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吾實為之,其又何尤
B.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
C.輪扁,斫輪者也
D.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     ]

A.吾實為之,其又何尤
B.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
C.輪扁,斫輪者也
D.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海南省海南中學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題。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小題1】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既自以心為形(役使)B.或命巾車,或孤舟(長槳)
C.眄庭柯以顏(使……現(xiàn)出愉悅)D.翳翳以將入(日光)
【小題2】對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類正確的是(   )
①舟遙遙以輕飏②木欣欣以向榮③樂琴書以消憂④請息交以絕游⑤問征夫以前路
⑥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⑦眄庭柯以怡顏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⑦/⑤/④⑥
C.①②/③⑦/④/⑤⑥D.①②/③/⑤⑦/④⑥
【小題3】從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既自以心為形役B.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C.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D.樂夫天命復奚疑
【小題4】對文意概括與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ā 。?table name="optionsTab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width="100%">A.首段交待陶淵明歸隱田園的真正原因——“心為形役”,即心志被形體役使,做了許多違心悖情而又無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卻不能做,不想做的卻又不能不做,為下文抒寫棄官歸田的決心作鋪墊。B.第二段描寫寧靜淡泊的日常生活、溫馨樸實的家鄉(xiāng)親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觀令詩人留連忘返、自得其樂,同時也通過對夕陽晚照、蒼松兀立、引壺自酌等場景的描寫,揭示出詩人與世隔絕、獨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C.第三段描寫陶淵明的田園之樂,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詩人躬耕隴畝的舒心愜意,游山玩水的幽雅閑適和琴書相伴、情話相談的融洽歡快。大自然萬物復蘇,生機勃發(fā)的景象,促使詩人歡欣鼓舞,詩性大發(fā)。D.第四段抒發(fā)了詩人委心乘化、樂天安命的情志。詩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樸歸真,但在“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的感嘆和接二連三的反問中卻隱含著詩人去留難定、取舍難決的矛盾和苦悶。【小題5】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②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古今論諫,常與諷而少直。其說蓋出于仲尼。吾以為諷、直一也,顧用之之術何如耳。伍舉進隱語,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論,秦帝立悟。諷固不可盡與,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顧用之之術何如耳。

  然則奚術而可?曰:機智勇辯如古游說之士而已。夫游說之士,以機智勇辯濟其詐,吾欲諫者,以機智勇辯濟其忠。請備論其效。周衰,游說熾于列國,自是世有其人。吾獨怪夫諫而從者百一,說而從者十九,諫而死者皆是,說而死者未嘗聞。然而抵觸忌諱,說或甚于諫。由是知不必乎諷,而必乎術也。

   說之術可為諫法者五:理諭之,勢禁之,利誘之,激怒之,隱諷之之謂也。觸龍以趙后愛女賢于愛子,未旋踵而長安君出質;甘羅以杜郵之死詰張?zhí),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諭之也。子貢以內(nèi)憂教田常,而齊不得伐魯;武公以麋鹿脅頃襄,而楚不敢圖周。此勢而禁之也。田生以萬戶侯啟張卿,而劉澤封;朱建以富貴餌閎孺,而辟陽赦。此利而誘之也。蘇秦以牛后羞韓,而惠王按劍太息;范睢以無王恥秦,而昭王長跪請教。此激而怒之也。蘇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繳感襄王此隱而諷之也五者相傾險诐之論雖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則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之主雖驕必懼利而誘之主雖怠必奮激而怒之主雖懦必立隱而諷之主雖暴必容。:悟則明,懼則恭,奮則勤,立則勇,容則寬,致君之道盡于此矣。

   觀昔之臣,言必從,理必濟,莫如唐魏鄭公(魏征),其初實學縱橫之說,此所謂得其術者歟?噫!龍逢、比干不獲稱良臣,無蘇秦、張儀之術也;蘇秦、張儀不免為游說,無龍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龍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術;蘇秦、張儀吾取其術,不取其心,以為諫法!                 (選自蘇洵《諫論上》,有刪節(jié))

注釋:①險诐(bì):不正           

5、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顧用之之術何如耳  顧:不過     B. 請備論其效 備:準備

C. 此理而諭之也    諭:使……明白  D. 悟則明,懼則恭 恭:謙遜有禮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 范睢以無王恥秦

    以機智勇辯濟其忠

B. 此理而諭之也

   子貢以內(nèi)憂教田常,而齊不得伐魯

  C. 致君之道盡于此矣

     游說熾于列國

  D. 自是世有其人

    以機智勇辯濟其詐

7、 全都符合作者“理諭之、勢禁之,利誘之,激怒之,隱諷之”的進諫方法的一項是(  )                           (3分)

①、甘羅以杜郵之死詰張?zhí),而相燕之行有日?/p>

②、田生以萬戶侯啟張卿,而劉澤封。

③、周衰,游說熾于列國,自是世有其人。

④、觸龍以趙后愛女賢于愛子,未旋踵而長安君出質。

⑤、伍舉進隱語,楚王淫益甚。

⑥、子貢以內(nèi)憂教田常,而齊不得伐魯。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作者認為進諫的大臣能否達到讓國君納諫的目的,不取決于進諫的形式,只看使用的進諫方法怎么樣。

  B.文章倡導要像古代游說諸侯的策士那樣進諫,即機智、靈活、勇敢、善辯,學會以理服人、以利誘人、以勢壓人、以話激人、以隱語啟人。

  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龍逢、比干和蘇秦、張儀學習,效法他們的忠心和和游說方法,以便供進諫時取法。

  D.文章著重闡述進諫的方式和方法。鋪排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氣勢不凡;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的運用,使得觀點突出,層次鮮明。

9、 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第三段加“ :”部分斷句。(4分)

   蘇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繳感襄王此隱而諷之也五者相傾險诐之論雖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則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之主雖驕必懼利而誘之主雖怠必奮激而怒之主雖懦必立隱而諷之主雖暴必容。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諷固不可盡與,直亦未易少之 (3分)

                                       

②吾獨怪夫諫而從者百一,說而從者十九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效實中學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陸遜字伯言,吳郡吳人也。孫權為將軍,遜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出為海昌屯田都尉,并領縣事?h連年亢旱,遜開倉谷以振貧民,勸督農(nóng)桑,百姓蒙賴。會稽太守淳于式表遜枉取民人,愁擾所在。遜后詣都,言次,稱式佳吏,權曰:“式白君而君薦之,何也?”遜對曰:“式意欲養(yǎng)民,是以白遜。若遜復毀式以亂圣聽,不可長也。”權曰:“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

  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領五萬人拒之。備從巫峽、建平連圍至夷陵界,立數(shù)十屯。諸將皆欲擊之,遜曰:“此必有譎,且觀之!敝T將不解,以為遜畏之,各懷憤恨。備知其計不可,乃引伏兵八千,從谷中出。遜上疏曰:“夷陵要害,國之關限,雖為易得,亦復易失。失之非徒損一郡之地,荊州可憂。今日爭之,當令必諧。臣初嫌之,水陸俱進,今反舍船就步,處處結營,察其布置,必無他變。伏愿至尊高枕,不以為念也!蹦讼裙ヒ粻I,不利。諸將皆曰:“空殺兵耳!边d曰:“吾已曉破之之術!蹦穗犯鞒忠话衙,以火攻拔之。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破其四十余營。

  當御備時,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恃,不相聽從。遜案劍曰:“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諸君并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仆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在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備,計多出遜,諸將乃服。權聞之,曰:“君何以初不啟諸將違節(jié)度者邪?”遜對曰:“受恩深重,任過其才。權大笑稱善,加拜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

  評曰: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

(節(jié)選自《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注:寇恂:東漢光武帝劉秀部下,開國名將。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項是

[  ]

A.

遜開倉谷以貧民       振:救濟

B.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之  拔:動搖

C.

君何以初不諸將違節(jié)度者邪  啟:陳述

D.

摧而克之,罔不如      志:心意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B.

C.

D.

(3)

下列各組句子中,能分別表現(xiàn)“權之識才”和“遜之謀略”的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

A.

B.

C.

D.

(4)

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陸遜年輕時就在孫權帳下任職,到地方上后能關心百姓疾苦,勉勵督促農(nóng)桑;會稽郡守認為這是勞民、擾民,陸遜不以為意,反而加以肯定。

B.

劉備率領大軍攻打東吳,從巫峽到夷陵建起幾十座營寨。陸遜臨危受命,沉著冷靜,仔細分析形勢,識破敵人計謀,堅定必勝信念。

C.

陸遜認為夷陵是要害之地,并從劉備“舍船就步,處處結營”的戰(zhàn)法弱點中找到破敵良策,終以火攻一舉打敗劉備。

D.

面對部下居功自傲,不聽調(diào)度,陸遜能忍辱負重,化解將領仇恨,并曉之以理,喻之以法,以實際行動贏得大家的尊重。

(5)

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又 此 諸 將 或 任 腹 心 或 堪 爪 牙 或 是 功 臣 皆 國 家 所 當 與 共 克 定 大 事 者 臣 雖 駑 懦 竊 慕 相 如 寇 恂 相 下 之 義 以 濟 國 事

(6)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遜復毀式以亂圣聽,不可長也。

(2)失之非徒損一郡之地,荊州可憂。

(3)及至破備,計多出遜,諸將乃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題。
  古今論諫,常與諷而少直。其說蓋出于仲尼。吾以為諷、直一也,顧用之之術何如耳。伍舉進隱語,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論,秦帝立悟。諷固不可盡與,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顧用之之術何如耳。
  然則奚術而可?曰:機智勇辯如古游說之士而已。夫游說之士,以機智勇辯濟其詐,吾欲諫者,以機智勇辯濟其忠。請備論其效。周衰,游說熾于列國,自是世有其人。吾獨怪夫諫而從者百一,說而從者十九,諫而死者皆是,說而死者未嘗聞。然而抵觸忌諱,說或甚于諫。由是知不必乎諷,而必乎術也。
  說之術可為諫法者五:理諭之,勢禁之,利誘之,激怒之,隱諷之之謂也。觸龍以趙后愛女賢于愛子,未旋踵而長安君出質;甘羅以杜郵之死詰張?zhí),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諭之也。子貢以內(nèi)憂教田常,而齊不得伐魯;武公以麋鹿脅頃襄,而楚不敢圖周。此勢而禁之也。田生以萬戶侯啟張卿,而劉澤封;朱建以富貴餌閎孺,而辟陽赦。此利而誘之也。蘇秦以牛后羞韓,而惠王按劍太息;范睢以無王恥秦,而昭王長跪請教。此激而怒之也!咎K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繳感襄王此隱而諷之也五者相傾險诐之論雖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則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之主雖驕必懼利而誘之主雖怠必奮激而怒之主雖懦必立隱而諷之主雖暴必容!课騽t明,懼則恭,奮則勤,立則勇,容則寬,致君之道盡于此矣。
  吾觀昔之臣,言必從,理必濟,莫如唐魏鄭公(魏征),其初實學縱橫之說,此所謂得其術者歟?噫!龍逢、比干不獲稱良臣,無蘇秦、張儀之術也;蘇秦、張儀不免為游說,無龍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龍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術;蘇秦、張儀吾取其術,不取其心,以為諫法。(選自蘇洵《諫論上》,有刪節(jié))
【注釋】①險诐(bì):不正
1.對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用之之術何如耳       顧:不過          
B.請論其效      備:準備 
C.此理而之也       諭:使……明白   
D.悟則明,懼則       恭:謙遜有禮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范睢無王恥秦         機智勇辯濟其忠
B. 此理諭之也子貢          以內(nèi)憂教田常,齊不得伐魯    
C. 致君之道盡此矣        游說熾列國    
D. 自是世有人        以機智勇辯濟
3.全都符合作者“理諭之、勢禁之,利誘之,激怒之,隱諷之”的進諫方法的一項(   )    
①甘羅以杜郵之死詰張?zhí),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萬戶侯啟張卿,而劉澤封。
③周衰,游說熾于列國,自是世有其人。
④觸龍以趙后愛女賢于愛子,未旋踵而長安君出質。
⑤伍舉進隱語,楚王淫益甚。
⑥子貢以內(nèi)憂教田常,而齊不得伐魯。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進諫的大臣能否達到讓國君納諫的目的,不取決于進諫的形式,只看使用的進諫方法怎么樣。
B.文章倡導要像古代游說諸侯的策士那樣進諫,即機智、靈活、勇敢、善辯,學會以理服人、以利誘人、以勢壓人、以話激人、以隱語啟人。
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龍逢、比干和蘇秦、張儀學習,效法他們的忠心和和游說方法,以便供進諫時取法。
D.文章著重闡述進諫的方式和方法。鋪排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氣勢不凡;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的運用,使得觀點突出,層次鮮明。  
5.斷句和翻譯。
(1)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第三段加“【 】”部分斷句。      
蘇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繳感襄王此隱而諷之也五者相傾險诐之論雖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則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之主雖驕必懼利而誘之主雖怠必奮激而怒之主雖懦必立隱而諷之主雖暴必容。
(2)翻譯下列句子
①諷固不可盡與,直亦未易少之
                                                                                         
②吾獨怪夫諫而從者百一,說而從者十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文字,完成1——5題。

溫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連接弟三月初一、四月廿五、五月初一三次所發(fā)之信,并四書文二首,筆力實實可愛!信中有云:“于兄弟則直達其隱,父子祖孫間不得不曲致其情!贝藬(shù)語有大道理,余之行事,每自以為至誠可質天地,何妨直情徑行。咋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親之地,亦有時須委曲以行之者。吾過矣!吾過矣!

香海為人最好,吾雖未與久居,而相知頗深,爾以兄事之可也。丁秩臣、王衡臣兩君,吾皆未見,大約可為爾之師,或師之,或友之,在弟自為審擇。若果威儀可則,淳實宏通,師之可也。若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驇熁蛴,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視為等夷,漸至慢褻,則不復能受其益矣。

爾三月之信,所定功課太多,多則必不能專,萬萬不可。后信言已向陳季牧借《史記》,此不可不看之書。爾既看《史記》,則斷不可看他書。功課無一定呆法,但須專耳。余從前教諸弟,常限以功課,近覺限人以課程,往往強人以所難,茍其不愿,雖日日遵照限程,亦復無益。故近來教弟,但有一“專”字耳。專字之外,又有數(shù)語教弟,茲待將冷金箋寫出,弟可貼之座右,時時省覽,并抄一付寄家中三弟。

香海言時文須學《東萊博議》,甚是。弟先須用筆圈點一遍,然后自選幾篇讀熟。即不讀亦可。無論何書,總須從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亂翻幾頁,摘抄幾篇,而此書之大局精處,茫然不知也。學詩從《中州集》入亦好。然吾意讀總集不如讀專集。此事人人意見各殊,嗜好不同。吾之嗜好,于五古則喜讀《文選》,于七古則喜讀昌黎集,于五律則喜讀杜集,七律亦最喜杜詩,而苦不能步趨,故兼讀元遺山集。

吾作詩最短于七律,他體皆有心得。惜京都無人可與暢語者。爾要學詩,先須看一家集,不要東翻西閱,先須學一體,不可各體同學,蓋明一體則皆明也。凌笛舟最善為律詩:若在省:爾可就之求教。習字臨《千字文》亦可,但須有恒。每日臨帖一百字,萬萬無間斷,則數(shù)年必成書家矣。陳季牧最喜談字,且深思善悟。吾見其寄岱云信,實能知寫字之法,可愛可畏!爾可從之切磋,此等好學之友,愈多愈好。 (節(jié)選自《曾國藩家書》)

1、對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線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自以為至誠可質天地,何妨直情徑行      每:每次

B.不宜視為等夷,漸至慢褻,則不復能受其益矣   慢褻:傲慢、無禮

c.若果威儀可,淳實宏通,師之可也        則:效法

D.吾作詩最于七律,他體皆有心得!       短:不喜歡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線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近來覺限人課程         ②不賂者賂者喪

B.①睹京都無人可與暢語!     ②人馬燒溺死甚眾

C.①五古則喜讀《文選》       ②臣誠恐見欺王而負趙

D.①若果威儀可則,淳實宏通,師可也 ②臣壯也,猶不如人

3、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本文作者“讀書”觀點的一組是(  )

①并四書文二首,筆力實實可愛

②故近來教弟,但有一專字耳

③若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

④所定功課太多,多則必不能專,萬萬不可

⑤習字臨《千字文》亦可,但須有恒

⑥然吾意讀總集,不如讀專集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香海、丁秩臣、王衡臣都是優(yōu)秀的人才,叫弟弟要拜他們?yōu)閹,不要對他們等閑視之。如果怠慢褻瀆了人家,那便不能受到教益。

B.作者認為《史記》是一本不可不熟讀的書。讀《史記》時,其他書就暫時不要讀了。

C.作者對自己過去教育弟弟的方式進行了反省,認為強人所難的教育方式,是沒有什么益處的。

D.雖然作者喜歡杜甫的七律詩,但自己卻不擅長七律的寫作,其他體裁卻還自認有心得。因此對弟弟要學詩,他提議專攻一種體裁,學好某一體裁,其他的就都明白了。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大約可為爾之師,或師之,或友之,在爾自為審擇。

譯文:

(2)凌笛舟最善為律詩,若在省,爾可就之求教。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文字,完成1——5題。

溫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連接弟三月初一、四月廿五、五月初一三次所發(fā)之信,并四書文二首,筆力實實可愛!信中有云:“于兄弟則直達其隱,父子祖孫間不得不曲致其情!贝藬(shù)語有大道理,余之行事,每自以為至誠可質天地,何妨直情徑行。咋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親之地,亦有時須委曲以行之者。吾過矣!吾過矣!

香海為人最好,吾雖未與久居,而相知頗深,爾以兄事之可也。丁秩臣、王衡臣兩君,吾皆未見,大約可為爾之師,或師之,或友之,在弟自為審擇。若果威儀可則,淳實宏通,師之可也。若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驇熁蛴,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視為等夷,漸至慢褻,則不復能受其益矣。

爾三月之信,所定功課太多,多則必不能專,萬萬不可。后信言已向陳季牧借《史記》,此不可不看之書。爾既看《史記》,則斷不可看他書。功課無一定呆法,但須專耳。余從前教諸弟,常限以功課,近覺限人以課程,往往強人以所難,茍其不愿,雖日日遵照限程,亦復無益。故近來教弟,但有一“!弊侄。專字之外,又有數(shù)語教弟,茲待將冷金箋寫出,弟可貼之座右,時時省覽,并抄一付寄家中三弟。

香海言時文須學《東萊博議》,甚是。弟先須用筆圈點一遍,然后自選幾篇讀熟。即不讀亦可。無論何書,總須從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亂翻幾頁,摘抄幾篇,而此書之大局精處,茫然不知也。學詩從《中州集》入亦好。然吾意讀總集不如讀專集。此事人人意見各殊,嗜好不同。吾之嗜好,于五古則喜讀《文選》,于七古則喜讀昌黎集,于五律則喜讀杜集,七律亦最喜杜詩,而苦不能步趨,故兼讀元遺山集。

吾作詩最短于七律,他體皆有心得。惜京都無人可與暢語者。爾要學詩,先須看一家集,不要東翻西閱,先須學一體,不可各體同學,蓋明一體則皆明也。凌笛舟最善為律詩:若在。籂柨删椭蠼。習字臨《千字文》亦可,但須有恒。每日臨帖一百字,萬萬無間斷,則數(shù)年必成書家矣。陳季牧最喜談字,且深思善悟。吾見其寄岱云信,實能知寫字之法,可愛可畏!爾可從之切磋,此等好學之友,愈多愈好! (節(jié)選自《曾國藩家書》)

1、對下列文言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每自以為至誠可質天地,何妨直情徑行      每:每次

B.不宜視為等夷,漸至慢褻,則不復能受其益矣  慢褻:傲慢、無禮

c.若果威儀可則,淳實宏通,師之可也       則:效法

D.吾作詩最短于七律,他體皆有心得!      短:不喜歡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近來覺限人以課程           ②不賂者以賂者喪

B.①睹京都無人可與暢語者!       ②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C.①于五古則喜讀《文選》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D.①若果威儀可則,淳實宏通,師之可也 ②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3、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本文作者“讀書”觀點的一組是

①并四書文二首,筆力實實可愛

②故近來教弟,但有一專字耳

③若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

④所定功課太多,多則必不能專,萬萬不可

⑤習字臨《千字文》亦可,但須有恒

⑥然吾意讀總集,不如讀專集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香海、丁秩臣、王衡臣都是優(yōu)秀的人才,叫弟弟要拜他們?yōu)閹,不要對他們等閑視之。如果怠慢褻瀆了人家,那便不能受到教益。

B.作者認為《史記》是一本不可不熟讀的書。讀《史記》時,其他書就暫時不要讀了。

C.作者對自己過去教育弟弟的方式進行了反省,認為強人所難的教育方式,是沒有什么益處的。

D.雖然作者喜歡杜甫的七律詩,但自己卻不擅長七律的寫作,其他體裁卻還自認有心得。因此對弟弟要學詩,他提議專攻一種體裁,學好某一體裁,其他的就都明白了。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大約可為爾之師,或師之,或友之,在爾自為審擇。

譯文:

(2)凌笛舟最善為律詩,若在省,爾可就之求教。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古之善賞者,費少而勸眾;善罰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約而為德:善取者,入多而無怨。
  趙襄子圍于晉陽,罷圍而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左右曰:“晉陽之難,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圍,寡人社稷危,國家殆,群臣無不有驕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禮!惫寿p一人,而天下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賞少而勸善者眾也。
  齊威王設大鼎于庭中,而數(shù)無鹽令曰:“子之譽日聞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蕪,倉廩虛,囹固實。予以奸事我者也!蹦伺胫。齊以此三十二歲道路不拾遺。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車敗,右服失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陽,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駿馬之肉,而不還飲酒者,傷人。吾恐其傷汝等!北轱嫸ブ。處一年,與晉惠公為韓之戰(zhàn),晉師圍穆公之車,梁由靡扣穆公之驂,獲之。食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為穆公戰(zhàn)于車下,遂克晉,虜惠公以歸、此用約而為德者也。
  齊桓公將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輕罪者贖以金分,訟而不勝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說,乃矯箭為矢,鑄金而為刃,以伐不義而征無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無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勸善,因民之所惡而禁奸。故賞一人而天下譽之,罰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賞不費,至刑不濫?鬃诱D少正卯而魯國之邪塞;子產(chǎn)誅鄧析,而鄭國之奸禁。以近喻遠,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約而治廣者,此之謂也。(選自《淮南子·汜論訓》)
  [注]①少正卯:春秋魯人,曾聚徒講學?鬃訛轸斔究埽露D少正卯。②鄧析:春秋末鄭大夫,曾作《竹刑》,辦私學,教人訴訟。
1.下列各句加粗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之善賞者,費少而眾——勸:勉勵
B.善取者,多而無怨——入:獲取
C.子以奸我者也——事:事情
D.食駿馬之肉,而不飲酒者——還:立刻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趙襄子圍晉陽——或脫身以逃,不能容遠近
B.犬食駿馬之肉,不還飲酒者,傷人——北救趙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
C.遂克晉,虜惠公歸——(侯生)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觀公子
D.孔子誅少正卵而魯國邪塞——明道德廣崇,治亂之條貫
3.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成分,補充后正確的一項是(     )
A.(無鹽令)察子之事
B.遍飲(野人)而去之
C.(百姓)以伐不義而征無道
D.此人多而(齊桓公)無怨者也
4.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屬于為政者“善用賞罰”做法的一組是(     )
①罷圍而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
②齊威王設大鼎于庭中,而數(shù)無鹽令
③食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為穆公戰(zhàn)于車下
④伐不義而征無道,遂霸天下
⑤故至賞不費,至刑不濫
⑥孔子誅少正卯而魯國之邪塞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5.下面對本文的分析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篇議論性的文字,作者通過幾個事例,論述了“因民之所喜而勸善,因民之所惡而禁奸”就可以“守約而治廣”的道理。
B.趙襄子賞高赫,是為了倡導君臣之禮;齊威王烹無鹽令,是為了禁絕臣子的欺上瞞下。方式雖然不同,但都是有利于國家的治理。
C.野人殺了秦穆公的駿馬,穆公非但不怪罪,反而怕他們傷身,這件事使他在后來秦晉之戰(zhàn)中得到野人的幫助,反敗為勝。
D.倡導仁政的孔子擔任司寇時殺了聚徒講學的少正卯,國相子產(chǎn)殺掉興辦私學的鄧析,文章借此說明勸善禁奸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送宜黃何尉序
陸九淵
①民甚宜其尉,甚不宜其令;吏甚宜其令,甚不宜其尉,是令、尉之賢否不難知也。尉以是不善于其令,令以是不善于其尉,是令、尉之曲直不難知也。東陽何君坦尉宜黃,與其令臧氏子不相善,其賢否曲直,蓋不難知者。夫二人之爭,至于有司,有司不置白黑于其間,遂以俱罷。縣之士民,謂臧之罪,不止于罷,而幸其去;謂何之過,不至于罷,而惜其去。臧貪而富,且自知得罪于民,式①遄其歸矣;何廉而貧,無以振②其行李,縣之士民,哀其窮而為之裹囊以餞之,思其賢而為之歌詩以送之,何之歸亦榮矣!
②比干剖心,惡來知政;子胥鴟夷③,宰噽謀國。爵刑舛施,德業(yè)④倒植,若此者班班見于書傳。今有司所以處臧、何之賢否曲直者,雖未當乎人心,然揆之舛施倒植之事,豈不遠哉?況其民心士論,有以慰薦扶持如此其盛者乎?何君尚何憾!
③魯士師如柳下惠,楚令尹如子文⑤,其平獄治理之善,當不可勝紀,三黜三已之間,其為曲直多矣!而《語》《孟》所稱獨在于遺逸不怨,厄窮不憫,仕無喜色,已無慍色。況今天子重明麗正,光輝日新。大臣如德星御陰輔陽,以卻氛祲⑥。下邑一尉,悉力衛(wèi)其民,以迕墨令,適用吏文,與令俱罷,是豈終遺逸厄窮而已者乎?何君尚何憾!
④雖然,何君譽處若此其盛者,臧氏子實為之也。何君之志,何君之學,遽可如是而已乎?何君是舉亦勇矣!誠率是勇以志乎道,進乎學,必居廣居,立正位,行大道,使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吾所望于何君者。不然,何君固無憾,吾將有憾于何君矣!
(選自《中國散文鑒賞文庫·古代卷》)
【注】①式:通“軾”,裝上車。②振:通“整”,整治,置辦。③鴟夷:本意是皮囊,這里指沉尸河中。④業(yè):惡業(yè),罪孽。⑤柳下惠:春秋時魯國大夫,掌管刑獄,三次被貶。子文:春秋時楚國令尹,曾三次被貶。⑥祲:古代迷信的人所說的不祥之氣。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尉以是不善于其令善:友好
B.爵刑舛施,德業(yè)倒植舛:相違背,錯亂
C.其平獄治理之善獄:監(jiān)牢
D.以卻氛祲卻:退,驅退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令是不善于其尉舉予人,如棄草芥
B.哀其窮而之裹囊以餞之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之舟
C.今有司所以處臧、何賢否曲直者夫人相與,俯仰一世
D.吾將有憾何君矣故燕王欲結
【小題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作者認為何坦應無憾的理由的一組是
①有司不置白黑于其間,遂以俱罷            ②縣之士民,哀其窮而為之裹囊以餞之
③揆之舛施倒植之事,豈不遠哉              ④其平獄治理之善,當不可勝紀
⑤何之歸亦榮矣                            ⑥是豈終遺逸厄窮而已者乎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
【小題4】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陽人何坦擔任宜黃縣尉,正直清廉,與貪贓枉法的縣令不和,卻與縣令一同被上司罷免。
B.在作者看來,評價官員賢否曲直的標準是民心向背,何坦因受處罰而贏得了民心,實在是一件好事。
C.作者拿柳下惠和楚子文多次被貶卻能保持平和心態(tài)來開導何坦,并認為他將來仍可施展才華。
D.作者對何坦不僅僅是安慰,還對他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希望他成為高尚有為的人。
【小題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縣之士民,謂臧之罪,不止于罷,而幸其去;謂何之過,不至于罷,而惜其去。(5分)
(2)而《語》《孟》所稱獨在于遺逸不怨,厄窮不憫,仕無喜色,已無慍色。(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孟子見梁惠王①。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

   梁惠王曰:“晉國②,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灑之③,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跽埼鹨。”

   孟子見梁襄王④。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之而不見所畏焉!

(《梁惠王》上,節(jié)選)

【注】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謚號。公元前370年繼他父親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舊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晉國: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天子和各國承認為諸侯國,稱三家為三晉,所以,梁(魏)惠王自稱魏國也為晉國! ③比,音bì,為、替。灑,音xǐ,洗也,洗雪。

④梁襄王:梁惠王的兒子,名嗣,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何以吾國        利:使……得利、獲利。

B.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交征:互相爭奪。

C.愿比死者灑之      一:一致。

D.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就:接近,靠近。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

A.亦將有利吾國乎      何利吾身

B.地方百里,可以王     則天下之民皆引領望之矣

C.入以事父兄         天下之欲疾君者

D.王往而征         孰能一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粱惠王再三戰(zhàn)敗,一心一意只想雪恥復仇,“愿比死者一灑之”體現(xiàn)了其愛民之心,正符合孟子關于“仁”的思想。

B.在文中,孟子認為只有法治清明,刑期無刑;降低稅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yè),努力稼穡,增加生產(chǎn)。這體現(xiàn)了其“養(yǎng)民”的政治思想。

C.人民飽食暖衣之余,就要提高其教育水準,為此孟子提出“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這體現(xiàn)了其“仁政”思想的另一個主要方面“教民”。

D.孟子通過對“彼奪其民時”一針見血的分析,得出結論:只有采取愛民的行為方式的人才無敵于天下。這不僅是指秦、楚、齊等國,其實也直指梁惠王。

11.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