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中的“陰”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孫臏以刑徒見,說齊使
B.指通豫南,達于漢   
C.故審堂下之,而知日月之行   
D.性密,忍誅殺。不見喜怒
A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下列各句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          B.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

C.因泣下沾襟,與武決去            D.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中課程新學案 高三年級 語文 題型:022

寫出下面實詞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

(1)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愚公移山》)鶴歸來兮,東山之陰。(2004年湖南卷,第11題)________

(2)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范仲淹《岳陽樓記》)________

(3)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范仲淹《岳陽樓記》)________

(4)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________

(5)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張衡傳》)________

(6)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張衡傳》)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與“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中的“陰”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孫臏以刑徒見,說齊使
B.指通豫南,達于漢   
C.故審堂下之,而知日月之行   
D.性密,忍誅殺。不見喜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與“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中的“陰”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孫臏以刑徒見,說齊使
B.指通豫南,達于漢
C.故審堂下之,而知日月之行
D.性密,忍誅殺。不見喜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有都柱      都:大          B.施關(guān)發(fā)機        關(guān):樞紐、關(guān)鍵

C.皆共目之      目:眼睛        D.出為河間相      出:離開(朝廷)

選出各項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以精銅鑄成                   B.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C.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D.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覆蓋周密無際                 B.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         D.衡下車,治威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題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有都柱都:大B.施關(guān)發(fā)機關(guān):樞紐、關(guān)鍵
C.皆共目之目:眼睛D.出為河間相出:離開(朝廷)
小題2:選出各項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以精銅鑄成B.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C.驗之以事,合契若神D.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小題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覆蓋周密無際B.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D.衡下車,治威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習周報 語文 魯人高一版 2009-2010學年 第17期 總第173期 魯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下題。

  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衡天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選自《后漢書·張衡傳》)

(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1)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  )

2)衡因上疏事( 。

3議左右(  )

4)嘗問衡天下所疾惡者( 。

5)宦官其毀己( 。

6)遂共之( 。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與“皆共目之”中“目”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B.

西望夏口,望武昌

C.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D.

侶魚蝦而麋鹿

(3)

這兩段文字主要寫了張衡哪些方面的成就?試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21 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衡天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
  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對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覆蓋周密無——際:邊際
B. 璧有瑕,請指示王——指示:指令
C.連公府不就——辟:召
D.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武——求:請求
2.下列句子中,“因”的詞性與其他幾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
B.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
C.相如因持璧卻立
D.因泣下霑衿
3.在下列句式中選擇與“游于三輔” 相同的一項:
[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B.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C.求人可使報秦者
D.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4.選出下列句子中,與“大將軍鄧騭奇其才”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     ]
A.舍相如廣成傳舍
B.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單于愈益欲降之
D.妙盡璇機之正
5.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侔驳垩怕労馍菩g(shù)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诘垡卺♂,諷議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5屆江門市高一第二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①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②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③順帝初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④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⑤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⑥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范曄《張衡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常從容淡靜           (從容,休閑舒緩。)

B.不好交接俗人         (俗人,世俗之人。)

C.舉孝廉不行           (不行,沒有去。)

D.公車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雖才高于世,無驕尚之情       嘗一龍機發(fā)地不覺動

B.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飾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C.精思傅會,十年成             自此以后,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D.而無驕尚情                   妙盡璇璣

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都屬于直接表現(xiàn)張衡的科學成就的一組是(3分)

①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衡         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③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     ④著《靈憲》《算罔論》

⑤復造候風地動儀             ⑥乃作《思玄賦》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選文第1段,作者用了“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表現(xiàn)了張衡的不慕榮利的高潔品德。

B.第4段,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張描寫和“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的熱烈贊嘆,著力描寫了地動儀檢測地震的準確無誤。

C.張衡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斗爭一事,“陰知奸黨姓名,一時收禽”,表現(xiàn)了他的政治智慧;而“上下肅然,稱為政理”,則表現(xiàn)了他的政績卓然。

D.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傳記,以翔實的文筆全面記述了張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lǐng)域的諸多才能,重點介紹了他在科學與文學方面的成就,表達了作者對傳主的由衷敬仰之情。

5.斷句(2分)

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2分)

順帝初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6.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2分)

②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①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②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③順帝初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④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⑤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⑥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范曄《張衡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常從容淡靜(從容,休閑舒緩。) 
B.不好交接俗人(俗人,世俗之人。) 
C.舉孝廉不行 (不行,沒有去。) 
D.公車特征拜郎中(特征,特地征召。)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雖才高于世,無驕尚之情嘗一龍機發(fā)地不覺動 
B.精銅鑄成,員徑八尺飾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C.精思傅會,十年成自此以后,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D.而無驕尚情妙盡璇璣正 
【小題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都屬于直接表現(xiàn)張衡的科學成就的一組是(3分)
①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衡        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③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    ④著《靈憲》《算罔論》
⑤復造候風地動儀            ⑥乃作《思玄賦》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選文第1段,作者用了“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表現(xiàn)了張衡的不慕榮利的高潔品德。 
B.第4段,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張描寫和“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的熱烈贊嘆,著力描寫了地動儀檢測地震的準確無誤。 
C.張衡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斗爭一事,“陰知奸黨姓名,一時收禽”,表現(xiàn)了他的政治智慧;而“上下肅然,稱為政理”,則表現(xiàn)了他的政績卓然。 
D.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傳記,以翔實的文筆全面記述了張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lǐng)域的諸多才能,重點介紹了他在科學與文學方面的成就,表達了作者對傳主的由衷敬仰之情。 
【小題5】斷句(2分)
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2分)
順帝初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小題6】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2分)
②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