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不是比喻的一句

A.美麗的南海之花——鼓浪嶼,假如有十分姿色,三分姿色應(yīng)該分給這朵朵白帆。
B.片中,婉怡是個托戲、襯戲、接戲的人物,演婉怡的我是排球場上的“二傳手”,自己跳起來“扣
      球”就不對了。
C.五四時代介紹了一個易卜生,名聲倒還好,今年介紹了一個肖伯納,可就糟了,至今還有人肚子發(fā)
      脹。
D.軍事家活動的舞臺建筑在客觀物質(zhì)條件上面,然而軍事家憑著這個舞臺,卻可以導(dǎo)演出許多有聲有
      色、威武雄壯的話劇來。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山東省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選出不是比喻的一句
[     ]
A.美麗的南海之花——鼓浪嶼,假如有十分姿色,三分姿色應(yīng)該分給這朵朵白帆。
B.片中,婉怡是個托戲、襯戲、接戲的人物,演婉怡的我是排球場上的“二傳手”,自己跳起來“扣球”就不對了。
C.五四時代介紹了一個易卜生,名聲倒還好,今年介紹了一個肖伯納,可就糟了,至今還有人肚子發(fā)脹。
D.軍事家活動的舞臺建筑在客觀物質(zhì)條件上面,然而軍事家憑著這個舞臺,卻可以導(dǎo)演出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話劇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兔神的由來
李振球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痹娙死畎住豆爬试滦小分姓f的玉兔搗藥是中國古代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
  關(guān)于兔子神話的由來,我國學(xué)者研究屈原《天問》的發(fā)現(xiàn)為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啟示。楚人屈原在《天問》中說:“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那月亮得到什么神術(shù),每個月都能死而復(fù)蘇?究竟有什么好處啊,而仍有顧菟在腹中?這里“顧菟”是古人在月亮崇拜時對月亮想象的稱謂。上古時,因為顧菟、遽蝣、居蝣(蟾蜍)、於兔、烏(虎)、兔這些字同音或近音的緣故,“顧菟”歷來有三種解釋:虎,蟾蜍,兔子。
  以湯炳正為代表的“虎說”,根據(jù)《左傳·宣公四年》“楚人……謂虎于菟”的記載,釋“顧菟”為“于菟”,即虎。他認(rèn)為月影想象是虎神,以后訛化為兔神。
  以聞一多為代表的“蟾蜍說”,在《天問釋天》中列舉11條理由論證“顧菟”是蟾蜍的異名。月影想象經(jīng)歷了由蛤蚌、蟾蜍、蟾、蜍(蜍古音近兔)到兔的神獸變化的過程。
  以東漢文學(xué)家王逸為代表的“兔說”,在《楚辭章句》中把“顧”當(dāng)做動詞,解釋為“顧盼”,而把“菟”解釋為“兔”,認(rèn)為月影想象是兔神。
  上述“三說”讓我們知道:“虎說”道出了月影想象在楚地的特殊情況,解“顧菟”為虎可能更接近屈原在《天問》中的實(shí)際情況;“蟾蜍說”和“兔說”則道出了漢以后的現(xiàn)實(shí)情況。從中原地區(qū)長沙馬王堆西漢帛畫上月亮中的蟾蜍與兔、南陽蒲山阮唐漢畫像月亮中的兔與蟾蜍、山東曲阜縣漢畫像兔搗藥等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眾多形象都證實(shí)了在漢代蟾蜍與兔組合與分離的情況。再者“三說”都沒有否定至少在東漢之后已出現(xiàn)玉兔神話的事實(shí)。后世多稱月影為兔影,稱月亮為玉兔、兔輪、兔魂。
  兔神在崇月文化中的重要性,使其逐漸地代替了眾多神獸的地位,其文化蘊(yùn)意也是集月中神獸之大成者。
  古老哲學(xué)認(rèn)為月亮為太陰,與太陽相對,其象為水。故古人常以水族蛤蚌和蟾蜍為月神,具有喻陰象形和多子的寓意。水族配月在先秦神話、美術(shù)作品中常以女媧神手捧蛤蚌、蟾蜍的形象,作為生殖之神的標(biāo)志。自漢以后,歷史經(jīng)過了從戰(zhàn)亂到安息的過程,道仙文化在傳統(tǒng)文化中尤顯突出,像屈原在《天問》中對月發(fā)問的“死而又育”的不死觀念在漢時煥發(fā)出新的光彩,并在道仙文化的想象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在月亮中有不死之藥。這個答案給崇月文化帶來了變化,這時崇月內(nèi)涵在太陰多子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長壽不死的內(nèi)容。月中靈藥是由月兔搗制的,月兔除了具有太陰多子的寓意外,又成了長壽的象征。這種變化又給月兔神話的傳播帶來了機(jī)遇,玉兔搗藥的形象已經(jīng)不只是出現(xiàn)在月宮,還經(jīng)常在西王母身邊。這種變化說明人們崇慕仙藥,希望長壽不老。(選自《百科知識》2011.01,有刪改)
1.關(guān)于“兔神由來”的解釋,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李白的《古朗月行》中關(guān)于“玉兔搗藥”的內(nèi)容交代了兔神的由來。
B.古代很早就有人認(rèn)為屈原在《天問》中提到的對月影的想象就是“兔”的形象。
C.在崇月文化中兔神逐漸被人們認(rèn)可,最終取代了“虎”“蟾蜍”等神獸的地位。
D.人們崇慕仙藥、希望長生不老的心理,使得兔神的傳說傳播得更為廣泛。
2.針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崇月文化中,兔神的地位要比“虎”“蟾蜍”“蛤蚌”等神獸重要。
B.兔神在文化蘊(yùn)意方面,吸收了其他神獸的優(yōu)點(diǎn),摒棄了它們的不足。
C.兔神身上集中了“虎”“蟾蜍”“蛤蚌”等動物的所有優(yōu)點(diǎn)。
D.兔神既有蛤蚌、蟾蜍等神獸太陰多子的寓意,又有長生不老的內(nèi)涵。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三說”都肯定了在漢代以后已出現(xiàn)月兔神話的事實(shí)。
B.王逸等人從語言的角度解釋“顧菟”,認(rèn)為《天問》中的月影想象是“兔”。
C.人們常把先秦神話中的水族配月畫成女媧手捧蛤蚌、蟾蜍的形象。
D.漢代以前,崇月內(nèi)涵一般是太陰多子,到漢代以后開始逐漸變?yōu)殚L壽不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上海市長寧區(qū)2012屆高三上學(xué)期期末質(zhì)量抽測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樣板紅河

王銅

  紅河是一條河。云南紅土高原淌出的血脈,在蒼翠的崇山峻嶺間盤旋一道赭紅色曲線,然后沖出河口邊境,流過越南北方,注入南海北部灣。紅河也是一個州。州因河而得名,北與昆明毗連,南與越南接壤。如果說中國版圖好似聞雞起舞,這個北回歸線上的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就在蹺起的足尖上踏歌而舞……

  采風(fēng)歸來一場大雪,隔著雪簾回望紅河,我有些恍惚,一時辨認(rèn)不清它的雙眸,捕捉不住它的神髓。那里有一團(tuán)光芒吸引著我,分花拂柳一路探尋,我追問,最獨(dú)特的紅河你在哪里?

  你是在元陽的哈尼梯田上嗎?層層疊疊的梯田蓄滿了水,仿佛藍(lán)天底下的一地碎鏡子,亮晶晶地鑲滿了山坡,從不同角度反射著旋舞的天光云影。水田像多依樹下定情的一群乖妹子,配合著世界各地涌來的攝影鏡頭,調(diào)皮地變幻著晨曦晚霞、夏日冬陽、朝霧夕嵐、風(fēng)波雨瀾、霜痕雪跡……薄薄的黑泥土埂,在漫山遍野的水銀上勾勒著優(yōu)雅細(xì)密的曲線,留下一幅無與倫比的大地版畫。梯田是祖祖輩輩養(yǎng)命活口的基業(yè),是世世代代農(nóng)耕丈明的接力,哈尼祖先從哪年哪月與大自然一起開始這件杰作的呢?讓子子孫孫一邊種田,一邊對著水鏡,臨波照影,天鵝一樣跳著生命的芭蕾!

  你是在建水的文廟里嗎?依照曲阜孔廟建造的全國第二大文廟,竟然坐落在西南邊陲!自元朝始興的圣人氣象,推進(jìn)了西南一方7 00余年的文明開化,也使建水躋身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直到如今,宏闊肅穆的文廟,仍尊讀書人為第一,它對游客是售票的,唯獨(dú)對一墻之隔的建水高中學(xué)生每天免費(fèi)開放。莘莘學(xué)子尾隨著冠蓋如云的進(jìn)士、舉人前輩們,在這里晨誦暮讀,薪火相傳。

  你是在甲寅鄉(xiāng)的長街宴上嗎?紅河哈尼人傳統(tǒng)的十月年,梯田水稻收割完畢,迎新年,慶豐收,家家戶戶燒煮忙,湯湯菜菜味道好,幾百張矮桌連在一起,當(dāng)街?jǐn)[開一二里地長的豐盛宴席,蔚為壯觀。夕陽余暉之下,長街成了花河,四方游人也被請進(jìn)來就坐。一聲牛角號響,鳥嗚雞叫狗鬧,吃飯唱歌跳舞,泯沒恩恩怨怨,宣泄鄉(xiāng)情親情,醉了醉了路邊倒,真是一場縱情狂歡。

  你是在各民族的歡歌熱舞中嗎?漢、哈尼、彝、苗、瑤、傣、回、壯等11個民族聚居的這片紅土地,對歌舞的酷愛已到了骨子里,娃娃們生下地,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從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哈尼多聲部民歌、海菜腔、煙盒舞、阿細(xì)跳月、樂作舞,到每年的十月年、火把節(jié)、長街宴、花腰歌舞節(jié)、潑水節(jié)等等,衣飾繽紛的男女老少,傳承看古老的風(fēng)情,也發(fā)展著民族的藝術(shù)……

  然而,記憶中最觸動我的還是無數(shù)游客的那一句感嘆:比起外面世界,紅河這么偏遠(yuǎn),不很富裕,日子并不容易,可老百姓為什么這樣快樂?比我們快樂多了!

  我想這正是紅河最獨(dú)特的魅力所在吧。撲面而來的清新純樸,俯拾皆是的親切溫馨,隨處可見的天真爛漫,匯成無處不在的快樂和諧,如山茶花、燈盞花、蝴蝶蘭、玫瑰、百合開遍大地,令人想到一個時尚用語――幸福指數(shù)。

  有人說,隨著工業(yè)化、商業(yè)化、市場化、信息化的排山倒海,鄉(xiāng)間田野已不聞牧歌,農(nóng)耕文明只剩下了挽歌,這是一個時代嬗變的必然代價。但是,紅河不相信眼淚,始終堅持走得遠(yuǎn)比走得快更重要的理念,正以健康茁壯的原生態(tài),實(shí)現(xiàn)向遠(yuǎn)大目標(biāo)的飛躍。

  從這一點(diǎn)上看,紅河已經(jīng)具有了一個樣板的價值和意義。

  紅河人快樂,因為這里的天有一副好脾氣。氣候宜人,冬不冷,夏不熱,光照充足。降水豐沛,少有酷烈的風(fēng)雨天氣,少有暴虐的洪澇災(zāi)害,像慈祥的老祖母把壯美秀麗的森林、山脈、河流、村莊摟在懷里。

  紅河人快樂,因為這里的人有一副好脾氣。眾多的民族世代聚居大山,據(jù)說傣族多在收稻子的河谷里,瑤族多在盛產(chǎn)竹木菌果的溝澗中,苗族在山頂上蠟染刺繡,哈尼族、彝族則在山腰種梯田,彼此親密融洽,和睦相處。而無論哪個民族,當(dāng)你走近他們,那單純無邪的笑臉一下子就貼在了你的心窩里。

  真的是天人合一。好脾氣的天是愛人的,好脾氣的人是敬天的。天之赤子,認(rèn)為一切美好都是上天的恩賜,所以尊重,所以珍惜,所以保衛(wèi):傳統(tǒng),風(fēng)俗,山水,生命,祖宗,老人,鄰居,平等,勤勞,梯田,壩子,多依樹,水煙筒,銀首飾,花朵,果實(shí),歌舞,心情……飄著白云的湛藍(lán)天空,把人的眼睛洗得明凈澄澈,把人的笑聲染得清脆明亮,讓四肢的舞蹈奔放舒展,讓心靈的飛翔自由歡暢。雖然也有苦難和艱辛,也有夭折和衰亡,但人心至今沒被冷漠污染,沒被勢利侵蝕,俯仰天地,不卑不亢,擁有日月星辰一樣的尊嚴(yán),也擁有風(fēng)花雪月一樣的浪漫。

(選自《散文選刊》2010年第3期,有刪節(jié))

(1)

第①段交代了紅河、紅河州的________和________。

(2)

第③段對元陽哈尼梯田的三處描寫頗有特色,請任選一處加以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探尋紅河最獨(dú)特魅力的思路清晰,從農(nóng)耕文明景觀到歷史與民俗________,揭示了紅河________。

(4)

下列說法正確的兩項是

A.

作者以“聞雞起舞”來比喻中國版圖的形狀,是用活了這個成語。

B.

第③-⑥段運(yùn)用設(shè)問和第一二人稱,增添了文章的吸引力利親切感。

C.

第⑦段承上啟下,由對紅河景物的描繪過渡到對紅河發(fā)展的議論。

D.

作者筆下的紅河,優(yōu)美而歡樂,可說是農(nóng)耕文明剩下的一曲挽歌。

E.

本文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以總-分-總形式,闡明了紅河樣板價值和意義。

F.

本文綜合運(yùn)用多種表達(dá)方式,語言消新暢達(dá),富有較強(qiáng)的感染力。

(5)

文章從________、________關(guān)系角度,分析了紅河人快樂的原因。

(6)

結(jié)合全文,簡要評析紅河的樣板價值和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4~17題。

缺憾的長度

鐘成才

 ①缺憾,有長度嗎?

 ②缺憾的長度是多長呢?普通人家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某個要緊處要用一寸長的釘子,你搜索家中積累的五金雜件,什么螺絲圖釘墊片一大堆,好不容易清出一枚釘子,一試,釘子太長;又探雷似的犁一遍過去,看中一枚,比一比,短了;再地毯式的搜查,在筆筒或書架等平常比較冷清喪失關(guān)照的地方勘查出幾十枚釘子,結(jié)果無一適宜。備用的釘子不算少,合用的就一枚?墒,這一枚就那么難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問題不太大,只好取長就短,湊合著用,但是,一時找不到鉗子,只得用鋼鋸代勞,然而不巧,中途又?jǐn)嗔虽彈l,讓你一籌莫展。堅硬的五毫米,夠短了,足以讓你傷透腦筋。

③一桿秤,秤錘與重物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時候,如果秤錘移動五毫米,那么矛盾便立即激化,不可調(diào)和。平衡是一種美,缺憾便是短短的五毫米,那么一點(diǎn)點(diǎn)而已。

④一點(diǎn)點(diǎn),接近于忽略不計,用來表示少之又少。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劇。缺憾似乎是一種意外,不,應(yīng)當(dāng)屬于必然。也許刪除缺憾,也就死了震撼。或許人世間越大的缺憾長度越短。在夜晚,漫步于原野花徑,皓月懸空,云絲飄拂,離得很遠(yuǎn),很美麗,如果靠得近探看冷宮,遂發(fā)現(xiàn)它不過是清寂寒虛止境而已;日間的太陽更遠(yuǎn),更美麗,但是,除了夸父逐日,沒有誰渴望舍命造訪,好讓自己靠近它,立刻化作灰燼。極致,有時更接近于虛無縹緲,算不得缺憾,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能被人感知動人心魄的大凡是尋常的事物。在藝術(shù)方面,缺憾便是?。長度便是一毫,看得見,摸不著,即所謂添一毫嫌多,減一毫嫌少。一毫,成了美丑的分界,表面上薄如蟬翼,實(shí)質(zhì)上厚似泥墻,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這個看似透明的長度,可以促使古今中外的藝術(shù)家嘔心瀝血為之奮斗終生,也可以引誘科學(xué)家廢寢忘食迷茫不醒。人類有可能借助科技在星際間旅行,卻一定難以利用科技來描述和糾正感覺上存在的似有若無的長度。這是缺憾縈懷不化的魅力所在。

⑤大概,宇宙誕生之時,缺憾也隨之降臨。沒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較,也無所謂完美。缺憾不講情面,不可抗拒地存在。面對缺憾,哭不頂用,笑一笑或許能感受缺憾之凄美。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一生中體味到的缺撼越多,就越接近于領(lǐng)悟到完美,心性就越澄明,慧眼就越穩(wěn)固。歷史上,孔子不為諸侯所用而授徒三千,孫臏中奸計而有兵書,司馬遷受酷刑而作巨著,李白命途多舛而溢詩情萬丈,蘇軾仕途不進(jìn)而開一代宗風(fēng),嘆惋唏噓披蓋百代,不能說與缺憾毫無關(guān)系。這么說來,缺憾并不可怕,她本來就是斷臂維納斯,是未竟的藝術(shù)品,是完美的前兆。要相信天無絕人之境,葉吐而燕子歸來,花盡而碩果滿枝,陰盡預(yù)示陽生之必然性。怎見得?南朝的吳均《贈王桂陽》:“松生數(shù)寸時,遂為草所沒。未見籠云心,誰知負(fù)霜骨!贝思吹嗡惩粞笾畱B(tài),星火具燎原之勢。一種感嘆,一種豪氣,前景光明。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莊周化蝶的敲門磚?

(選自2006年《散文》第一期,有刪改)

14.請分別說明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也許刪除缺憾,也就死了震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莊周化蝶的敲門磚?(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是如何認(rèn)識“缺憾”的?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⑤段列舉孔子、孫臏、司馬遷等人物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文章開頭從生活瑣事談起,具體形象地寫出了“缺憾的長度”,并說明缺憾雖短,卻影響很大,發(fā)人深思。

B.“表面上薄如蟬翼,實(shí)質(zhì)上厚似泥墻”一句運(yùn)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地說明藝術(shù)上的缺憾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C.文章第④段中談到古今中外的藝術(shù)家為了克服存在的缺憾而廢寢忘食迷茫不醒,作者對這一做法是否定的。

D.文章末尾引用南朝吳均的詩,進(jìn)一步說明了缺憾是“完美的前兆”,使文章立意顯豁,深化了主題。

E.缺憾本無所謂長短,作者卻賦予它以長度,形象具體、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作者對缺憾的認(rèn)識和感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4題。

缺憾的長度

鐘成才

①缺憾,有長度嗎?

②缺憾的長度是多長呢?普通人家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某個要緊處要用一寸長的釘子,你搜索家中積累的五金雜件,什么螺絲圖釘墊片一大堆,好不容易清出一枚釘子,一試,釘子太長;又探雷似的犁一遍過去,看中一枚,比一比,短了;再地毯式的搜查,在筆筒或書架等平常比較冷清喪失關(guān)照的地方勘查出幾十枚釘子,結(jié)果無一適宜。備用的釘子不算少,合用的就一枚?墒,這一枚就那么難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問題不太大,只好取長就短,湊合著用,但是,一時找不到鉗子,只得用鋼鋸代勞,然而不巧,中途又?jǐn)嗔虽彈l,讓你一籌莫展。堅硬的五毫米,夠短了,足以讓你傷透腦筋。

③一桿秤,秤錘與重物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時候,如果秤錘移動五毫米,那么矛盾便立即激化,不可調(diào)和。平衡是一種美,缺憾便是短短的五毫米,那么一點(diǎn)點(diǎn)而已。

④一點(diǎn)點(diǎn),接近于忽略不計,用來表示少之又少。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劇。缺憾似乎是一種意外,不,應(yīng)當(dāng)屬于必然。也許刪除缺憾,也就死了震撼。或許人世間越大的缺憾長度越短。在夜晚,漫步于原野花徑,皓月懸空,云絲飄拂,離得很遠(yuǎn),很美麗,如果靠得近探看冷宮,遂發(fā)現(xiàn)它不過是清寂寒虛止境而已;日間的太陽更遠(yuǎn),更美麗,但是,除了夸父逐日,沒有誰渴望舍命造訪,好讓自己靠近它,立刻化作灰燼。極致,有時更接近于虛無縹緲,算不得缺憾,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能被人感知動人心魄的大凡是尋常的事物。在藝術(shù)方面,缺憾便是?。長度便是一毫,看得見,摸不著,即所謂添一毫嫌多,減一毫嫌少。一毫,成了美丑的分界,表面上薄如蟬翼,實(shí)質(zhì)上厚似泥墻,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這個看似透明的長度,可以促使古今中外的藝術(shù)家嘔心瀝血為之奮斗終生,也可以引誘科學(xué)家廢寢忘食迷茫不醒。人類有可能借助科技在星際間旅行,卻一定難以利用科技來描述和糾正感覺上存在的似有若無的長度。這是缺憾縈懷不化的魅力所在。

⑤大概,宇宙誕生之時,缺憾也隨之降臨。沒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較,也無所謂完美。缺憾不講情面,不可抗拒地存在。面對缺憾,哭不頂用,笑一笑或許能感受缺憾之凄美。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一生中體味到的缺撼越多,就越接近于領(lǐng)悟到完美,心性就越澄明,慧眼就越穩(wěn)固。歷史上,孔子不為諸侯所用而授徒三千,孫臏中奸計而有兵書,司馬遷受酷刑而作巨著,李白命途多舛而溢詩情萬丈,蘇軾仕途不進(jìn)而開一代宗風(fēng),嘆惋唏噓披蓋百代,不能說與缺憾毫無關(guān)系。這么說來,缺憾并不可怕,她本來就是斷臂維納斯,是未竟的藝術(shù)品,是完美的前兆。要相信天無絕人之境,葉吐而燕子歸來,花盡而碩果滿枝,陰盡預(yù)示陽生之必然性。怎見得?南朝的吳均《贈王桂陽》:“松生數(shù)寸時,遂為草所沒。未見籠云心,誰知負(fù)霜骨。”此即滴水映汪洋之態(tài),星火具燎原之勢。一種感嘆,一種豪氣,前景光明。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莊周化蝶的敲門磚?

(選自2006年《散文》第一期,有刪改)

1.請分別說明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也許刪除缺憾,也就死了震撼。

(2)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莊周化蝶的敲門磚?

2.作者是如何認(rèn)識“缺憾”的?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概括。

3.文章第⑤段列舉孔子、孫臏、司馬遷等人物有何作用?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文章開頭從生活瑣事談起,具體形象地寫出了“缺憾的長度”,并說明缺憾雖短,卻影響很大,發(fā)人深思。

       B.“表面上薄如蟬翼,實(shí)質(zhì)上厚似泥墻”一句運(yùn)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地說明藝術(shù)上的缺憾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C.文章第④段中談到古今中外的藝術(shù)家為了克服存在的缺憾而廢寢忘食迷茫不醒,作者對這一做法是否定的。

       D.文章末尾引用南朝吳均的詩,進(jìn)一步說明了缺憾是“完美的前兆”,使文章立意顯豁,深化了主題。

       E.缺憾本無所謂長短,作者卻賦予它以長度,形象具體、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作者對缺憾的認(rèn)識和感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名師全程點(diǎn)撥叢書·高一語文 題型:048

 、賷A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②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身相鳴,嚶嚶成韻。③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⑤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這段文字都寫了哪些內(nèi)容?從下面的答案中,挑選出恰當(dāng)?shù)囊豁棥?/P>

[  ]

A.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

B.江水兩岸的山景。

C.寫了兩岸的高山、寒樹、泉水和蟬、猿、鳶等禽曾與鳥類。

D.寫了夾岸高山的景觀,抒發(fā)了作者觀景的感受。

2.對這段寫景的手法,概括不當(dāng)?shù)囊豁検?/P>

[  ]

A.大量使用了四字或六字的對偶修辭。

B.景色寫得生機(jī)勃勃,富于動感,富于生命力。

C.除了使用對偶修辭外,還運(yùn)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格。

D.作用從景物的形狀、光線、聲響和給人的感受等多角度去繪寫兩岸的山景。

3.挑出與其他三句結(jié)構(gòu)類屬不同的一句。

[  ]

A.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B.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C.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D.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4.下面兩個短句中帶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夾岸

③負(fù)勢競

②爭直指

④橫柯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5.作者為什么發(fā)出“望峰息心”、“窺谷忘反”的感慨?下面哪一項解說不妥當(dāng)?

[  ]

A.因為作者此時可謂陶醉于大自然的絕美景色之中了,自然人世間爭名奪利、官場角逐的一切,都變得了無趣味了。

B.作者被這奇?zhèn)、瑰麗、美妙、和諧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變得更奮發(fā),精神得到洗滌而變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C.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諧、幽靜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自然暫時忘記了塵世的角逐和俗務(wù)的纏身。

D.那些塵世間汲汲于功名利祿之徒,那些被世俗事物纏身以致暈頭轉(zhuǎn)向的人們,都應(yīng)當(dāng)?shù)竭@兒來看一看奇美的山光水色,使身心得到暫時的安慰和歇息。

6.常識填空。

本文作者_(dá)________,字________,系南北朝時________朝________代人,本文選自歐陽詢等人編的《________》卷七。是一篇________體的小品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美意朦朧

 、傥蚁矚g一個人在霧中散步。為此,過去的許多好時光在瀏覽唐詩中流去了。因為唐詩很美,而且美意朦朧,就像久久籠罩在朦朧中的一抹天光。

 、谔圃姷碾鼥V美,先是朦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詩、絕句,每句字?jǐn)?shù)相等,且求對仗、平仄音律,講究字面的整齊性和音調(diào)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輩出的詩人們,幾乎每一個都能在清純的詩情和幾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幾首流傳后世的好詩。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縱是最偉大的天才,也無法把所有的詩篇都寫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詩的形式美最終迷失在層巒疊峰中的偉大的詩人。杜甫讓世間如夢如幻地領(lǐng)略到唐詩的形式無與倫比的朦朧美意。杜甫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然而,歷史自有靜觀的明眸。杜甫賴以名垂千古的最終是他的新樂府“三吏”、“三別”,他的《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然而,帶著鐐銬,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譽(yù)為“千古七律壓軸之作”的《登高》,終因他追求四聯(lián)對仗而不免“氣竭意盡”。這是唐詩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這并非是偉大詩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寫出的打破了韻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獨(dú)步尋花》那些詩篇,至少與他許多真氣彌漫的杰出律詩相映成輝。

 、坌问骄赖奶圃,迷失在朦朧中。數(shù)以萬計的唐人詩篇,真正流傳于口碑的,不過三百。后世家喻戶曉的,更多的是唐人瑰麗多姿的零落詩句。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因為謀篇之難能,往往是先成句,爾后湊合成篇,也因此唐詩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霧中之星光,朦朧間,只見斑斑點(diǎn)點(diǎn),隱隱綽綽。

 、芴圃姷男问矫涝陔鼥V中迷失,而唐詩秀色可餐、光可鑒人的字面美,則在朦朧中生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神秘的源頭,恐怕是它獨(dú)特的漢字。獨(dú)特的漢字天生是靈犀一點(diǎn),只可意會。由它直接產(chǎn)生的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shù),真可說是上溯遠(yuǎn)古,下接千載。以至當(dāng)代抽象為其精靈的現(xiàn)代藝術(shù),似乎也是濫觴于它,而似乎最美的書法藝術(shù)又多是書錄唐詩的作品。這不難讓人想到,漢字甚至不須閱讀,便有一種人在視覺上獲得愉悅的字面美。漢字經(jīng)過富有靈性的選擇、組合,能讓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詩的字面美,達(dá)到的是幾乎空前絕后、出神入化的境界!皟蓚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薄扒嗌诫[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信手拈來這兩首唐詩,不須細(xì)讀,不求甚解,單從字面所洋溢出來的朦朧美意,便是千盅酒,萬朵花。

 、菁t塵無涯,萬象朦朧,蒙蒙迷霧中偶現(xiàn)得一線天光,自然更見嬌妍。而嬌妍無比的唐詩,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紅塵的朦朧美意。是青青竹林間的一個浣紗女,它是胡天飛雪中的兩行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葉獨(dú)舟。萬里悲秋,百年多病,是為詠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為記游。而管領(lǐng)千秋的,是唐詩中參盡的人間真禪。三春暉,明月光,白發(fā)悲,班馬鳴,生死、離合、榮辱、悲歡,凄美之至,傷感之至,瀟灑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這一妖妍的天光,讓紅塵更見其朦朧,至美至真。

 、尬蚁矚g一個人在霧中散步,在流去的許多好時光里,我想我的肩頭和心中,已沐浴過無盡嬌妍的萬斛天光。

(1)應(yīng)該怎樣理解“杜甫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這句話?

①“杜甫寫‘絕’了唐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也寫‘完’了唐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式精美的唐詩,迷失在朦朧中”是什么意思?請結(jié)合②③段分兩點(diǎn)加以說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形式美與字面美外,第⑤段中,作者還形象地贊美了唐詩的另外兩個特點(diǎn)。它們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

A.這篇文章從不同的方面介紹了作者瀏覽唐詩時獲得的朦朧美。

B.作者對于打破了韻律的詩篇加以肯定,面對近于桎梏的格律給以否定。

C.對唐詩的廣泛傳播與流傳,我國的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shù)功不可沒。

D.本文構(gòu)思精巧,語言清新,首尾照應(yīng),表達(dá)了作者對文學(xué)作品的朦朧美情有獨(dú)鐘。

E.本文是一篇美學(xué)隨筆,概括了唐詩具有“朦朧美”的共同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美意朦朧

 、傥蚁矚g一個人在霧中散步。為此,過去的許多好時光在瀏覽唐詩中流去了。因為唐詩很美,而且美意朦朧,就像久久籠罩在朦朧中的一抹天光。

  ②唐詩的朦朧美,先是朦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詩、絕句,每句字?jǐn)?shù)相等,且求對仗、平仄音律,講究字面的整齊性和音調(diào)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輩出的詩人們,幾乎每一個都能在清純的詩情和幾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幾首流傳后世的好詩。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縱是最偉大的天才,也無法把所有的詩篇都寫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詩的形式美最終迷失在層巒疊峰中的偉大的詩人。杜甫讓世間如夢如幻地領(lǐng)略到唐詩的形式無與倫比的朦朧美意。杜甫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然而,歷史自有靜觀的明眸。杜甫賴以名垂千古的最終是他的新樂府“三吏”、“三別”,他的《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然而,帶著鐐銬,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譽(yù)為“千古七律壓軸之作”的《登高》,終因他追求四聯(lián)對仗而不免“氣竭意盡”。這是唐詩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這并非是偉大詩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寫出的打破了韻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獨(dú)步尋花》那些詩篇,至少與他許多真氣彌漫的杰出律詩相映成輝。

 、坌问骄赖奶圃姡允г陔鼥V中。數(shù)以萬計的唐人詩篇,真正流傳于口碑的,不過三百。后世家喻戶曉的,更多的是唐人瑰麗多姿的零落詩句。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因為謀篇之難能,往往是先成句,爾后湊合成篇,也因此唐詩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霧中之星光,朦朧間,只見斑斑點(diǎn)點(diǎn),隱隱綽綽。

 、芴圃姷男问矫涝陔鼥V中迷失,而唐詩秀色可餐、光可鑒人的字面美,則在朦朧中生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神秘的源頭,恐怕是它獨(dú)特的漢字。獨(dú)特的漢字天生是靈犀一點(diǎn),只可意會。由它直接產(chǎn)生的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shù),真可說是上溯遠(yuǎn)古,下接千載。以至當(dāng)代抽象為其精靈的現(xiàn)代藝術(shù),似乎也是濫觴于它,而似乎最美的書法藝術(shù)又多是書錄唐詩的作品。這不難讓人想到,漢字甚至不須閱讀,便有一種人在視覺上獲得愉悅的字面美。漢字經(jīng)過富有靈性的選擇、組合,能讓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詩的字面美,達(dá)到的是幾乎空前絕后、出神入化的境界!皟蓚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薄扒嗌诫[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信手拈來這兩首唐詩,不須細(xì)讀,不求甚解,單從字面所洋溢出來的朦朧美意,便是千盅酒,萬朵花。

 、菁t塵無涯,萬象朦朧,蒙蒙迷霧中偶現(xiàn)得一線天光,自然更見嬌妍。而嬌妍無比的唐詩,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紅塵的朦朧美意。是青青竹林間的一個浣紗女,它是胡天飛雪中的兩行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葉獨(dú)舟。萬里悲秋,百年多病,是為詠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為記游。而管領(lǐng)千秋的,是唐詩中參盡的人間真禪。三春暉,明月光,白發(fā)悲,班馬鳴,生死、離合、榮辱、悲歡,凄美之至,傷感之至,瀟灑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這一妖妍的天光,讓紅塵更見其朦朧,至美至真。

 、尬蚁矚g一個人在霧中散步,在流去的許多好時光里,我想我的肩頭和心中,已沐浴過無盡嬌妍的萬斛天光。

(1)應(yīng)該怎樣理解“杜甫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這句話?

①“杜甫寫‘絕’了唐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也寫‘完’了唐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式精美的唐詩,迷失在朦朧中”是什么意思?請結(jié)合②③段分兩點(diǎn)加以說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形式美與字面美外,第⑤段中,作者還形象地贊美了唐詩的另外兩個特點(diǎn)。它們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

A.這篇文章從不同的方面介紹了作者瀏覽唐詩時獲得的朦朧美。

B.作者對于打破了韻律的詩篇加以肯定,面對近于桎梏的格律給以否定。

C.對唐詩的廣泛傳播與流傳,我國的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shù)功不可沒。

D.本文構(gòu)思精巧,語言清新,首尾照應(yīng),表達(dá)了作者對文學(xué)作品的朦朧美情有獨(dú)鐘。

E.本文是一篇美學(xué)隨筆,概括了唐詩具有“朦朧美”的共同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下期期末考試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御風(fēng)而行
朱以撒
這只長尾巴的鸛在樹頂長叫一聲,一朵碩大的木棉花撲地掉了下來,把潮濕的地面砸了一個坑。又是一個落花時節(jié)到了。再過不了多久,木棉的果實(shí)經(jīng)不住暴曬,嘭地一下打開彈匣,剎那雪白飛絮隨風(fēng)起舞。這種植物身高數(shù)丈,借風(fēng)力傳送種子,年年如此。
在城市里,一棵樹的種子落在地面要自然而然地生長起來,可能性非常小。只有那些在園林工人培育下的植物,大小成批、均勻如一,才有可能納入計劃之內(nèi),栽種在道途兩邊。那種以前我們在原野上看到的落地生根的景象——生命一沾上泥土就開始了長大的歷程,毫無規(guī)劃自由的伸長,在城市里是受到制約的,這也使城市的樹木趨于一致。
那些沒有被改造的老樹,必定連著還沒有改造的舊坊巷。由于蒼老,沒有哪一棵樹是筆直站立的,或俯于前或仰于后。種植者早已不在人世,當(dāng)初還是拉著繩子齊齊種下的,豈料風(fēng)雨南方,品相也生出了那么大的變化。這也應(yīng)和著老坊巷木板房的疏影橫斜,斑駁脫落,已非初始時的嚴(yán)絲合縫。走在其中,四處望望,步子就快不起來,F(xiàn)在,一座座嶄新的城市,已經(jīng)缺少了差異的審美空間。我接連幾個傍晚在中州的街巷散步,走了很長一段,如果不是耳畔充滿陌生的語調(diào),我還以為身在熟悉的居住地呢。
我站在中州國際飯店大立面的玻璃窗前,俯視隔街的博物院,它的外在形態(tài)有些像錐形竹笠,罩住下邊的寶藏。抽空我去了兩回,那里正展出一批文物精品。第一回草草走了一趟,第二回就有目的地細(xì)看了。在銹跡重迭的青銅鼎彝間穿行,心緒不免沉重,直到幾個元代青花瓶出現(xiàn),才砉然松了下來。這個地域的青銅、碑刻太多了,青花反而稀罕,就像體態(tài)修長的清純少女,立在一群孔武的大漢當(dāng)中。那么多時光過去了,依舊那么新鮮、清潔,不染塵泥。喜歡青花的人很多,我想未必是價值上的緣由,而是它的神采、光澤。時光之銼銼不動它的皮表,容顏不改一貫的清雅,讓人驚訝其完好如新。完好如新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種方式,規(guī)避傷害,渴望保全。晉人石崇說:“士當(dāng)身名俱泰”,這是我見到的最有保全意識的一句名言,并不一定要以殘破傷痕來顯示時光過后的美感。我現(xiàn)在很厭煩的就是看到許多的作舊之作,很拙劣的手法篡改著生命的歷程,然后聲稱這是清代的或者是明代的。
時間尚早,我穿過大片的陽光,買了一張票,進(jìn)去聽一場華夏古樂。當(dāng)眼睛適應(yīng)漆黑的空間時,才發(fā)現(xiàn)幾百人的演奏廳,不過七八人而已。我喜歡這樣的場面,很寬松地坐著,很安靜地傾聽。這幾位彈奏者的神情平靜如水,舉止安詳,服飾也特別得體,我覺得一定有我期待的情調(diào)從他們指下、唇下流淌出來。瑟、簫、磬、編鐘一起,開始了一曲《蒹葭》的旅程。四周太靜了,只有這些樂器的交織、承續(xù)。如果沒有聽錯,此曲是以商音和羽音為主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清音和沉細(xì)音,安和中揉入了些許幽怨,朝著那不明之處輕輕滑落。以音樂來復(fù)活遠(yuǎn)久之詩再也合適不過了,那么尋常的植物、流水,那么普通的人之常情,好像都在眼前了。音樂廳的冷氣開得那么充分,我抱著雙臂,如同站在白露為霜的蒹葭叢中,靜默地等待那個人的到來。許多書讀過一遍,如果沒有機(jī)緣,再翻動的可能性很小,前邊還有更多的閱讀在等待,F(xiàn)在在這里,應(yīng)和著古樂重溫,已不輕易忘卻。還有更多的絕妙文字被塵埃捂著,顯不出生命之新鮮。情形就是這樣,迅疾奔馳中,竟至于缺乏聽一曲《蒹葭》的功夫了。
騰出功夫來的人,明顯喜歡生活中的散漫,浮生閑情,從容為之。我相信這種人生狀態(tài)一定是感到了適宜痛快,才如此輕松地代代相傳,不會中斷。
這和我開頭寫的木棉花絮是很相同的,一以貫之地持抱自己的生長方式,到了時辰就結(jié)出許多成熟種子,被輕悠悠的花絮裹著,御風(fēng)而行,滿城飄白。
(選自《人民日報》2009年10月28日,有刪節(jié))
【小題1】解釋下面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5分)
(1)完好如新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種方式。(3分)
(2)以音樂來復(fù)活遠(yuǎn)久之詩再也合適不過了。(2分)
【小題2】第三段,為什么作者“走在其中,四處望望,步子就快不起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小題3】作者在第五段描述了自己聽《蒹葭》古曲的情形,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
【小題4】下列對本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青花反而稀罕,就像體態(tài)修長的清純少女”一句生動地勾勒出了青花新鮮、清潔,不
染塵泥的美麗形象。
B.作者現(xiàn)在很厭煩看到聲稱是清代或者是明代的作舊之作,因為這些作品用很拙劣的手法篡改了生命的歷程。
C.本文中的“御風(fēng)而行”與莊子寫的《逍遙游》中不汲汲于功名利祿的列子御風(fēng)而行,表達(dá)的意思是一樣的。
D.本文語言凝練流暢,含蓄蘊(yùn)藉,綜合運(yùn)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和設(shè)問等修辭手法,增強(qiáng)了文章的藝術(shù)感染力。
E.本文由木棉果實(shí)飛絮隨風(fēng)起舞寫起,敘述了自己欣賞古城和古樂的情形,表達(dá)了要人們停下腳步慢慢欣賞的愿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