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語句中加粗的“之”字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悟已往不諫。
②悅親戚情話。
③胡為乎遑遑欲何?
④脫然有懷,求靡途。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語句中加粗的“之”字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悟已往不諫。
②悅親戚情話。
③胡為乎遑遑欲何?
④脫然有懷,求靡途。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語句中加粗的“之”字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悟已往不諫   
②悅親戚情話   
③胡為乎遺遣欲何   
④脫然有懷,求靡途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語句中加粗的“之”字的用法和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②上有六龍回日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③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人胡為乎來哉!  
④黃鶴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③相同,②與④不同。  
D.①與④相同,②與③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南江中學(xué)2006~2007學(xué)年度高二上期月考試題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后面的題目。下題

王尊字子贛,涿郡高陽人也。少孤,歸諸父,使牧羊澤中。尊竊學(xué)問,能史書。年十三,求

為獄小吏。數(shù)歲,給事太守府,問詔書行事,尊無不對。大守奇之,除補書佐,署守屬監(jiān)獄。久之,尊稱病去,事師郡文學(xué)官,治《尚書》《論語》,略通大義。復(fù)召署守屬治獄,為郡決曹史。數(shù)歲,以令舉幽州刺史從事。而太守察尊廉,補遼西鹽官長。數(shù)上書言便宜事,事下丞相御史。初元中,舉直言,遷虢令,轉(zhuǎn)守槐里,兼行美陽令事。后上行幸雍,過虢,尊供張如法而辦。以高弟擢為安定大守。到官,出教告屬縣,威震郡中,盜賊分散,入傍郡界。豪強多誅傷伏辜者。坐殘賊免。起家,復(fù)為護羌將軍轉(zhuǎn)校尉,護送軍糧委輸。而羌人反,絕轉(zhuǎn)道,兵數(shù)萬圍尊。尊以千余騎奔突羌賊。功未列上,坐擅離部署,會赦,免歸家。涿郡大守徐明薦尊不宜久在閭巷,上以尊為郿令,遷益州刺史。先是,瑯邪王陽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嘆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shù)乘此險!”后以病去。及尊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王陽所畏道邪?”吏對曰:“是。”尊叱其馭曰:“驅(qū)之!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尊居部二歲,懷來徼外,蠻夷歸附其威信。遷東郡大守。久之,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老弱奔走,恐水大決為害。尊躬率吏民,投沉白馬,祀水神河伯。尊親執(zhí)圭璧,使巫策祝,請以身填金堤,因止宿,廬居堤上。吏民數(shù)千萬人爭叩頭救止尊,尊終不肯去。及水盛堤壞,吏民皆奔走,唯一主簿泣在尊旁,立不動。而水波稍卻回還。吏民嘉壯尊之勇節(jié)。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

尊竊學(xué)問,能史書

B.

除補書佐,署守屬監(jiān)獄

C.

奉先人遺體

D.

蠻夷歸附其威信

(2)

分別比較下列句子中“以”“數(shù)”二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  ]

A.

“以”①②相同,“數(shù)”②③相同。

B.

“以”①③相同,“數(shù)”①②相同。

C.

“以”②③相同,“數(shù)”②③相同。

D.

“以”②③相同,“數(shù)”①③相同。

(3)

文中寫到王陽的事,對此解說正確的一項

[  ]

A.

王陽是王尊的前任益州刺吏,巡行州內(nèi)區(qū)域來到邛郲九折阪,他感嘆自己身體不健  壯,不能經(jīng)過危險地段;而王尊同樣到這里,認為王陽只能在家做孝子。而自己勇往直前。

B.

王陽做益州刺史時,巡行州內(nèi)區(qū)域,來到邛郲九折阪,他認為不應(yīng)冒生命危險登山路:而王尊也做益州刺史,來到同一地方,他認為王陽要當孝子情有可原,而自己要勇往直前。

C.

王陽做益州刺史時,巡行州內(nèi)區(qū)域,來到邛郲九折阪,他感嘆自己身體不健壯,不能經(jīng)過危險地段;而王尊也做益州刺史,來到同一地方,他叱責王陽軟弱無能只能做孝子,而自己要勇往直前。

D.

王陽是王尊的前任益州刺史,巡行州內(nèi)區(qū)域,來到邛郲九折阪,他認為不應(yīng)冒生命危險登山路;而王尊同樣到這里,批駁王陽要當孝子的錯誤想法,而自己要勇往直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二訓(xùn)練語文粵教版 粵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zāi)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shù)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zhuǎn)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蛴质悄校瑒t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yīng)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1)

對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

可不死         即:即使。

B.

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徒:白白地。

C.

死為苦也       較:比較。

D.

汝其撫之        善:善于。

(2)

請選出對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

[  ]

A.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

文中作者說“吾平日不信有鬼”,但為什么又說“今則又望其真有”?請簡要回答。

(4)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12分,每小題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論語·先進》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夫子哂之  哂:微笑。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足:使……富足

    C.因之以饑饉  因:趁著    D.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或:有人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②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B.①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②為國以禮

    C.①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D.①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②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對下列各句中“與”字的意義和用法分析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吾與點也          ② 唯求則非邦也與   

    ③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④鳥獸不可與同群   

    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⑥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與其它不同。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曾皙描繪了一幅和諧寧靜萬民同樂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個國家德政達到極致的體現(xiàn),這正好符合孔子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因此孔子說“吾與點也”。

    B.此篇結(jié)構(gòu)完整,人物形象鮮明:子路性急直率,有點粗疏魯莽;冉有、公西華謙虛謹慎,平易謙和;曾晰則顯得從容不迫,逍遙自在,甚至有點狂放不羈。

    C.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雋,絲毫沒有斧鑿痕跡,卻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賢論志的圖畫。

    D.弟子們談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態(tài)度:對曾皙表示非常贊同,甚至欣賞;對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達對弟子的滿意;對冉有、公西華沒有表示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山東省濟寧一中高三第一次質(zhì)量檢測理科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12分,每小題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論語·先進》
【小題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夫子哂之哂:微笑。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C.因之以饑饉因:趁著D.如或知爾,則何以哉或:有人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B.①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②為國以禮
C.①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D.①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②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小題3】對下列各句中“與”字的意義和用法分析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吾與點也        ② 唯求則非邦也與   
③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④鳥獸不可與同群   
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⑥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與其它不同。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曾皙描繪了一幅和諧寧靜萬民同樂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個國家德政達到極致的體現(xiàn),這正好符合孔子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因此孔子說“吾與點也”。
B.此篇結(jié)構(gòu)完整,人物形象鮮明:子路性急直率,有點粗疏魯莽;冉有、公西華謙虛謹慎,平易謙和;曾晰則顯得從容不迫,逍遙自在,甚至有點狂放不羈。
C.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雋,絲毫沒有斧鑿痕跡,卻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賢論志的圖畫。
D.弟子們談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態(tài)度:對曾皙表示非常贊同,甚至欣賞;對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達對弟子的滿意;對冉有、公西華沒有表示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山東省高三第一次質(zhì)量檢測理科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12分,每小題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論語·先進》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夫子哂之哂:微笑。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C.因之以饑饉因:趁著

D.如或知爾,則何以哉或:有人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B.①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②為國以禮

C.①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D.①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②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3.對下列各句中“與”字的意義和用法分析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吾與點也        ② 唯求則非邦也與   
③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④鳥獸不可與同群   
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⑥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與其它不同。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曾皙描繪了一幅和諧寧靜萬民同樂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個國家德政達到極致的體現(xiàn),這正好符合孔子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因此孔子說“吾與點也”。

B.此篇結(jié)構(gòu)完整,人物形象鮮明:子路性急直率,有點粗疏魯莽;冉有、公西華謙虛謹慎,平易謙和;曾晰則顯得從容不迫,逍遙自在,甚至有點狂放不羈。

C.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雋,絲毫沒有斧鑿痕跡,卻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賢論志的圖畫。

D.弟子們談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態(tài)度:對曾皙表示非常贊同,甚至欣賞;對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達對弟子的滿意;對冉有、公西華沒有表示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
  高柔字文惠,陳留圉人也。柔自歸太祖,處法允當。太祖平袁氏,以柔為營長?h中素聞其名,奸吏數(shù)人,皆自引去。柔教曰: “昔邴吉臨政,吏嘗有非,猶尚容之。況此諸吏,于吾未有失乎! 其召復(fù)之。”還皆自勵,成為佳吏。
  文帝踐阼,轉(zhuǎn)加治書執(zhí)法。時民間數(shù)有誹謗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輒殺,而賞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輒賞。既使過誤無反善之路,又將開兇狡之群相誣罔之漸,誠非所以息奸省訟,緝熙治道也。”帝乃下詔:“敢以誹謗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過之。”于是遂絕。
  明帝即位,封柔延壽亭侯。時獵法甚峻。宜陽典農(nóng)劉龜竊于禁內(nèi)射兔,其功曹張京詣梗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龜付獄。柔表請告者名,帝大怒曰:“劉龜當死,乃敢獵吾禁地。送龜廷尉,廷尉便當拷掠,何復(fù)請告者主名,吾豈妄收龜邪?”柔曰:“廷尉,天下之平也,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毀法平?”重復(fù)為奏,辭指深切。帝意寤,乃下京名。即還訊,各當其罪。
  護軍營士竇禮近出不還。營以為亡,表言逐捕,沒其妻盈及男女為官奴婢。盈連至州府,稱冤自訟,莫有省者。乃辭詣廷尉。柔問曰:“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泣對曰:“夫少單特,養(yǎng)一老嫗為母,事甚黍謹,又哀兒女,撫視不離,非是輕狡不顧室家者也!比嶂貑栐唬骸叭攴虿慌c人交錢財乎?”對曰:“嘗出錢與同營士焦子文,求不得! 時子文適坐小事系獄,柔乃見子文,問所坐。言次,曰:“汝曾單人錢不?”子文曰:“自以單貧,初不敢單人錢物也!比岵熳游纳珓樱煸唬骸叭晡襞e竇禮錢,何言不邪?”子文怪,知事露,應(yīng)對不次。柔曰:“汝已殺禮,便宜早服!弊游挠谑沁殿^,具首殺禮本末。詔書復(fù)盈母為平民。(節(jié)選自《三國志·魏書卷二十四》)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時獵法甚峻              峻:嚴厲
B.廷尉便當掠            拷:調(diào)查
C.其妻盈及男女為官奴婢   沒:判刑
D.稱冤自訟,莫有者      。悍词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于吾未有所失,召復(fù)之          古之圣人,出人也遠矣
B.誠非所息奸省訟,緝熙治道也    所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C.劉龜當死,敢獵吾禁地      而陋者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D.復(fù)請告者主名        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以自托于趙
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都屬于直接表現(xiàn)高柔“處法允當”的一組是(     )
①還皆自勵,咸為佳吏
②誠非所以息奸省訟,緝熙治道也
③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毀法乎
④即還訊,各當其罪
⑤柔察子文色動
⑥汝已殺禮,便宜早服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高柔寬以待人,剛?cè)螤I縣縣令時,一些作風不正的官員聞風引  退離去,他教導(dǎo)部下要寬容他們。那些官員都改過自新,成為了   好官。
B.高柔勸諫文帝要謹慎處理舉報傳播謠言的事件,否則,會讓有        過錯的人失去重新做人的機會,同時又開了狡詐之人誣陷他人的   不良之風。
C.高柔執(zhí)法公平,敢于直諫,在明帝執(zhí)意庇護誣告劉龜?shù)膹埦⿻r,     指出廷尉的職責是公正判案,不能隨意破壞法令,并再三上奏,言  辭懇切。
D.高柔明于決獄斷案,在審理護軍營士兵竇禮被殺一案時,他機  智縝密,善于察言觀色,成功地采用心理戰(zhàn)術(shù),終于查出竇禮被害  的真相。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敢以誹謗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何以知夫不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時子文適坐小事系獄,柔乃見于文,問所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