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加粗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②謂其人曰 ③而勿正,心勿忘 ④立天下之正位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二設計指導語文粵教版 粵教版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二全優(yōu)指導語文粵教版 粵教版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桂壯紅皮書·高考總復習系列·高考紅皮書·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下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樂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下列加粗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朝濟而夕設版焉
C.失其所與,不知
D.秦伯說,與鄭人盟
2.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D.夫晉,何厭之有
3.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對其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甲組:越國以鄙遠 朝濟而夕設版焉
乙組:既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
[ ]
A.“以”和“而”相同,兩個“封”也相同
B.“以”和“而”不同,兩個“封”也不同
C.“以”和“而”相同,兩個“封”不同
D.“以”和“而”不同,兩個“封”相同
4.對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兵的一番話,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燭之武先分析滅鄭于秦所失和存鄭于秦所得,再分析晉之不講信義和野心很大,以此說服了秦伯。
B.燭之武采用條分縷析的方法,從情、理、利多方位展開說服工作。
C.燭之武在分析鄭國的命運對秦的影響時,采用了對比的方法。
D.燭之武自始至終將秦、晉兩國加以對照,在對照中使秦伯看透了晉國的目的。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黃岡重點作業(yè) 高一語文(下) 題型:048
閱讀下段古文,完成文后題目。
長樂公主將出降,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愛之,敕有司資倍于永嘉長公主。魏征諫曰:“昔漢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豈得與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陽。今資送公主,倍于長主,得無異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后嘆曰:“妾亟問陛下稱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觀其引禮義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與陛下結發(fā)為夫婦,曲承恩禮,每將有言必俟顏色,不敢輕犯威嚴,況以人臣之疏遠,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從!币蛘埱仓惺賚錢四百緍,絹四百匹以賜征,且語之曰:“聞公正直,乃今見之,故以相賞。公宜常秉此心,勿轉移也!鄙嘗罷朝,怒曰:“會須殺此田舍翁!焙髥枮檎l,上曰:“魏征每廷辱我!焙笸,具朝服立于庭,上驚聞其故。后曰:“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上乃悅。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十》)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長樂公主將出降 降:出嫁。
B.妾亟問陛下稱重魏征 亟:屢次。
C.每將有言必俟顏色 俟:觀察
D.因請遣中使賚錢四百緍 賚:賞賜。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我子豈得與先帝子比!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
B.上然其言,入告皇后。
沛公然其計,從之。
C.聞公正直,今乃見之,故以相賞。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D.上嘗罷朝。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3.從句式的角度看,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部分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敕有司資倍于永嘉長公主。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③得無異于明帝之意乎!
④日食飲得無衰乎?
[ ]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4.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皇上“敕有司資倍于長公主”的做法是因為長公主乃皇后所生,而且自己特別寵愛她。
B.魏征進諫皇上,皇上同意他的說法。后由于他常常在延上直言勸諫,這使得皇上發(fā)怒說,“今須殺此田舍翁”。
C.皇后深明大義,她贊賞魏征的直言勸諫,派人“賚錢四百緍,絹四百匹以賜征!
D.皇后起初不敢冒犯皇上一點點威嚴,后來,卻“具朝服立于庭”,給皇上說明主明臣直的道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突破重點線·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題。
歙與蓋延、馬成進攻公孫述將王元、環(huán)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勝遂進。蜀人大懼,使刺客刺歙,未殊。馳召蓋延。延見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視。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無以報國,故呼巨卿欲相屬以軍事,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刃雖在身,不能勒兵斬公邪?”延收淚強起,受所誡。
歙自書表曰:“臣夜人定后,為蜀人所賊傷,中臣要害。臣不敢自惜,誠恨奉職不稱,以為朝廷羞。夫理國以得賢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鯁可任,愿陛下裁察。又臣兄弟不肖,終恐被罪。陛下哀憐,數(shù)賜教督。”投筆抽刀而絕。帝聞大驚,省書覽涕。
(1)對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和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比較下面兩組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兩個“哀”相同,兩個“涕”不同。
B.兩個“哀”相同,兩個“涕”相同。
C.兩個“哀”不同,兩個“涕”相同。
D.兩個“哀”不同,兩個“涕”不同。
(3)從下面一段話中選出的四個詞語都是表示人物稱謂的,在這一具體語境中,指稱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無以報國,故呼巨卿欲相屬以軍事,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刃雖在身,不能勒兵斬公邪?
[ ]
A.虎牙 B.使者
C.巨卿 D.公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練考新教堂 高二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5題
嗟夫!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而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于朝庭,贈謚美顯,榮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故予與同杜諸君子衷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對下列加粗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大閹亦逡巡畏義 。íq疑不決)
B.佯狂不知所之者 (假裝瘋狂)
C.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ü艜r編制戶口,十家為“伍”)
D.又有剪發(fā)杜門 (閉門不出)
2.下列句子加粗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義不相同的是
[ ]
A.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
B.不然,令人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
C.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
D.待圣人之書而投繯道路
3.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意義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①②兩個“發(fā)”字相同,③④兩個“之”字不同
B.①②兩個“發(fā)”字相同,③④兩個“之”字相同
C.①②兩個“發(fā)”字不同,③④兩個“之”字不同
D.①②兩個“發(fā)”字不同,③④兩個“之”字相同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①忠義暴于朝廷 、谒夭宦勗姇
[ ]
A.①忠義暴露在朝廷上 ②從來沒有聽說《詩經(jīng)》《書經(jīng)》的教誨
B.①忠義暴露在朝廷上、趶膩頉]有受過詩書的教誨
C.①忠義顯露在朝廷上、趶膩頉]有受過詩書的教誨
D.①忠義顯露在朝廷上、趶膩頉]有聽說《詩經(jīng)》《書經(jīng)》的教誨
5.下面對這兩段文字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第一段表達了五人之死的崇高和可貴,顯示出五人之死的重大意義。
B.第二段,揭示文章的中心,闡明五人之死的巨大價值。
C.第一段敘議結合,以議為主,使文章不僅具有說服力,更具有感染力。
D.第二段主要運用對比的手法,如把“高爵顯位”之人的“辱人賤行”與五人“激昂不顧”對比,突出五人“榮于身后”的顯耀。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 高一語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 2002年審查) 人教版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