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吾與徐公孰美/太后之色少解/鄒忌修八尺有余/闕秦以利晉
B.莫春者,春服既成/必勿使反/奉厚而無勞/唯求則非邦也與
C.鼓瑟希,鏗爾/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日三四里,少益嗜食/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D.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恃輦而行/老臣今者殊不欲食/形貌昳麗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吾與徐公孰美/太后之色少解/鄒忌修八尺有余/闕秦以利晉
B.莫春者,春服既成/必勿使反/奉厚而無勞/唯求則非邦也與
C.鼓瑟希,鏗爾/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日三四里,少益嗜食/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D.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恃輦而行/老臣今者殊不欲食/形貌昳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中學教材全解 高考總復習全解 語文 一輪復習·必修課程 山東人民版 題型:013

下列每組句子中全都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謙約節(jié)儉,廉公有威 吾與徐公孰美

B.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知明而行

C.不費牛酒,終亡火患 雖有槁暴

D.君子生非異也 以為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 高二語文 蘇教版(新課標·2004年初審) 蘇教版(新課標·2004年初審) 題型:048

《廉頗藺相如列傳》課內語段閱讀題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問題。

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蓖踉唬骸叭∥徼,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

找出這段文字中的通假字。

①________通________,②________通________。

(2)

下列“以”字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秦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

[  ]

A.

趙王豈以璧之故欺秦邪

B.

以嚙人,無御之者

C.

余船以次俱進

D.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3)

下列對“而”字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秦強而趙弱、谇匾猿乔箬刀w不許、鄢侨脍w而璧留秦 ④徐而察之

[  ]

A.

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B.

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

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D.

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4)

下列加粗“之”的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A.

項伯乃夜馳沛公軍

B.

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C.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

D.

孰知賦斂毒有甚是蛇者乎

(5)

下列畫線的詞用法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

[  ]

A.

于是王

B.

寧許以秦曲

C.

臣請璧歸趙

D.

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6)

下列有關文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A.

這一段寫藺相如出使前,初步表現(xiàn)出來的膽識。

B.

本段寫藺相如向趙王分析強弱形勢,權衡曲直利害,提出“寧許以負秦曲”的對策,并自告奮勇接受出使秦國的重任。

C.

藺相如決定許璧于秦,是從國勢的強弱上考慮的,不囿于一事之象、一時之見,故而他的判斷符合客觀形勢。

D.

根據(jù)文意,“王必無人”中的“必”解釋為“一定,肯定”義,更能表現(xiàn)藺相如的智勇雙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中語文綜合題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問題。

  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蓖踉唬骸叭∥徼,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壁w王于是遵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找出這段文字中的通假字。

 、伲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咄ǎ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冢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咄ǎ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摺

2.下列“以”字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

  例句:秦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

A.趙王豈以璧之故欺秦邪    B.以嚙人,無御之者

C.余船以次俱進        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3.下列對“而”字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

  ①秦強趙弱      、谇匾猿乔箬趙不許

 、鄢侨脍w璧留秦    、苄察之

A.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4.下列加粗“之”的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

A.項伯乃夜馳沛公軍     B.均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C.公輸盤為楚造云梯械    D.孰知賦斂毒有甚是蛇者乎

5.下列加粗的詞用法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  ]。

A.于是王召     B.寧許以秦曲

C.臣請璧歸趙    D.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6.下列有關文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這一段寫藺相如出使前,初步表現(xiàn)出來的膽識。

B.本段寫藺相如向趙王分析強弱形勢,權衡曲直利害,提出“寧許以負秦曲”的對策,并自告奮勇接受出使秦國的重任。

C.藺相如決定許璧于秦,是從國勢的強弱上考慮的,不囿于一事之象、一時之見,故而他的判斷符合客觀形勢。

D.根據(jù)文意,“王必無人”中的“必”解釋為“一定,肯定”義,更能表現(xiàn)藺相如的智勇雙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題。
張禹字伯達,趙國襄人也。禹性篤厚節(jié)儉。父卒,汲吏人賻送前后數(shù)百萬,悉無所受。又以田宅推與伯父,身自寄止。
永平八年,舉孝廉,稍遷;建初中,拜揚州刺史。當過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難于濟步。禹將度,吏固請不聽。禹厲言曰:“子胥如有靈,知吾志在理察枉訟,豈危我哉?”遂鼓楫而過。歷行郡邑,深幽之處莫不畢到,親錄囚徒,多所明舉。吏民希見使者,人懷喜悅,美德怨惡,莫不自歸焉。
元和二年,轉兗州剌史,亦有清平稱。三年,遷下邳相。徐縣北界有蒲陽坡,傍多良田,而堙廢莫修。禹為開水門,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數(shù)百頃。勸率吏民,假與種糧,親自勉勞,遂大收谷實。鄰郡貧者歸之千余戶,室廬相屬,其下成市。后歲至墾千余頃,民用溫給。功曹史戴閏,故太尉掾也,權動郡內。有小譴,禹令自致徐獄,然后正其法。自長史以下,莫不震肅。
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園廟,禹以太尉兼衛(wèi)尉留守。聞車駕當進幸江陵,以為不宜冒險遠,驛馬上諫。詔報曰:“祠謁既訖,當南禮大江,會得君奏,臨漢回輿而旋!奔靶羞,禹特蒙賞賜。
延平元年,遷為太傅,錄尚書事。鄧太后以殤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內,乃詔禹舍宮中。給帷帳床褥,太官朝夕進食,五日一歸府。每朝見,特贊,與三公絕席。及安帝即位,數(shù)上疾乞身。
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鄉(xiāng)侯,食邑千二百戶。五年,以陰陽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
《后漢書?張禹傳》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傍多良田,而堙廢莫修  / 吾所以為此者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鄰郡貧者歸之千余戶  /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
C.禹以太尉兼衛(wèi)尉留守  / 欲以棺槨之大夫禮葬之
D.乃詔禹舍宮中  / 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
9、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張禹有政績的一組是           (  )
①汲吏人賻送前后數(shù)百萬,悉無所受
②禹為開水門,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數(shù)百頃
③勸率吏民,假與種糧,親自勉勞,遂大收谷實
④后歲至墾千余頃,民用溫給
⑤吏民希見使者,人懷喜悅
⑥及行還,禹特蒙賞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
A.張禹為人忠厚,別人送來的為他父親辦喪事的財物,他一概不收;為了節(jié)約,他把田地房屋都給了他的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里。
B.張禹當官為民,任揚州刺史時,親自察驗,糾正了許多冤案;擔任下邳相時,興修水利,開墾農(nóng)田,老百姓能溫飽自給。
C.永元十五年,皇上要南巡祭祀江陵的園廟,張禹認為皇上不應該冒險到太遠的地方去,于是派驛使送去勸諫的奏章,皇上走到半路就回來了。
D.張禹深受鄧太后器重,在朝中的地位超過了三公,因制定政策有功,被封為安鄉(xiāng)侯,后又因身體不適,被免去了這一爵位。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①子胥如有靈,知吾志在理察枉訟,豈危我哉?(3分)
譯文:                                                         
②歷行郡邑,深幽之處莫不畢到,親錄囚徒,多所明舉。(3分)
譯文:                                                            
③每朝見,特贊,與三公絕席。(3分)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題。

張禹字伯達,趙國襄人也。禹性篤厚節(jié)儉。父卒,汲吏人賻送前后數(shù)百萬,悉無所受。又以田宅推與伯父,身自寄止。

永平八年,舉孝廉,稍遷;建初中,拜揚州刺史。當過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難于濟涉。禹將度,吏固請不聽。禹厲言曰:“子胥如有靈,知吾志在理察枉訟,豈危我哉?”遂鼓楫而過。歷行郡邑,深幽之處莫不畢到,親錄囚徒,多所明舉。吏民希見使者,人懷喜悅,美德怨惡,莫不自歸焉。

元和二年,轉兗州刺史,亦有清平稱。三年,遷下邳相。徐縣北界有蒲陽坡,傍多良田,而堙廢莫修。禹為開水門,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數(shù)百頃。勸率吏民,假與種糧,親自勉勞,遂大收谷實。鄰郡貧者歸之千余戶,室廬相屬,其下成市。后歲至墾千余頃,民用溫給。功曹史戴閏,故太尉掾也,權動郡內。有小譴,禹令自致徐獄,然后正其法。自長史以下,莫不震肅。

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園廟,禹以太尉兼衛(wèi)尉留守。聞車駕當進幸江陵,以為不宜冒險遠,驛馬上諫。詔報曰:“祠謁既訖,當南禮大江,會得君奏,臨漢回輿而旋!奔靶羞,禹特蒙賞賜。

延平元年,遷為太傅,錄尚書事。鄧太后以殤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內,乃詔禹舍宮中。給帷帳床褥,太官朝夕進食,五日一歸府。每朝見,特贊,與三公絕席。及安帝即位,數(shù)上疾乞身。

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鄉(xiāng)侯,食邑千二百戶。五年,以陰陽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

《后漢書•張禹傳》

8、選出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吏固請不聽             固:堅決         B、室廬相屬           屬:連接

C、有小譴,禹令自致徐獄   譴:斥責         D、乃詔禹舍宮中       舍:離開

9、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張禹有政績的一組是

①汲吏人賻送前后數(shù)百萬,悉無所受   ②禹為開水門,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數(shù)百頃

③及行還,禹特蒙賞賜               ④后歲至墾千余頃,民用溫給

⑤吏民希見使者,人懷喜悅           ⑥勸率吏民,假與種糧,親自勉勞,遂大收谷實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張禹為人忠厚,別人送來的為他父親辦喪事的財物,他一概不收;為了節(jié)約,他把田地房屋都給了他的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里。

B、張禹當官為民,任揚州刺史時,親自察驗,糾正了許多冤案;擔任下邳相時,興修水利,開墾農(nóng)田,老百姓能溫飽自給。

C、永元十五年,皇上要南巡祭祀江陵的園廟,張禹認為皇上不應該冒險到太遠的地方去,于是派驛使送去勸諫的奏章,皇上走到半路就回來了。

D、張禹深受鄧太后器重,在朝中的地位超過了三公,因制定政策有功,被封為安鄉(xiāng)侯,后又因身體不適,被免去了這一爵位。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子胥如有靈,知吾志在理察枉訟,豈危我哉?

譯文:

(2)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譯文:

(3)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題。

張禹字伯達,趙國襄人也。禹性篤厚節(jié)儉。父卒,汲吏人賻送前后數(shù)百萬,悉無所受。又以田宅推與伯父,身自寄止。

永平八年,舉孝廉,稍遷;建初中,拜揚州刺史。當過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難于濟涉。禹將度,吏固請不聽。禹厲言曰:“子胥如有靈,知吾志在理察枉訟,豈危我哉?”遂鼓楫而過。歷行郡邑,深幽之處莫不畢到,親錄囚徒,多所明舉。吏民希見使者,人懷喜悅,美德怨惡,莫不自歸焉。

元和二年,轉兗州刺史,亦有清平稱。三年,遷下邳相。徐縣北界有蒲陽坡,傍多良田,而堙廢莫修。禹為開水門,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數(shù)百頃。勸率吏民,假與種糧,親自勉勞,遂大收谷實。鄰郡貧者歸之千余戶,室廬相屬,其下成市。后歲至墾千余頃,民用溫給。功曹史戴閏,故太尉掾也,權動郡內。有小譴,禹令自致徐獄,然后正其法。自長史以下,莫不震肅。

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園廟,禹以太尉兼衛(wèi)尉留守。聞車駕當進幸江陵,以為不宜冒險遠,驛馬上諫。詔報曰:“祠謁既訖,當南禮大江,會得君奏,臨漢回輿而旋!奔靶羞,禹特蒙賞賜。

延平元年,遷為太傅,錄尚書事。鄧太后以殤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內,乃詔禹舍宮中。給帷帳床褥,太官朝夕進食,五日一歸府。每朝見,特贊,與三公絕席。及安帝即位,數(shù)上疾乞身。

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鄉(xiāng)侯,食邑千二百戶。五年,以陰陽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

《后漢書•張禹傳》

10、選出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吏固請不聽        固:堅決         B、室廬相屬      屬:連接

C、有小譴,禹令自致徐獄  譴:斥責     D、乃詔禹舍宮中  舍:離開

11、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張禹有政績的一組是

①汲吏人賻送前后數(shù)百萬,悉無所受   ②禹為開水門,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數(shù)百頃

③及行還,禹特蒙賞賜               ④后歲至墾千余頃,民用溫給

⑤吏民希見使者,人懷喜悅 ⑥勸率吏民,假與種糧,親自勉勞,遂大收谷實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張禹為人忠厚,別人送來的為他父親辦喪事的財物,他一概不收;為了節(jié)約,他把田地房屋都給了他的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里。

B、張禹當官為民,任揚州刺史時,親自察驗,糾正了許多冤案;擔任下邳相時,興修水利,開墾農(nóng)田,老百姓能溫飽自給。

C、永元十五年,皇上要南巡祭祀江陵的園廟,張禹認為皇上不應該冒險到太遠的地方去,于是派驛使送去勸諫的奏章,皇上走到半路就回來了。

D、張禹深受鄧太后器重,在朝中的地位超過了三公,因制定政策有功,被封為安鄉(xiāng)侯,后又因身體不適,被免去了這一爵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屆湖北省高三5月適應性考試(三)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帆山子傳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員,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別號也。性逋宕不羈。讀經(jīng)書悉通曉,卒不為先儒所囿。嘗曰:“漢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誤也。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視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歸家能毆兄妹者賞,受賞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無也。善為學者,務究大義而順人情以設教。”其持論快徹,大率類是。余每至邗江,必招與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談,汩汩如傾河。尤長于說往事,敘先賢遺跡。凡可喜可愕,可嗢噱絕倒者,騰其口抑揚而高下之,盡態(tài)極妍。

身短而髯,圓面。終身布衣,家無擔石,氣象充充然,不類貧者。逡巡有恥,遇人無機心。假館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舉矣。居常不系襪,或戴道士冠,掛塵尾。幾上羅列圖書、珮環(huán)。橢狹零星,手自摹拭。見美男子則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隨,或尤之,笑曰:“吾何與哉?《易》稱‘見金夫,不有躬’,圣人詔我矣。”其風趣如此。

論曰:莊子有“人貌而天”之說,帆山子真氣盎然,蓋純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終。聞臨終預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盡貽朋好,拱手而逝。自稱無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摯友江吟香素敦風義,有友五人,哀其無后,每逢寒食,輒具雞黍紙錢。設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蓋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殯”之義。嗚呼,仁哉!                                (選自《袁枚全集》,有刪改)

 注:①嗢噱(Wà jué):笑談,笑話。  ②金夫:有錢有勢的男子。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持論快               徹:透徹

B.圣人我矣               詔:教導

C.敘先賢遺跡               遺跡:留下蹤跡

D.自稱無方之民             無方:不行禮義

2.下列句子中,全都體現(xiàn)帆山子性格“不羈”的一組是(3分)

①漢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誤也     ②扼腕而談,汩汩如傾河

③騰其口抑揚而高下之                         ④逡巡有恥,遇人無機心

⑤居常不系襪,或戴道士冠,掛塵尾             ⑥橢狹零星,手自摹拭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帆山子看來,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視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毆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B.文章結尾說帆山子有仁愛之心,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節(jié)就會在寺廟中設靈位祭祀他。

C.帆山子見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亂,眼睛盯著而腳像要跟著,他卻風趣幽默地解釋說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D.帆山子是一位隱士,為人豪放不羈而又自尊自愛,談吐、舉止都顯示出他是—個“真氣盎然”的人。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讀經(jīng)書悉通曉,卒不為先儒所囿。(3分)

(2)善為學者,務究大義而順人情以設教。(3分)

(3)假館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舉矣。(3分)

5.用斜線“/”給下面畫線的文言文斷句。(限6處)(3分)

王荊公介甫,退處金陵。一 日 幅 巾 杖 屨 獨 游 山 寺 遇 數(shù) 客 盛 談 文 史 詞辨 紛 然 公 坐 其 下 人 莫 之 顧 。有一客徐問公曰:“亦知書否?”公唯唯而已,復問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眾人惶恐,慚俯而去。

(選自《青瑣高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