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問征夫以前路,晨光之熹微——恨:厭惡,憎恨
B.老當(dāng)益壯,移白首之心——寧:寧可,寧愿
C.而彭祖乃今以久聞——特:特別
D.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勉,奮勉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08 月考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加粗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問征夫以前路,晨光之熹微——恨:厭惡,憎恨
B.老當(dāng)益壯,移白首之心——寧:寧可,寧愿
C.而彭祖乃今以久聞——特:特別
D.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勉,奮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河南省焦作一中2011屆高三12月月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題。

庭筠,字飛卿,舊名岐,并州人,宰相彥博之孫也。少敏悟,天才雄贍,能走筆成萬言。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彈,有孔即吹,何必爨桐與柯亭也!眰(cè)詞艷曲,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才情綺麗,尤律賦。每試,押官韻,燭下未嘗起草,但籠袖幾,每一韻一吟而已,場中曰“溫八吟”。又謂八叉手成八韻,名“溫八叉”。多為鄰鋪假手。大中末,山北沈侍郎主文,特召庭筠試于簾下,恐其潛救。是日不樂,逼暮先請出,仍獻(xiàn)啟千余言。詢之,已占授八人矣。執(zhí)政鄙其為,留長安中待除。出入令狐相國書館中,待遇甚優(yōu)。時宣宗喜歌《菩薩蠻》,假其新撰進(jìn)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又嘗問“玉條脫”事,對以出《南華經(jīng)》,且曰:“非僻書,相公燮理之暇,亦宜覽古!庇钟醒栽唬骸爸袝(nèi)坐將軍。”譏其無學(xué),由是漸疏之。自傷云:“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毙焐替(zhèn)襄陽,辟巡官,不得志,游江東。宣宗微行,遇于傳舍,庭筠不識,傲然詰之曰:“公非司馬、長史流乎?”又曰:“得非六參、簿、尉之類?”帝曰:“非也。”后謫方城尉,中書舍人裴坦當(dāng)制,忸怩含毫久之,詞曰:“孔門以德行居先,文章為末。爾既早隨計吏,宿負(fù)雄名,徒夸不羈之才,罕有適時之用。放騷人于湘浦,移賈誼于長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庭筠之官,文士詩人爭賦詩祖餞,惟紀(jì)唐夫擅場,曰:“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庭筠仕終國子助教,竟流落而死。

(《唐才子傳·溫庭筠》)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才情綺麗,尤律賦      工:擅長

B.

但籠袖幾,每一韻一吟而已  憑:倚靠

C.

是日不樂,暮先請出     逼:逼迫

D.

徐商鎮(zhèn)襄陽,巡官,不得志  辟:征召

(2)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溫庭筠恃才傲物、蔑視權(quán)貴的一項是

①何必爨桐與柯亭也

②燭下未嘗起草

③非僻書,相公燮理之暇,亦宜覽古

④中書省內(nèi)坐將軍

⑤公非司馬、長史流乎

⑥放騷人于湘浦,移賈誼于長沙

[  ]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溫庭筠年少時天資聰穎有悟性,不僅下筆成章,還擅長彈琴吹笛,并且自言,只要有弦就可以彈奏出旋律,有孔就可以吹奏出音樂。

B.

溫庭筠文思敏捷,在考場上常常不需要燈下構(gòu)思起草,時人相傳,他八叉手就可以寫成八韻,于是時人又稱之為“溫八叉”。

C.

溫庭筠在考場上之上常常假借鄰鋪的答案,大中末年,溫庭筠應(yīng)試,主考官為了防止他暗中求助其他考生,特地讓他在簾下考試,但仍然沒有防止得了。

D.

溫庭筠深得當(dāng)時相國令狐绹賞識,常常出入國書館,待遇很優(yōu)厚,令狐绹還曾向溫庭筠詢問“玉條脫”的典故,但后來卻慢慢疏遠(yuǎn)了他。

(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時宣宗喜歌《菩薩蠻》,假其新撰進(jìn)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

(2)庭筠之官,文士詩人爭賦詩祖餞,惟紀(jì)唐夫擅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年甘肅省武威十六中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shù)千逐燕太子丹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為賢勇。于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于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人。”始皇問王翦,王翦曰:“ 非六十萬人不可!笔蓟试唬骸巴鯇④娎弦,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人南伐荊。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于頻陽。李信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秦軍走。 
始皇聞之,見謝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jìn)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王翦謝曰:“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更擇賢將!笔蓟手x曰:“已矣,將軍勿復(fù)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皇曰:“為聽將軍計耳!庇谑峭豸鍖⒈f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王翦既至關(guān),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或曰:“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蓖豸逶唬骸安蝗。夫秦王粗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我不多請?zhí)镎瑸樽訉O業(yè)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也?”
荊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堅壁而守之,不肯戰(zhàn)。荊兵數(shù)出挑戰(zhàn),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庇谑峭豸逶唬骸笆孔淇捎靡。”
荊數(shù)挑戰(zhàn)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
(選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有刪節(jié))
【小題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于是引兵而西引:率領(lǐng)
B.王翦謝曰謝:道歉
C.老臣罷病悖亂罷:通“!
D.翦因舉兵追之舉:出動
【小題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說明王翦足智多謀的一組是(   )
①非六十萬人不可 ②唯大王更擇賢將 ③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 ④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 ⑤堅壁而守之,不肯戰(zhàn) ⑥親與士卒同食
A.①②⑥B.③④⑥
C.②④⑤D.①③⑤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信年輕壯勇,曾大敗燕軍,擒獲太子丹,秦王對他評價很高,過于輕敵,導(dǎo)致他征荊兵敗。
B.面對李信的失敗,始皇幡然悔悟,及時向王翦道歉并重新起用王翦,滿足了王翦對兵力的要求,為后來大敗荊軍奠定了基礎(chǔ)。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討要良田園林宅院,是為了妥善地安排自己的子孫,使自己領(lǐng)兵征戰(zhàn)無后顧之憂。
D.王翦堅守不戰(zhàn),是為了激發(fā)士氣,避敵銳氣,以便尋找最合適的作戰(zhàn)時機,最后終于大敗荊軍。
【小題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2分)     
譯文:                                          
(2)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3分)
譯文:                                         
(3)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3分)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年甘肅省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shù)千逐燕太子丹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為賢勇。于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于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人!笔蓟蕟柾豸,王翦曰:“ 非六十萬人不可!笔蓟试唬骸巴鯇④娎弦,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人南伐荊。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于頻陽。李信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秦軍走。 
始皇聞之,見謝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jìn)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王翦謝曰:“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更擇賢將!笔蓟手x曰:“已矣,將軍勿復(fù)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被试唬骸盀槁爩④娪嫸!庇谑峭豸鍖⒈f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王翦既至關(guān),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或曰:“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粗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我不多請?zhí)镎瑸樽訉O業(yè)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也?”
荊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堅壁而守之,不肯戰(zhàn)。荊兵數(shù)出挑戰(zhàn),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庇谑峭豸逶唬骸笆孔淇捎靡。”
荊數(shù)挑戰(zhàn)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
(選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有刪節(jié))
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于是引兵而西引:率領(lǐng)

B.王翦謝曰謝:道歉

C.老臣罷病悖亂罷:通“!

D.翦因舉兵追之舉:出動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說明王翦足智多謀的一組是(   )
①非六十萬人不可 ②唯大王更擇賢將 ③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 ④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 ⑤堅壁而守之,不肯戰(zhàn) ⑥親與士卒同食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信年輕壯勇,曾大敗燕軍,擒獲太子丹,秦王對他評價很高,過于輕敵,導(dǎo)致他征荊兵敗。

B.面對李信的失敗,始皇幡然悔悟,及時向王翦道歉并重新起用王翦,滿足了王翦對兵力的要求,為后來大敗荊軍奠定了基礎(chǔ)。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討要良田園林宅院,是為了妥善地安排自己的子孫,使自己領(lǐng)兵征戰(zhàn)無后顧之憂。

D.王翦堅守不戰(zhàn),是為了激發(fā)士氣,避敵銳氣,以便尋找最合適的作戰(zhàn)時機,最后終于大敗荊軍。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2分)     
譯文:                                          
(2)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3分)
譯文:                                         
(3)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3分)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dāng)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luò)其上,如寶裝屏風(fēng)。是日風(fēng)靜,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
  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shù)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tài)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于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fā)揮,自當(dāng)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jì)”,神曰“安濟(jì)夫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洲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fēng),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微雨,復(fù)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云,山有棲鶻甚多。
1.根據(jù)下面提示,寫出烽火磯的景色特征。
(1)“自舟中望山”:____________________
(2)“拋江過其下”:____________________
(3)定位觀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又有一石,不山(依附)
B.有舟楫遲(幸而)
C.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天下(聞名)
D.已非它山可(比較)
3.下列句子的譯文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信造化之尤物也——誠然是自然界風(fēng)景最優(yōu)美的地方。
B.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傳說的人于是說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里有小姑像,其實不是這樣。
C.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幸而船只行駛緩慢,因此能盡情欣賞所經(jīng)歷的一切美景。
D.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登山臨水瀏覽名勝可算登峰造極了,徘徊了很長時間才回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題。

  鄭當(dāng)時者,字莊,陳人也。其先鄭君嘗為項籍將,籍死,已而屬漢。

  鄭莊以任俠自喜,脫張羽予厄,聲聞梁楚之間。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植槐。莊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如恐不見。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莊稍遷為魯中尉、濟(jì)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為右內(nèi)史。以武安候、魏其時議,貶秩為詹事,遷為大農(nóng)令。

  莊為太史,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執(zhí)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莊廉,又不治其產(chǎn)業(yè),仰奉賜以給諸公。然其饋遺人,不過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間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其推轂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于己。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聞人之善言,進(jìn)之上,唯恐后。山東士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

  鄭莊使視決河,自請治行五日。上曰:“吾聞‘鄭莊行,千里不赍糧’,請治行者何也?”

  然鄭莊在朝,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dāng)否。及晚節(jié),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nóng)僦人,多逋負(fù)。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fā)其事,莊以此陷罪,贖為庶人。頃之,守長史。上以為老,以莊為汝南大守。數(shù)歲,以官卒。

  鄭莊始列為九卿,廉,內(nèi)行修潔。中廢,家貧,賓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無余貲財。

  大史公曰:夫以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土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翟公復(fù)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编嵰嘣,悲夫!

(《史記·汲鄭列傳》)

  [注]①洗沐:官員休假。②算:竹器。③推轂:推薦。④僦人:這里指承攬運輸?shù)娜。⑤逋?fù):拖欠款項。

(1)對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常置驛馬長安諸郊,諸故人  存:問候。

B.每朝,候上之間說  間:空閑時。

C.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不遍:不周全。

D.及晚節(jié),漢征匈奴  晚節(jié):晚年節(jié)操。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

A.脫張羽厄,聲聞梁楚之間/人為可譏,而在已為有悔

B.與官屬言,恐傷之/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

C.請治行者何?/逝者如斯,而未嘗往

D.?dāng)?shù)歲,官卒/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明鄭莊“廉,內(nèi)行修潔”的一組是

[  ]

①脫張羽于厄,聲聞梁楚之間②又不治其產(chǎn)業(yè),仰奉賜以給諸公

③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④嘗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dāng)否

⑤中廢,家貧,賓客益落⑥及居郡,卒后家無余貲財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鄭當(dāng)時曾經(jīng)擔(dān)任過項羽的將軍,項羽死后,不久也就歸順了漢朝。

B.鄭當(dāng)時以行俠仗義為自豪,解救了張羽,名聲傳揚在梁楚一帶。他喜歡結(jié)交朋友,常常夜以繼日邀請拜謝賓客。

C.鄭當(dāng)時喜歡黃帝、老子的言論,仰慕年高有德的人;他年輕,官位卑微,但交游的朋友都是與他祖父同輩的人。

D.鄭當(dāng)時曾位列九卿,中途罷官回家,家境貧寒,門庭冷落。晚年,擔(dān)任汝南郡太守且在任上去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蘇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于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jì)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yè),難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時,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后,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yè)者,必此人也!奔纬觯嘞苍唬骸罢嫖嶂饕!北頌樗究哲娂谰。
        征呂布,三戰(zhàn)破之,布退固守。時士卒疲倦,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孫策轉(zhuǎn)斗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于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并江東,所誅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于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dāng)扯R晕嵊^之,必死于匹夫之手!辈吲R江未濟(jì),果為許貢客所殺。
        從破袁紹,紹死,又從討譚、尚于黎陽,連戰(zhàn)數(shù)克。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jì)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后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后擊之,可一舉定也!碧嬖唬骸吧啤!蹦四险。軍至西平,譚、尚果爭冀州。譚為尚軍所敗,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還救之,遂從定鄴。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嘉曰 :“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yuǎn),必不設(shè)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yīng),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yuǎn)征,公無憂矣!碧嫠煨。至易,嘉言曰:“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于庭。虜卒聞太祖至,惶怖合戰(zhàn)。大破之,斬蹋頓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遼東。
        嘉深通有謀略,達(dá)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還,疾篤,太祖問疾者交錯。及薨,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謚曰貞侯。子奕嗣。后太祖征荊州還,于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選自《三國志?魏書卷十四?郭嘉傳》)
1.對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欲與共濟(jì)天下大難:渡過     
B.為司空軍祭酒:奏章
C.輜重多,難以利:趨向     
D.自柳城還,篤:病重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袁公徒欲效周公之士            ②敏而好學(xué),不恥問  
B.①雖有百萬眾,無異于獨行中原也  ②期年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C.①吾觀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②人皆得隸使之  
D.①欲以后事之                    ②若皆且為所虜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郭嘉“有謀略,達(dá)于事情”的一組是(    )
①以吾觀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②后太祖征荊州還,于巴丘遇疾疫,燒船    
③自柳城還,疾篤,太祖問疾者交錯   
④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    
⑤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后爭心生       
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郭嘉初到袁紹麾下,感覺才能難以施展。后來去見太祖,以其不凡的見識而受到太祖的器重。郭嘉也認(rèn)定曹操是能治亂世之人。    
B.郭嘉被太祖推薦為司空軍祭酒,從此隨從太祖征伐,遇事能夠作出準(zhǔn)確的分析和判斷,多獻(xiàn)良策,謀功甚高。    
C.郭嘉忠于王事,鞠躬盡瘁,積勞成疾,太祖派使者前來探望,可惜錯過了最后見面的機會,這使太祖在郭嘉英年早逝后感到十分傷感。    
D.郭嘉不但是多謀善斷的軍師,更是太祖本人的知己,太祖甚感滿意,以至赤壁一戰(zhàn)失敗后,尚追念郭嘉,嘆惜其人不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中語文同步·單元練習(xí)冊 題型:048

閱讀下面這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長樂公主將出降,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愛之,敕有司資送倍于永嘉公主。魏征諫曰:“昔漢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豈得與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陽。今資送公主,倍于長主,得無異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后嘆曰:“妾亟聞陛下稱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觀其引禮儀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與陛下結(jié)發(fā)為夫婦,曲承恩禮,每言必先候顏色,不敢輕犯威嚴(yán);況以人臣之疏遠(yuǎn),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從。”因請遣中使赍錢四百緡、絹四百匹以賜征,且語之曰:“聞公正直,乃今見之,故以相賞。公宜常秉此心勿轉(zhuǎn)移也!鄙蠂L罷朝,怒曰:“今須殺此田舍翁!焙髥枮檎l,上曰:“魏征每廷辱我!焙笸耍叱⒂谕,上驚問其故。后曰:“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上乃悅。

1.下面各組語句中的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

A.

B.

C.

D.

2.對下列語句中的加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因請遣中使錢四百緡(帶著)

B.妾亟聞陛下稱魏征(敬重)

C.每言必先顏色(等候,這里有“觀察”意)

D.皆令楚、淮陽(減少一半)

3.對下列語句中的加粗詞的意思和用法,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①得無異明帝之意乎

②趙嘗五戰(zhàn)秦,二敗而三勝

③聞公正直,乃今見之,故以

④君臣顧,不知所歸

[  ]

A.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也不相同

4.與例句中加粗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1)例句:上曰:“魏征每辱我!

[  ]

A.自唐顯慶以來,其遠(yuǎn)古盡漫失

B.夫五人之死,去今之而葬焉,其……

C.梁君臣之首

D.日削割,以趨于亡

(2)例句:上其言,入告皇后

[  ]

A.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

B.是故益圣,愚亦愚

C.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

D.以五年為期,必復(fù)之

5.下面語句的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

A.

B.

C.

D.

6.下面對文中語句的譯文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我子豈得與先帝子比

  我的太子難道能與先帝的太子比嗎

B.況以人臣之疏遠(yuǎn),乃能抗言如是

  何況(他)憑(比我要)疏遠(yuǎn)的人臣的身分,竟能像這樣提出反對意見

C.聞公正直,乃今見之,故以相賞

  (皇上)聽說您為人正直,如今這才(親眼)見到,所以向您賞賜(錢財)

D.公宜長秉此心勿轉(zhuǎn)移也

  您應(yīng)當(dāng)永遠(yuǎn)持這種態(tài)度,而不要轉(zhuǎn)向?qū)λ顺诌@種態(tài)度

7.下面的理解不符合本文內(nèi)容的一項是

[  ]

A.長樂公主要出嫁,皇上因公主是皇后的親生女兒,就打算比長公主多給嫁妝。

B.皇后對皇上,常常察顏觀色,然后才說話,不敢輕易違反皇上的意志。

C.皇后認(rèn)為魏征是社稷少有的忠臣。

D.皇帝曾有過殺魏征的怒言,經(jīng)皇后婉言相勸,才轉(zhuǎn)怒為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4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語文(全國卷,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區(qū))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題。

  孟嘗字伯周,會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為戶曹史。上虞有寡婦至孝,養(yǎng)姑。姑年老,夫娣先懷嫌忌,乃誣厭苦供養(yǎng),加鴆其母,列訟縣庭?げ患訉げ,遂結(jié)竟其罪。嘗先知,備言之于太守,太守不為理。嘗哀泣外門,因謝病去,婦竟冤死。自是郡中連旱二年,禱所獲。后太守殷丹到官,訪問其故,嘗詣府具陳寡婦冤誣之事。因曰:“昔東海孝婦,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澤時降。宜戮訟者,以謝冤魂,庶幽枉獲申,時雨可期。”丹從之,即刑訟女婦墓,天應(yīng)澍雨①,谷稼以登。嘗后策孝廉,舉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遷合浦大守。先時宰守并多貪穢,詭人采求,不極,珠遂漸徙于交恥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于道。嘗到官,革易前敝,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fù)還,百姓皆反其業(yè),商貨流通,稱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當(dāng)還,吏車請之。嘗既不得進(jìn),乃載鄉(xiāng)民船衣遁去。隱處窮澤,身自耕傭。鄰縣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傅蹠r,尚書同郡楊喬上書薦曰:“嘗安仁弘義,耽樂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絕群。前更守宰,移風(fēng)改政,去珠復(fù)還,饑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財產(chǎn)易積,掌握之內(nèi),價盈兼金,而嘗單身謝病,躬耕壟次,匿景藏采,不揚華藻。臣不敢茍私鄉(xiāng)曲,竊感禽息②,亡身進(jìn)賢!眹L竟不見用,年七十,卒于家。(節(jié)選自《后漢書·孟嘗傳》)

  [注]①澍雨:及時降雨。②禽息:春秋時秦國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薦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殺而死。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上虞有寡婦至孝養(yǎng)姑  至孝:極為孝順。

B.

郡中連旱二年,禱請無所獲  禱請:向神靈祈求。

C.

太守殷丹到官,訪問其故  訪問:咨詢,打聽。

D.

于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  行旅:旅行,游覽。

(2)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孟嘗敢于仗義執(zhí)言的一組是

①嘗先知枉狀,備言之于太守

②因謝病去,婦竟冤死

③嘗詣府具陳寡婦冤誣之事

④宜戮訟者,以謝冤魂

⑤庶幽枉獲申,時雨可期

⑥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  ]

A.

①②⑥

B.

④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孟嘗品性正直。上虞寡婦婆母壽終后,受小姑誣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孟嘗代為洗白冤情,最終“天應(yīng)澍雨”,五谷豐登。

B.

孟嘗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貪鄙因而“珠漸遷徙”,孟嘗“革易前敝”,“移風(fēng)改政”,以致“去珠復(fù)還,饑民蒙活”。

C.

孟嘗因他的政績深受百姓愛戴。在他將要離任時,當(dāng)?shù)乩裘駹客熘能囎诱埱笏粝拢荒艿巧相l(xiāng)民船趁著夜晚偷偷離去。

D.

尚書楊喬極為賞識孟嘗,認(rèn)為他不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絕倫,因而竭力向皇帝舉薦。孟嘗竟然拒絕接受任用,最終老死于家中。

(4)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郡不產(chǎn)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常通商販,貿(mào)糴糧食。

(2)隱處窮澤,身自耕傭。鄰縣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