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如”字與“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中“如”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舉以予人,棄草芥
B.弟子不必不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C.如怨如慕,泣如訴
D.使使秦受地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如”字與“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中“如”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舉以予人,棄草芥
B.弟子不必不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C.如怨如慕,泣如訴
D.使使秦受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黑龍江“五校聯(lián)誼”2010-2011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1)

對下列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浩浩:水勢很大

B.

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渺渺:悠遠的樣子

C.

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裊裊:形容聲音婉轉(zhuǎn)悠揚

D.

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蒼蒼:(草木等)深綠色

(2)

下列加粗字的用法和意義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

窈窕之章    歌:名詞用作動詞,歌吟。

B.

幽壑之潛蛟   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

C.

魚蝦而友麋鹿  侶:名詞的使動用法,使……為伴侶。

D.

蜉蝣于天地   蜉蝣:名詞作狀語,像蜉蝣那樣。

(3)

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

A.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B.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C.

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D.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4)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何為其然也?

[  ]

A.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C.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D.

而今安在哉?

(5)

《赤壁賦》中對于水和月作了反復的描寫,對其作用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

因為文章寫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經(jīng)歷,作為記游寫景的文章,必須要寫當時當?shù)刂埃驮戮褪浅啾谶@個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復描寫。

B.

以景抒情,融情入景。開篇寫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潔與多情,以及全景的迷離浩瀚,是為了表現(xiàn)作者此時心胸開闊,舒暢,無拘無束的游江之樂。

C.

第二段“擊空明兮溯流光”的詩句,是就《月出》之詩生發(fā)而來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現(xiàn)了作者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生活的執(zhí)著態(tài)度,堅持對朝廷政事的關切。

D.

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見的長江、明月的無窮,與英雄人物與英雄業(yè)績的易逝,生發(fā)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悲嘆與“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幻想。

(6)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黑龍江省拜泉一中2010-2011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1)

對下列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浩浩:水勢很大

B.

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渺渺:悠遠的樣子

C.

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裊裊:形容聲音婉轉(zhuǎn)悠揚

D.

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蒼蒼:(草木等)深綠色

(2)

下列加粗字的用法和意義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

窈窕之章    歌:名詞用作動詞,歌吟。

B.

幽壑之潛蛟   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

C.

魚蝦而友麋鹿  侶:名詞的使動用法,使……為伴侶。

D.

蜉蝣于天地   蜉蝣:名詞作狀語,像蜉蝣那樣。

(3)

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

A.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B.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C.

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D.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4)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何為其然也?

[  ]

A.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C.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D.

而今安在哉?

(5)

《赤壁賦》中對于水和月作了反復的描寫,對其作用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

因為文章寫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經(jīng)歷,作為記游寫景的文章,必須要寫當時當?shù)刂埃驮戮褪浅啾谶@個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復描寫。

B.

以景抒情,融情入景。開篇寫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潔與多情,以及全景的迷離浩瀚,是為了表現(xiàn)作者此時心胸開闊,舒暢,無拘無束的游江之樂。

C.

第二段“擊空明兮溯流光”的詩句,是就《月出》之詩生發(fā)而來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現(xiàn)了作者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生活的執(zhí)著態(tài)度,堅持對朝廷政事的關切。

D.

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見的長江、明月的無窮,與英雄人物與英雄業(yè)績的易逝,生發(fā)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悲嘆與“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幻想。

(6)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譯文: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瑞安市十校2011-2012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1)

下列各項中加粗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

舉酒客   屬:致意,引申為勸酒。

B.

縱一葦之所 如:好像。

C.

正襟坐   危:端正。

D.

山川相   繆:同“繚”,連結(jié),盤繞。

(2)

下列各項中加粗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

蘇子愀        何為其

B.

侶魚蝦友麋鹿     耳得之為聲

C.

此非曹孟德詩乎    惟江上清風

D.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寄蜉蝣天地

(3)

對文段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P>

[  ]

A.

這段文字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來寫。主客問答是賦的傳統(tǒng)手法,一般說來,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話從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

作者善于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變化,寫得具體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

這段文字將情、景、理有機結(jié)合,實質(zhì)上是蘇軾貶謫生活中苦悶心緒的流露,但從全文來看,蘇軾并沒有沉浸在這種苦悶之中。

D.

作者描繪了“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景象,意在抒發(fā)自己急欲建功立業(yè)的豪情。

(4)

翻譯下列句子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

(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文本,完成下面的題。
赤壁賦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1.下列語句中加粗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子與客舟游于赤壁之下         泛:在水中漂浮,漂行     
B.客有吹洞簫者,歌而和之         倚:循、依     
C.山川相,郁乎蒼蒼         繆:盤繞     
D.則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曾經(jīng)  
2.下列語句中加粗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月出東山之上     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①泣孤舟嫠婦     ②耳得而為聲   
C.①順流東也     ②抱明月長終   
D.①浩浩如馮虛御風     ②相與枕藉舟中
3.下列語句全都表現(xiàn)客人面對赤壁之景“悲傷”的一項是 (    )。   
①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
②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③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⑥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對原書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一段寫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天光、水色連成一片,浩瀚的江水與灑脫的胸懷,在作者的筆下騰躍而出。這段文字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B.第二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一曲洞簫,凄切婉轉(zhuǎn),隱喻了客人悵惘、失意的胸懷,也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zhuǎn)入悲涼。   
C.第三段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從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著一種消極的人生觀,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當時思想的一個方面。   
D.在第四段中,作者為客人指出了一條通向快樂的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精神上的寄托。這段文字采用了反襯的手法,以客人的悲觀襯托蘇軾的豁達。
5.把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2)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市東城區(qū)2010-2011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赤壁賦(節(jié)選)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陀写刀春嵳撸懈瓒椭。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1)

下列語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縱一葦之所   如:往,去

B.

倚歌而之    和:同聲相應,唱和

C.

舉匏樽以相   屬:囑托

D.

吾與子之所共適  適:享有

(2)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

A.

B.

C.

D.

(3)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簫聲)能使?jié)摬卦谏顪Y中的蛟龍起舞,孤舟上的寡婦啜泣。

B.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這不是曹孟德圍困周瑜的地方嗎?

C.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哀嘆我生命的短暫,而羨慕長江的流水無窮無盡。

D.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

雖然身處逆境,但是并不消沉,所以昂揚奮發(fā)、積極進取成為本文的感情主調(diào),這源于作者深厚的學養(yǎng),開闊的思想,豪邁的胸襟,灑脫的氣度。

B.

文章先由清風明月之美寫玩賞之樂,再以主客問答寫歷史人物的興亡和現(xiàn)實苦悶的“悲”,闡明變與不變的道理,以尋求解脫,最后歸于豁達樂觀。

C.

作者以赤壁之游為依托,將理論的反復申述與感情的變化及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實現(xiàn)了哲理和詩情的高度融合。

D.

本文是一篇用文賦這種形成于宋代的賦體寫成的游記,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律賦在聲律字句方面的限制,具有了散文伸縮自如、揮寫自由的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二全優(yōu)指導語文粵教版 粵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朔遣苊系轮姾酰课魍目,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1)

下面句子中加粗詞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白露江,水光天”結(jié)構(gòu)相同,“橫”和“接”都是動詞,意義相近,都有寬闊、廣遠的意味。

B.

一葦之所如,萬頃之茫然”結(jié)構(gòu)相似,“縱”和“凌”都有任意漂動的意味。

C.

魚蝦而麋鹿”,“侶”和“友”是反義詞,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D.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加粗詞語的意義相反,蜉蝣渺小,滄海博大。

(2)

在賦體文章中,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上下兩句,相同位置上的詞語其意義相同或相反,這種現(xiàn)象叫做“對文”。請你找出與例句不相同的一項

例句: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  ]

A.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B.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C.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D.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3)

下列對文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赤壁賦》是蘇軾于“烏臺詩案”獲釋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所作。元豐五年作者先后兩次游覽黃州城外的赤壁,寫了兩篇游記,本篇為《后赤壁賦》。

B.

蘇軾所游的并非三國時周瑜大破曹軍的赤壁。作者在這里只是觸景生情,采用當時的傳說,借題發(fā)揮,以抒發(fā)自己被貶謫后內(nèi)心的苦悶和對宇宙、人生的一種感悟。

C.

第1段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此段由賦赤壁的自然景物,轉(zhuǎn)而賦赤壁的歷史古跡。主人以“何為其然也”設問,客人以赤壁的歷史古跡作答,文理轉(zhuǎn)折自然。

D.

第2段,是蘇軾針對客之人生無常的感慨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

(4)

下列句子最能體現(xiàn)蘇軾曠達心懷的兩項是

A.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C.

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D.

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E.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朔遣苊系轮姾?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1)下列句中加粗的詞,是意動用法的一項是

[  ]

A.舞幽壑之潛蛟,孤舟之嫠婦

B.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C.侶魚蝦而麋鹿

D.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2)文章引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

A.惋惜曹操如此英雄竟兵敗赤壁。

B.贊頌曹操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

C.慨嘆人生無常,人生短暫。

D.借曹操自比,對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悲憤。

(3)蘇子用月與水作比,闡明的道理是

[  ]

A.闡明變與不變的道理。
B.闡明物質(zhì)不滅的道理。
C.闡明無欲即無私的道理。
D.闡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4)對這兩段文字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主客問答,是賦體中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蘇子認為,清風明月,可以隨意拾取,表現(xiàn)了詩人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心靈凈化的境界。

C.第一自然段把物和人對比著寫,突出了人的渺小,為第二自然段的超脫埋下了伏筆,形成了反差。

D.這兩段,寫歷史事件,寫眼前之景,寫主客問答,聯(lián)想豐富,轉(zhuǎn)換自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13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朔遣苊系轮姾酰课魍目,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1)下列句中加粗的詞,是意動用法的一項是

[  ]

A.舞幽壑之潛蛟,孤舟之嫠婦

B.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C.侶魚蝦而麋鹿

D.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2)文章引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

A.惋惜曹操如此英雄竟兵敗赤壁。

B.贊頌曹操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

C.慨嘆人生無常,人生短暫。

D.借曹操自比,對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悲憤。

(3)蘇子用月與水作比,闡明的道理是

[  ]

A.闡明變與不變的道理。
B.闡明物質(zhì)不滅的道理。
C.闡明無欲即無私的道理。
D.闡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4)對這兩段文字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主客問答,是賦體中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蘇子認為,清風明月,可以隨意拾取,表現(xiàn)了詩人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心靈凈化的境界。

C.第一自然段把物和人對比著寫,突出了人的渺小,為第二自然段的超脫埋下了伏筆,形成了反差。

D.這兩段,寫歷史事件,寫眼前之景,寫主客問答,聯(lián)想豐富,轉(zhuǎn)換自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