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楚興,陳勝王”中的“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宜悉諸功臣        
B.沛公欲關中    
C.侯將相寧有種乎    
D.八方歸附,四夷來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與“大楚興,陳勝王”中的“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宜悉諸功臣
B.沛公欲關中
C.侯將相寧有種乎
D.八方歸附,四夷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與“大楚興,陳勝王”中的“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宜悉諸功臣        
B.沛公欲關中    
C.侯將相寧有種乎    
D.八方歸附,四夷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與“大楚興,陳勝王”的“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B.沛公欲王關中C.王侯將相,寧有種乎D.八方歸附,四夷來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文言文閱讀(19分)

趙高案治李斯。李斯拘執(zhí)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凡古圣王,飲食有節(jié),車器有數(shù),宮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費而無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長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顧其咎;侵殺忠臣,不思其殃;大為宮室,厚賦天下,不愛其費:三者已行,天下不聽。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趙高治斯,榜掠千余,不勝痛,自誣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負其有功,實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從獄中上書曰:“臣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狹隘,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兵數(shù)十萬。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游說諸侯,陰修甲兵,飾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主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書上,趙高使吏棄去不奏,曰:“囚安得上書!”

趙高使其客十余輩詐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覆訊斯。斯更以其實對,輒使人復榜之。后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奏當上,二世喜曰:“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選自《史記·李斯列傳》)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厚賦天下,不愛其費        愛護     B.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    牢獄

    C.榜掠千余,不勝痛          拷打     D.逮秦之地狹隘              及時

5.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吾以忠死,宜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加費而無益于民利者禁;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C.今行逆于昆弟,不顧其咎;則責攸之、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D.幸二世之寤而赦之;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李斯在獄中想到關龍逢、比干、伍子胥這些才智過人的臣子都很忠誠,卻被夏桀、商紂和夫差殺死,所以自己盡忠而死是應該的。

B.李斯認為二世治國無道,竟不顧后果殺死親兄弟自封為皇,殘害忠良,重用奸臣,大規(guī)模修建阿房宮,對百姓橫征暴斂,其治必不長久。

C.李斯在獄中上書時采用正話反說的手法,故意給自己羅列了七大罪狀,以讓奏書能夠順利地上報二世,希望二世能覺悟醒察并赦免他。

D.李斯雖遭受嚴刑拷打,但仍不顧—切地以實情對答,他自恃口才好,有功于朝廷,即使二世派人驗證他也不改口供,終于獲得二世的歡心。

7.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

(6分)

答:                                                                                    

                                                                                       

(2)后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4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文言文閱讀

趙高案治李斯。李斯拘執(zhí)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凡古圣王,飲食有節(jié),車器有數(shù),宮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費而無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長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顧其咎;侵殺忠臣,不思其殃;大為宮室,厚賦天下,不愛其費:三者已行,天下不聽。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趙高治斯,榜掠千余,不勝痛,自誣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負其有功,實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從獄中上書曰:“臣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狹隘,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兵數(shù)十萬。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游說諸侯,陰修甲兵,飾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主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書上,趙高使吏棄去不奏,曰:“囚安得上書!”

趙高使其客十余輩詐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覆訊斯。斯更以其實對,輒使人復榜之。后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奏當上,二世喜曰:“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選自《史記·李斯列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厚賦天下,不其費        愛護     B.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    牢獄

    C.榜掠千余,不勝痛          拷打     D.秦之地狹隘              及時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吾忠死,宜矣;不以物喜不己悲   

     B.加費無益于民利者禁;我決起飛,搶榆枋而止

     C.今行逆于昆弟,不顧咎;則責攸之、韋、允等之慢,以彰

     D.幸二世寤而赦之;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茫然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斯在獄中想到關龍逢、比干、伍子胥這些才智過人的臣子都很忠誠,卻被夏桀、商紂和夫差殺死,所以自己盡忠而死是應該的。

       B.李斯認為二世治國無道,竟不顧后果殺死親兄弟自封為皇,殘害忠良,重用奸臣,大規(guī)模修建阿房宮,對百姓橫征暴斂,其治必不長久。

       C.李斯在獄中上書時采用正話反說的手法,故意給自己羅列了七大罪狀,以讓奏書能夠順利地上報二世,希望二世能覺悟醒察并赦免他。

D.李斯雖遭受嚴刑拷打,但仍不顧—切地以實情對答,他自恃口才好,有功于朝廷,即使二世派人驗證他也不改口供,終于獲得二世的歡心。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

(2)后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文言文閱讀(19分)
趙高案治李斯。李斯拘執(zhí)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凡古圣王,飲食有節(jié),車器有數(shù),宮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費而無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長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顧其咎;侵殺忠臣,不思其殃;大為宮室,厚賦天下,不愛其費:三者已行,天下不聽。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趙高治斯,榜掠千余,不勝痛,自誣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負其有功,實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從獄中上書曰:“臣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狹隘,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兵數(shù)十萬。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游說諸侯,陰修甲兵,飾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主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書上,趙高使吏棄去不奏,曰:“囚安得上書!”
趙高使其客十余輩詐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覆訊斯。斯更以其實對,輒使人復榜之。后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奏當上,二世喜曰:“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選自《史記·李斯列傳》)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厚賦天下,不愛其費       愛護     B.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   牢獄
C.榜掠千余,不勝痛         拷打     D.逮秦之地狹隘             及時
5.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吾以忠死,宜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加費而無益于民利者禁;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C.今行逆于昆弟,不顧其咎;則責攸之、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D.幸二世之寤而赦之;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李斯在獄中想到關龍逢、比干、伍子胥這些才智過人的臣子都很忠誠,卻被夏桀、商紂和夫差殺死,所以自己盡忠而死是應該的。
B.李斯認為二世治國無道,竟不顧后果殺死親兄弟自封為皇,殘害忠良,重用奸臣,大規(guī)模修建阿房宮,對百姓橫征暴斂,其治必不長久。
C.李斯在獄中上書時采用正話反說的手法,故意給自己羅列了七大罪狀,以讓奏書能夠順利地上報二世,希望二世能覺悟醒察并赦免他。
D.李斯雖遭受嚴刑拷打,但仍不顧—切地以實情對答,他自恃口才好,有功于朝廷,即使二世派人驗證他也不改口供,終于獲得二世的歡心。
7.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
(6分)
答:                                                                                   
                                                                                       
(2)后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4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與“大楚興,陳勝王”的“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b.沛公欲王關中

c.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d.八方歸附,四夷來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與“大楚興,陳勝王”的“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B.沛公欲王關中C.王侯將相,寧有種乎D.八方歸附,四夷來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

其后,楚急攻,絕漢甬道,圍漢王于滎陽城。久之,漢王患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鐘離昧、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shù)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shù)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睗h王以為然,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宣言諸將鐘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王果意不信鐘離昧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既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急欲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請骸骨歸!”歸未至彭城,疽發(fā)背而死。

(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有刪節(jié))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耳。

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相彼雨雪,先集維霰!痹鲋,當于羽殺卿子冠軍時也。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扶蘇。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之,而后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節(jié)選自蘇軾《范增論》)

[注]①“卿子冠軍”即宋義,懷王封他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宋義因救趙途中畏縮不前,羽殺之。②楚懷王孫心,楚懷王孫子熊心,項梁擁立為懷王,項羽稱霸后尊為義帝。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見楚使,即驚曰                      詳:通“佯”,假裝

B.獨其不早耳                              恨:怨恨

C.則疑增之也                             本:根源

D.大王誠能出數(shù)萬千金               捐:舍棄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①羽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            ②屈平作《離騷》,蓋自怨生矣

B.①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之            ②會其怒,不敢獻。公我獻之

C.①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               ②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天下

D.①圍漢王滎陽城                             ②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

3.下列句子分別屬于陳平的“反間計”和蘇軾所認為的“項羽不信任范增的根本原因”的一組是(    )

A.①火王誠能捐數(shù)萬斤金                      ②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

B.①欲與漢為一                                     ②而諸侯叛之也,以弒義帝

C.①為太牢具,舉進                             ②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

D.①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②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

4.下列對蘇軾《范增論》的敘述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文中引用《易》、《詩》中的話,其作用是以此為論據(jù),證明范增若能見微知著的話,那就早該離項羽而去了。

B.選段的文體是史論,表述的是對歷史人物的獨到見解。觀點鮮明,邏輯嚴密,有條有理,首尾呼應,有很強的說服力。

C.范增之所以離開,是因為項羽中了陳平的計謀,對范增失去了信任,作者認為要是陳平不用計謀的話,范增是決不會離開的。

D.范增想擁立義帝,其用意是為項羽收買人心,就像陳勝借助項梁、扶蘇一樣,是一種謀略?墒,項羽對此舉始終未能理解。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

(2)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孟軻,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能用,則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1)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鄒子之屬。

齊有三鄒子。其前鄒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國政,封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鄒衍,后孟子。鄒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馀萬言。其語閎大不經(jīng),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其術皆此類也。然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jié)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始也濫耳。王公大人初見其術,懼然顧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鄒子重于齊。適梁,惠王郊迎,執(zhí)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側行襒席。如燕,昭王擁彗①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yè),筑碣石宮,身親往之。(2)其游諸侯見尊禮如此,豈與仲尼菜色陳、蔡,孟軻困于齊、梁同乎哉!

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于齊。鄒衍之術迂大而閎辯;淳于髡久與處,時有得善言。故齊人頌曰:“談天衍,炙轂過②髡。”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修列大夫③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shù)萬言而卒。因葬蘭陵。

(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注]①彗:掃帚。②炙轂過:過,古時車上盛貯油膏的器具,烘熱后流油,潤滑車軸。比喻言語流暢風趣。③列大夫:秦漢時爵位名。列第七級,也稱為七大夫或公大夫。

1.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則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              秦城鞏不可得,徒

B.以鼓琴威王                                    哭聲直上云霄

C.身親往之                                       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D.春申君以為蘭陵令                            以為小禮無所用

2.下列各項中,分別體現(xiàn)孟子、鄒衍、荀子思想感情的一項是                              (    )

①迂遠而闊于事情;

②述唐、虞、三代之德;

③其語閎大不經(jīng),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

④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jié)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

⑤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

⑥談天衍,炙轂過髡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孟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以武力征伐為主導思想的時代,所以孟子想通過著書來引起諸侯的重視,實現(xiàn)理想。

B.鄒衍雖然一開始能夠受到各國君王的熱情接待,甚至享有很高的禮遇,但是他的思想?yún)s很難施行。

C.荀子在當時的齊國是最年長和有資歷的宗師,正好當時有列大夫的缺額,所以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師的身份擔任稷下學士的祭酒。

D.荀子憎惡諸侯王們?yōu)樽裱跽蟮绤s被裝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長,著書立說,以啟民眾。

4.把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1)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2)其游諸侯見尊禮如此,豈與仲尼菜色陳、蔡,孟軻困于齊、梁同乎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