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詞類活用分類正確的一項 |
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非能水也 ③晉軍函陵 ④填然鼓之 ⑤樹之以桑 ⑥既來之,則安之 ⑦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⑧登泰山而小天下 ⑨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A.①⑧/②③④⑤/⑦/⑥⑨ B.①②/③④⑤/⑦③/⑥⑨ C.①③/②④⑤/⑥⑧/⑦⑨ D.①③/②③④/⑤⑥⑦/⑨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5題。
華倫字元化,沛國譙人也。游學徐土,兼通數(shù)經(jīng)。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yǎng)性之術(shù),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shù)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jié)度,舍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①,病亦應(yīng)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辈≌哐浴耙训健,應(yīng)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jié)積在內(nèi),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fā)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nèi)實,故治之宜殊!奔锤髋c藥,明旦并起。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yī)曹吏劉租針胃管訖,便苦咳嗽,欲臥不安!辟⒃唬骸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彼烊缳⒀。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然本作士人,以醫(yī)見業(yè),意常自悔,后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shù)眉視,方欲暫還耳!钡郊,辭以妻病,數(shù)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fā)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于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shù)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崩粑贩ú皇,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后,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yǎng)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奔昂髳圩觽}舒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節(jié)選自《三國志·方技》)
【注】 ①壯:針灸術(shù)語。艾炙時,灼一次為一壯。
1.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應(yīng)便拔針,病亦行差 差:病愈
B.當引某許,若至,語人 許:一會兒
C.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fā)汗!被難其異 難:質(zhì)疑
D.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 信:果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若其虛詐,便收送之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B.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 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C.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 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D.若其虛詐,便收送之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
3.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華佗醫(yī)術(shù)造詣高深的一組是 ( )
①游學徐土,兼通數(shù)經(jīng) ②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yīng)除 ③若病結(jié)積在內(nèi),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 ④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 ⑤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⑥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華佗治病時,配制湯藥不過用幾味藥即可,他心里明了藥物的分量、比例,也用不著再稱量,把藥煮熟就讓病人服飲,告訴病人的禁忌及注意事項,病人很快就能痊愈。
B.華佗在實施腹部外科手術(shù)時使用“麻沸散”,一會兒病人便如醉死一樣,毫無知覺,這樣就開刀取出病人腹內(nèi)的結(jié)積物。他在針灸的用穴、進針、灸壯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C.郡守府中的官吏倪尋、李延同時到來就診,病痛的癥狀相同。華佗卻認為倪尋是外實癥,李延是內(nèi)實癥,所以治療的方法也不同。次日早晨兩人即都已病愈,行動自如。
D.華佗所處的社會醫(yī)生屬于“方技”,被視為“賤業(yè)”,但是華佗卻能夠以醫(yī)術(shù)養(yǎng)活自己并以服務(wù)人民群眾而自豪,最終因不愿意成為為統(tǒng)治者個人服務(wù)的醫(yī)官,被曹操殺害。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
譯文:
(2)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
譯文:
(3)佗術(shù)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
譯文: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22
精段閱讀。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1)選擇加粗的意義相同的兩項
[ ]
A.便可白公姥 |
B.堂上啟阿母 |
C.云有第三郎 |
D.幸可廣問訊 |
(2)選擇“相”字用法歸類正確的一組
[ ]
①兒已薄祿相 |
②會不相從許 |
③及時相遣歸 |
④相見常日稀 |
⑤還必相迎取 |
⑥好自相扶將 |
⑦嬉戲莫相忘 |
⑧仰頭相向鳴 |
⑨六合正相應(yīng) |
⑩悵然遙相望 |
誓天不相負 |
黃泉下相見 |
A.①⑦/②③④⑧⑩/⑤⑥⑨
B.①/②③⑤⑦⑩/④⑥⑧⑨
C.①/②③⑤⑥⑨/④⑦⑧⑩
D.①⑤/②④⑥⑩/③⑦⑧⑨
(3)選擇與“自名秦羅敷”中“自”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 ]
A.舉動自專由 |
B.我自不驅(qū)卿 |
C.自君別我后 |
D.自可斷來信 |
(4)選擇沒有通假字的一組
[ ]
①終老不復取 |
②伏惟啟阿母 |
③箱簾六七十 |
||
④摧藏馬悲哀 |
⑤幸復得此婦 |
⑥淚落便如瀉 |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⑤⑥ |
D.②⑤⑥ |
(5)選擇“區(qū)區(qū)”意義相同的兩句
[ ]
A.何乃太區(qū)區(qū) |
B.感君區(qū)區(qū)懷 |
C.此人非他,正是區(qū)區(qū) |
D.何異于以區(qū)區(qū)之羊投群狼 |
(6)選擇加粗詞古今義不同的項
[ ]
A.汝豈得自由 |
B.可憐體無比 |
C.結(jié)發(fā)同枕席 |
D.本自無教訓 |
E.槌床便大怒 |
F.葉葉相交通 |
G.卿可去成婚 |
H.小姑始扶床 |
I.舉動自專由 |
(7)選擇下列加粗詞語與“會不相從許”中“從許”用法不相同的項
[ ]
A.逼迫有阿母 |
B.其日牛馬嘶 |
C.仍更被驅(qū)遣 |
D.女行無偏斜 |
E.我有親父母 |
F.晝夜勤作息 |
(8)選擇理解有錯誤的一項
[ ]
A.“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表明了他們夫妻感情很深。
B.“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在惟孝為上的封建社會,他敢于為劉蘭芝辯護,表明他有敢于反抗封建家長的精神。
C.“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 北砻魉愿竦能浫酢
D.“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通過語言、動作的描寫,勾畫出一位專橫跋扈的封建家長的形象。
(9)《孔雀東南飛》的結(jié)尾寫了松柏、梧桐,枝枝葉蓋,鴛鴦雙飛,夜夜長鳴。這樣描寫的作用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P>
[ ]
A.男女主人公生不能偕老,死卻不分離。這種大團圓的結(jié)尾,寄寓了詩人深切的同情,寄托了人們的哀思。
B.這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手法,以孔雀失偶起興,以鴛鴦雙飛作結(jié),這種聯(lián)類夫妻分離的方法,富有民族特色。
C.這種浪漫的色彩,贊美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寄托了人們的愿望;同時也是對封建家長制的否定。
D.這種浪漫主義的色彩,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表現(xiàn)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封建制度的抗議和嘲弄。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22
精段閱讀。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1)選擇加粗的意義相同的兩項
[ ]
A.便可白公姥 |
B.堂上啟阿母 |
C.云有第三郎 |
D.幸可廣問訊 |
(2)選擇“相”字用法歸類正確的一組
[ ]
①兒已薄祿相 |
②會不相從許 |
③及時相遣歸 |
④相見常日稀 |
⑤還必相迎取 |
⑥好自相扶將 |
⑦嬉戲莫相忘 |
⑧仰頭相向鳴 |
⑨六合正相應(yīng) |
⑩悵然遙相望 |
誓天不相負 |
黃泉下相見 |
A.①⑦/②③④⑧⑩/⑤⑥⑨
B.①/②③⑤⑦⑩/④⑥⑧⑨
C.①/②③⑤⑥⑨/④⑦⑧⑩
D.①⑤/②④⑥⑩/③⑦⑧⑨
(3)選擇與“自名秦羅敷”中“自”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 ]
A.舉動自專由 |
B.我自不驅(qū)卿 |
C.自君別我后 |
D.自可斷來信 |
(4)選擇沒有通假字的一組
[ ]
①終老不復取 |
②伏惟啟阿母 |
③箱簾六七十 |
||
④摧藏馬悲哀 |
⑤幸復得此婦 |
⑥淚落便如瀉 |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⑤⑥ |
D.②⑤⑥ |
(5)選擇“區(qū)區(qū)”意義相同的兩句
[ ]
A.何乃太區(qū)區(qū) |
B.感君區(qū)區(qū)懷 |
C.此人非他,正是區(qū)區(qū) |
D.何異于以區(qū)區(qū)之羊投群狼 |
(6)選擇加粗詞古今義不同的項
[ ]
A.汝豈得自由 |
B.可憐體無比 |
C.結(jié)發(fā)同枕席 |
D.本自無教訓 |
E.槌床便大怒 |
F.葉葉相交通 |
G.卿可去成婚 |
H.小姑始扶床 |
I.舉動自專由 |
(7)選擇下列加粗詞語與“會不相從許”中“從許”用法不相同的項
[ ]
A.逼迫有阿母 |
B.其日牛馬嘶 |
C.仍更被驅(qū)遣 |
D.女行無偏斜 |
E.我有親父母 |
F.晝夜勤作息 |
(8)選擇理解有錯誤的一項
[ ]
A.“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表明了他們夫妻感情很深。
B.“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在惟孝為上的封建社會,他敢于為劉蘭芝辯護,表明他有敢于反抗封建家長的精神。
C.“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表明他性格的軟弱。
D.“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通過語言、動作的描寫,勾畫出一位專橫跋扈的封建家長的形象。
(9)《孔雀東南飛》的結(jié)尾寫了松柏、梧桐,枝枝葉蓋,鴛鴦雙飛,夜夜長鳴。這樣描寫的作用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P>
[ ]
A.男女主人公生不能偕老,死卻不分離。這種大團圓的結(jié)尾,寄寓了詩人深切的同情,寄托了人們的哀思。
B.這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手法,以孔雀失偶起興,以鴛鴦雙飛作結(jié),這種聯(lián)類夫妻分離的方法,富有民族特色。
C.這種浪漫的色彩,贊美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寄托了人們的愿望;同時也是對封建家長制的否定。
D.這種浪漫主義的色彩,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表現(xiàn)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封建制度的抗議和嘲弄。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年江蘇省鹽城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題。
(孟子)曰:“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瘎t王許之乎?”
(齊宣王)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遣粸橐,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度之!”
……
曰:“吾閽,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節(jié)選自《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挾太山以超北海超:超過 |
B.權(quán),然后知輕重權(quán):秤量 |
C.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樂歲:豐年 |
D.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妻子:妻子和兒女 |
A.①②兩個“之”字相同③④兩個“其”字也相同 |
B.①②兩個“之”字相同③④兩個“其”字不同 |
C.①②兩個“之”字不同③④兩個“其”字也不同 |
D.①②兩個“之”字不同③④兩個“其”字相同 |
A.①③⑤ | B.①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A.孟子用“挾太山以超北!焙汀盀殚L者折枝”兩個比喻,闡明了“不能”和“不為”的區(qū)別,目的是說明齊宣王不行王道是“不為”而非“不能”。 |
B.“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中的“本’指的是,使百姓具有使生活長久富足的產(chǎn)業(yè)。 |
C.孟子認為,老百姓如果過上不饑不寒的生活,就能講禮義做好事,就會擁戴國君實現(xiàn)王道。 |
D.孟子在闡述王道仁政模式圖時,以一組排比句對稱說出,顯得很有氣勢。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年江蘇省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題。
(孟子)曰:“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瘎t王許之乎?”
(齊宣王)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遣粸橐,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度之!”
……
曰:“吾閽,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節(jié)選自《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挾太山以超北海超:超過 |
B.權(quán),然后知輕重權(quán):秤量 |
C.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樂歲:豐年 |
D.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妻子:妻子和兒女 |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故民之從之也輕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 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A.①②兩個“之”字相同③④兩個“其”字也相同 |
B.①②兩個“之”字相同③④兩個“其”字不同 |
C.①②兩個“之”字不同③④兩個“其”字也不同 |
D.①②兩個“之”字不同③④兩個“其”字相同 |
3.下列句子中全都屬于孟子闡述施行王道的具體措施的一項是(3分)
①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②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③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⑤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⑥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
A.①③⑤ |
B.①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4.下面是對選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孟子用“挾太山以超北!焙汀盀殚L者折枝”兩個比喻,闡明了“不能”和“不為”的區(qū)別,目的是說明齊宣王不行王道是“不為”而非“不能”。 |
B.“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中的“本’指的是,使百姓具有使生活長久富足的產(chǎn)業(yè)。 |
C.孟子認為,老百姓如果過上不饑不寒的生活,就能講禮義做好事,就會擁戴國君實現(xiàn)王道。 |
D.孟子在闡述王道仁政模式圖時,以一組排比句對稱說出,顯得很有氣勢。 |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3分)
▲ ▲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3分)
▲ ▲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4分)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孟子)曰:“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瘎t王許之乎?”
(齊宣王)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遣粸橐,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度之!”
……
曰:“吾閽,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節(jié)選自《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挾太山以超北海 超:超過
B.權(quán),然后知輕重 權(quán):秤量
C.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樂歲:豐年
D.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妻子:妻子和兒女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故民之從之也輕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 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A.①②兩個“之”字相同 ③④兩個“其”字也相同
B.①②兩個“之”字相同 ③④兩個“其”字不同
C.①②兩個“之”字不同 ③④兩個“其”字也不同
D.①②兩個“之”字不同 ③④兩個“其”字相同
3.下列句子中全都屬于孟子闡述施行王道的具體措施的一項是
①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②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③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⑤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⑥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面是對選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孟子用“挾太山以超北!焙汀盀殚L者折枝”兩個比喻,闡明了“不能”和“不為”的區(qū)別,目的是說明齊宣王不行王道是“不為”而非“不能”。
B.“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中的“本’指的是,使百姓具有使生活長久富足的產(chǎn)業(yè)。
C.孟子認為,老百姓如果過上不饑不寒的生活,就能講禮義做好事,就會擁戴國君實現(xiàn)王道。
D.孟子在闡述王道仁政模式圖時,以一組排比句對稱說出,顯得很有氣勢。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西省吉安縣中、泰和中學、遂川中學2012屆高三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屆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19分)
劉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又名子聰,拜官后始更今名。十七,為邢臺節(jié)度使府令史,以養(yǎng)其親。居常郁郁不樂,一日投筆嘆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沒①為刀筆吏乎!丈夫不遇于世,當隱居以求志耳!奔礂壢,隱武安山中。
世祖在潛邸②,海云禪師被召,聞其博學多材藝,邀與俱行。既入見,應(yīng)對稱旨,屢承顧問。秉忠于書無所不讀,至于天文、地理、律歷、三式六壬遁甲之屬,無不精通。論天下事如指諸掌,世祖大愛之。癸丑,從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贊③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殺,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從伐宋,復以云南所言力贊于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
中統(tǒng)元年,世祖即位,問以治天下之大經(jīng)、養(yǎng)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舊典,參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條列以聞。于是朝廷舊臣、山林遺逸之士,咸見錄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雖居左右,而猶不改舊服。至元元年,翰林學士王鶚奏言:“秉忠久侍籓邸④,積有歲年,參帷幄之密謀,定社稷之大計,忠勤勞績,宜被褒崇!钡塾[奏,即日拜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領(lǐng)中書省事。詔以翰林侍讀學士竇默之女妻之。秉忠既受命,以天下為己任,事無巨細,凡有關(guān)于國家大體者,知無不言,言無不聽,帝寵任愈隆。燕閑顧問,輒推薦人物可備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為名臣。
十一年秋八月,秉忠無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聞驚悼,謂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陰陽術(shù)數(shù)之精,占事知來,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聞也!背鰞(nèi)府錢具棺斂,遣禮部侍郎趙秉溫護其喪還葬大都。
秉忠自幼好學,至老不衰,雖位極人臣而齋居蔬食終日澹然不異平昔每以吟詠自適其詩蕭散閑淡類其為人。有文集十卷。無子,以弟秉恕子蘭璋后。
(節(jié)選自《元史·劉秉忠傳》)
【注釋】①汩(gǔ)沒:沉沒,埋沒。②潛。褐柑熳蛹次磺熬幼〉恼。③贊:告訴,介紹。④籓。悍醯母,這里指代皇帝。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居常郁郁不樂居:居然 |
B.問以治天下之大經(jīng)經(jīng):原則、根本 |
C.燕閑顧問燕:通“宴”,安閑 |
D.每贊以天地之好生每:常常,往往 |
A.以養(yǎng)其親是時以大中丞吳者為魏之私人 |
B.乃汩沒為刀筆吏乎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
C.定社稷之大計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
D.而猶不改舊服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
A.本文選材合理,主要刻畫了劉秉忠博學多才,通古曉今,為官后又以天下為己任,知無不言、盡心竭力的形象。 |
B.劉秉忠以才學和忠誠贏得皇帝的恩遇與信任,他借此推舉自己身邊的人,培養(yǎng)了自己的勢力,世祖因此在國事上更加依賴他。 |
C.本文雖是為劉秉忠作傳,卻也塑造了一位知人善任、樂納忠言、體恤臣下的元世祖形象,成就了一段明主賢臣的佳話。 |
D.文章描寫投筆歸隱這一細節(jié),巧妙刻畫了劉秉忠胸懷大志、不甘平庸的性格特點;引述了翰林學士王鶚的奏章內(nèi)容,又從一個側(cè)面表明劉秉忠忠心勤懇辛苦功高,深得人心。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屆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19分)
劉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又名子聰,拜官后始更今名。十七,為邢臺節(jié)度使府令史,以養(yǎng)其親。居常郁郁不樂,一日投筆嘆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沒①為刀筆吏乎!丈夫不遇于世,當隱居以求志耳!奔礂壢,隱武安山中。
世祖在潛邸②,海云禪師被召,聞其博學多材藝,邀與俱行。既入見,應(yīng)對稱旨,屢承顧問。秉忠于書無所不讀,至于天文、地理、律歷、三式六壬遁甲之屬,無不精通。論天下事如指諸掌,世祖大愛之。癸丑,從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贊③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殺,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從伐宋,復以云南所言力贊于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
中統(tǒng)元年,世祖即位,問以治天下之大經(jīng)、養(yǎng)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舊典,參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條列以聞。于是朝廷舊臣、山林遺逸之士,咸見錄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雖居左右,而猶不改舊服。至元元年,翰林學士王鶚奏言:“秉忠久侍籓邸④,積有歲年,參帷幄之密謀,定社稷之大計,忠勤勞績,宜被褒崇!钡塾[奏,即日拜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領(lǐng)中書省事。詔以翰林侍讀學士竇默之女妻之。秉忠既受命,以天下為己任,事無巨細,凡有關(guān)于國家大體者,知無不言,言無不聽,帝寵任愈隆。燕閑顧問,輒推薦人物可備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為名臣。
十一年秋八月,秉忠無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聞驚悼,謂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陰陽術(shù)數(shù)之精,占事知來,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聞也!背鰞(nèi)府錢具棺斂,遣禮部侍郎趙秉溫護其喪還葬大都。
秉忠自幼好學,至老不衰,雖位極人臣而齋居蔬食終日澹然不異平昔每以吟詠自適其詩蕭散閑淡類其為人。有文集十卷。無子,以弟秉恕子蘭璋后。
(節(jié)選自《元史·劉秉忠傳》)
【注釋】①汩(gǔ)沒:沉沒,埋沒。②潛。褐柑熳蛹次磺熬幼〉恼。③贊:告訴,介紹。④籓。悍醯母,這里指代皇帝。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居常郁郁不樂 居:居然
B.問以治天下之大經(jīng) 經(jīng):原則、根本
C.燕閑顧問 燕:通“宴”,安閑
D.每贊以天地之好生 每:常常,往往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養(yǎng)其親 是時以大中丞吳者為魏之私人
B.乃汩沒為刀筆吏乎 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C.定社稷之大計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D.而猶不改舊服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3.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選材合理,主要刻畫了劉秉忠博學多才,通古曉今,為官后又以天下為己任,知無不言、盡心竭力的形象。
B.劉秉忠以才學和忠誠贏得皇帝的恩遇與信任,他借此推舉自己身邊的人,培養(yǎng)了自己的勢力,世祖因此在國事上更加依賴他。
C.本文雖是為劉秉忠作傳,卻也塑造了一位知人善任、樂納忠言、體恤臣下的元世祖形象,成就了一段明主賢臣的佳話。
D.文章描寫投筆歸隱這一細節(jié),巧妙刻畫了劉秉忠胸懷大志、不甘平庸的性格特點;引述了翰林學士王鶚的奏章內(nèi)容,又從一個側(cè)面表明劉秉忠忠心勤懇辛苦功高,深得人心。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雖位極人臣而齋居蔬食終日澹然不異平昔每以吟詠自適其詩蕭
散閑淡類其為人。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 從伐宋,復以云南所言力贊于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秉忠采祖宗舊典,參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條列以聞。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