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語句中,加粗詞活用類型不同于其它三項的一項是 |
A.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B.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道芷陽間行 D.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01 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市101中學2011-2012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13
下列語句中,加粗詞活用類型不同于其它三項的一項是
A.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B.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道芷陽間行
D.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重巒疊嶂間的田園
余秋雨
對于以陶淵明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國民眾不像對魏晉名士那樣陌生,也不像對三國群雄那樣熱絡(luò),處在一種似遠似近、若即若離的狀態(tài)之中。
如果把陶淵明歸入魏晉名士一類,可能有點粗糙。陶淵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時候,阮籍、嵇康也已經(jīng)去世一百多年。他與這兩代人,都有明顯區(qū)別。他對三國群雄為權(quán)謀的爭斗看得很透,這與魏晉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與魏晉名士細加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魏晉名士雖然喜歡老莊卻還不夠自然,在行為上有點故意,有點表演,有點“我偏要這樣”的做作,這就與道家的自然觀念有距離了;而且,魏晉名士身上殘留著太多貴族子弟的氣息,清談中過于互相依賴,過于在乎他人的視線,而真正徹底的放達應(yīng)該進一步回歸自然個體,回歸僻靜的田園。
于是,我們眼前出現(xiàn)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躍:從漫長的古代史到三國群雄,中國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與軍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晉名士用極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來,讓它回歸個體,悲壯而奇麗地當眾燃燒;陶淵明則更進一步,不要悲壯,不要奇麗,更不要當眾,也未必燃燒,只在都邑的視線之外過自己的生活。
安靜,是一種哲學。在陶淵明看來,魏晉名士的獨立如果達不到安靜,也就無法長時間保持,要么凄凄然當眾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確實作出了奮斗的人物,但他們沒有為找回來的自我安排合適的去處,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綁架了。陶淵明說了,這個合適的去處只有一個,那就是安靜。
在陶淵明之前,屈原和司馬遷也得到過被迫的安靜,但他們的全部心態(tài)已與朝廷興衰割舍不開,因此即使身在安靜處也無時無刻不惦念著那些不安靜的所在。陶淵明正好相反,雖然在三四十歲之間也外出斷斷續(xù)續(xù)做點小官,但所見所聞使他越來越殷切地惦念著田園;厝グ,再不回去,田園荒蕪了。他天天自催。
這樣一個陶淵明,應(yīng)該更使民眾感到陌生。盡管他的言詞非常通俗,絕無魏晉名士的艱澀,但民眾的接受從來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轟動,而陶淵明恰恰拒絕轟動。民眾還在乎故事,而陶淵明又恰恰沒有故事。因此,陶淵明理所當然地處于民眾的關(guān)注之外。同時,也處于文壇的關(guān)注之外,因為幾乎所有的文人都學不了他的安靜,他們不敢正眼看他。他們的很多詩文其實已經(jīng)受了他的影響,卻還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尤其是蘇東坡,才真正發(fā)現(xiàn)陶淵明的光彩。由此可見,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霧遮蓋數(shù)百年之久的,這種云霧主要是朦朧在民眾心間。大家只喜歡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亂喊,卻完全沒有注意那一脈與天相連的隱隱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驚世高峰。陶淵明這座高峰,以自然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筆描寫自然。
請看: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
有了高遠的心懷,有可能主動地對自己作邊緣化處理。而且,即便處在邊緣,也還是充滿意味。魏晉名士對人生的高層次思考方位卻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靜、優(yōu)雅。
他終于寫出了自己的歸結(jié)性思考: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yīng)盡便須盡,無復(fù)獨多慮!
《形影神贈答詩》
“大化”——一種無從阻遏、也無從更改的自然巨變,一種既造就了人類,又不理會人類的生滅過程,一種絲毫未曾留意任何輝煌、低劣、咆哮、哀嘆的無情天規(guī),一種足以裹卷一切、收羅一切的颶風和烈焰,一種撫摩一切、又放棄一切的從容和冷漠——成了陶淵明的思維起點。陶淵明認為我們既然已經(jīng)跳入其間,那么,就要確認自己的渺小和無奈。而且,一旦確認,我們也就徹底自如了。徹底自如的物態(tài)象征,就是田園。
⑴.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A.陶淵明的詩歌風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為這一點,所以宋代之前一直無人賞識他。
B.作者將陶淵明和歷史上許多文人作對比,表現(xiàn)出他的安靜是一種自覺的處世態(tài)度。
C.陶淵明與魏晉名士一樣也追求“回歸個體”,但他卻表現(xiàn)得平靜、自然、優(yōu)雅。
D.標題中的“田園”是陶淵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這種境界的核心。
E.本文樸素的語言風格與所表現(xiàn)的陶淵明淡泊寧靜的精神境界渾然一體,令人回味。
⑵.根據(jù)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語句的含義。
①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綁架了!
答:
②有了高遠的心懷,有可能主動地對自己作邊緣化處理!
答:
⑶.依據(jù)原文,簡要概括陶淵明詩作的特點!
答:
⑷.聯(lián)系全文,談?wù)勀銓ψ髡吖P下的陶淵明的“田園”的理解!
答: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重巒疊嶂間的田園
余秋雨
對于以陶淵明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國民眾不像對魏晉名士那樣陌生,也不像對三國群雄那樣熱絡(luò),處在一種似遠似近、若即若離的狀態(tài)之中。
如果把陶淵明歸入魏晉名士一類,可能有點粗糙。陶淵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時候,阮籍、嵇康也已經(jīng)去世一百多年。他與這兩代人,都有明顯區(qū)別。他對三國群雄為權(quán)謀的爭斗看得很透,這與魏晉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與魏晉名士細加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魏晉名士雖然喜歡老莊卻還不夠自然,在行為上有點故意,有點表演,有點“我偏要這樣”的做作,這就與道家的自然觀念有距離了;而且,魏晉名士身上殘留著太多貴族子弟的氣息,清談中過于互相依賴,過于在乎他人的視線,而真正徹底的放達應(yīng)該進一步回歸自然個體,回歸僻靜的田園。
于是,我們眼前出現(xiàn)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躍:從漫長的古代史到三國群雄,中國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與軍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晉名士用極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來,讓它回歸個體,悲壯而奇麗地當眾燃燒;陶淵明則更進一步,不要悲壯,不要奇麗,更不要當眾,也未必燃燒,只在都邑的視線之外過自己的生活。
安靜,是一種哲學。在陶淵明看來,魏晉名士的獨立如果達不到安靜,也就無法長時間保持,要么凄凄然當眾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確實作出了奮斗的人物,但他們沒有為找回來的自我安排合適的去處,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綁架了。陶淵明說了,這個合適的去處只有一個,那就是安靜。
在陶淵明之前,屈原和司馬遷也得到過被迫的安靜,但他們的全部心態(tài)已與朝廷興衰割舍不開,因此即使身在安靜處也無時無刻不惦念著那些不安靜的所在。陶淵明正好相反,雖然在三四十歲之間也外出斷斷續(xù)續(xù)做點小官,但所見所聞使他越來越殷切地惦念著田園;厝グ,再不回去,田園荒蕪了。他天天自催。
這樣一個陶淵明,應(yīng)該更使民眾感到陌生。盡管他的言詞非常通俗,絕無魏晉名士的艱澀,但民眾的接受從來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轟動,而陶淵明恰恰拒絕轟動。民眾還在乎故事,而陶淵明又恰恰沒有故事。因此,陶淵明理所當然地處于民眾的關(guān)注之外。同時,也處于文壇的關(guān)注之外,因為幾乎所有的文人都學不了他的安靜,他們不敢正眼看他。他們的很多詩文其實已經(jīng)受了他的影響,卻還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尤其是蘇東坡,才真正發(fā)現(xiàn)陶淵明的光彩。由此可見,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霧遮蓋數(shù)百年之久的,這種云霧主要是朦朧在民眾心間。大家只喜歡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亂喊,卻完全沒有注意那一脈與天相連的隱隱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驚世高峰。陶淵明這座高峰,以自然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筆描寫自然。
請看: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
有了高遠的心懷,有可能主動地對自己作邊緣化處理。而且,即便處在邊緣,也還是充滿意味。魏晉名士對人生的高層次思考方位卻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靜、優(yōu)雅。
他終于寫出了自己的歸結(jié)性思考: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yīng)盡便須盡,無復(fù)獨多慮!
《形影神贈答詩》
“大化”——一種無從阻遏、也無從更改的自然巨變,一種既造就了人類,又不理會人類的生滅過程,一種絲毫未曾留意任何輝煌、低劣、咆哮、哀嘆的無情天規(guī),一種足以裹卷一切、收羅一切的颶風和烈焰,一種撫摩一切、又放棄一切的從容和冷漠——成了陶淵明的思維起點。陶淵明認為我們既然已經(jīng)跳入其間,那么,就要確認自己的渺小和無奈。而且,一旦確認,我們也就徹底自如了。徹底自如的物態(tài)象征,就是田園。
⑴.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A.陶淵明的詩歌風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為這一點,所以宋代之前一直無人賞識他。
B.作者將陶淵明和歷史上許多文人作對比,表現(xiàn)出他的安靜是一種自覺的處世態(tài)度。
C.陶淵明與魏晉名士一樣也追求“回歸個體”,但他卻表現(xiàn)得平靜、自然、優(yōu)雅。
D.標題中的“田園”是陶淵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這種境界的核心。
E.本文樸素的語言風格與所表現(xiàn)的陶淵明淡泊寧靜的精神境界渾然一體,令人回味。
⑵.根據(jù)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語句的含義。
①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綁架了!
答:
②有了高遠的心懷,有可能主動地對自己作邊緣化處理!
答:
⑶.依據(jù)原文,簡要概括陶淵明詩作的特點!
答:
⑷.聯(lián)系全文,談?wù)勀銓ψ髡吖P下的陶淵明的“田園”的理解!
答: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年陜西省西安鐵一中高三上學期12月考文試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重巒疊嶂間的田園
余秋雨
對于以陶淵明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國民眾不像對魏晉名士那樣陌生,也不像對三國群雄那樣熱絡(luò),處在一種似遠似近、若即若離的狀態(tài)之中。
如果把陶淵明歸入魏晉名士一類,可能有點粗糙。陶淵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時候,阮籍、嵇康也已經(jīng)去世一百多年。他與這兩代人,都有明顯區(qū)別。他對三國群雄為權(quán)謀的爭斗看得很透,這與魏晉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與魏晉名士細加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魏晉名士雖然喜歡老莊卻還不夠自然,在行為上有點故意,有點表演,有點“我偏要這樣”的做作,這就與道家的自然觀念有距離了;而且,魏晉名士身上殘留著太多貴族子弟的氣息,清談中過于互相依賴,過于在乎他人的視線,而真正徹底的放達應(yīng)該進一步回歸自然個體,回歸僻靜的田園。
于是,我們眼前出現(xiàn)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躍:從漫長的古代史到三國群雄,中國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與軍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晉名士用極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來,讓它回歸個體,悲壯而奇麗地當眾燃燒;陶淵明則更進一步,不要悲壯,不要奇麗,更不要當眾,也未必燃燒,只在都邑的視線之外過自己的生活。
安靜,是一種哲學。在陶淵明看來,魏晉名士的獨立如果達不到安靜,也就無法長時間保持,要么凄凄然當眾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確實作出了奮斗的人物,但他們沒有為找回來的自我安排合適的去處,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綁架了。陶淵明說了,這個合適的去處只有一個,那就是安靜。
在陶淵明之前,屈原和司馬遷也得到過被迫的安靜,但他們的全部心態(tài)已與朝廷興衰割舍不開,因此即使身在安靜處也無時無刻不惦念著那些不安靜的所在。陶淵明正好相反,雖然在三四十歲之間也外出斷斷續(xù)續(xù)做點小官,但所見所聞使他越來越殷切地惦念著田園;厝グ,再不回去,田園荒蕪了。他天天自催。
這樣一個陶淵明,應(yīng)該更使民眾感到陌生。盡管他的言詞非常通俗,絕無魏晉名士的艱澀,但民眾的接受從來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轟動,而陶淵明恰恰拒絕轟動。民眾還在乎故事,而陶淵明又恰恰沒有故事。因此,陶淵明理所當然地處于民眾的關(guān)注之外。同時,也處于文壇的關(guān)注之外,因為幾乎所有的文人都學不了他的安靜,他們不敢正眼看他。他們的很多詩文其實已經(jīng)受了他的影響,卻還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尤其是蘇東坡,才真正發(fā)現(xiàn)陶淵明的光彩。由此可見,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霧遮蓋數(shù)百年之久的,這種云霧主要是朦朧在民眾心間。大家只喜歡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亂喊,卻完全沒有注意那一脈與天相連的隱隱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驚世高峰。陶淵明這座高峰,以自然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筆描寫自然。
請看: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
有了高遠的心懷,有可能主動地對自己作邊緣化處理。而且,即便處在邊緣,也還是充滿意味。魏晉名士對人生的高層次思考方位卻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靜、優(yōu)雅。
他終于寫出了自己的歸結(jié)性思考: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yīng)盡便須盡,無復(fù)獨多慮!
《形影神贈答詩》
“大化”——一種無從阻遏、也無從更改的自然巨變,一種既造就了人類,又不理會人類的生滅過程,一種絲毫未曾留意任何輝煌、低劣、咆哮、哀嘆的無情天規(guī),一種足以裹卷一切、收羅一切的颶風和烈焰,一種撫摩一切、又放棄一切的從容和冷漠——成了陶淵明的思維起點。陶淵明認為我們既然已經(jīng)跳入其間,那么,就要確認自己的渺小和無奈。而且,一旦確認,我們也就徹底自如了。徹底自如的物態(tài)象征,就是田園。
⑴.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5分)
A.陶淵明的詩歌風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為這一點,所以宋代之前一直無人賞識他。 |
B.作者將陶淵明和歷史上許多文人作對比,表現(xiàn)出他的安靜是一種自覺的處世態(tài)度。 |
C.陶淵明與魏晉名士一樣也追求“回歸個體”,但他卻表現(xiàn)得平靜、自然、優(yōu)雅。 |
D.標題中的“田園”是陶淵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這種境界的核心。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年陜西省高三上學期12月考文試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重巒疊嶂間的田園
余秋雨
對于以陶淵明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國民眾不像對魏晉名士那樣陌生,也不像對三國群雄那樣熱絡(luò),處在一種似遠似近、若即若離的狀態(tài)之中。
如果把陶淵明歸入魏晉名士一類,可能有點粗糙。陶淵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時候,阮籍、嵇康也已經(jīng)去世一百多年。他與這兩代人,都有明顯區(qū)別。他對三國群雄為權(quán)謀的爭斗看得很透,這與魏晉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與魏晉名士細加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魏晉名士雖然喜歡老莊卻還不夠自然,在行為上有點故意,有點表演,有點“我偏要這樣”的做作,這就與道家的自然觀念有距離了;而且,魏晉名士身上殘留著太多貴族子弟的氣息,清談中過于互相依賴,過于在乎他人的視線,而真正徹底的放達應(yīng)該進一步回歸自然個體,回歸僻靜的田園。
于是,我們眼前出現(xiàn)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躍:從漫長的古代史到三國群雄,中國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與軍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晉名士用極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來,讓它回歸個體,悲壯而奇麗地當眾燃燒;陶淵明則更進一步,不要悲壯,不要奇麗,更不要當眾,也未必燃燒,只在都邑的視線之外過自己的生活。
安靜,是一種哲學。在陶淵明看來,魏晉名士的獨立如果達不到安靜,也就無法長時間保持,要么凄凄然當眾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確實作出了奮斗的人物,但他們沒有為找回來的自我安排合適的去處,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綁架了。陶淵明說了,這個合適的去處只有一個,那就是安靜。
在陶淵明之前,屈原和司馬遷也得到過被迫的安靜,但他們的全部心態(tài)已與朝廷興衰割舍不開,因此即使身在安靜處也無時無刻不惦念著那些不安靜的所在。陶淵明正好相反,雖然在三四十歲之間也外出斷斷續(xù)續(xù)做點小官,但所見所聞使他越來越殷切地惦念著田園;厝グ,再不回去,田園荒蕪了。他天天自催。
這樣一個陶淵明,應(yīng)該更使民眾感到陌生。盡管他的言詞非常通俗,絕無魏晉名士的艱澀,但民眾的接受從來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轟動,而陶淵明恰恰拒絕轟動。民眾還在乎故事,而陶淵明又恰恰沒有故事。因此,陶淵明理所當然地處于民眾的關(guān)注之外。同時,也處于文壇的關(guān)注之外,因為幾乎所有的文人都學不了他的安靜,他們不敢正眼看他。他們的很多詩文其實已經(jīng)受了他的影響,卻還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尤其是蘇東坡,才真正發(fā)現(xiàn)陶淵明的光彩。由此可見,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霧遮蓋數(shù)百年之久的,這種云霧主要是朦朧在民眾心間。大家只喜歡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亂喊,卻完全沒有注意那一脈與天相連的隱隱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驚世高峰。陶淵明這座高峰,以自然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筆描寫自然。
請看: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
有了高遠的心懷,有可能主動地對自己作邊緣化處理。而且,即便處在邊緣,也還是充滿意味。魏晉名士對人生的高層次思考方位卻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靜、優(yōu)雅。
他終于寫出了自己的歸結(jié)性思考: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yīng)盡便須盡,無復(fù)獨多慮!
《形影神贈答詩》
“大化”——一種無從阻遏、也無從更改的自然巨變,一種既造就了人類,又不理會人類的生滅過程,一種絲毫未曾留意任何輝煌、低劣、咆哮、哀嘆的無情天規(guī),一種足以裹卷一切、收羅一切的颶風和烈焰,一種撫摩一切、又放棄一切的從容和冷漠——成了陶淵明的思維起點。陶淵明認為我們既然已經(jīng)跳入其間,那么,就要確認自己的渺小和無奈。而且,一旦確認,我們也就徹底自如了。徹底自如的物態(tài)象征,就是田園。
⑴.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5分)
A.陶淵明的詩歌風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為這一點,所以宋代之前一直無人賞識他。
B.作者將陶淵明和歷史上許多文人作對比,表現(xiàn)出他的安靜是一種自覺的處世態(tài)度。
C.陶淵明與魏晉名士一樣也追求“回歸個體”,但他卻表現(xiàn)得平靜、自然、優(yōu)雅。
D.標題中的“田園”是陶淵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這種境界的核心。
E.本文樸素的語言風格與所表現(xiàn)的陶淵明淡泊寧靜的精神境界渾然一體,令人回味。
⑵.根據(jù)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語句的含義! (6分)
①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綁架了! (3分)
答:
②有了高遠的心懷,有可能主動地對自己作邊緣化處理。 (3分)
答:
⑶.依據(jù)原文,簡要概括陶淵明詩作的特點! (6分)
答:
⑷.聯(lián)系全文,談?wù)勀銓ψ髡吖P下的陶淵明的“田園”的理解。 (8分)
答: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黃岡重點作業(yè)·高三語文(下) 題型:048
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語言,世界上還沒有發(fā)現(xiàn)過任何一個民族或部落是沒有語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類的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才出現(xiàn)的,一般是在具有國家的雛形的時候。
文字起源于圖畫。最初是整幅畫,這種畫雖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意思往往含糊不清。比如畫一個人騎在馬上,就可以表示“人騎馬”,也可以表示“騎馬的人”;如果這是一個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他在外面已經(jīng)得到了一匹馬,或者希望家里人騎馬去接他,或者別的什么意思?吹枚@種圖畫的意思,取決于看畫人和畫畫人生活上的聯(lián)系或者其他條件,與他們是否說同一種語言無關(guān)。這種圖畫有人管他叫“圖畫文字”,其實只是圖畫,不是文字。圖畫發(fā)展成文字,必須表現(xiàn)出這些特點:①把整幅的畫拆散成個別的圖形,一個圖形跟語言里的一個詞相當。②許多抽象的意思得用轉(zhuǎn)彎抹角的辦法來表示。③這些圖形必須作線性排列,它們的順序得依照語言里的詞的順序,順序不同,意思也不同。例如,先畫一個人,后畫一面旗,再畫一匹馬,這就是“人騎馬”,如果先畫旗和馬,再畫人,那就是“騎馬的人”。到了這個階段后,為了便于書寫,圖形可大大簡化(圖案化、線條化、筆畫化),絲毫不損害原來的意思。從形狀上看,第二階段的零碎圖形和第一階段的整幅畫很相似,第三階段的筆畫化和象形文字生來的筆畫化文字則純粹是字型上的變化,實質(zhì)完全相等。
圖形一旦變成文字,就和語言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一個字,甚至是最象形的了,也必然要跟一定的文字相聯(lián)系。這樣,語言不同的人看不懂旗夾在一個人和一匹馬中間是什么意思。文字發(fā)展到了這種“詞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進一步發(fā)展成純粹表音的文字。這里所要強調(diào)的是:盡管文字起源于圖畫,圖畫是與語言不相干的表演系統(tǒng),只有在圖畫向語言靠攏被語言的一種形式(用圖畫或筆畫)代替聲音之后,才成為真正的字。
1.第一段談到人類、國家、文化、語言之間的關(guān)系。依產(chǎn)生的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
A.人類語言文化文字國家
B.人類語言國家文字文化
C.人類語言國家文化文字
D.人類語言文化國家文字
2.關(guān)于“圖畫文字”,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
A.“圖畫文字”的特點是以整幅畫來表達意思,表達的意思往往含糊不清。
B.“圖畫文字”的理解與是否說同種語言無關(guān),而與信息傳遞者的生活聯(lián)系有關(guān)。
C.“圖畫文字”和象形文字在實質(zhì)上完全相等,都純粹是字型上的變化。
D.作者認為,“圖畫文字”的說法不準確,它實際上是圖畫,而不是文字
3.先畫一個“日”表太陽,然后在下面畫一個“________”表示地平線,結(jié)合起來表示日出。根據(jù)文意判斷,這屬于
[ ]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要圖畫發(fā)展成文字,其中之一就是努力使一個圖形分別表示單個詞,成為“詞的文字”。
B.“圖畫一旦變成文字,就和語言結(jié)下不解之緣”,其標志是語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其結(jié)果是文字與字音緊密相連。
C.最后一段加粗句子強調(diào)的內(nèi)容是圖畫成為文字的條件是能用圖形或筆畫替代聲音。
D.節(jié)選的文字說明的重點是語言的產(chǎn)生,其中還顧及了語言和文字的關(guān)系。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大師的由來
[法]安·莫洛亞
畫家比埃·杜什就要畫完那張藥罐里插著花枝、盤中盛著茄子的靜物寫生了。這時,小說家保爾·葛雷茲走進畫室,看他朋友畫了幾分鐘,大聲嚷道:“不行!”
那一位驚愕之下,抬起頭來,停下不畫了。
“不行!”葛雷茲又嚷道,“不行!這樣畫法,永無出頭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為人正派。可是你的畫風平淡無奇……現(xiàn)在作品比買主多,蠢貨比行家多。沒成名的,不走運的,成千累萬,你想想,怎樣才能出人頭地?”
“靠苦功,靠真誠!
“咱們說正經(jīng)的。那些蠢貨,想要刺激他們一下,非得干些異乎尋常的事。宣布你要到北極去作畫啦,上街穿得像埃及法老一樣啦,開創(chuàng)一個畫派啦……否認存在什么動態(tài)或靜態(tài)、白色或黑色、圓形或方形……只用紅黃兩色作畫……”
這時,飄來一縷奇妙幽微的清香,宣告涅夫斯卡夫人的到來。這是一位美艷的波蘭女子,她那深紫色的眼睛使比埃·杜什贊賞不已。她訂有幾份名貴的雜志,這些刊物都不惜工本精印三歲孩童的杰作。她坐下,把腿擱在長沙發(fā)上,瞅了一眼畫布,順便搖晃了一下金黃色的秀發(fā),嬌媚地一笑:
“昨天,我看了個展覽,”她的嗓音珠圓玉潤,柔婉嬌媚,“那是關(guān)于全盛時期的黑人藝術(shù)。噢!何等的藝術(shù)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現(xiàn)力!”
畫家送上一張自己頗感得意的肖像畫,請她鑒賞。
“蠻好。”她輕輕吐出倆字,婉轉(zhuǎn)的,嬌媚的,然后,留下—縷清香,走了。
比埃·杜什抄起調(diào)色板,朝屋角扔去,頹然坐倒在沙發(fā)上:“我寧可去當保險公司跑街的……幫閑們只知瞎捧,走紅的全是畫匠。那些搞批評的,不看重大師,一味提倡怪誕。我受夠了,不干了!”
葛雷茲聽畢,點上一支煙,想了半天,說道:
“你能不能這樣做,向涅夫斯卡夫人,向其他人,鄭重其事地宣布,這十年來,你一直著意于革新畫法……我寫兩篇文章,登在顯著位置,告訴知識界的俊彥名流,說你開創(chuàng)了一個肖像分解畫派。在你之前,所有肖像畫家,出于無知,都致力于研究人物的面部表情。這真是愚不可及!真正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是他在我們心中喚起的意念。因此,畫一位上校,就應(yīng)以天藍和金黃兩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這個角上畫匹馬,那個角上畫幾只蟋蟀。實業(yè)家的肖像,就用河邊的樹、街上的人流來表現(xiàn)。比!ざ攀玻偷媚眠@些去應(yīng)市,懂嗎?這種肖像分解畫,一個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來?”
畫家慘然一笑:“一小時里都畫得出……可是我不會胡說八道。”
“那好辦,老兄。有人向你請教,你就不慌不忙,點上煙斗,朝他臉上噴一口煙,來上這么一句,‘難道你從來沒看到過江流水涌嗎?’”
“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也沒有,”葛雷茲說,“這樣,人家會覺得你很高明。你等著讓他們發(fā)現(xiàn)、介紹、吹捧吧……”
兩個月后,杜什的畫展,在一片贊嘆聲中勝利結(jié)束。
美麗的涅夫斯卡夫人,那么柔婉嬌媚,珠圓王潤,香氣襲人,跟著她的新名人,寸步不離。
“噢,”她一再說,“何等的藝術(shù)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現(xiàn)力!哎,親愛的,真是驚人之筆,你是怎么畫出來的?”
畫家略一停頓,點上煙斗,噴出一口濃煙,說道:“難道你,夫人,從來沒看到過江流水涌嗎?”
一位有名的畫商,抓住畫家的袖子把他拉到墻角,說道:“好家伙,真有你的!這些作品,我統(tǒng)統(tǒng)包下了。我每年向你買進50幅畫……行不行?”
等最后一位觀眾離去,葛雷茲把門關(guān)上,興高采烈,把手往袋里一插,“哎,老兄,”他說,“你信不信,他們?nèi)o騙了!我原就以為人類是愚蠢的,殊不知更在我預(yù)料之外!”
他抑制不住地狂笑起來。畫家皺皺眉頭,突然喝道:“你這蠢貨!”
“蠢貨?!”
畫家傲然環(huán)視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畫,躊躇滿志,一字一頓地說:“是的,葛雷茲,你是蠢貨。這種畫自有深意……”小說家愣住了。
“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誰勸你改弦更張,用新方法作畫的?你能說說它們的深意在哪兒嗎?!”
“難道你,”比埃·杜什從煙斗里吸了一大口煙,答道,“從來沒看到過江流水涌嗎?”
(有刪改)
8.下列對小說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第六自然段畫線句中作者用“名貴”“杰作”等詞語,有力地諷刺了涅夫斯卡夫人生活富足但藝術(shù)見識膚淺,同時也對當時社會上急功近利、追求怪異的藝術(shù)氛圍進行了嘲諷。
B.文中加點詞“蠻好”表達肯定的意思,表明涅夫斯卡夫人對還不出名的畫家的肖像畫的認可;而“炮制”一詞則是小說家保爾·葛雷茲要求畫家制作肖像分解畫,拿出高質(zhì)量的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C.這篇小說充分運用內(nèi)心獨白、夢境幻覺、環(huán)境景物襯托等方式描寫人物心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人物豐富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
D.小說結(jié)尾,畫家用小說家教的話回敬小說家,增強諷刺力量,突出了畫家成功之后忘乎所以,根本不把小說家放在眼里;也表明畫家胡亂作畫,找不出畫作的深意,搪塞應(yīng)付。
E.這篇小說以動作性對話披露人物的心理活動,表達人物的愿望,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使得情節(jié)曲折、緊張,扣人心弦。
9.結(jié)合作品內(nèi)容,品味文中畫線句的不同意味。(4分)
(1)畫家皺皺眉頭,突然喝道:“你這蠢貨!”
(2)(畫家)一字一頓地說:“是的,葛雷茲,你是蠢貨。”
10.小說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刻畫涅夫斯卡夫人形象的?請簡要分析。(6分)
11.畫家比!ざ攀彩窃鯓映蔀椤按髱煛钡?對此,你有什么看法?(7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3屆四川省資陽市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
大師的由來
[法]安·莫洛亞
畫家比埃·杜什就要畫完那張藥罐里插著花枝、盤中盛著茄子的靜物寫生了。這時,小說家保爾·葛雷茲走進畫室,看他朋友畫了幾分鐘,大聲嚷道:“不行!”
那一位驚愕之下,抬起頭來,停下不畫了。
“不行!”葛雷茲又嚷道,“不行!這樣畫法,永無出頭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為人正派。可是你的畫風平淡無奇……現(xiàn)在作品比買主多,蠢貨比行家多。沒成名的,不走運的,成千累萬,你想想,怎樣才能出人頭地?”
“靠苦功,靠真誠!
“咱們說正經(jīng)的。那些蠢貨,想要刺激他們一下,非得干些異乎尋常的事。宣布你要到北極去作畫啦,上街穿得像埃及法老一樣啦,開創(chuàng)一個畫派啦……否認存在什么動態(tài)或靜態(tài)、白色或黑色、圓形或方形……只用紅黃兩色作畫……”
這時,飄來一縷奇妙幽微的清香,宣告涅夫斯卡夫人的到來。這是一位美艷的波蘭女子,她那深紫色的眼睛使比埃·杜什贊賞不已。她訂有幾份名貴的雜志,這些刊物都不惜工本精印三歲孩童的杰作。她坐下,把腿擱在長沙發(fā)上,瞅了一眼畫布,順便搖晃了一下金黃色的秀發(fā),嬌媚地一笑:
“昨天,我看了個展覽,”她的嗓音珠圓玉潤,柔婉嬌媚,“那是關(guān)于全盛時期的黑人藝術(shù)。噢!何等的藝術(shù)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現(xiàn)力!”
畫家送上一張自己頗感得意的肖像畫,請她鑒賞。
“蠻好!彼p輕吐出倆字,婉轉(zhuǎn)的,嬌媚的,然后,留下—縷清香,走了。
比埃·杜什抄起調(diào)色板,朝屋角扔去,頹然坐倒在沙發(fā)上:“我寧可去當保險公司跑街的……幫閑們只知瞎捧,走紅的全是畫匠。那些搞批評的,不看重大師,一味提倡怪誕。我受夠了,不干了!”
葛雷茲聽畢,點上一支煙,想了半天,說道:
“你能不能這樣做,向涅夫斯卡夫人,向其他人,鄭重其事地宣布,這十年來,你一直著意于革新畫法……我寫兩篇文章,登在顯著位置,告訴知識界的俊彥名流,說你開創(chuàng)了一個肖像分解畫派。在你之前,所有肖像畫家,出于無知,都致力于研究人物的面部表情。這真是愚不可及!真正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是他在我們心中喚起的意念。因此,畫一位上校,就應(yīng)以天藍和金黃兩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這個角上畫匹馬,那個角上畫幾只蟋蟀。實業(yè)家的肖像,就用河邊的樹、街上的人流來表現(xiàn)。比埃·杜什,就得拿這些去應(yīng)市,懂嗎?這種肖像分解畫,一個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來?”
畫家慘然一笑:“一小時里都畫得出……可是我不會胡說八道!
“那好辦,老兄。有人向你請教,你就不慌不忙,點上煙斗,朝他臉上噴一口煙,來上這么一句,‘難道你從來沒看到過江流水涌嗎?’”
“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也沒有,”葛雷茲說,“這樣,人家會覺得你很高明。你等著讓他們發(fā)現(xiàn)、介紹、吹捧吧……”
兩個月后,杜什的畫展,在一片贊嘆聲中勝利結(jié)束。
美麗的涅夫斯卡夫人,那么柔婉嬌媚,珠圓王潤,香氣襲人,跟著她的新名人,寸步不離。
“噢,”她一再說,“何等的藝術(shù)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現(xiàn)力!哎,親愛的,真是驚人之筆,你是怎么畫出來的?”
畫家略一停頓,點上煙斗,噴出一口濃煙,說道:“難道你,夫人,從來沒看到過江流水涌嗎?”
一位有名的畫商,抓住畫家的袖子把他拉到墻角,說道:“好家伙,真有你的!這些作品,我統(tǒng)統(tǒng)包下了。我每年向你買進50幅畫……行不行?”
等最后一位觀眾離去,葛雷茲把門關(guān)上,興高采烈,把手往袋里一插,“哎,老兄,”他說,“你信不信,他們?nèi)o騙了!我原就以為人類是愚蠢的,殊不知更在我預(yù)料之外!”
他抑制不住地狂笑起來。畫家皺皺眉頭,突然喝道:“你這蠢貨!”
“蠢貨?!”
畫家傲然環(huán)視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畫,躊躇滿志,一字一頓地說:“是的,葛雷茲,你是蠢貨。這種畫自有深意……”小說家愣住了。
“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誰勸你改弦更張,用新方法作畫的?你能說說它們的深意在哪兒嗎?!”
“難道你,”比!ざ攀矎臒煻防镂艘淮罂跓煟鸬,“從來沒看到過江流水涌嗎?”
(有刪改)
【小題1】下列對小說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第六自然段畫線句中作者用“名貴”“杰作”等詞語,有力地諷刺了涅夫斯卡夫人生活富足但藝術(shù)見識膚淺,同時也對當時社會上急功近利、追求怪異的藝術(shù)氛圍進行了嘲諷。 |
B.文中加點詞“蠻好”表達肯定的意思,表明涅夫斯卡夫人對還不出名的畫家的肖像畫的認可;而“炮制”一詞則是小說家保爾·葛雷茲要求畫家制作肖像分解畫,拿出高質(zhì)量的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
C.這篇小說充分運用內(nèi)心獨白、夢境幻覺、環(huán)境景物襯托等方式描寫人物心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人物豐富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 |
D.小說結(jié)尾,畫家用小說家教的話回敬小說家,增強諷刺力量,突出了畫家成功之后忘乎所以,根本不把小說家放在眼里;也表明畫家胡亂作畫,找不出畫作的深意,搪塞應(yīng)付。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3級四川資陽市診斷性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大師的由來
[法]安·莫洛亞
畫家比!ざ攀簿鸵嬐昴菑埶幑蘩锊逯ㄖΑ⒈P中盛著茄子的靜物寫生了。這時,小說家保爾·葛雷茲走進畫室,看他朋友畫了幾分鐘,大聲嚷道:“不行!”
那一位驚愕之下,抬起頭來,停下不畫了。
“不行!”葛雷茲又嚷道,“不行!這樣畫法,永無出頭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為人正派。可是你的畫風平淡無奇……現(xiàn)在作品比買主多,蠢貨比行家多。沒成名的,不走運的,成千累萬,你想想,怎樣才能出人頭地?”
“靠苦功,靠真誠。”
“咱們說正經(jīng)的。那些蠢貨,想要刺激他們一下,非得干些異乎尋常的事。宣布你要到北極去作畫啦,上街穿得像埃及法老一樣啦,開創(chuàng)一個畫派啦……否認存在什么動態(tài)或靜態(tài)、白色或黑色、圓形或方形……只用紅黃兩色作畫……”
這時,飄來一縷奇妙幽微的清香,宣告涅夫斯卡夫人的到來。這是一位美艷的波蘭女子,她那深紫色的眼睛使比!ざ攀操澷p不已。她訂有幾份名貴的雜志,這些刊物都不惜工本精印三歲孩童的杰作。她坐下,把腿擱在長沙發(fā)上,瞅了一眼畫布,順便搖晃了一下金黃色的秀發(fā),嬌媚地一笑:
“昨天,我看了個展覽,”她的嗓音珠圓玉潤,柔婉嬌媚,“那是關(guān)于全盛時期的黑人藝術(shù)。噢!何等的藝術(shù)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現(xiàn)力!”
畫家送上一張自己頗感得意的肖像畫,請她鑒賞。
“蠻好!彼p輕吐出倆字,婉轉(zhuǎn)的,嬌媚的,然后,留下—縷清香,走了。
比!ざ攀渤鹫{(diào)色板,朝屋角扔去,頹然坐倒在沙發(fā)上:“我寧可去當保險公司跑街的……幫閑們只知瞎捧,走紅的全是畫匠。那些搞批評的,不看重大師,一味提倡怪誕。我受夠了,不干了!”
葛雷茲聽畢,點上一支煙,想了半天,說道:
“你能不能這樣做,向涅夫斯卡夫人,向其他人,鄭重其事地宣布,這十年來,你一直著意于革新畫法……我寫兩篇文章,登在顯著位置,告訴知識界的俊彥名流,說你開創(chuàng)了一個肖像分解畫派。在你之前,所有肖像畫家,出于無知,都致力于研究人物的面部表情。這真是愚不可及!真正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是他在我們心中喚起的意念。因此,畫一位上校,就應(yīng)以天藍和金黃兩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這個角上畫匹馬,那個角上畫幾只蟋蟀。實業(yè)家的肖像,就用河邊的樹、街上的人流來表現(xiàn)。比埃·杜什,就得拿這些去應(yīng)市,懂嗎?這種肖像分解畫,一個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來?”
畫家慘然一笑:“一小時里都畫得出……可是我不會胡說八道!
“那好辦,老兄。有人向你請教,你就不慌不忙,點上煙斗,朝他臉上噴一口煙,來上這么一句,‘難道你從來沒看到過江流水涌嗎?’”
“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也沒有,”葛雷茲說,“這樣,人家會覺得你很高明。你等著讓他們發(fā)現(xiàn)、介紹、吹捧吧……”
兩個月后,杜什的畫展,在一片贊嘆聲中勝利結(jié)束。
美麗的涅夫斯卡夫人,那么柔婉嬌媚,珠圓王潤,香氣襲人,跟著她的新名人,寸步不離。
“噢,”她一再說,“何等的藝術(shù)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現(xiàn)力!哎,親愛的,真是驚人之筆,你是怎么畫出來的?”
畫家略一停頓,點上煙斗,噴出一口濃煙,說道:“難道你,夫人,從來沒看到過江流水涌嗎?”
一位有名的畫商,抓住畫家的袖子把他拉到墻角,說道:“好家伙,真有你的!這些作品,我統(tǒng)統(tǒng)包下了。我每年向你買進50幅畫……行不行?”
等最后一位觀眾離去,葛雷茲把門關(guān)上,興高采烈,把手往袋里一插,“哎,老兄,”他說,“你信不信,他們?nèi)o騙了!我原就以為人類是愚蠢的,殊不知更在我預(yù)料之外!”
他抑制不住地狂笑起來。畫家皺皺眉頭,突然喝道:“你這蠢貨!”
“蠢貨?!”
畫家傲然環(huán)視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畫,躊躇滿志,一字一頓地說:“是的,葛雷茲,你是蠢貨。這種畫自有深意……”小說家愣住了。
“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誰勸你改弦更張,用新方法作畫的?你能說說它們的深意在哪兒嗎?!”
“難道你,”比埃·杜什從煙斗里吸了一大口煙,答道,“從來沒看到過江流水涌嗎?”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第六自然段畫線句中作者用“名貴”“杰作”等詞語,有力地諷刺了涅夫斯卡夫人生活富足但藝術(shù)見識膚淺,同時也對當時社會上急功近利、追求怪異的藝術(shù)氛圍進行了嘲諷。
B.文中加點詞“蠻好”表達肯定的意思,表明涅夫斯卡夫人對還不出名的畫家的肖像畫的認可;而“炮制”一詞則是小說家保爾·葛雷茲要求畫家制作肖像分解畫,拿出高質(zhì)量的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C.這篇小說充分運用內(nèi)心獨白、夢境幻覺、環(huán)境景物襯托等方式描寫人物心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人物豐富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
D.小說結(jié)尾,畫家用小說家教的話回敬小說家,增強諷刺力量,突出了畫家成功之后忘乎所以,根本不把小說家放在眼里;也表明畫家胡亂作畫,找不出畫作的深意,搪塞應(yīng)付。
E.這篇小說以動作性對話披露人物的心理活動,表達人物的愿望,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使得情節(jié)曲折、緊張,扣人心弦。
2.結(jié)合作品內(nèi)容,品味文中畫線句的不同意味。(4分)
(1)畫家皺皺眉頭,突然喝道:“你這蠢貨!”
(2)(畫家)一字一頓地說:“是的,葛雷茲,你是蠢貨。”
3.小說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刻畫涅夫斯卡夫人形象的?請簡要分析。(6分)
4.畫家比!ざ攀彩窃鯓映蔀椤按髱煛钡模繉Υ,你有什么看法?(7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