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1.某學習小組對課本中“食鹽常用于制氯氣、燒堿”的內容產生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用自制的實驗裝置(主體部分如圖1所示)進行電解飽和食鹽水制取氫氧化鈉的實驗.一段時間后,關閉電源,從K處導出部分的溶液作為待測液進行如下探究.
老師提示:I.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化學方程式:
2NaCl+2H2O $\frac{\underline{\;通電\;}}{\;}$2NaOH+H2↑+Cl2

Ⅱ.忽略其他可能發(fā)生的反應對以下實驗的影響.
探究活動一:檢驗待測液中含有氫氧化鈉
(1)同學們選用某種酸堿指示劑對待測液進行檢驗,請你將實驗報告填寫完整.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向待測液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

酚酞試液變紅色
待測液呈堿性,表明含有氫氧化鈉
探究活動二:測定待測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實驗1】用酸堿中和法測定
甲組同學稱取一定質量的待測液于燒杯中,加水稀釋,用帶有刻度的滴管逐滴加
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邊加邊振蕩,用pH計測定溶液的pH,所得數據
如下:
加入稀鹽酸的體積/mL02.04.06.08.09.8
燒杯中溶液的pH13.012.912.812.612.37.0
(2)寫出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OH+HCl═NaCl+H2O.
(3)利用氫氧化鈉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的實驗數據,計算所稱取待測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應從選用稀鹽酸的體積為9.8mL.
【實驗2】用沉淀法測定
資料摘要:氫氧化鈉與氯化鎂溶液中發(fā)生反應:2NaOH+MgCl2=Mg(OH)2↓+2NaCl
乙組同學按圖2所示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4)步驟②加入的氯化鎂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使氫氧化鈉完全反應.滴加一定量氯化鎂溶液后,判斷所加氯化鎂溶液是否足量的具體操作:靜置,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氯化鎂已經過量(寫出實驗步驟、現象和結論).
(5)步驟③過濾出的沉淀物是氫氧化鎂.
(6)利用沉淀物的質量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若缺少步驟④的操作,所測定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將偏大(選填“偏大”、“偏小”或“沒影響”).

分析 (1)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2)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
(3)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時,溶液的堿性減弱,pH減小,當pH=7時,氫氧化鈉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4)為了使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完全反應,氯化鎂溶液應該是足量的;
(5)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因此步驟③過濾出的沉淀物是氫氧化鎂;
(6)利用沉淀物的質量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時,若不洗滌沉淀,那么沉淀上會附著一些雜質,從而使沉淀的質量增大,會導致計算出的氫氧化鈉質量偏大,使所測定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偏大.

解答 解:(1)
實驗步驟:向待測液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
實驗現象:酚酞試液變紅色;
實驗結論:待測液中含有氫氧化鈉;
(2)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
(3)利用氫氧化鈉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的實驗數據,計算所稱取待測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時,應選用稀鹽酸的體積為9.8mL,因為這時氫氧化鈉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4)步驟②加入的氯化鎂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使氫氧化鈉完全反應;
滴加一定量氯化鎂溶液后,判斷所加氯化鎂溶液是否足量的具體操作:靜置,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氯化鎂已經過量.
(5)步驟③過濾出的沉淀物是氫氧化鎂.
(6)利用沉淀物的質量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若缺少步驟④的操作,沉淀中因含有其他雜質而質量偏大,所測定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將偏大.
故答案為:
(1)向待測液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變紅色;
(2)NaOH+HCl═NaCl+H2O;
(3)9.8;
(4)使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氯化鎂已經過量;
(5)氫氧化鎂;
(6)偏大.

點評 合理設計實驗,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是得出正確實驗結論的前提,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知識奠定基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
(1)若甲固體中含有少量乙,則提純甲的方法是降溫結晶(填“蒸發(fā)器皿”或“降溫結晶”);
(2)將25℃時乙的飽和溶液升溫到35℃,則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25℃時,將25g甲固體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復到原溫度后,得到溶液的質量為6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化合物C3H8O3和化合物C7H8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1.3%,則混合物此時氧元素含量為(  )
A.20%B.30%C.40%D.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各類物質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
①氧化物  ②酸 ③堿 ④鹽 ⑤單質.
A.僅①③B.僅①②③C.僅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為探究氣體X的組成,某興趣小組進行圖所示實驗(固定裝置未畫出).
【資料在線】
(1)加熱條件下,氣體X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水和氮氣.
(2)堿石灰為固體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混合物,不與氣體X反應.
無水氯化鈣可吸收氣體X.
(3)本實驗條件下,氮氣密度為1.15g•L-1,裝置內空氣中的水與二氧化碳對相關數據測定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實驗步驟】
(1)連接儀器,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銅,準確稱得其質量為2.40g.
(3)按圖所示裝入藥品,測量并記錄相關數據Ⅰ(見表).
(4)連接A、B、C裝置,將氣體X緩緩通入一段時間后,連接上D裝置,讀數后開始加熱.當A裝置中氧化銅反應完全,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氣體X至玻璃管冷卻,再次測量并記錄相關數據Ⅱ(見表).
【實驗裝置】

【相關數據】
數據編號
測量項目
玻璃管(含藥品)的質量/g52.4051.92
B裝置(含藥品)的質量/g102.00102.54
氮氣的體積/mL/243.5
【回答問題】
(1)B裝置中氧化鈣吸水的原理為CaO+H2O=Ca(OH)2(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實驗過程中,當觀察到量氣管內液面不再下降,說明氧化銅已反應完全,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氣體X至玻璃管冷卻的目的是防止灼熱的銅被氧化.
(3)分析實驗測量的數據,生成水的質量為0.54g,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為0.48g.由此推知,氣體X中一定沒有(填“有”或“沒有”)氧元素.
(4)通過計算推導出氣體X的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實驗室常用(a)~(e)裝置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氣體.

步驟一:選取藥品與發(fā)生裝置.實驗室經常選用稀鹽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填藥品名稱)作為反應物,發(fā)生裝置可選用如上圖中的b.
步驟二:檢查裝置氣密性.組裝好儀器后,將導管末端浸末在水中,用手捂試管,發(fā)現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放手后有形成一段水柱,則氣密性良好.
步驟三:反應并收集氣體.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到底哪種方法更好,甲、乙兩同學分別用排水法和排空氣法做如下實驗研究(用的藥品與發(fā)生裝置一樣)
(1)比較收集時間:分別收集滿一個集氣瓶的二氧化碳,記錄時間甲:收集時間較短
乙:收集時間較長
原因:C
(選擇填空,下同)
(2)比較收集到氣體的濃度:分別向兩個集氣瓶中加入兩滴管的澄清石灰水甲:石灰水先變渾濁
乙:石灰水后變渾濁
原因:A
A.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純度更高     B.產生氣體速度不一樣
C.氣態(tài)分子間隔大,運動速度快,不同氣體分子更易混合,不易分離
結論:綜上所述,排水法(填收集方法)收集二氧化碳更好.
反思: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仍有不足之處,請寫出一點混有少量水蒸氣.
【思考】丙同學對發(fā)生裝置中的廢液進行了研究.
(1)測出該廢液的pH<7,則廢液中存在的陽離子為Ca2+;H+
(2)向此廢液滴加碳酸鈉溶液至過量,則下列圖象表示正確的為B.

(3)小明是一位愛動手做實驗的同學,他找來塑料瓶和一些其他用品,制作成如圖(f)的裝置.圖中去底塑料瓶和其相連導管的組合相當于實驗室中的長頸漏斗(填一種儀器的名稱).該裝置作為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發(fā)生裝置的優(yōu)點是可隨時添加藥品、可控制反應的開始和結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水”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
A.礦泉水B.井水C.蒸餾水D.自來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表示禁止吸煙的標志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縉云燒餅是浙江縉云縣有名的漢族傳統(tǒng)小吃.歷史悠久,相傳古時軒轅皇帝在縉云仙都煉制仙丹時所創(chuàng).該燒餅具有 表皮松脆、肉質軟糯、清香四溢…在烤制作過程中需要采用優(yōu)質竹炭,慢慢烘烤.其實竹炭除了用來燒烤外它是很好的吸附劑,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纖維的化學式可表示為(C6H10O5n.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砍伐竹子、燒炭、竹炭凈化室內空氣都屬于物理變化
B.竹炭纖維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12:1:16
C.竹炭纖維分子中的C、H、O原子個數比為6:10:5
D.每個(C6H10O5n分子中含有5n個H2O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