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是逐漸深入的.下圖所示是不同時期科學家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
1808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他認為物質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不可再分割;同一類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簡單的整數比相結合.
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fā)現原子中存在電子.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一個被稱為“西瓜式”結構的原子結構模型,電子就像“西瓜子”一樣鑲嵌在帶正電的“西瓜瓤”中.電子的發(fā)現使人們認識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構成的.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做了一個實驗:用一束質量比電子大很多的帶正電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結果是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還有極少數的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據此他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
根據以上材料,請回答:
(1)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湯姆生發(fā)現了原子中的電子,這在當時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他們的理論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錯誤,按照目前初中階段你學的原子結構的理論,你認為道爾頓的原子論存在的缺陷是
物質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不可分割
;湯姆生原子結構模型的缺陷是
沒有發(fā)現帶正電荷的原子核
.
(2)根據盧瑟福的實驗所產生的現象,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
D
.
A.原子核體積很;B.原子核質量較大;C.原子核帶有正電;D.核外電子帶有負電
(3)通過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歷史,你對科學的發(fā)展有哪些感想?
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科學發(fā)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任何一種科學理論都有它的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