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表是一輛汽車幾次運砂石的時間和所行路程情況統(tǒng)計表:
 次數(shù) 1 2 3 4
 時間/時 3 2.5 a b
 所行路程/km 180 150 72y
(1)第一次汽車行駛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180:3,寫成最簡整數(shù)比是60:1.
(2)第二次汽車行駛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150:2.5,比值是60,比值表示的量是速度.
(3)觀察前兩次路程和時間的關系,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4)假如汽車的行駛速度一定,那么,72:a=60,a=1.2.
(5)y:b=60:1,這個式子叫做比例,y和1叫做比例的外項,b和60叫做比例的內(nèi)項.
(6)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有y×1=b×60.

分析 (1)首先用第一次汽車行駛的路程比上所用的時間,求出第一次汽車行駛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多少,然后根據(jù)比的基本性質(zhì),寫成最簡整數(shù)比即可.
(2)首先用第二次汽車行駛的路程比上所用的時間,求出第二次汽車行駛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多少,然后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求出比值是多少;最后判斷出比值表示的量是速度即可.
(3)觀察前兩次路程和時間的關系,速度一定,路程:時間=速度,路程和時間的比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4)假如汽車的行駛速度一定,那么,72:a=60,用比的前項除以比值,求出a的值是多少即可.
(5)y:b=60:1,這個式子叫做比例,y和1叫做比例的外項,b和60叫做比例的內(nèi)項.
(6)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有y×1=b×60.

解答 解:(1)第一次汽車行駛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180:3,寫成最簡整數(shù)比是60:1.
(2)第二次汽車行駛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150:2.5,比值是60,比值表示的量是速度.
(3)觀察前兩次路程和時間的關系,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4)假如汽車的行駛速度一定,那么,72:a=60,a=1.2.
(5)y:b=60:1,這個式子叫做比例,y和1叫做比例的外項,b和60叫做比例的內(nèi)項.
(6)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有y×1=b×60.
故答案為:180:3、60:1;150:2.5、60、速度;速度、路程、時間、正;60、1.2;60、1、比例、1、外項、60、內(nèi)項;1、60.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了正、反比例的意義,以及辨別成正比例的量與成反比例的量的方法和應用,要熟練掌握,關鍵是看兩種相關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是商一定還是積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積一定,就成反比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小學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A、B、C、D四個人中只有一人具備以下三高:高個子、高收入、高學歷.這四個人中:只有三個人是高個子,只有兩個人是高收入,只有一個人是高學歷;每個人至少具備一高;A和B的收入一樣高;B和C的個子一樣高;C和D的個子不是同一種類型(即如果C是高個子,則D是矮個子,反之亦然),誰同時具備三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學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圖上的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0倍,畫在圖上所用的比例尺是1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學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在比例尺是1:5000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距離是4厘米,如果把它畫在比例尺是1:20000的地圖上,應畫多少厘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學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保險柜里裝著金條和銀條,金條和銀條的數(shù)目均不超過10根,金條根數(shù)是銀條的$\frac{2}{3}$,那么金條可能有多少根?銀條可能有多少根?(把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都寫出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學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某人以平均4km/h的速度登山,又以6km/h的速度沿原路下山,則來回的平均速度( 。
A.小于5km/hB.等于5km/h
C.大于5km/hD.不確定,由山坡長度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學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一個數(shù)x和0.2的比等于50和20的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學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3.7里面有370百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學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余數(shù),除數(shù)=(被除數(shù)-余數(shù))÷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