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某化學興趣小組圍繞“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的學習,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取5mL氫氧化鈉溶液于燒杯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可觀察到現(xiàn)象為溶液變紅,然后加入稀鹽酸,用玻璃棒攪拌,溶液褪為無色,有關的反應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
實驗二:對實驗一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進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認為猜想二不合理,其理由是此時溶液呈無色,而氫氧化鈉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設計實驗】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取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石蕊試液溶液變紅猜想三成立

分析 跟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鹽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堿能發(fā)生中和反應,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實驗一: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故填:溶液變紅,HCl+NaOH═NaCl+H2O;
實驗二:由于氫氧化鈉呈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而此時溶液是無色的,故一定不會有氫氧化鈉剩余,故填:二,此時溶液呈無色,而氫氧化鈉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設計實驗:猜想三中含有鹽酸,要證明鹽酸的存在,可以加入石蕊試液,鹽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故填: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取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 石蕊試液溶液變紅猜想三成立
答案:
實驗一:溶液變紅、HCl+NaOH═NaCl+H2O
【提出猜想】:二、此時溶液呈無色,而氫氧化鈉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設計實驗】實驗操作: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取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 石蕊試液溶液變紅猜想三成立

點評 本題為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探究,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結合題干提供的信息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點燃酒精燈
B.稱量10.05g固體C.
液體加熱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變化中分子的變化情況與其他三種不同的是( 。
A.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B.氫氣和氯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氯化氫
C.氧氣加壓降溫變成液氧
D.氫氣和空氣混合點燃發(fā)生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使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的金屬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關注物質變化過程,探究物質變化的條件很有必要.某化學興趣小組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根據(jù)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中間試管的實驗目的是探究鐵定在隔絕空氣(氧氣)的條件下是否生銹.
(2)請總結出鐵制品發(fā)生銹蝕的主要條件:鐵制品同時與空氣和水直接接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如圖是畫家根據(jù)我國明朝詩人于謙的《石灰吟》繪制的國畫,詩中寫道:“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試回答:
(1)該字畫能夠保存多年而不變色,原因是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wěn)定;
(2)詩句中“千錘萬鑿出深山”所體現(xiàn)物質的變化是物理變化;
(3)“烈火焚燒若等閑”所體現(xiàn)的石灰石受熱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
(4)“要留清白在人間”指的是石灰水暴露在空氣中所發(fā)生的化學反應,該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蛋白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蛋白質在人體內(nèi)可以直接被吸收利用
B.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要攝入較多復含蛋白質的食物,而成人則不需要
C.由于蛋白質受熱會變性,因此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應生吃
D.人體內(nèi)蛋白質攝入量不足,會使人生長發(fā)育遲緩、體重減輕、貧血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各組中的化學式、俗名與化學名稱均一致的是(  )
A.CaO  熟石灰   氧化鈣B.Ca(OH)2 生石灰   氫氧化鈣
C.HCl  鹽酸  氫氯酸D.NaOH  純堿  氫氧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乙醇(C2H5OH)是可再生資源,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2H5OH+3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3H2O,該化學方程式中,不存在的物質種類是( 。
A.單質B.氧化物C.D.有機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