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沒有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罪益厚
B.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C.從而譽之
D.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子中沒有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     ]

A.罪益厚
B.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C.從而譽之
D.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xué)習(xí)周報 語文 高一年級語文版 2009-2010學(xué)年 第10期 總166期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樂毅報燕惠王書(節(jié)選)

  “自五伯以來,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為愜其志,以臣為不頓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國諸侯。臣不佞,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弗辭。

  “臣聞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于《春秋》[注];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稱于后世。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收八百歲之蓄積,及至棄群臣之日,余令詔后嗣之遺義。執(zhí)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順庶孽者,施及萌隸,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昔者伍子胥說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故吳王夫差不悟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跡者,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臣雖不佞,數(shù)奉教于君子矣?质逃咧H左右之說,而不察疏遠之行也,故敢以書報。唯君之留意焉!”

  注:《春秋》:古代編年史的通稱。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萬乘之強國        夷:鏟平

B.

以臣為不命,故裂地而封之 頓:挫折,耽誤,辜負

C.

而不察疏遠之行也      疏遠:冷落

D.

所以能循法令,順庶孽者   庶孽:庶子,妾生之子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①故吳王遠跡至

②若亡鄭而有益

B.

①青,取之于藍,青于藍

②朝濟夕設(shè)版焉

C.

①夫免身全功明先王之跡者

亂易整,不武

D.

①臣上計也

②臣壯也,猶不如人

(3)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語,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  ]

A.

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B.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C.

不測之罪

D.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4)

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P>

[  ]

A.

樂毅針對燕惠王的指責(zé),先說自己得到先王的重用,聯(lián)軍擊齊,威震當(dāng)世;再以伍子胥自比,表明對燕國忠心不二,但又不愿重返燕國。

B.

樂毅不愿重返燕國的主要原因是以免“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

C.

樂毅因擔(dān)心燕惠王輕信身邊近侍的話,不明白他的本意,所以寫了這封長信來表明自己并沒有負先王的知遇之恩。

D.

樂毅從剖析自己的心跡的角度出發(fā),表白了自己對先王的感激和依戀,闡述了自己對燕國的忠誠,同時用強烈的不滿和激烈的言辭反駁了燕惠王的指責(zé)。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臣不佞,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弗辭。

________________

(2)臣聞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稱于后世。

________________

(3)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張敞字子高,本河?xùn)|平陽人也。勃海、膠東盜賊并起,敞上書自請治之。天子征敞,拜膠東相,賜黃金三十斤。敞辭之官,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一切比三輔尤異。天子許之。敞到膠東,明設(shè)購賞,開群盜令相捕斬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尚書,調(diào)補縣令者數(shù)十人。由是盜賊解散,傳相捕斬。吏民翕然,國中遂平。

是時,潁川太守黃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視事數(shù)月,不稱,罷歸潁川。于是制詔御史:“其以膠東相敞守京兆尹!弊在w廣漢誅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數(shù)人皆不稱職。京師漸廢,長安市偷盜尤多,百賈苦之。上以問敞,敞以為可禁。敞既視事,求問長安父老。偷盜酋長數(shù)人,居皆溫厚,出從童騎,閭里以為長者。敞皆召見責(zé)問,因①其罪,把其宿負(過去做的壞事),令致諸偷以自贖。偷長曰:“今一旦召詣府,恐諸偷驚駭。愿一切受署!背ń砸詾槔,遣歸休。置酒,小偷悉來賀,且飲醉,偷長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閭閱出者,污赭輒收縛之,一日捕得數(shù)百人。窮治所犯,或一人百余發(fā),盡行法罰。由是桴鼓稀鳴,市無偷盜,天子嘉之。

敞為京兆,朝廷每有大議,引古今,處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數(shù)從之。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qū),自以便面②拊馬。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嫵。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nèi)、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鄙蠍燮淠,弗備責(zé)也。然終不得大位。(節(jié)選自漢??班固《漢書??張敞傳》)

[注]①貰:shì,寬貸,赦免。②便面:一種用來遮住面部的扇子。

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令致諸偷以自贖 致:捉到,抓住

B.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   勸:勸告

C.霸視事數(shù)月,不稱   視事:任職

D.偷長以赭污其衣裾   污:涂抹,作記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上名尚書調(diào)補縣令者數(shù)十人   B.天子數(shù)從之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

C.有司以奏敞 D.有過于畫眉者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3.下列對張敞能夠成功治理勃海、膠東盜賊的原因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張敞得到皇帝賜給的三十斤黃金,因此治盜的經(jīng)費充足,打擊盜匪得心應(yīng)手。

B.張敞得到皇帝特許的政策,捕盜有功的官吏可以記功提拔,優(yōu)待可以超過京畿三輔地區(qū)之同等情形。

C.張敞得益于群盜發(fā)生內(nèi)訌、互相殘殺,才平息兩地之盜患。

D.張敞手下官吏精明強干,能夠當(dāng)縣令的就有幾十人。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張敞主動要求擔(dān)任膠東相,治理盜賊,安定民眾,全國于是平安無事。

B.由于黃霸曾經(jīng)被評為政績第一,自以為是,結(jié)果京城長安治安混亂,盜賊特別多,皇帝特地下令讓張敞代理京兆尹職務(wù)。

C.張敞以盜制盜,讓幾個盜賊頭子在自己手下任職,并要他們在府衙擺酒慶賀,小偷們都來飲酒,于是乘機將他們逮捕。

D.皇帝十分器重張敞,多次采納他對國家大事的意見,張敞生活小節(jié)比較隨便,皇帝也沒有加以責(zé)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張敞字子高,本河?xùn)|平陽人也。勃海、膠東盜賊并起,敞上書自請治之。天子征敞,拜膠東相,賜黃金三十斤。敞辭之官,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一切比三輔尤異。天子許之。敞到膠東,明設(shè)購賞,開群盜令相捕斬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尚書,調(diào)補縣令者數(shù)十人。由是盜賊解散,傳相捕斬。吏民翕然,國中遂平。
是時,潁川太守黃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視事數(shù)月,不稱,罷歸潁川。于是制詔御史:“其以膠東相敞守京兆尹!弊在w廣漢誅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數(shù)人皆不稱職。京師漸廢,長安市偷盜尤多,百賈苦之。上以問敞,敞以為可禁。敞既視事,求問長安父老。偷盜酋長數(shù)人,居皆溫厚,出從童騎,閭里以為長者。敞皆召見責(zé)問,因①其罪,把其宿負(過去做的壞事),令致諸偷以自贖。偷長曰:“今一旦召詣府,恐諸偷驚駭。愿一切受署!背ń砸詾槔,遣歸休。置酒,小偷悉來賀,且飲醉,偷長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閭閱出者,污赭輒收縛之,一日捕得數(shù)百人。窮治所犯,或一人百余發(fā),盡行法罰。由是桴鼓稀鳴,市無偷盜,天子嘉之。
敞為京兆,朝廷每有大議,引古今,處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數(shù)從之。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qū),自以便面②拊馬。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嫵。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nèi)、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鄙蠍燮淠埽湄(zé)也。然終不得大位。(節(jié)選自漢?班固《漢書?張敞傳》)
[注]①貰:shì,寬貸,赦免。②便面:一種用來遮住面部的扇子。
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令致諸偷以自贖 致:捉到,抓住
B.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  勸:勸告
C.霸視事數(shù)月,不稱  視事:任職
D.偷長以赭污其衣裾  污:涂抹,作記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上名尚書調(diào)補縣令者數(shù)十人   B.天子數(shù)從之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
C.有司以奏敞 D.有過于畫眉者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3.下列對張敞能夠成功治理勃海、膠東盜賊的原因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張敞得到皇帝賜給的三十斤黃金,因此治盜的經(jīng)費充足,打擊盜匪得心應(yīng)手。
B.張敞得到皇帝特許的政策,捕盜有功的官吏可以記功提拔,優(yōu)待可以超過京畿三輔地區(qū)之同等情形。
C.張敞得益于群盜發(fā)生內(nèi)訌、互相殘殺,才平息兩地之盜患。
D.張敞手下官吏精明強干,能夠當(dāng)縣令的就有幾十人。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張敞主動要求擔(dān)任膠東相,治理盜賊,安定民眾,全國于是平安無事。
B.由于黃霸曾經(jīng)被評為政績第一,自以為是,結(jié)果京城長安治安混亂,盜賊特別多,皇帝特地下令讓張敞代理京兆尹職務(wù)。
C.張敞以盜制盜,讓幾個盜賊頭子在自己手下任職,并要他們在府衙擺酒慶賀,小偷們都來飲酒,于是乘機將他們逮捕。
D.皇帝十分器重張敞,多次采納他對國家大事的意見,張敞生活小節(jié)比較隨便,皇帝也沒有加以責(zé)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4全國各省市高考模擬試題匯編·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題。

  叔孫通者,薛人也。秦時以文學(xué)征,待詔博士。數(shù)歲,陳勝起山東,使者聞,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曰:“楚戍卒攻蘄入陳,于公如何?”博士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無將,將即反,罪死無赦。愿陛下急發(fā)兵擊!倍琅,作色。叔孫通前曰:“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為一家,毀郡縣城,鑠其兵,示天下不復(fù)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職,四方輻輳,安敢有反者!此群盜鼠竅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な匚窘癫墩,何足憂!倍老苍唬骸吧!北M問諸生,諸生或言反,或言盜。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諸言盜者皆罷之。乃賜叔孫通帛二十匹,衣一襲,拜為博士。叔孫通已出宮,反舍,諸生曰:“先生何言之諛也?”。通曰:“公不知也,亡去,后降漢。漢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也,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备叩墼唬骸暗脽o難乎?”叔孫通曰:“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復(fù)也。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鄙显唬骸翱稍嚍橹,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庇谑鞘鍖O通使征魯諸生三十余人。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后可興也。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彼炫c所征三十人西。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人臣無將,將即反  無將:沒有將領(lǐng)

B.案諸生言反者下吏  下吏:下為獄吏

C.度吾所能行為之   行為:做得到的

D.不知時變      時變:時勢變遷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陳勝起山東,使者

  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釁鼓!

B.此群盜鼠竊狗盜耳

  孟嘗君雞鳴狗盜之雄耳

C.亡去,后降漢

  問今是何世,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公所事者十主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3.對下列各句中“之”字稱代內(nèi)容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愿陛下急發(fā)兵擊      稱代“人臣”。

B.叔孫通知上益厭也     稱代“醉或妄呼,拔劍擊柱”者。

C.因時世人情為節(jié)文者也   稱代“禮者”,即“他們的”。

D.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  稱代漢的“朝儀禮規(guī)”。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叔孫通“知時變”的一組是

①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

②諸生言皆非也

③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

④魯有兩生不肯行

⑤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后可興也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叔孫通在秦二世就陳勝之事問諸儒生時能“知時變”,一反諸儒生之看法,使二世由怒轉(zhuǎn)喜。

B.凡是說陳勝是造反的,二世就命御史把他們交付下面官吏治罪;凡是說是盜賊的,就免了他們的職務(wù)。

C.叔孫通看到漢的朝儀太復(fù)雜了,就請求高帝讓他征聘魯?shù)氐娜迳妥约旱膶W(xué)生共同制訂簡單易行的朝儀。

D.叔孫通到魯?shù)卣髌溉迳,有兩人不肯?yīng)征,這兩人認為叔孫通的做法不合古道,制訂朝儀禮樂為時尚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題。
剛說
蘇  軾
  孔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庇衷唬骸扒裳粤钌r矣仁!彼梅騽傉,非好其剛也,好其仁也。所惡夫佞也,非惡其佞也,惡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難,常以身試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擠我于險者,皆異時可喜人也。吾以是知剛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國之初,吾歸自海南,見故人,問存沒,追論平生所見剛者,或不幸死矣。若孫君介夫諱立節(jié)者,真可謂剛者也。始吾弟子由為條例司屬官,以議不合引去。王荊公謂君曰:“吾條例司當(dāng)?shù)瞄_敏如子者!本υ唬骸肮赃^矣,當(dāng)求勝我者。若我輩人,則亦不肯為條例司矣!惫淮,徑起入戶,君亦趨出。君為鎮(zhèn)江軍書記,吾時通守錢塘,往來常、潤間,見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監(jiān)司皆新進少年,馭吏如束濕,不復(fù)以禮遇士大夫,而獨敬憚君,曰:“是抗丞相不肯為條例司者!
  謝麟經(jīng)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與蠻戰(zhàn)死,君為桂州節(jié)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盡斬之。君持不可。麟以語侵君。君曰: “獄當(dāng)論情,吏當(dāng)守法。逗撓不進,諸將罪也。既伏其辜矣,余人可盡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斬人,則經(jīng)制司自為之,我何與焉?”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獄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遷官。吾以是益知剛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時,可謂多君子,而曰“未見剛者”,以明其難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剛則折”!士患不剛耳,長養(yǎng)成就,猶恐不足,當(dāng)憂其太剛而懼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剛之罪。為此論者,鄙夫患失者也。(選自《蘇軾集·卷九十二·剛說》)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巧言令色,矣仁/鮮:很少。
B.吾條例司當(dāng)?shù)瞄_如子者/敏:聰明。
C.既伏其矣/辜:古代的一種酷刑。
D.則經(jīng)制司自為之,我何焉/與:參與。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一組是(    )
A.①而世曰“太剛則折”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①始吾弟子由條例司屬官②何以伐
C.①盡斬之②不義而富
D.①獨敬憚君②退論書策
3.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都體現(xiàn)孫介夫“剛毅”的一組是(    )
①吾條例司當(dāng)?shù)瞄_敏如子者
②若我輩人,則亦不肯為條例司矣
③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
④若必欲以非法斬人,則經(jīng)制司自為之,我何與焉
⑤君亦奏麟侵獄事
⑥吾以是益知剛者之必仁也
A.②④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倡導(dǎo)的并不是人必須擁有剛毅木訥的外表,而是在這外表之下的一顆仁愛之心。這才是孔子青睞剛毅木訥的人的真正原因。
B.王安石看中了孫介夫的才能,刻意排擠蘇轍,使他被迫辭官。但孫介夫礙于與蘇軾的交情,也沒有出任條例司的相關(guān)職務(wù)。
C.孫介夫擔(dān)任桂州節(jié)度判官的時候,為有罪的將士與上司謝麟據(jù)理力爭,終于使刑部采納了他的意見,免除了十二名官兵的死罪。
D.蘇軾認為士人不應(yīng)當(dāng)擔(dān)心過于剛正而被折損,反而應(yīng)該擔(dān)心自己無法修養(yǎng)品行成為利國利民的剛毅之士。
5.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平生多難,常以身試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伏其辜矣,余人可盡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斬人則經(jīng)制司自為之,我何與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活題巧解巧練·高二語文(下) 題型:013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問題。

  叔孫通者,薛人也。秦時以文學(xué)征,待詔博士。數(shù)歲,陳勝起山東,使者以聞,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曰:“楚戍卒攻蘄入陳,于公如何?”博士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無將,將即反,罪死無赦。愿陛下急發(fā)兵擊之!倍琅,作色。叔孫通前曰:“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為一家,毀郡縣城,鑠其兵,示天下不復(fù)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取,四方輻輳,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な匚窘癫墩,何足憂!倍老苍唬骸吧!北M問諸生,諸生或言反,或言盜。于是二世今御史案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宣言。諸言盜者皆罷之。乃賜叔孫通帛二十匹,衣一襲,拜為博士。叔孫通已出宮,反舍,諸生曰:“先生何言之諛也?”。通曰:“公不知也,我?guī)撞幻撚诨⒖冢?/B>”乃亡去,后降漢。漢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高帝曰:“得無難乎?”叔孫通曰:“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jié)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復(fù)也。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鄙显唬骸翱稍嚍橹,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庇谑鞘鍖O通使征魯諸生三十余人。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后可興也。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彼炫c所征三十人西。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人臣無將,將即反  無將:沒有將領(lǐng)。

B.案諸生言反者下吏  下吏:下為獄吏。

C.度吾所能行為之   行為:做得到的。

D.不知時變      時變:時勢變遷。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陳勝起山東,使者聞。

  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釁鼓!

B.此群盜鼠竊狗盜耳。

  孟嘗君雞鳴狗盜之雄耳。

C.亡去,后降漢。

  問今是何世,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公所事者十主。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3)對下列各句中“之”字稱代內(nèi)容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愿陛下急發(fā)兵擊。(稱代“人臣”)

B.叔孫通知上益厭也。(稱代“醉或妄呼,拔劍擊柱”者)

C.因時世人情為節(jié)文者也。(稱代“禮者”,即“他們的”)

D.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稱代漢的“朝儀禮規(guī)”)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叔孫通“知時變”的一組是:①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②諸生言皆非也。③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④魯有兩生不肯行。⑤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后可興也。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叔孫通在秦二世就陳勝之事問諸儒生時能“知時變”,一反諸儒生之看法,使二世由怒轉(zhuǎn)喜。

B.凡是說陳勝是造反的,二世就命御史把他們交付下面官吏治罪;凡是說是盜賊的,就免了他們的職務(wù)。

C.叔孫通看到漢的朝儀太復(fù)雜了,就請求高帝讓他征聘魯?shù)氐娜迳妥约旱膶W(xué)生共同制訂簡單易行的朝儀。

D.叔孫通到魯?shù)卣髌溉迳,有兩人不肯?yīng)征,這兩人認為叔孫通的做法不合古道,制訂朝儀禮樂為時尚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鵝籠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時,父知女必貴,慎卜婿,得鵝籠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為家也!奔夜,數(shù)年猶不能展一禮。

妹許某,家故豪,遽行聘。僮仆高帽束絳者將百人,筐篚里許。宗戚壓肩視,或曰:“乃姊家何似矣?”媼婢共圍其妹,歡笑吃吃。夫人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

一日,母出妹所聘幣,裁為妹服,忽慍曰:“爾姊勿復(fù)望此也!身屬布矣!”夫人聞之,即屏去絲帛,內(nèi)外惟布。再數(shù)年,鵝籠益落魄。夫人妹已結(jié)鴛鴦?wù),大鼓吹,簇鳳輿出閣去。夫人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

壬子秋,鵝籠歲二十四,舉于鄉(xiāng)。夫人母謂已出意外,即鵝籠亦急告娶,夫人謂母曰:“總遲矣!庇谑蛆Z籠愧而赴京。中兩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聞狀元貧,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執(zhí)事,宗戚媼婢間,視妹時加甚。夫人仍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

已而鵝籠奉特恩賜歸,以命服娶。撫、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驛庭候,鵝籠親迎。自毗陵抵鵝籠家,絳紗并兩岸數(shù)十里,縣令角帶出郊,伏道左。女子顯榮,聞見未之有也。

十年為相,夫人常以禮規(guī)放佚,故鵝籠當(dāng)時猶用寡過聞。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賜祭者七,遣官護喪歸,有司營葬。卒時語鵝籠曰:“地高墜重,公可休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為幸!遍啔q,鵝籠予告回里。久之,復(fù)夤緣再相,縱淫恣亂政,賜死。

贊曰:予至燕,聞鵝籠小帽青衫死古廟中,刑部錦衣諸官鑰門,復(fù)命去。尸掛三日,旨下始殮,牛車載柳棺出郭,無一視者。鵝籠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時所言,固已窺其微也。嗚呼!夫夫之得罪于國也,固先得罪于婦矣。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得鵝籠文,即婿之  婿:女婿    B.筐篚里許  亙:連續(xù)不斷

C.有司營葬  敕:命令            D.久之,復(fù)夤緣再相  夤緣:攀附權(quán)貴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吾恃文為家也            ②臣從計,大王亦幸赦臣

B.①聞見未有也                         ②屈平嫉王聽不聰也

C.①夫人卒京邸                        ②以勇氣聞諸侯

D.①牛車載柳棺出郭,無一視  ②至激于義理,不然

3.下列各組句式與“僮仆高帽束絳者將百人”一句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移公帑金代行聘    聞鵝籠小帽青衫死古廟中

B.君何以知燕王      安在其不辱也

C.求人可使報秦者    而諸侯敢救趙者

D.而如姬最幸        而良人未知之也

4.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能夠說明鵝籠夫人見識高遠的一組是

①吾恃其文為家也             ②夫人謂母曰:“總遲矣!

③ 夫人常以禮規(guī)放佚          ④夫人仍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

⑤朝廷賜祭者七,遣官護喪歸   ⑥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為幸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鵝籠本是窮書生,后來在鄉(xiāng)試中了舉人,又在會試、殿試中考取了第一名,名聞天下。為官最初十年少有過失,但夫人死后沒有了夫人的規(guī)勸,因腐化被賜死。

B.文章中“夫人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一句多處出現(xiàn),這正是作者的匠心獨運之處:既對全文的素材起了連接作用,又突出了夫人的性格特點。

C.文章多處用了對比,如鵝籠夫人不慕榮華富貴和其妹貪慕榮華富貴的對比,熱鬧非凡的迎娶場面與鵝籠夫人“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的對比等。

D.這篇文章故事性強,情節(jié)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在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中揭示了安貧自守寡過,放縱淫逸必敗的道理,這對后人有強烈的警示意義。

6.把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人常以禮規(guī)放佚,故鵝籠當(dāng)時猶用寡過聞。

譯文:                                 

(2)鵝籠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時所言,固已窺其微也。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5—9題。
《蘇軾集卷九十二剛說》節(jié)選
孔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庇衷唬骸扒裳粤钌,鮮矣仁!彼梅騽傉,非好其剛也,好其仁也。所惡夫佞也,非惡其佞也,惡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難,常以身試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擠我于儉者,皆異時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剛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國之初,吾歸自海南,見故人,問存沒,追論平生所見剛者,或不幸死矣。若孫君介夫諱立節(jié)者,真可謂剛者也。
始吾弟子由為條例司屬官,以議不合引去。王荊公謂君曰:“吾條例司當(dāng)?shù)瞄_敏如子者!υ唬骸肮赃^矣,當(dāng)求勝我者。若我輩人,則亦不肯為條例司矣!惫淮,徑起入戶,君亦趨出。君為鎮(zhèn)江軍書記,吾時通守錢塘,往來常、潤間,見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監(jiān)司皆新進少年,馭吏如束濕,不復(fù)以禮遇士大夫,而獨敬憚君,曰:“是抗丞相不肯為條例司者!
謝麟經(jīng)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與蠻戰(zhàn)死,君為桂州節(jié)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一并查處),且盡斬之。君持不可。麟以語侵君。君日:“獄當(dāng)論情,吏當(dāng)守法。逗撓不進,諸將罪也。既伏其辜矣,余人可盡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斬人,則經(jīng)制司自為之,我何與焉!摈胱嗑咕,君亦奏麟侵獄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遷官。吾以是益知剛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時,可謂多君子,而曰“未見剛者”,以明其難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剛則折”!士患不剛耳,長養(yǎng)成就,猶恐不足,當(dāng)憂其太剛而懼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剛之罪。為此論者,鄙夫患失者也。    (選自《蘇軾集卷九十二剛說》)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巧言令色,鮮矣仁           鮮:很少
B.吾條例司當(dāng)?shù)瞄_敏如子者     敏:聰明
C.既伏其辜矣                 辜:古代的一種酷刑
D.則經(jīng)制司自為之,我何與焉   與:參與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一組是
A 、而世乃曰“太剛則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始吾弟子由為條例司屬官       何以伐為
C、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盡斬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D、不復(fù)以禮遇士大夫,而獨敬憚君           退而論書策
7.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都體現(xiàn)孫介夫‘‘剛毅”的一組是
①吾條例司當(dāng)?shù)瞄_敏如子者   ②若我輩人,則亦不肯為條例司矣
③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   ④若必欲以非法斬人,則經(jīng)制司自為之,我何與焉
⑤君亦奏麟侵獄事   ⑥吾隊是益知剛者之必仁也
A、②④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倡導(dǎo)的并不是人必須擁有剛毅木訥的外表,而是在這外表之下的一顆仁愛之心。這才是孔子青睞剛毅木訥的人的真正原因。
B、王安石看中了孫介夫的才能,刻意排擠蘇轍,使他被迫辭官。但孫介夫礙于與蘇軾的交情,也沒有出任條例司的相關(guān)職務(wù)。
C、孫介夫擔(dān)任桂州節(jié)度判官的時候,為有罪的將士與上司謝麟據(jù)理力爭,終于使刑部采納了他的意見,免除了十二名官兵的死罪。
D、蘇軾認為士人不應(yīng)當(dāng)擔(dān)心過于剛正而被折損,反而應(yīng)該擔(dān)心自己無法修養(yǎng)品行成為利國利民的剛毅之士。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平生多難,常以身試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4分)
譯文:                                                                    
(2) 既伏其辜矣,余人可盡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斬人,則經(jīng)制司自為之,我何與焉。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試題。

                         《蘇軾集卷九十二剛說》節(jié)選

孔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庇衷唬骸扒裳粤钌r矣仁!彼梅騽傉,非好其剛也,好其仁也。所惡夫佞也,非惡其佞也,惡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難,常以身試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擠我于儉者,皆異時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剛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國之初,吾歸自海南,見故人,問存沒,追論平生所見剛者,或不幸死矣。若孫君介夫諱立節(jié)者,真可謂剛者也。

    始吾弟子由為條例司屬官,以議不合引去。王荊公謂君曰:“吾條例司當(dāng)?shù)瞄_敏如子者!υ唬骸肮赃^矣,當(dāng)求勝我者。若我輩人,則亦不肯為條例司矣!惫淮,徑起入戶,君亦趨出。君為鎮(zhèn)江軍書記,吾時通守錢塘,往來常、潤間,見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監(jiān)司皆新進少年,馭吏如束濕,不復(fù)以禮遇士大夫,而獨敬憚君,曰:“是抗丞相不肯為條例司者!

    謝麟經(jīng)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與蠻戰(zhàn)死,君為桂州節(jié)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一并查處),且盡斬之。君持不可。麟以語侵君。君日:“獄當(dāng)論情,吏當(dāng)守法。逗撓不進,諸將罪也。既伏其辜矣,余人可盡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斬人,則經(jīng)制司自為之,我何與焉!摈胱嗑咕,君亦奏麟侵獄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遷官。吾以是益知剛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時,可謂多君子,而曰“未見剛者”,以明其難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剛則折”!士患不剛耳,長養(yǎng)成就,猶恐不足,當(dāng)憂其太剛而懼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剛之罪。為此論者,鄙夫患失者也。    (選自《蘇軾集卷九十二剛說》)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巧言令色,鮮矣仁            鮮:很少

  B.吾條例司當(dāng)?shù)瞄_敏如子者      敏:聰明

  C.既伏其辜矣                  辜:古代的一種酷刑

  D.則經(jīng)制司自為之,我何與焉    與:參與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一組是

  A 、而世乃曰“太剛則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始吾弟子由為條例司屬官        何以伐為

  C、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盡斬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D、不復(fù)以禮遇士大夫,而獨敬憚君            退而論書策

7.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都體現(xiàn)孫介夫‘‘剛毅”的一組是

  ①吾條例司當(dāng)?shù)瞄_敏如子者    ②若我輩人,則亦不肯為條例司矣

  ③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    ④若必欲以非法斬人,則經(jīng)制司自為之,我何與焉

  ⑤君亦奏麟侵獄事    ⑥吾隊是益知剛者之必仁也

  A、②④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倡導(dǎo)的并不是人必須擁有剛毅木訥的外表,而是在這外表之下的一顆仁愛之心。這才是孔子青睞剛毅木訥的人的真正原因。

  B、王安石看中了孫介夫的才能,刻意排擠蘇轍,使他被迫辭官。但孫介夫礙于與蘇軾的交情,也沒有出任條例司的相關(guān)職務(wù)。

  C、孫介夫擔(dān)任桂州節(jié)度判官的時候,為有罪的將士與上司謝麟據(jù)理力爭,終于使刑部采納了他的意見,免除了十二名官兵的死罪。

  D、蘇軾認為士人不應(yīng)當(dāng)擔(dān)心過于剛正而被折損,反而應(yīng)該擔(dān)心自己無法修養(yǎng)品行成為利國利民的剛毅之士。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平生多難,常以身試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

譯文:                                                                    

(2) 既伏其辜矣,余人可盡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斬人,則經(jīng)制司自為之,我何與焉。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