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星宿 溽暑 拖沓 袒護(hù)
B.請貼 廝殺 宿舍 燎原
C.曲解 欠收 誣告 忤逆
D.銷臟 元霄 臆造 圓潤
A
請?jiān)谶@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
A.星宿 溽暑 拖沓 袒護(hù)
B.請貼 廝殺 宿舍 燎原
C.曲解 欠收 誣告 忤逆
D.銷臟 元霄 臆造 圓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xué)習(xí)周報(bào) 語文 粵教高二版(選修)《唐宋散文選讀》 2009-2010學(xué)年 第21期 總第177期 粵教版(選修)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南軒記

曾鞏

  得鄰之茀地蕃之,樹竹木灌蔬于其間,結(jié)茅以自休,囂然而樂。世固有處廊廟之貴,抗萬乘之富,吾不愿易也。

  人之性不同,于是知伏閑隱奧,吾性所最宜。驅(qū)之就煩,非其器所長,況使之爭于勢利、愛惡、毀譽(yù)之間邪?然吾親之養(yǎng)無以修,吾之昆弟飯菽藿羹之無以繼,吾之役于物,或田于食,或野于宿,不得常此處也,其能無焰然于心邪?少而思,凡吾之拂性苦形而役于物者,有以為之矣。士固有所勤,有所肆識,其皆受之于天而順之,則吾亦無處而非其樂,獨(dú)何必休于是邪?顧吾之所好者遠(yuǎn),無與處于是也。然而六藝百家史氏之籍,箋疏之書,與夫論美剌非、感微托遠(yuǎn)、巉山?獭⒏】湓幃愔恼,下至兵權(quán)、歷法、星官、樂工、山農(nóng)、野圃、方言、地記、佛老所傳,吾悉得于此,皆伏羲以來,下更秦漢至今,圣人賢者魁杰之材,殫歲月,憊精思,日夜各推所長,分辨萬事之說,其于天地萬物,小大之際,修身理人,國家天下治亂安危存亡之致,罔不畢載。處與吾俱,可當(dāng)所謂益者之友非邪?

  吾窺圣人旨意所出,以去疑解蔽,賢人智者所稱事引類,始終之概以自廣,養(yǎng)吾心以忠,約守而恕行之。其過也改,趨之以勇,而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于內(nèi)者。得其時(shí)則行,守深山長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時(shí)則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義,或愛而譽(yù)之者,過也。吾之足于義,或惡而毀之者,亦過也。彼何與于我哉?此吾之所任乎天與人者。然則吾之所學(xué)者雖博,而所守者可謂簡;所言雖近而易知,而所任者可謂重也。

  書之南軒之壁間,蚤夜覽觀焉,以自進(jìn)也。南豐曾鞏記。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竹木灌蔬于其間     樹:種植

B.

萬乘之富        抗:抗衡

C.

吾之昆弟菽藿羹之無以繼 飯:給……吃

D.

天下亂安危存亡之致   治:治理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

A.

結(jié)茅自休  故臨崩寄臣大事也

B.

役于物  以致天下

C.

約守恕行之 擇其善者從之

D.

愛而譽(yù)之者 異二者之為

(3)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作者“不愿易茅草屋”的原因的一組是

①知伏閑隱奧,吾性所最宜

②然吾親之養(yǎng)無以修

③不得常此處也

④無與處于是也

⑤吾悉得于此

⑥可當(dāng)所謂益者之友非邪

[  ]

A.

①⑤⑥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⑥

(4)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世上固然有身在朝廷的顯貴,有富可敵國的商人,但作者卻更愿意做一個(gè)身處鄉(xiāng)間、植樹種菜、悠閑快樂的隱居者。

B.

讀書人原本就有該勤苦的事,也該有快意的事,明白這些都是從上天那里承受下來的,進(jìn)而順從它,那我也就沒有任何地方不是該快樂的了。

C.

圣人主旨用意的出發(fā)點(diǎn),用它來消除疑惑、解開蒙昧。賢人和明智者稱說事物,連及類屬,勾勒出由始至終的大概情形,用它來擴(kuò)充自己。

D.

這是一篇具有座右銘作用的題壁文。全文以“樂”為中心,可以分為四層,第一層寫“境”,第二層寫“心”,第三層寫“學(xué)”,第四層寫“守”。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驅(qū)之就煩,非其器所長,況使之爭于勢利、愛惡、毀譽(yù)之間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之不足于義,或愛而譽(yù)之者,過也。吾之足于義,或惡而毀之者,亦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山西省康杰中學(xué)2011-2012學(xué)年高二下學(xué)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與韓荊州書

李白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①!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豈不以周公之風(fēng),吐握之事?使海內(nèi)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身價(jià)百倍。所以龍?bào)带P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jià)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人,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shù),遍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②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xué)究天人。幸愿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③,人物之權(quán)衡,一經(jīng)品題,便作佳士;而今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yáng)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即辟荀慈明;既下車,又辟孔文舉。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馀人,或?yàn)槭讨、尚書,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薦嚴(yán)協(xié)律,入為秘書郎;中間崔宗之、房習(xí)祖、黎昕、許瑩之徒,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白每觀其銜恩撫躬,忠義奮發(fā)。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諸賢之腹中,所以不歸他人,而愿委身國士。倘急難有用,敢效微軀。

  且人非堯舜,誰能盡善?白謨猷籌畫④,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積成卷軸,則欲塵穢視聽?值裣x小技,不合大人。若賜觀芻蕘,請給紙筆,兼之書人,然后退掃閑軒,繕寫呈上。庶青萍、結(jié)綠,長價(jià)于薛、卞之門⑥。幸推下流,大開獎飾,惟君侯圖之!

(選自《李太白全集》)

 。圩ⅲ茛夙n荊州:指韓朝宗。唐玄宗開元年間,曾任荊州刺史,所以作者稱他韓荊州。

 、谥谱鳎哼@里指建立的功業(yè)。下文至于制作,積成卷軸中的制作指文章。

 、鬯久盒撬廾,又叫文曲星,舊時(shí)迷信說它是主管文運(yùn)的。

  ④謨猷籌畫:指政治上出謀劃策。

 、萜c蕘:本指割草打柴的人,后轉(zhuǎn)指草野之人。這里是李白指自己的文章。

 、奘嗥、結(jié)綠、長價(jià)于薛、卞之門:青萍,寶劍名;結(jié)綠,美玉名。薛,指薛燭;卞,指卞和,都是春秋時(shí)人,前者善于鑒別劍,后者善于鑒別玉。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吐握之事      躬:親自實(shí)踐

B.

十五好劍術(shù),遍諸侯 干:沖犯,冒犯

C.

皆王公大人,與氣義 許:贊許,贊揚(yáng)

D.

幸推下流,大開獎飾  下流:地位卑下(的人)

(2)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李白頌揚(yáng)韓荊州的一組是

①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

②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③筆參造化,學(xué)究天人

④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

⑤或?yàn)槭讨、尚書,先代所?/P>

⑥庶青萍、結(jié)綠,長價(jià)于薛、卞之門

[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③④⑥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作者開頭即借天下好談?wù)撌朗碌氖咳苏f的“活在世上用不著封萬戶侯,只愿結(jié)識一下韓荊州”一句話頌揚(yáng)了韓荊州,這為下文請求韓荊州引薦自己作了情感上的鋪墊,然后以毛遂自比,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態(tài)度。

B.

作者在文中敘述了自己的經(jīng)歷和才能:自己是隴西的一個(gè)平民,流落在楚漢之間。十五歲時(shí)就愛好擊劍,“遍干諸侯”;三十歲時(shí)寫成文章,屢次去拜訪達(dá)官顯貴。雖然身材不滿七尺,卻有著勝過萬條好漢的雄心壯志。

C.

作者列舉了古人王子師舉薦荀慈明、孔文舉,山濤舉薦嚴(yán)協(xié)律的事例,委婉曲折地表達(dá)了自己愿意“委身國士”、并且在急迫危難之時(shí)“敢效微軀”的愿望,并說明了之所以希望韓荊州引薦自己是因?yàn)轫n荊州對賢能之士能夠赤誠相待。

D.

李白認(rèn)為,韓荊州如果讓他一天寫一萬字的文章,他能“倚馬可待”;但在說到自己平日的著作時(shí)又說“恐雕蟲小枝,不合大人”,而且以“芻蕘”比喻自己的文章:這既體現(xiàn)了李白的自信,又體現(xiàn)了李白的謙遜。

(4)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人,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

譯文:________________

(2)此疇囊心跡,安敢不盡于君侯哉!

譯文:________________

(3)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

譯文: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

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

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yīng)。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xué),可比相如!比幌部v橫術(shù),擊劍,為任俠,輕財(cái)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zhǔn)、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dāng)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摘其詩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進(jìn)、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中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轉(zhuǎn)側(cè)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dāng)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shí)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dāng)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新唐書·李白傳》)

【注】①興圣皇帝:即西涼武昭王李暠 ,唐玄宗二年追謚。②有道:唐時(shí)選舉科目之一。③頮 :huì,灑。

1.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用法與“更客任城”的“客”字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之                   B.力士素貴,之。

C.帝欲白,妃輒沮止。                          D.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

2.下列句中的“之”字全指李白的一項(xiàng)是     (    )

①母夢長庚星,因以命                      ②見郭子儀,奇

③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                ④力士素貴,恥

⑤李陽冰為當(dāng)涂令,白依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⑤

3.李白傲視權(quán)貴、不事權(quán)貴的一組語句是            (    )

①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yīng)             ②為任俠,輕財(cái)重施

③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④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

⑤與知章……為“酒中八仙人”               ⑥益驁放不自修

⑦著宮錦袍坐中,旁若無人                   ⑧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④⑥⑧                  D.①⑥⑦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賀知章見到李白的詩,感嘆他是天上貶下人間的詩人,由此可見李白雖詩歌成就很高但不被重用。

B.李白才氣橫溢,狂放不羈,傲視權(quán)貴,迫于懷才不遇的現(xiàn)實(shí),只有懇求還山,浮游四方。

C.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誤上永王李璘意欲謀反的賊船,險(xiǎn)遭殺身之禍,幸遇郭子儀的幫助,才得以長期流放夜郎,最后在流放途中遇赦得返。

D.李白的一生歷盡磨難,最后死于窮愁潦倒之中,他的遭遇正是歷史上懷才不遇者的命運(yùn)的寫照。

5.翻譯文言文中的劃線句子。

(1)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節(jié)選)

鄒陽從梁孝王游。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茍合,介于羊勝、公孫詭之間。勝等疾陽,惡之孝王。孝王怒,下陽獄,將殺之。陽乃從獄中上書曰:

“臣聞‘忠無不報(bào),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wèi)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①,昭王疑之。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是使荊軻、衛(wèi)先生復(fù)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昔玉人獻(xiàn)寶,楚王誅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是以箕子陽狂,接輿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聽,勿使臣為箕子、接輿所笑。愿大王孰察,少加憐焉!

“語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蝿t?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荊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齊、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于志,而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于天下,為燕尾生;白圭②戰(zhàn)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之于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于中山,人惡之于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

“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者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負(fù)石入海,不容于世,義不茍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感于心,合于行,堅(jiān)如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于眾口哉!故偏聽生奸,獨(dú)任成亂。

夫晉文親其仇,強(qiáng)伯諸侯;齊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則?慈仁殷勤,誠加于心,不可以虛辭借也。今人主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報(bào)之意,披心腹,見情素,墮肝膽,施德厚,終與之窮達(dá),無愛于士,則桀之犬可使吠堯,跖之客可使刺由,何況因萬乘之權(quán),假圣王之資乎!然則荊軻湛七族,要離燔妻子,豈足為大王道哉!

“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私污義;砥礪名號者,不以利傷行。故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籠于威重之權(quán),脅于位勢之貴,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于左右,則士有伏死堀③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注】①昴,mǎo,“昴”是星宿名!短煳拇笙筚x》有‘自胃倉而昴畢,實(shí)趙之交衢’,昴即指趙國。②白圭,戰(zhàn)國時(shí)期中山國的將軍。③堀,同“窟”。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衛(wèi)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   畫,劃分。B.義不茍取比周于朝     比周,結(jié)黨營私。

C.然則荊軻湛七族   湛,通“沉”,滅。D.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   寥廓,氣度寬宏。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陽乃從獄中上書  /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 

B.少加憐焉  /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C.為燕尾生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D.則桀之犬可使吠堯 /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11.以下是對本文的評論,指出有失偏頗的一項(xiàng)

A.鄒陽獄中上書自明,然其所語,多亟力稱忠喊冤,吁天而自白心跡,而不能辯其所以忠耳?v使奸邪之人,臨危之際,亦能作斯語。

B. 本文辭藻豐贍,文采熠熠,使人讀之目眩,卻不免失于做作,由于其辭婉而善辨,終使“孝王立出之,卒為上客!

C.文章歷舉史實(shí),借古喻今,雄辯地揭示了人主沉讒諛則危,任忠信則興的道理,充分顯示了鄒陽的“抗直”“不茍合”的性格。

D.鄒陽被系獄中,身罹殺身之禍,因而一再迎合媚上,哀求乞憐;同時(shí),上書中繼續(xù)諫諍,字里行間,雖有些“不遜”(司馬遷語),但這是他“有智略”的表現(xiàn)。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每小題3分)

(1) “臣聞‘忠無不報(bào),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2) 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

(3) 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13.梁王想當(dāng)皇帝,鄒陽因上書勸諫而蒙冤下獄,于是鄒陽上書自白心跡,但文中不直接反對梁王繼承皇位, 而是大談自己如何受到委屈。請結(jié)合全文,寫出作者在文中陳述的委屈內(nèi)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xué)2009屆高三第七次月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節(jié)選)

  鄒陽從梁孝王游。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茍合,介于羊勝、公孫詭之間。勝等疾陽,惡之孝王。孝王怒,下陽獄,將殺之。陽從獄中上書曰:

  “臣聞‘忠無不報(bào),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wèi)先生為秦長平之事,太白食昴①,昭王疑之。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是使荊軻、衛(wèi)先生復(fù)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昔玉人獻(xiàn)寶,楚王誅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是以箕子陽狂,接輿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聽,勿使臣為箕子、接輿所笑。愿大王孰察,少加憐!

  “語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蝿t?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荊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齊、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于志,而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于天下,燕尾生;白圭②戰(zhàn)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之于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于中山,人惡之于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

  “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者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負(fù)石入海,不容于世,義不茍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感于心,合于行,堅(jiān)如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于眾口哉!故偏聽生奸,獨(dú)任成亂。

  夫晉文親其仇,強(qiáng)伯諸侯;齊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則?慈仁殷勤,誠加于心,不可以虛辭借也。今人主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報(bào)之意,披心腹,見情素,墮肝膽,施德厚,終與之窮達(dá),無愛于士,桀之犬可使吠堯,跖之客可使刺由,何況因萬乘之權(quán),假圣王之資乎!然則荊軻七族,要離燔妻子,豈足為大王道哉!

  “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私污義;砥礪名號者,不以利傷行。故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籠于威重之權(quán),脅于位勢之貴,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于左右,則士有伏死堀③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圩ⅲ茛訇模m3o,“昴”是星宿名。《天文大象賦》有‘自胃倉而昴畢,實(shí)趙之交衢’,昴即指趙國。②白圭,戰(zhàn)國時(shí)期中山國的將軍。③堀,同“窟”。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衛(wèi)先生為秦長平之事  畫,劃分。

B.

義不茍取比周于朝    比周,結(jié)黨營私。

C.

然則荊軻七族     湛,通“沉”,滅。

D.

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   寥廓,氣度寬宏。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從獄中上書/問今是何世,不知不漢

B.

少加憐/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

C.

燕尾生/天行有常,不堯存,不為桀亡

D.

桀之犬可使吠堯/夫然,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3)

以下是對本文的評論,指出有失偏頗的一項(xiàng)

[  ]

A.

鄒陽獄中上書自明,然其所語,多亟力稱忠喊冤,吁天而自白心跡,而不能辯其所以忠耳。縱使奸邪之人,臨危之際,亦能作斯語。

B.

本文辭藻豐贍,文采熠熠,使人讀之目眩,卻不免失于做作,由于其辭婉而善辨,終使“孝王立出之,卒為上客!

C.

文章歷舉史實(shí),借古喻今,雄辯地揭示了人主沉讒諛則危,任忠信則興的道理,充分顯示了鄒陽的“抗直”“不茍合”的性格。

D.

鄒陽被系獄中,身罹殺身之禍,因而一再迎合媚上,哀求乞憐;同時(shí),上書中繼續(xù)諫諍,字里行間,雖有些“不遜”(司馬遷語),但這是他“有智略”的表現(xiàn)。

(4)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臣聞‘忠無不報(bào),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2)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

(3)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5)

梁王想當(dāng)皇帝,鄒陽因上書勸諫而蒙冤下獄,于是鄒陽上書自白心跡,但文中不直接反對梁王繼承皇位,而是大談自己如何受到委屈。請結(jié)合全文,寫出作者在文中陳述的委屈內(nèi)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