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含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不抑耗其實而已 B.我何面目見之 C.江東雖小,地方千里 D.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08 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粵教版必修第四冊文言文《季氏將伐顓臾》復習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羅村高級中學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段考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李姬傳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貞麗。貞麗有俠氣,嘗一夜賭,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杰,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姬為其養(yǎng)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士大夫賢否,張學士博、夏吏部允彝亟稱之。少,風調皎爽不群。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
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初,皖人阮大欽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①,屏居金陵,為清議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持之力。大欽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游。姬曰:“王將軍貧,非結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欽意。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氏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②,安事阮氏!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后于賤妾耶?”侯生大呼稱善,醉而臥。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復通。
未幾,侯生下第③。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④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且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姬嘆曰:“田公豈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論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罰名。②世望:家世和名望。③下第:指侯方域應試未中。④東漢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將,以職稱名中郎。
【小題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發(fā):演奏 |
B.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償:償還 |
C.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首:帶頭揭發(fā) |
D.乃假所善王將軍假: 借助 |
A.為清議所斥所交接皆當世豪杰 |
B.姬為其養(yǎng)女其人有高義 |
C.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奈何以阮氏負至交乎 |
D.非結客者王將軍者殊怏怏 |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②⑤ | D.②③④ |
A.文章開頭寫李姬母親有俠氣,是為了襯托作為養(yǎng)女的李姬有乃母之風,為后面直接寫李姬的“皎爽不群”埋下了伏筆。 |
B.皖人阮大鋮者依附魏忠賢,被定罪判刑,為清議所斥。當時王將軍不斷拉攏,侯方域終于向阮氏屈服。后在李姬的勸說下,侯生與王將軍斷絕了來往。 |
C.淮陽巡撫田仰以三百鍰為聘,邀李姬見面,李姬斷然予以拒絕,因為田仰與阮大鋮有牽連,李姬孤標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見一斑。 |
D.本文章選材精當,通過含蓄委婉的語言,塑造了一個美麗絕倫、不慕榮利、不屈服權勢、對社會政治保持清醒認識的、情義深重的歌伎形象。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3屆廣東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段考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李姬傳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貞麗。貞麗有俠氣,嘗一夜賭,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杰,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姬為其養(yǎng)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士大夫賢否,張學士博、夏吏部允彝亟稱之。少,風調皎爽不群。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
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初,皖人阮大欽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①,屏居金陵,為清議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持之力。大欽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游。姬曰:“王將軍貧,非結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欽意。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氏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②,安事阮氏!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后于賤妾耶?”侯生大呼稱善,醉而臥。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復通。
未幾,侯生下第③。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④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且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姬嘆曰:“田公豈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論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罰名。②世望:家世和名望。③下第:指侯方域應試未中。④東漢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將,以職稱名中郎。
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發(fā):演奏 |
B.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償:償還 |
C.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首:帶頭揭發(fā) |
D.乃假所善王將軍假: 借助 |
2.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為清議所斥所交接皆當世豪杰 |
B.姬為其養(yǎng)女其人有高義 |
C.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奈何以阮氏負至交乎 |
D.非結客者王將軍者殊怏怏 |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xiàn)李姬“見識卓異,風骨凜然”的一組是
①所交接皆當世豪杰 ②能辨士大夫賢否
③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④歌琵琶詞以送之
⑤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 ⑥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②⑤ |
D.②③④ |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寫李姬母親有俠氣,是為了襯托作為養(yǎng)女的李姬有乃母之風,為后面直接寫李姬的“皎爽不群”埋下了伏筆。 |
B.皖人阮大鋮者依附魏忠賢,被定罪判刑,為清議所斥。當時王將軍不斷拉攏,侯方域終于向阮氏屈服。后在李姬的勸說下,侯生與王將軍斷絕了來往。 |
C.淮陽巡撫田仰以三百鍰為聘,邀李姬見面,李姬斷然予以拒絕,因為田仰與阮大鋮有牽連,李姬孤標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見一斑。 |
D.本文章選材精當,通過含蓄委婉的語言,塑造了一個美麗絕倫、不慕榮利、不屈服權勢、對社會政治保持清醒認識的、情義深重的歌伎形象。 |
5.(1)斷句。(3分)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且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
(2)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語句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氏!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后于賤妾耶?(4分)
②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3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澧縣一中、岳陽一中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聯(lián)合考試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題。
設漁者對智伯
柳宗元
智氏既滅范、中行,志益大,合韓、魏圍趙,水晉陽。智伯瑤乘舟以臨趙,且又往來觀水之所自,務速取焉。
群漁者有一人坐漁,智伯怪之,問焉,曰:“若漁幾何?”曰:“臣始漁于河,中漁于海,今主大茲水,臣是以來。”曰:“若之漁何如?”曰:“臣幼而好漁,始臣之漁于河,有魦、鱮、鱣、鰋①者,不能自食,以好臣之餌,日收者百焉。臣以為小,去而之龍門之下,伺大鮪②焉。夫鮪之來也,從魴鯉數(shù)萬,垂涎流沫,后者得食焉。然其饑也,亦反吞其后。愈肆其力,逆流而上,慕為螭龍③。及夫抵大石,亂飛濤,折鰭禿翼,顛倒頓踣,順流而下,宛委冒懵,環(huán)坻溆而不能出。向之從魚之大者,幸而啄食之,臣亦徒手得焉,猶以為小。聞古之漁有任公子者,其得益大。于是去而之海上,北浮于碣石,求大鯨焉。臣之具未及施,見大鯨驅群鮫逐肥魚于渤澥之尾,震動大海,簸掉巨島,一啜而食若舟者數(shù)十,勇而未已,貪而不能止,北蹙于碣石,槁焉。向之以為食者,反相與食之,臣亦徒手得焉,猶以為小。聞古之漁有太公者,其得益大,釣而得文王,于是舍而來!
智伯曰:“今若遇我也如何?”漁者曰:“向者臣已言其端矣。始晉之侈家,若欒氏、祁氏、卻氏、羊舌氏以十數(shù),不能自保,以貪晉國之利,而不見其害。主之家與五卿,嘗裂而食之矣,是無異鯊鱮鳣鰋也。腦流骨腐于主之故鼎,可以懲矣,然而猶不肯寤。又有大者焉,若范氏、中行氏,貪人之土田,侵人之勢力,慕為諸侯,而不見其害。主與三卿又裂而食之矣脫其鱗鲙其肉刳其腸斷其首而棄之鯤鮞遺胤④莫不備俎豆是無異夫大鮪也。可以懲矣,然而猶不肯寤。又有大者焉,吞范、中行以益其肥,猶以為不足。力愈大而求食愈無厭,驅韓、魏以為群鮫,以逐趙之肥魚,而不見其害。貪肥之勢,將不止于趙。臣見韓、魏懼其將及也,亦幸主之蹙于晉陽。其目動矣,而主乃慠然,以為咸在機俎之上,方磨其舌。抑臣有恐焉,今輔果⑤舍族而退,
不肯同禍;段規(guī)⑥深怨而造謀,主之不寤,臣恐主為大鯨,首解于邯鄲,鬣摧于安邑,胸披于上黨,尾斷于中山之外,而腸流于大陸,為鱻薧⑦,以充三家子孫之腹。臣所以大懼。不然,主之勇力強大,于文王何有?”
智伯不悅,然終以不寤。于是韓、魏與趙合滅智氏,其地三分。
注釋:① 魦鱮鱣鰋:即小魚、鰱魚、鱔魚、鲇魚
②鮪:鱘魚和鰉魚的古稱。
③螭龍: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
④胤:后嗣,后代
⑤輔果:人名,原為智伯瑤同族,認為智伯必導致智姓滅亡,因而聲明脫離智姓,改姓輔。
⑥段規(guī):韓康子的大臣,曾受智伯瑤的侮辱,深懷怨恨。后來智伯瑤久攻晉陽不下,段規(guī)首先發(fā)難,殺了智伯瑤。
⑦鱻:鮮食。薧:干食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折鰭禿翼,顛倒頓踣 踣: 跌倒
B.去而之龍門之下,伺大鮪焉 伺:守候
C.北蹙于碣石,槁焉 槁: 干枯
D.力愈大而求食愈無厭 厭: 厭惡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
A.向之從魚之大者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B.聞古之漁有太公者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C.其目動矣,而主乃慠然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D.若之漁何如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3.下列各句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文章開篇點明背景,作為春秋末年晉國四卿之一的智伯,滅了范氏、中行氏之后,又向趙襄子索地,遭拒絕,于是他脅迫韓、魏共圍晉陽。結尾與開頭呼應,智伯被韓、魏、趙滅亡。
B.魦鱮鱣鰋因“好臣餌”被捕獲,大鮪因“慕為螭龍”最終只能繞著水中的暗礁淺灘轉動再沒有辦法出來,大鯨在一口吞掉了如船大的幾十條魚后仍“不能止”以致枯死,文章前半部分說魚是為下文喻理作鋪墊。
C.文章第三段將欒氏、祁氏、卻氏、羊舌氏與魦鱮鱣鰋,范氏、中行氏與大鯨,晉伯與大鮪類比,以魚之貪而得死,喻人之貪而取敗,于描寫、議論中蘊含深刻哲理,想象奇特。
D.文章借漁者之口,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對貪鄙之徒作了十分形象的描寫,意在說貪得無厭不知滿足者,就如同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一樣,自己也免不了被人吞并或消滅。
4.選出下面的文言文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恰?nbsp; ( )
A.脫其鱗/鲙其肉/刳其腸/斷其首而棄之/鯤鮞遺胤/莫不備俎豆/是無異夫大鮪也。
B.脫其鱗/鲙其肉/刳其腸/斷其首/而棄之鯤鮞遺胤/莫不備俎豆/是無異夫大鮪也。
C.脫其鱗鲙其肉/刳其腸斷其首而棄之/鯤鮞遺胤莫不備俎豆/是無異夫大鮪也。
D.脫其鱗/鲙其肉/刳其腸/斷其首而棄之/鯤鮞遺胤莫不備/俎豆是無異夫/大鮪也。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臣始漁于河,中漁于海,今主大茲水,臣是以來。(4 )
(2)愈肆其力,逆流而上,慕為螭龍。
(3)腦流骨腐于主之故鼎,可以懲矣,然而猶不肯寤。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浙江省溫州市高三上學期五校聯(lián)考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嘗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復事黥布。布欲反時,問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聽而聽梁父侯,遂反。漢已誅布,聞平原君諫不與謀,得不誅。
平原君為人辯有口,刻廉剛直,家于長安。行不茍合,義不取容。辟陽侯行不正,得幸呂太后。時辟陽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見。及平原君母死,陸生素與平原君善,過之。平原君家貧,未有以發(fā)喪,方假貸服具,陸生令平原君發(fā)喪。陸生往見辟陽侯,賀曰:“平原君母死!北訇柡钤唬骸捌皆杆。何乃賀我乎?”陸賈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義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誠厚送喪,則彼為君死矣!北訇柡钅朔畎俳鹜。列侯貴人以辟陽侯故,往稅凡五百金。
辟陽侯幸呂太后,人或毀辟陽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呂太后慚,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陽侯行,欲遂誅之。辟陽侯急,因使人欲見平原君。平原君辭曰:“獄急。不敢見君!蹦饲笠娦⒒菪页奸b籍孺,說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聞。今辟陽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讒,欲殺之。今日辟陽侯誅,旦日太后含怒,亦誅君。何不肉袒為辟陽侯言于帝?帝聽君出辟陽侯,太后大歡。兩主共幸君,君貴富益倍矣!庇谑情b籍孺大恐,從其計,言帝,果出辟陽侯。辟陽侯之囚,欲見平原君,平原君不見辟陽侯,辟陽侯以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驚。
呂太后崩,大臣誅諸呂,辟陽侯與諸呂至深,而卒不誅。計畫所以全者,皆陸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時,淮南厲王殺辟陽侯,以諸呂故。文帝聞其客平原君為計策,使交捕欲治。聞吏至門,平原君欲自殺。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殺為?”平原君曰:“我死禍絕,不及而身矣!彼熳詣q。孝文帝聞而惜之,曰:“吾無意殺之!蹦苏倨渥,拜為中大夫。使匈奴,單于無禮,乃罵單于,遂死匈奴中。
(節(jié)選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小題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時辟陽侯欲知平原君知:結交 | B.往稅凡五百金稅:贈送 |
C.大臣多害辟陽侯行害:害怕 | D.獄急,不敢見君獄:案件 |
A.①列侯貴人以辟陽侯故②以資政殿學士行 |
B.①因使人欲見平原君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
C.①皆陸生、平原君之力也②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
D.①乃召其子,拜為中大夫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A.③④⑥ | B.①②③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A.當年黥布欲謀反,找朱建商量有關問題,朱建卻不畏權貴,不但不為黥布出謀劃策,而且還竭力諫止。 |
B.辟陽侯因罪下獄,從孝惠帝到諸臣皆欲誅之。朱建威脅和利誘孝惠帝的寵臣為辟陽侯說情;呂氏集團覆滅后,朱建又為辟陽侯出謀劃策,使之得以茍延殘喘。 |
C.孝文帝時,淮南厲王誅殺了辟陽侯。孝文帝聽說辟陽侯的許多計謀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問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殺。 |
D.朱建家境貧寒,母親對他管教甚嚴,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茍合,義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陽侯就與母親有一定關系。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時辟陽侯欲知平原君知:結交 | B.往稅凡五百金稅:贈送 |
C.大臣多害辟陽侯行害:害怕 | D.獄急,不敢見君獄:案件 |
A.①列侯貴人以辟陽侯故②以資政殿學士行 |
B.①因使人欲見平原君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
C.①皆陸生、平原君之力也②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
D.①乃召其子,拜為中大夫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A.③④⑥ | B.①②③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A.當年黥布欲謀反,找朱建商量有關問題,朱建卻不畏權貴,不但不為黥布出謀劃策,而且還竭力諫止。 |
B.辟陽侯因罪下獄,從孝惠帝到諸臣皆欲誅之。朱建威脅和利誘孝惠帝的寵臣為辟陽侯說情;呂氏集團覆滅后,朱建又為辟陽侯出謀劃策,使之得以茍延殘喘。 |
C.孝文帝時,淮南厲王誅殺了辟陽侯。孝文帝聽說辟陽侯的許多計謀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問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殺。 |
D.朱建家境貧寒,母親對他管教甚嚴,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茍合,義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陽侯就與母親有一定關系。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共15分,每小題3分)
答司馬諫議書① 王安石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②,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注:①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推行新法。熙寧三年,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三封長信,列舉新法的種種弊端,要求王廢棄新法,恢復舊制。王安石則寫了本文應答。
②商朝君主盤庚即位后,認為國都設在商地,不適宜實行教化,決定遷都亳,改國號為殷。見《尚書·盤庚》。
下列加點字的含義,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雖欲強聒 聒:語聲吵擾
B.重念蒙君實視遇厚 視遇:看待、對待
C.舉先王之政 舉:實行、推行
D.辟邪說,難壬人 難:困難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為天下理財 削木為吏
B.至于怨誹之多 不知老之將至
C.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 以五百歲為春
D.上乃欲變此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中提到作者與司馬光討論政事時意見常常不一致,并非因為有個人恩怨,而是因為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張在許多方面有分歧。
B.本文直指當朝諸多士大夫們不恤國事、墨守成規(guī)的現(xiàn)狀,表明了自己推行改革、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堅決態(tài)度。
C.作者在語言使用上既有采用排比、氣勢磅礴之句,也有語氣委婉、柔中帶剛之句。例如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就寓剛于柔,既照顧了多年交往的友誼,又堅持原則,全力維護變法的立場。
D.作為書信體的議論文,全文一氣貫通、結構嚴謹、條理分明。首先交代寫信的原因,接著緊扣保守派的幾個論點進行立論,最后表明態(tài)度,又不失基本禮儀客套。
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用“/”給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如 君 實 責 我 以 在 位 久 未 能 助 上 大 有 為 以 膏 澤 斯 民 則 某 知 罪 矣 如 曰 今 日 當 一 切 不 事 事 守 前 所 為 而 已 則 非 某 之 所 敢 知。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共15分,每小題3分)
答司馬諫議書① 王安石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②,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注:①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推行新法。熙寧三年,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三封長信,列舉新法的種種弊端,要求王廢棄新法,恢復舊制。王安石則寫了本文應答。
②商朝君主盤庚即位后,認為國都設在商地,不適宜實行教化,決定遷都亳,改國號為殷。見《尚書·盤庚》。
下列加點字的含義,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雖欲強聒 聒:語聲吵擾
B.重念蒙君實視遇厚 視遇:看待、對待
C.舉先王之政 舉:實行、推行
D.辟邪說,難壬人 難:困難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為天下理財 削木為吏
B.至于怨誹之多 不知老之將至
C.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 以五百歲為春
D.上乃欲變此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中提到作者與司馬光討論政事時意見常常不一致,并非因為有個人恩怨,而是因為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張在許多方面有分歧。
B.本文直指當朝諸多士大夫們不恤國事、墨守成規(guī)的現(xiàn)狀,表明了自己推行改革、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堅決態(tài)度。
C.作者在語言使用上既有采用排比、氣勢磅礴之句,也有語氣委婉、柔中帶剛之句。例如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就寓剛于柔,既照顧了多年交往的友誼,又堅持原則,全力維護變法的立場。
D.作為書信體的議論文,全文一氣貫通、結構嚴謹、條理分明。首先交代寫信的原因,接著緊扣保守派的幾個論點進行立論,最后表明態(tài)度,又不失基本禮儀客套。
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用“/”給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如 君 實 責 我 以 在 位 久 未 能 助 上 大 有 為 以 膏 澤 斯 民 則 某 知 罪 矣 如 曰 今 日 當 一 切 不 事 事 守 前 所 為 而 已 則 非 某 之 所 敢 知。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共15分,每小題3分)
答司馬諫議書① 王安石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②,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注:①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推行新法。熙寧三年,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三封長信,列舉新法的種種弊端,要求王廢棄新法,恢復舊制。王安石則寫了本文應答。
②商朝君主盤庚即位后,認為國都設在商地,不適宜實行教化,決定遷都亳,改國號為殷。見《尚書·盤庚》。
下列加點字的含義,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雖欲強聒 聒:語聲吵擾
B.重念蒙君實視遇厚 視遇:看待、對待
C.舉先王之政 舉:實行、推行
D.辟邪說,難壬人 難:困難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為天下理財 削木為吏
B.至于怨誹之多 不知老之將至
C.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 以五百歲為春
D.上乃欲變此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中提到作者與司馬光討論政事時意見常常不一致,并非因為有個人恩怨,而是因為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張在許多方面有分歧。
B.本文直指當朝諸多士大夫們不恤國事、墨守成規(guī)的現(xiàn)狀,表明了自己推行改革、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堅決態(tài)度。
C.作者在語言使用上既有采用排比、氣勢磅礴之句,也有語氣委婉、柔中帶剛之句。例如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就寓剛于柔,既照顧了多年交往的友誼,又堅持原則,全力維護變法的立場。
D.作為書信體的議論文,全文一氣貫通、結構嚴謹、條理分明。首先交代寫信的原因,接著緊扣保守派的幾個論點進行立論,最后表明態(tài)度,又不失基本禮儀客套。
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用“/”給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如 君 實 責 我 以 在 位 久 未 能 助 上 大 有 為 以 膏 澤 斯 民 則 某 知 罪 矣 如 曰 今 日 當 一 切 不 事 事 守 前 所 為 而 已 則 非 某 之 所 敢 知。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