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天下之難物于故也 B.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 C.昔者楚靈主好士細要 D.君臣相愛則惠忠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突破重點線·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題。
人情似紙(節(jié)選)劉心武
、俨灰m(xù)上一個“薄”字。不是那意思。
、诎言S多復(fù)雜的事物歸結(jié)為一個簡單的意思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
、鄣x開了簡單的歸結(jié),許多人又不知如何面對復(fù)雜。其實,從來都復(fù)雜。難道以前不復(fù)雜嗎?也許,從前無論如何不如今天這般復(fù)雜。
④提心吊膽的說真話那陣,說了那么多,毋庸提心吊膽便可傾吐真話這陣,卻什么都懶得說。
、菸以侥情g小屋子去看他。其實根本不是一間小屋子。只有門,沒有窗,甚至沒有透氣孔,因此人進去以后更必須把門敞開著。那是個儲藏室?臻g極狹小。氣息極窒悶。但我們交流得很暢快。至少在我這方面是這樣想。有的話還得壓低嗓門。眼波的流動中了有許多的情誼。但現(xiàn)在他有了二十、三十倍大的空間,許多的門許多的窗,門緊閑著,窗半開著,“硬件”好,“軟件”更棒,我卻不去邁那門檻。他也不來語法我邁那門檻。似乎也并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地方。只是不再有那么多的情感了。淡了,薄了,甚至彌散了。
、迵(jù)說人情似紙的“紙”現(xiàn)在不是“秀才人情紙半張”的那“紙”,而是趙公元帥筆下的那“紙”,即通貨。由“官本位”向“金本位”轉(zhuǎn)化,值得歡迎。但我更渴望“人本位”“情本位”。社會的物質(zhì)繁榮據(jù)說必須付出精神淪喪的代價。又據(jù)說落伍者看來是精神淪喪,而先鋒眼中卻是可喜的精神瓦解,但先鋒們猶未能指出舊精神瓦解后應(yīng)誕生的新精神究竟是什么,有的先鋒中的先鋒則說只需瓦解無需重構(gòu):“鳳凰涅槃是可笑的,鳳凰只應(yīng)焚毀,何必重生?”
、呶覅s仍愿抓住一點自認為是永恒的東西,哪怕只有游絲般微弱。那永恒的東西里就有人情,似紙的人情。紙很薄,卻可以寫情書,寫詩,寫溫情的句子,寫必要的問候,當(dāng)然還可以畫畫兒,可以折成一只船,放在小溪里,任其順細碎的波浪旋轉(zhuǎn)著漂向遠方。
、嘁郧暗臅r代,人情或許似醍醐,厚重粘稠?如今是人被紛至沓來的信息和事務(wù)碾扁熨平的時代,人情隨之也輕薄寡淡了,人更多的地依靠內(nèi)心的支撐而更少希冀心外的扶持。人類進步而人情在萎縮,真的么?
⑨也許是因為現(xiàn)在“移情”的條件好多了,可以移向唱片,移向真古董和假古董,移向需要每天飼食的貓、鳥、移向需要澆水剪枝施肥換盆的花草,移向小小的郵票,移向書報,總之可以更徹底地從活生生的人面前移開去。最省事的“雅移”法是寄情山水,最省事的“俗移”則是坐到電視機前剝食著花生米不分節(jié)目好賴地一直看到屏幕上現(xiàn)出“再見”的字樣。
⑩但心中仍不免時時逸出一絲兩絲一縷幾縷一片幾片的活生生的人的溝通欲望,化為思念,化為莫可名狀的思緒,最后就拽過一張紙來,想在上面寫一些情,一些別人可能并不需要的字、詞、句和標(biāo)點符號……人情確確實實就是一張紙。
1.本文開篇說“不要續(xù)上一個‘薄’字。不是那意思”,根據(jù)你對全文的理解,說說作者對“人情似紙”的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40字)
2.第6自然段中的兩個加粗的“據(jù)說”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個字)
3.第8自然段中“人類進步而人情在萎縮,真的么?”一句,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觀點。這觀點在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中的表述分別是(用原文的句了回答)
①在第6自然段中的表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7自然段中的表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把許多復(fù)雜的事物歸結(jié)為一個簡單的意思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是說我們不能簡單地用一個“薄”字來概括“人情似紙”這句話。
B.第5自然段用實例說明人們物質(zhì)生活越提高,情感越淡薄,表達了作者的惋惜與豁達。
C.第9自然段從諸多層面上揭示出現(xiàn)代人的物質(zhì)及精神的巨大變化。從而說明如今的人情是不同從前的人情的。
D.第10自然段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呼應(yīng)文題。
E.第4自然段是說,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人們需要溝通過,而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就不大需要溝通了,其實這正是一種進步。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倪司城詩序
劉大魁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謂詩人也。其試童子,嘗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學(xué),嘗冠于太學(xué)諸生矣;其應(yīng)鄉(xiāng)試而出,太倉王相國使人亟求其草稿觀之。然則司城之于舉進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獲一售以終其身。雍正之初,嘗為中書而使蜀矣,其后為洋與南鄭二縣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澤加于百姓。大臣嘗有薦其才可知一郡及為藩臬之副使者,而卒老于縣令不得調(diào)。信乎,人之窮達懸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為邪!
司城于書無所不讀,而尤詳于圣人之經(jīng),,必究極其根源乃止。其齒長于余十有余歲,而與余同學(xué)為古文。余問出文相質(zhì),司城雖心以為善,而未嘗有面諛之言,其刻求于一字一句之間,如酷吏之治獄,必不稍留余地。余少盛氣不自抑,或與之辨爭,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爭而稍為寬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諱其疵額④也,茍有作必出使視之。其后每相見則每至于爭;而一日不見,則又未嘗不相思。蓋古之所謂益友者如此,而余特幸與之為友也。
司城抱負奇?zhèn),不得見于世,則往往為歌詩以自娛。其壯年周游黔蜀,崎嶇萬里,其詩尤雄放,窮極文章之變;雖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語必雅健,能不失詩人意旨。時人不能盡知,更千百世后必 有能知之者。
余雖與司城同鄉(xiāng)里,其久相聚處,乃反在異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見者常至五六年。歲庚午,司城一至京師,余與相聚才數(shù)日,悵然剮去,忽忽閱四歲。今春,余將之武昌,道過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氣慷慨,其平時飛動之意,猶不能無。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為詩僅千有余篇,其鋟板管以行世,用白金無過百兩,而家貧力未能及,余將與四方友人共謀之,而未知其何如。雖然,司城之詩藏于家,其光怪已自發(fā)見不可是擒③;雖其行世,豈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則,鋟板與否存乎人,而司城固不可問矣。
(選自《劉大橢集》)
注:①疵穎(lèi ):缺點。②鋟(qīn)板:雕板刻書。③拚( yǎn):通“掩”。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而卒不獲一售以終其身 售:考中
B.余間出文相質(zhì) 間:問或
C.不以余之爭而稍為寬假 假:借助
D.而司城固不可問矣 固:本來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表明倪司城是“古之所謂益友者”的一項是( )
①而與余同學(xué)為古文 ②而未嘗有面諛之言
③如酷吏之治獄 ④茍有作必出使視之
⑤不以余之爭而稍為寬假 ⑥出酒肴共酌,意氣慷慨
A.①③⑥ 8.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倪司城少年成名,而仕途艱難。雍正初年曾經(jīng)擔(dān)任過中書并且出使過四川,又治理過洋縣和南鄭縣,最后在縣令的位置上退職歸鄉(xiāng)。
B.倪司城壯年遍游黔蜀一帶,路途崎嶇,行程萬里。他的詩風(fēng)之所以雄奇奔放,既因為詩中寄寓壯志未酬的感慨,也與這段經(jīng)歷有關(guān)。
c.倪司城辭官后回到家鄉(xiāng)。作者前往武昌時順路探望,見到他年已七十,依然意氣慷慨激昂,平時奮發(fā)奔放的氣概,還隱約可以見到。
D.倪司城晚年一貧如洗,沒有能力將自己的詩文刻印流傳。作者準(zhǔn)備和各地朋友一同努力,但是不知能否成功,隱約流露惆悵憂傷。
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人之窮達懸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為邪!
譯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余少盛氣不自抑,或與之辨爭,至于喧哄。
譯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悵然別去,忽忽閱四歲。
譯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小小說,完成下列各題:
畫·人·價
凌鼎年
陶少閑在小城算個人物。他是以畫蓮花出名的,其畫室自題為“愛蓮居”。
他古稀年紀,極少出門。每每興之所至,揮毫畫蓮。畫罷,筆一擲,捋著胡子品上半天,似乎此畫不是他畫的。若有談得來的在身邊,就會談興大發(fā)。常常大講什么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言下之意,若畫蓮,則非他莫提,當(dāng)今獨步。還自稱他畫的蓮花,畫盡周敦頤老先生筆下的意境。
然而,他從未參加過什么級別的美協(xié),也未參加過什么畫展,更不要說發(fā)表、獲獎。
他畫得不少,留存的極少。往往過一段時間,他就把積下來的畫稿翻出來一一過目,細細比較,仿佛在檢查贗品,評判優(yōu)劣。其結(jié)果,總有好幾幅被他判處死刑,一炬焚之。
陶少閑老妻每每見他燒畫,總要嘀咕幾句,“好端端的畫,一把火,罪過罪過。”他孫子更是不滿。“要燒掉不如賣掉。放著錢不賺,真是死腦筋。”
陶少閑鼻子里泄出一聲“哼”,甚是輕蔑的樣子。
去年,省城有家《文化藝術(shù)報》的記者無意間在小城見到了一幅陶少閑的《墨蓮圖》,他見后贊不絕口,稱之為“大家手筆,至臻境界”。記者特尋訪而去。
陶少閑則畫罷一幅《殘荷聽雨圖》,佇立圖前,沉醉其中。記者見此圖,眼都為之直了,連連說:“神品神品!”
兩人遂品茗長談,不覺暮色已至。陶少閑難得遇到如此知音,當(dāng)場在畫上落款蓋章,鄭重相贈,并請雅正。
記者憑著他的眼力,已感到了陶少閑畫的潛在價值。環(huán)視四壁,他發(fā)現(xiàn)屋墻上還有一幅《小荷出水圖》,更是寥寥幾筆,墨韻天趣,極是惹人歡喜?商丈匍e已慨然相贈,怎好意思再開口討之。
躊躇再三,記者提出說想買下那幅《小荷出水圖》。
陶少閑聞此,笑吟吟說:“只怕你囊中沒這么多錢。”
記者一愣,猶豫半晌后說:“我出二百!
陶少閑擺擺手說:“若論個賣字,非千兒八百斷斷乎不能出手。”
記者有些尷尬,匆匆告辭。
記者心里放不下那幅畫,再次造訪陶少閑寒舍。
陶少閑外出未歸,只他孫子在家。他一聽記者來意,立時來了勁,最后以五百元錢拍板成交。
陶少閑回來后,得知孫子自作主張賣了他的畫,氣得臉色刷白,腮頰之肉抖個不停。大罵孫子毀了他一生清貧之名,作踐了他的人品,降低了他的畫價身價。
老妻忙來勸慰,說總比白送人強吧。
陶少閑聞老妻如是說,喟然長嘆曰:“我若想靠畫賺錢,早可腰纏萬貫,不過那豈不成了畫匠。我的畫,尋常百姓幾人能買得起?五百,而今區(qū)區(qū)五百就定了我的價。我陶少閑還有何顏面畫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從此,陶少閑閉門謝客,幾乎不再與外界有什么聯(lián)系,有人說他封筆不畫了;有人說他日日作畫,日日焚畫。
孰真孰假,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記者走后,小城再也沒聽說誰求到過陶少閑的畫。
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陶少閑是一位清高、與眾不同的畫家,他作畫不求名不求利,每畫完一幅畫過幾天就親手把它燒掉,人家求畫也少有應(yīng)允。
B.寫陶少閑“從未參加過什么級別的美協(xié),也未參加過什么畫展,更不要說發(fā)表、獲獎”,意在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對陶少閑的擠壓。
C.作品主人公“陶少閑”是一個有著境界追求的畫家,從畫室和畫的名稱都可以感受到一種清新脫俗的意境美。
D.這篇微型小說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充滿著一股濃郁的書卷氣,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shù)性達到了很好的統(tǒng)一。
E.作品通過第三人稱,敘述了陶少閑的一段生活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文化沖突中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了生活真實。
文中寫陶少閑老妻和孫子,有何作用?請簡要說明。
答:
有人說,陶少閑孤芳自賞;有人說,陶少閑固守自己的人生追求。請結(jié)合作品談?wù)勀愕目捶ā?/p>
答: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學(xué)質(zhì)檢語文試題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倪司城詩序
劉大魁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謂詩人也。其試童子,嘗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學(xué),嘗冠于太學(xué)諸生矣;其應(yīng)鄉(xiāng)試而出,太倉王相國使人亟求其草稿觀之。然則司城之于舉進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獲一售以終其身。雍正之初,嘗為中書而使蜀矣,其后為洋與南鄭二縣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澤加于百姓。大臣嘗有薦其才可知一郡及為藩臬之副使者,而卒老于縣令不得調(diào)。信乎,人之窮達懸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為邪!
司城于書無所不讀,而尤詳于圣人之經(jīng),,必究極其根源乃止。其齒長于余十有余歲,而與余同學(xué)為古文。余問出文相質(zhì),司城雖心以為善,而未嘗有面諛之言,其刻求于一字一句之間,如酷吏之治獄,必不稍留余地。余少盛氣不自抑,或與之辨爭,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爭而稍為寬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諱其疵額④也,茍有作必出使視之。其后每相見則每至于爭;而一日不見,則又未嘗不相思。蓋古之所謂益友者如此,而余特幸與之為友也。
司城抱負奇?zhèn),不得見于世,則往往為歌詩以自娛。其壯年周游黔蜀,崎嶇萬里,其詩尤雄放,窮極文章之變;雖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語必雅健,能不失詩人意旨。時人不能盡知,更千百世后必 有能知之者。
余雖與司城同鄉(xiāng)里,其久相聚處,乃反在異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見者常至五六年。歲庚午,司城一至京師,余與相聚才數(shù)日,悵然剮去,忽忽閱四歲。今春,余將之武昌,道過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氣慷慨,其平時飛動之意,猶不能無。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為詩僅千有余篇,其鋟板管以行世,用白金無過百兩,而家貧力未能及,余將與四方友人共謀之,而未知其何如。雖然,司城之詩藏于家,其光怪已自發(fā)見不可是擒③;雖其行世,豈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則,鋟板與否存乎人,而司城固不可問矣。
(選自《劉大橢集》)
注:①疵穎(lèi ):缺點。②鋟(qīn)板:雕板刻書。③拚( yǎn):通“掩”。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而卒不獲一售以終其身售:考中 |
B.余間出文相質(zhì)間:問或 |
C.不以余之爭而稍為寬假假:借助 |
D.而司城固不可問矣固:本來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廣東省東莞市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①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少博學(xué),唯辭章、數(shù)術(shù)、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②桓帝時,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聞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陳留太守督促發(fā)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師,稱疾而歸。閑居玩古,不交當(dāng)世。感東方朔《客難》及楊雄、班固之徒設(shè)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韙其是而矯其非,作《釋誨》以戒厲云爾。
③在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陳留也,其鄰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彈琴于屏,邕至門試潛聽之,曰:“憘!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來,至門而去!邕素為邦鄉(xiāng)所宗,主人遽自追,而問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憮然。彈琴者曰:“我向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前卻不止。吾心聳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豈為殺心而形于聲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當(dāng)之矣!
④董卓重邕才學(xué),厚相遇待。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嘆,有動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馳往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dāng)續(xù)成后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無實,誅之無乃失人望乎?”允不納。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長世乎?善人,國之紀也,制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其能久乎?”
⑤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獄中年六十一搢紳諸儒莫不流涕北海鄭玄聞而嘆曰漢世之事誰與正之兗州陳留間皆畫像而頌焉。
(選自《后漢書·蔡邕傳》,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楊雄、班固之徒設(shè)疑以自通一類人 |
B.比往而酒以酣焉等到 |
C.螳螂為之前卻不止后退 |
D.邕陳辭謝感謝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邕莞然而笑曰危而不持,顛而不扶 |
B.其鄰人有以酒食召邕者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
C.因請而裁為琴昔者先王以為東盟主 |
D.邕聞火烈之聲景公乃下席而謝之曰 |
3.從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含有賓語前置的一項是( )
A.唯辭章、數(shù)術(shù)、天文是好 |
B.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 |
C.邕素為邦鄉(xiāng)所宗 |
D.邕具以告 |
4.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蔡邕少年時博學(xué)多才,因擅長彈琴,由陳留太守舉薦而被征召,但進京途中,走到偃師就假托有病回家了。 |
B.蔡邕在吳地的時候,能從灶中桐木燃燒時發(fā)出的聲音聽出這塊桐木是制作樂器的良材,成就一段“焦尾琴”的佳話。 |
C.太尉認為蔡邕一向以忠孝著名于世,并對漢朝的史事十分熟悉,應(yīng)該讓他續(xù)成后漢史,修成一代典籍。 |
D.蔡邕因偶然說到董卓時嘆氣而獲罪,朝中很多人也為之求情,認為殺蔡邕會帶來嚴重后果,王允盛怒之下沒有馬上同意。 |
5.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4分)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獄中年六十一搢紳諸儒莫不流涕北海鄭玄聞而嘆曰漢世之事誰與正之兗州陳留間皆畫像而頌焉。
6.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乃斟酌群言,韙其是而矯其非。(3分)
②所坐無實,誅之無乃失人望乎?(3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學(xué)質(zhì)檢語文試題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倪司城詩序
劉大魁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謂詩人也。其試童子,嘗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學(xué),嘗冠于太學(xué)諸生矣;其應(yīng)鄉(xiāng)試而出,太倉王相國使人亟求其草稿觀之。然則司城之于舉進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獲一售以終其身。雍正之初,嘗為中書而使蜀矣,其后為洋與南鄭二縣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澤加于百姓。大臣嘗有薦其才可知一郡及為藩臬之副使者,而卒老于縣令不得調(diào)。信乎,人之窮達懸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為邪!
司城于書無所不讀,而尤詳于圣人之經(jīng),,必究極其根源乃止。其齒長于余十有余歲,而與余同學(xué)為古文。余問出文相質(zhì),司城雖心以為善,而未嘗有面諛之言,其刻求于一字一句之間,如酷吏之治獄,必不稍留余地。余少盛氣不自抑,或與之辨爭,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爭而稍為寬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諱其疵額④也,茍有作必出使視之。其后每相見則每至于爭;而一日不見,則又未嘗不相思。蓋古之所謂益友者如此,而余特幸與之為友也。
司城抱負奇?zhèn)ィ坏靡娪谑,則往往為歌詩以自娛。其壯年周游黔蜀,崎嶇萬里,其詩尤雄放,窮極文章之變;雖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語必雅健,能不失詩人意旨。時人不能盡知,更千百世后必 有能知之者。
余雖與司城同鄉(xiāng)里,其久相聚處,乃反在異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見者常至五六年。歲庚午,司城一至京師,余與相聚才數(shù)日,悵然剮去,忽忽閱四歲。今春,余將之武昌,道過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氣慷慨,其平時飛動之意,猶不能無。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為詩僅千有余篇,其鋟板管以行世,用白金無過百兩,而家貧力未能及,余將與四方友人共謀之,而未知其何如。雖然,司城之詩藏于家,其光怪已自發(fā)見不可是擒③;雖其行世,豈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則,鋟板與否存乎人,而司城固不可問矣。
(選自《劉大橢集》)
注:①疵穎(lèi ):缺點。②鋟(qīn)板:雕板刻書。③拚( yǎn):通“掩”。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而卒不獲一售以終其身 售:考中
B.余間出文相質(zhì) 間:問或
C.不以余之爭而稍為寬假 假:借助
D.而司城固不可問矣 固:本來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表明倪司城是“古之所謂益友者”的一項是(3分)( )
①而與余同學(xué)為古文 ②而未嘗有面諛之言
③如酷吏之治獄 ④茍有作必出使視之
⑤不以余之爭而稍為寬假 ⑥出酒肴共酌,意氣慷慨
A.①③⑥ 8.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倪司城少年成名,而仕途艱難。雍正初年曾經(jīng)擔(dān)任過中書并且出使過四川,又治理過洋縣和南鄭縣,最后在縣令的位置上退職歸鄉(xiāng)。
B.倪司城壯年遍游黔蜀一帶,路途崎嶇,行程萬里。他的詩風(fēng)之所以雄奇奔放,既因為詩中寄寓壯志未酬的感慨,也與這段經(jīng)歷有關(guān)。
c.倪司城辭官后回到家鄉(xiāng)。作者前往武昌時順路探望,見到他年已七十,依然意氣慷慨激昂,平時奮發(fā)奔放的氣概,還隱約可以見到。
D.倪司城晚年一貧如洗,沒有能力將自己的詩文刻印流傳。作者準(zhǔn)備和各地朋友一同努力,但是不知能否成功,隱約流露惆悵憂傷。
4.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人之窮達懸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為邪!(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余少盛氣不自抑,或與之辨爭,至于喧哄。(4分)
譯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悵然別去,忽忽閱四歲。(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安徽省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西省吉安縣中、泰和中學(xué)、遂川中學(xué)2012屆高三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