,往來大夫多為之賦傳,欲得君作記,君以我故為之!

予曰:“若知隱乎?夫隱,自閉之義也。古之人隱于農、于工、于商、于醫(yī)卜、于屠釣,至于博徒、賣漿、抱關吏、酒家保,無乎不在,非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為隱。前人所以有大小隱之辨者,謂初機之士,信道未篤,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故以山林為小隱;能定能應,不為物誘,出處一致,喧寂兩忘,故以朝市為大隱耳。以予觀之,小隱于山林則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隱也。自山人①索高價之后,欺松桂而云壑者多矣,況朝市乎?今夫乾沒氏②之屬,脅肩以入市,疊足以登垅斷,利嘴長距,爭捷求售,以與傭兒販夫血戰(zhàn)于錐刀之下,懸羊頭,賣狗脯,盜跖行而伯夷語,曰我隱者也而可乎?敢問婁之所以隱,奈何?”

曰:“鬻書以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為廉;以詩酒游諸公間,取和而已,不害其為高。夫廉與高,固古人所以隱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為子記之。雖然,予于此猶有未滿焉者,請韓伯休之事終其說。伯休賣藥都市,藥不二,一女子買藥,伯休執(zhí)價不移。女子怒曰:‘子韓伯休邪?何乃不二價?’乃嘆曰:‘我本逃名,今為兒女子所知!’棄藥徑去,終身不返。夫婁公固隱者也,而自閉之義,無乃與伯休異乎?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奚以此為哉?予意大夫之愛公者,強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歸,試以吾言問之!

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東元某記。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隱士。 ②乾沒氏:僥幸取利的人。

1.下面加點詞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欲得君作記              渠:他        B.非深山之中            特:只

 C.欺松桂而云壑者多矣      誘:欺騙      D.藥不二                賈:出售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

 A.君以我故為之          爾無忘乃父之志

 B.子何疑                積土成山,風雨興

 C.請韓伯休之事終其說    今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D.今為兒女子所知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句子中,全都屬于作者對偽隱者諷刺否定的一項是(  )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為隱     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隱也

 ③自山人索高價之后,欺松桂而誘云壑者多矣,況朝市乎 ④夫廉與高,固古人所以隱也

 ⑤懸羊頭,賣狗脯,盜跖行而伯夷語      ⑥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

 A.①③④⑤    B. ①②⑤⑥    C. 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⑥

4.下面關于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構思別具一格。題為“市隱齋記”,卻不對齋的本身作記述描畫,而是從題外作淋漓發(fā)揮,以對話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為隱士而實為熱中于利祿之徒的丑惡面目。

 B.作者從“夫隱,自閉之義也”說起,認為什么地方什么行業(yè)都可以作為隱居之處,以古代隱士的高尚行為與今之“乾沒氏”鉆營牟利的卑劣行徑作對照,鞭笞痛罵了現(xiàn)實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C.古人認為“隱”有大小之別,小隱是因為剛剛隱居的人道行不深,為避免見到引起欲望的東西擾亂內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去,“大隱 ”因為道行深,可以不誘于外物,所以可以隱在鬧市。

 D.作者最后說起韓伯休的故事,是以韓伯休不求顯達的淡泊心性來說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隱者,從而說明婁公本是要與世隔絕的,批評姓李的朋友替婁公求取書齋之記,違背了婁公本意。

5.把第I卷文言文文段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盜跖行而伯夷語,曰“我隱者也”而可乎?(3分)

②夫廉與高,固古人所以隱也,子何疑焉?(3分)

③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屆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高三第四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日知錄》序
[清]潘耒
有通儒之學,有俗儒之學。學者,將以明體適用也。綜貫百家,上下千載,詳考其得失之故,而斷之于心,筆之于書。其術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謂通儒之學。若夫雕琢詞章,綴輯故實,或高談而不根,或剿說而無當,深淺不同,同為俗學而已矣。
自宋迄元,人尚實學,若鄭漁仲、王伯厚、魏鶴山之流,著述具在,皆博極古今,通達治體,曷嘗有空疏無本之學哉!明代人才輩出,而學問遠不如古。自其少時,鼓篋讀書,規(guī)模次第,已大失古人之意。名成年長,雖欲學而無及。間有豪雋之士,不安于固陋,而思嶄然自見者,又或采其華而棄其實,識其小而遺其大。若唐荊川、楊用修號稱博通者,可屈指數(shù),然其人去古人有間矣。
昆山顧寧人先生,生長世族,少負絕異之資。潛心古學,九經諸史略能背誦。尤留心當世之故,實錄奏報,手自抄節(jié),經世要務,一一講求。事關民生國命者,必窮源溯本,討論其所以然。足跡半天下,所至交其賢豪長者,考其山川風俗,疾苦利病,如指諸掌。精力絕人,無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廢書。出必載書簏以隨,旅店少休,披尋搜討,常無倦色。有一疑義,反復參考,必歸于至當。有一獨見,援古證今,必暢其說而后止。當代文人才士甚多,然語學問,必斂衽推顧先生。凡制度、典禮有不能明者,必質諸先生;墜文、軼事有不知者,必征諸先生。先生手畫口誦,探原竟委,人人各得其意而去。天下無賢不肖,皆知先生為通儒也。
先生著書不一種,此《日知錄》則其稽古有得,隨時札記,久而類次成書者。凡經義、史學、官方、吏治、藝文之屬,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謬誤。至于嘆禮教之衰遲,傷風俗之頹敗,則古稱先,規(guī)切時弊,尤為深切著明。學博而識精,理到而辭達。是書也,意惟宋元名儒能為之,明三百年來殆未有也。耒少從先生游,嘗手授是書。先生沒,復從其家求得手稿,校勘再三,刻之以行世。
嗚呼!先生非一世之人,此書非一世之書也。魏司馬朗復井田之議,至易代而后行;元虞集京東水利之策,至異世而見用。立言不為一時,錄中固已言之矣。異日有整頓民物之責者,讀是書而憬然覺悟,采用其說,見諸施行,于世道人心實非小補。如第以考據(jù)之精詳,文辭之博辨,嘆服而稱述焉,則非先生所以著此書之意也。
(選自《清文觀止》)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詳其得失之故考:考察
B.其術足以世匡:糾正
C.自宋迄元,人實學尚:崇尚
D.九經諸史能背誦略:省略
【小題2】下列句子陳述的內容全都屬于“通儒之學”的一組是(3分)
①其術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   ②采其華而棄其實,識其小而遺其大
③則古稱先,規(guī)切時弊           ④立言不為一時
⑤考據(jù)之精詳,文辭之博辨       ⑥至異世而見用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③④⑤
【小題3】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為顧炎武的學生,本文作者潘耒深得其師的學問精髓,所以他在文中對顧寧人的治學態(tài)度、治學特點和學術成就進行了全面介紹。
B.本文開門見山,借區(qū)分通儒之學和俗儒之學的本質區(qū)別,暗示了顧寧人先生是真正的通儒,《日知錄》是經世致用的通儒之學。
C.作者在第二段中將宋元明三代的著名學者與古人進行比較,認為他們的治學與古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從而為下文評價顧寧人先生張本。
D.作者從第三段起開始正面介紹顧寧人先生的生平和治學,并認為他遠非一個時代之人,《日知錄》遠非一個時代的著作。
【小題4】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事關民生國命者,必窮源溯本,討論其所以然。(3分)
(2) 是書也,意惟宋元名儒能為之,明三百年來殆未有也。(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山東省濰坊市三縣最后一次模擬聯(lián)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市隱齋記
元好問
吾友李生為予言:“予游長安,舍于婁公所。婁,隱者也,居長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齋,號曰‘市隱’,往來大夫多為之賦詩,渠欲得君作記,君以我故,為之。
予曰:“若知隱乎?夫隱,自閉之義也。古之人隱于農、于工、于商、于醫(yī)卜、于屠釣,至于博徒、賣漿、抱關吏、酒家保,無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為隱。前人所以有大小隱之辨者,謂初機之士,信道未篤,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故以山林為小隱;能定能應,不為物誘,出處一致,喧寂兩忘,故以朝市為大隱耳。以予觀之,小隱于山林則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隱也,自山人索高價之后,欺松桂而誘云壑者多矣,況朝市乎?今夫乾沒氏之屬,脅肩以入市,疊足以登垅斷,利嘴長距,爭捷求售,以與傭兒販夫血戰(zhàn)于錐刀之下,懸羊頭,賣狗脯,盜跖行而伯夷語,曰:‘我隱者也’而可乎?敢問婁之所以隱,奈何?
曰:“鬻書以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為廉;以詩酒游諸公間,取和而已,不害其為高。夫廉與高,固古人之所以隱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為子記之。雖然,予于此猶有未滿焉者,請以韓伯休之事終其說。伯休賣藥都市,藥不二價,一女子買藥,伯休執(zhí)價不移,女子怒曰:‘子韓伯休邪,何乃不二價?’乃嘆曰:‘我本逃名,乃今為兒女子所知!瘲壦帍饺,終身不返。夫婁公固隱者也,而自閉之義,無乃與伯休異乎?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奚以此為哉?予意大夫士之愛公者,強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歸,試以言問之!
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東元某記。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隱士。②乾沒氏:僥幸取利的人。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舍于婁公所舍:居住
B.非特深山之中特:只,僅僅
C.欺松桂而誘云壑者多矣誘:欺騙
D.予意大夫士之愛公者意:意義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無乎不在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B.以予觀之,小隱于山林則容或有之但以劉日薄西山
C.今夫乾沒氏之屬,脅肩以入市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D.予意大夫士之愛公者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小題3】下列句子中,全都屬于作者對偽隱者諷刺否定的一項是( )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為隱                  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隱也
③自山人索高價之后,欺松桂而誘云壑者多矣,況朝市乎  ④夫廉與高,固古人所以隱也
⑤懸羊頭,賣狗脯,盜跖行而伯夷語                    ⑥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
A.①②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認為婁公既清廉又高潔,是一個居于鬧市的真隱士,所以希望作者為婁公的“市隱齋”寫一篇記。
B.作者認為,所謂“隱”,就是與世隔絕,什么地方什么行業(yè)都可以作為隱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茅草之下才算隱居。
C.古人認為“隱”有小大之別,“小隱”因為道行不深,為避免見到引起欲望的東西擾亂內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隱”因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誘,所以可以隱在朝市中。
D.作者最后說起韓伯休的故事,是以韓伯休不求顯達的淡泊心性來說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隱者,從而說明婁公本是要與世隔絕的,批評姓李的朋友替婁公求取書齋之記,違背了婁公本意。
【小題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渠欲得君作記,君其以我故,為之。(3分)
譯:                                                                       
(2)敢問婁之所以隱,奈何?(3分)
譯:                                                                       
(3)夫婁公固隱者也,而自閉之義,無乃與伯休異乎?(4分)
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