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南水北調工程示意圖中國南方和北方水土資源比較圖答題

(1)我國土地資源北方比南方  (多、少),水資源北方比南方  (多、少)。

(2)由圖可知,南水北調的水資源主要來自于。ā 。

A.黃河及其支流 B.長江及其支流 C.珠江及其支流 D.淮河及其支流

(3)南水北調工程是把 流域的水資源,調到我國缺水嚴重的 地區(qū)。

(4)南水北調工程東線工程主要利用 運送,北達山東和天津。這條線路溝通的水系有 、 和海河。

(5)中線方案從 水庫引水,向北到 市自流供水。

(6)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7)很多專家認為,跨流域調水包括南水北調并不能徹底解決我國北方地區(qū)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你認為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答案】

(1)多、少

(2)B

(3)長江、西北、華北

(4)京杭運河、長江、淮河、黃河

(5)丹江口、北京

(6)解決北方缺水問題

(7)修建水庫,治理水污染,節(jié)約用水,海水淡化等

【解析】

試題分析:

(1)由圖可以看出,我國土地資源是北方比南方更多,水資源是北方比南方更少。

(2)由圖可知,南水北調的水資源主要是來自于長江及其支流,黃河及其支流是輸入地,而不是輸出地,故選B。

(3)南水北調工程是把長江流域的水資源,調到我國缺水嚴重的西北和華北地區(qū)。

(4)南水北調工程東線工程主要利用京杭運河運送,北達山東和天津,該線溝通了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四大水系。

(5)中線方案從湖北省的丹江口水庫取水,向北到北京市自流引水。

(6)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北方缺水問題,南方水資源豐富,耕地面積小,而北方耕地面積廣,水資源缺乏。

(7)南水北調不能徹底地解決我國水資源缺乏問題,除此之外,還應該修建水庫,治理水污染,節(jié)約用水,海水淡化等措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氣溫曲線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地各月氣溫大都在 °C以上, 氣溫年較差最 ,屬于 帶。

(2)B地七月氣溫約在 °C,一月氣溫約為 °C,氣溫年較差為 °C,由此可知,它屬于 (熱、溫、寒)帶。A.B.C三地都位于 (南或北)半球。

(3)C地終年氣溫 (高或低),從緯度考慮,它應該位于 (高、中、低)緯度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亞洲地區(qū)圖、氣溫曲線和年降水量柱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甲中提供的信息判斷:亞洲的地勢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你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甲中A、B、C三地的氣候特征與圖乙相吻合的是________地填寫字母,該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___,其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圖甲中附近有豐富的_______________資源,東亞日本從該地進口該資源經過圖甲中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海峽。

4圖甲中國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是該國位于__________板塊和_________板塊交界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我國的內海是指(

A.渤海、黃海 B.黃海、東海

C.東海、南海 D.渤海、瓊州海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導致我國領土東西端晨昏差異的原因是(

A.跨緯度大,與地球自轉有關 B.跨經度大,與地球自轉有關

C.跨緯度大,與地球公轉有關 D.跨經度大,與地球公轉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傳統(tǒng)節(jié)目屬于傣族的是(

A、火把節(jié) B、雪頓節(jié)

C、蘆苼節(jié) D、潑水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A處是 ,B處是

2圖示區(qū)域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型是 、

3根據圖中甲河的水文特征,描述該地氣候類型是 ,支流C的流向 。

4根據圖中信息,簡要說說該區(qū)域聚落的分布規(guī)律

5該地李明種的柑橘年產量達2530噸左右,每年他都把柑橘運到鄭州銷售,據此對李明運輸蘋果的方式 和銷售省份 進行推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寫出圖中氣候的名稱

(2)以上氣候中屬冬季多雨型的是 ,屬夏季多雨型的是 。(填序號)

(3)氣候的特點是 。

(4)氣候的特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