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早以蕃(果實,名詞作動詞,結(jié)果)  春服既(定)
B.凡變矣(第二次)          我固當(dāng)(命名,名詞作動詞)
C.夫天地萬物之逆旅也(旅舍)      亦遂增(美)
D.寢必褥(雙層)           水極(甜)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早以蕃(果實,名詞作動詞,結(jié)果)  春服既(定)
B.凡變矣(第二次)          我固當(dāng)(命名,名詞作動詞)
C.夫天地萬物之逆旅也(旅舍)      亦遂增(美)
D.寢必褥(雙層)           水極(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xué)2010-2011學(xué)年高二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陶季直,丹陽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廣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愛異之。愍祖嘗以四函銀列置于前,令諸孫各取,季直時甫四歲,獨不取。人問其故,季直曰:“若有賜,當(dāng)先父伯,不應(yīng)度及諸孫,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歲喪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不應(yīng)及諸孫   度:擔(dān)心

B.

與季直素    善:友好

C.

散騎侍郎   除:(被)任命

D.

清靜     尚:崇尚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陶季直“淡于榮利”的一組是

①季直時甫四歲,獨不取

②起家桂陽王國侍郎、北中郎鎮(zhèn)西行參軍,并不起

③請儉為淵立碑,終始營護(hù),甚有吏節(jié)

④或勸季直造門致謝,明帝既見,便留之

⑤無為務(wù)人間之事,乃辭疾還鄉(xiāng)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孫無噠殯斂

[  ]

A.

①③⑥

B.

②③④

C.

②⑤⑥

D.

①②⑤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陶季直自幼聰慧,頗得祖父賞識,在他五歲母親去世時,家人將其從寺院中贖回,陶季直抱著母親,痛哭不止,他悲哀的表情猶如成人,令在場者無不倍感辛酸。

B.

陶季直“及長”為官,無論是擔(dān)任京城官員,還是出任地方官員,施政都非常推崇“清凈”,當(dāng)?shù)氐陌傩詹粌H認(rèn)為他的施政之舉“便民”,而且稱譽(yù)他任職之處清凈和平。

C.

陶季直認(rèn)為劉秉、袁粲二人都是儒生,他們推翻齊高帝的圖謀必敗,因此堅決不參與他們的謀反,而日后劉秉、袁粲二人服罪處死的結(jié)局也充分驗證了陶季直預(yù)見的正確性。

D.

陶季直為官能急流勇退,常說官做到兩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實現(xiàn)了。聽聞他事跡的人無不為他的志向感到悲傷,就連梁高祖都慨嘆:“梁擁有了天下,竟見不到這個人!

(4)

把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季直早慧,愍祖甚愛異之。

(2)季直素清苦絕倫,又屏居十余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問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夜(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下來)而出
B. 越國以(邊邑)遠(yuǎn)
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來,共其乏困
D. (使……缺,損害)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2.“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
A.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
B.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C.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D. 以為得之矣
3. 翻譯正確的一組句子是(    )
①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 既東 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A.  ① 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 等到他在東邊疆土擴(kuò)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kuò)展疆土。
B.  ① 您曾經(jīng) 對晉君 有恩,他答應(yīng)以焦、瑕兩城作為酬謝,可是他早晨剛渡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kuò)展疆土。
C.  ① 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kuò)展疆土。
D.  ① 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他答應(yīng)以焦、瑕作為酬勞,可是他早晨剛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 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kuò)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kuò)展疆土。
4. 對“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 越過晉國而把遠(yuǎn)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
B. 越過晉國而把遠(yuǎn)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C. 越過秦國而把遠(yuǎn)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
D. 越過秦國而把 遠(yuǎn)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5. 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燭之武“夜縋而出”,說明當(dāng)時鄭國的情況十分危急。
B. 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與秦國不相上下。
C. 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yīng)過給秦國兩座城池。
D. 燭之武說秦國退兵的理由一共有兩條。
6. 下面是對燭之武這個人物性格的分析評價,其中正確的幾項是(    )
A. 懷才不遇,牢騷滿腹 
B. 能言善辯,智能過人
C. 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D. 巧舌如簧,挑撥離間
E. 不卑不亢,善于激將
F. 無中生有,撥弄是非
7. 用原文填空:燭之武臨危受命,說退秦師,表現(xiàn)出他能言善辯、智能過人。其說辭大體可分三個層次,二 、三層次中又可各分兩小層意義:
第一小層:不卑不亢,引出話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 小層:分析情勢,說明利害:
a. 亡鄭,對晉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存鄭,對秦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小層:回顧歷史,預(yù)見未來:
a. 過去,晉國曾過河拆橋,忘恩負(fù)義:___________________
 b. 將來,晉國必貪得無厭,進(jìn)犯秦國: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二導(dǎo)練語文蘇教版 蘇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qiáng)弱勝負(fù)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1)

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以予人,如棄草芥

舉:舉起。

B.

暴秦之欲無

厭:同“饜”,滿足。

C.

故不戰(zhàn)而強(qiáng)弱勝負(fù)已

判:決定。

D.

以地秦,猶抱薪救火

事:侍奉。

(2)

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攻取之外,小則獲邑

以:用,憑借。

B.

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

則:那么。

C.

起視四境,秦兵又至矣

而:可是。

D.

此言得

之:音節(jié)助詞,沒有實義。

(3)

對這段文字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該段文字論述了“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的觀點,具體指的是韓、魏、楚三國。這三個國家都緊靠秦國,它們直接受到秦國的威脅和侵略,并且首先以地“賂秦”,結(jié)果最早被秦國消滅。

B.

作者通過雙方土地消長的鮮明對比,證實由于“戰(zhàn)”而造成的得失遠(yuǎn)遠(yuǎn)超過“賂”而造成的得失,說明賂秦之害。

C.

諸侯各國奉獻(xiàn)土地一味妥協(xié),只能激起秦國更大的侵略野心。因為秦國的侵略欲望根本沒有止境,所以諸侯各國因之而滅亡,是極其自然的事情。

D.

作者為了把“奉之彌繁,侵之愈急”的道理講得更清楚明白,便引用了古人的一個譬喻:“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边@個譬喻非常準(zhǔn)確地、形象地表明了“賂秦”的嚴(yán)重危害和根本性錯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天津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的題。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fù)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fù)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1.下面對文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橐駝非能使木且孳也/壽:長壽,活得長
B.不抑耗其而已/實:果實
C.根而土易/拳:拳曲、伸展不開
D.則又愛之太/恩:恩情
2.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思和用法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①則其天者全其性得矣
②己去復(fù)顧
③他植者不然
④若是,與吾業(yè)者亦有類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3.郭橐駝和其他人種樹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
A.郭橐駝“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其他人“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
B.郭橐駝“本舒”,“土故”;其他人“根拳而土易”。
C.郭橐駝“培平”,“筑密”,其他人培土“若不過焉則不及”。
D.郭橐駝“勿動勿慮,去不復(fù)顧”;其他人“旦視而暮撫,己去而復(fù)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文本選段,完成問題。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fù)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fù)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日愛之,其實害之:雖日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1.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橐駝非能使木且孳也  壽:長壽,活得長
B.不抑耗其實而已     其實:它的果實
C.既已既        然:連詞,表示先提出前提
D.雖曰之,其實害之   愛:喜愛
2.下列與其他三項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故不我若也
B.唯利是圖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茍有能反是者
3.下列對于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雖名為“傳”,但并不是一般的人物傳記,從內(nèi)容上看,它是一篇借“傳”立說的諷喻性寓言。
B.文章由事及理,以小見大,極富哲理,通過貼切的比喻、鮮明的對比和恰當(dāng)?shù)念惐,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化,從而大大增強(qiáng)了文章的說服力。
C.作者圍繞“順木之天以致其性”之綱,分述“己植”和“他植”。己植部分說明樹木的本性,再說明“自己”如何按照樹木的本性去栽培,做到“不害其長”“不抑耗其實”。他植部分則分述兩種違背樹木本性發(fā)展的做法,然后歸結(jié)到“他植”不如“己植”,由此顯示橐駝種樹之道的正確。行文簡潔,對比鮮明。
D.在此,作者先從種植的當(dāng)與不當(dāng)作對比,次從管理的善與不善作比較。郭橐駝種樹經(jīng)驗的陳述,為下文作者明確總結(jié)提出治民須“順木之天”的道理作了鋪墊。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1~4題。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予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是也!痹唬骸笆侵蛞。”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痹唬骸笆囚斂浊鹬脚c?”對曰:“然!痹唬骸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覆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今之從政者而——殆:危險
B.使子路問焉——津:渡口
C.而誰以之——易:交換
D.援而不——輟:停止
2.選出下列加粗虛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     )
A.楚狂接輿歌過孔子曰/趨辟之
B.是魯孔丘/丘不易也
C.何德衰/不得與
D.而誰易之/子路行
3.下面對這段選文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接輿佯狂避世,長沮、桀溺躬耕避世,他們都是不滿社會現(xiàn)實、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隱士。
B.接輿經(jīng)過孔子時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鳳凰,委婉地規(guī)勸孔子趁早退出從政之路。
C.長沮、桀溺這類消極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隱士在孔子看來是與鳥獸為伍的人,孔子認(rèn)為自己不能追隨他們逃避現(xiàn)實。
D.這兩段文字反映了孔子關(guān)于社會改革的主觀愿望和積極的人世思想,體現(xiàn)出一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zé)任感。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文本選段,完成下面的題。
文人之多
  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固有不識經(jīng)術(shù),不通古今,而自命為文人者矣。韓文公《符讀書城南》詩曰:“文章豈不貴,經(jīng)訓(xùn)乃蕾畬。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yù)!倍蝿粗(xùn)子孫,每曰:“士當(dāng)以器識為先,一號為文人,無足觀矣!比粍t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此揚子云所謂“摭我華而不實我實”者也。黃魯直言:“數(shù)十年來,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獎后生,故華而不實!北境尉敢詠恚嘤写孙L(fēng)。而陸文裕所記劉文靖告吉士之言,空同大以為不平矣。
  《宋史》言:“歐陽永叔與學(xué)者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
1.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以下:以來,以后。
B.士當(dāng)以器識為先/器識:器量與見識。
C.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獎后生/提獎:提拔獎勵。
D.謂文章止于潤身/潤身:粉飾自己。
2.下列語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有不識經(jīng)術(shù)②則必攝緘滕、扃鏑
B.①士當(dāng)器識為先②倒戟御公徒
C.①摭我華不實我實②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D.①未嘗文章,惟談吏事②方急時,不召下兵
3.下列對韓愈《符讀書城南》一詩的語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豈不貴,經(jīng)訓(xùn)乃菑畬!恼抡l說不貴重,解說經(jīng)義是根本。
B.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晁畽M流無根源,早晨滿地夕已盡。
C.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獮槿瞬煌ü排c今,如同馬牛披衣襟。
D.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yù)!f話做事誣陷人,何能希望多名譽(yù)。
4.下列有關(guān)這則文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以感嘆開端,直揭主題,提出論點,融人強(qiáng)烈的情感,很有嘲諷意味。
B.引用韓愈的詩是為了強(qiáng)調(diào)“經(jīng)訓(xùn)”是學(xué)問之根本,博古通今為治學(xué)之基石。
C.引宋人劉摯訓(xùn)示子孫的話,作進(jìn)一步申述,強(qiáng)調(diào)崇尚經(jīng)術(shù),重視器量見識。
D.作者又引述西漢揚雄和宋代黃庭堅的話,繼續(xù)說明要務(wù)實不要只追求華麗。
5.把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士當(dāng)以器識為先,一號為文人,無足觀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柳宗元《送薛存義序》,回答問題。

河?xùn)|薛存義將行,柳子載肉于俎,崇酒于觴,追而送之江滸,飲食之。且告日:“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傭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豈唯怠之,又從而盜之。向使傭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dá)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義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其為不虛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審矣。

吾賤且辱,不得與考績幽明之說,于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

【注】薛存義:永州所屬零陵縣代理縣令。  司平:管理,治理。

1.對加粗的詞解釋全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凡于土者  ②蓋民之,非以役民而已也  ③其為不虛取直也  ④其知恐而畏也

A.官吏  勞役  目的  慎重     B.做官  驅(qū)使  的確  確實

C.做官  役使  的確  確實     D.官吏  仆役  目的  慎重

2.對下列句中的代詞指代內(nèi)容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使司平于我也  ②今我受其直  ③豈唯怠之  ④又從而盜之

A.兩個“我”字相同,兩個“之”字不同

B.兩個“我”字相同,兩個“之”字也相同

C.兩個“我”字不同,兩個“之”字相同

D.兩個“我”字不同,兩個“之”字也不同

3.翻譯下面句子。

1)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傭乎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勢不同而理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吾民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本文思想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在官民關(guān)系中,官應(yīng)該是“民之役”,其職責(zé)是“司平”于民,而不是去“役民”。

B.官吏危害百姓是封建社會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就是“受其直,怠其事,又盜若貨器”。

C.民怕官,民不敢“怒而黜罰之”的原因是“勢”不同,即老百姓在官民關(guān)系中所處的地位和主人在主傭關(guān)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

D.作者認(rèn)為薛存義不虛直”“知恐而畏,他是一個較為合格的官吏,作者借此號召向薛存義這樣的官吏學(xué)習(x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柳宗元《送薛存義序》,回答問題。

河?xùn)|薛存義將行,柳子載肉于俎,崇酒于觴,追而送之江滸,飲食之。且告日:“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傭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豈唯怠之,又從而盜之。向使傭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dá)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義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其為不虛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審矣。

吾賤且辱,不得與考績幽明之說,于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

【注】薛存義:永州所屬零陵縣代理縣令。  司平:管理,治理。

1.對加粗的詞解釋全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凡于土者  ②蓋民之,非以役民而已也  ③其為不虛取直也  ④其知恐而畏也

A.官吏  勞役  目的  慎重     B.做官  驅(qū)使  的確  確實

C.做官  役使  的確  確實     D.官吏  仆役  目的  慎重

2.對下列句中的代詞指代內(nèi)容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使司平于我也  ②今我受其直  ③豈唯怠之  ④又從而盜之

A.兩個“我”字相同,兩個“之”字不同

B.兩個“我”字相同,兩個“之”字也相同

C.兩個“我”字不同,兩個“之”字相同

D.兩個“我”字不同,兩個“之”字也不同

3.翻譯下面句子。

1)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傭乎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勢不同而理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吾民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本文思想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在官民關(guān)系中,官應(yīng)該是“民之役”,其職責(zé)是“司平”于民,而不是去“役民”。

B.官吏危害百姓是封建社會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就是“受其直,怠其事,又盜若貨器”。

C.民怕官,民不敢“怒而黜罰之”的原因是“勢”不同,即老百姓在官民關(guān)系中所處的地位和主人在主傭關(guān)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

D.作者認(rèn)為薛存義不虛直”“知恐而畏,他是一個較為合格的官吏,作者借此號召向薛存義這樣的官吏學(xué)習(x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