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有關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
B. 將硝酸銨加入水中,液體溫度明顯升高
C. 把打磨過的鋁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鋁表面出現(xiàn)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逐漸變?yōu)闊o色
D. 電解水實驗中,正、負極兩端玻璃管內收集到的氣體體積比為2:1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請用相關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燃燒的條件分析,亂扔煙頭,不慎引燃易燃物而發(fā)生火災,則煙頭在引發(fā)火災中的作用是_____。
(2)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適量的燃料乙醇可制得乙醇汽油,用乙醇汽油作為汽車燃料越來越受到重視。請你答出使用乙醇汽油的優(yōu)點(答出一條即可)_____。
(3)用沙子熄滅篝火,應用的滅火原理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題意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1)寫出用鹽酸除鐵銹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2)已知過氧化鈣(CaO2)和水的化學方程式為:2CaO2+2H2O=2Ca(OH)2+O2↑請寫出過氧化鈣放入碳酸鈉溶液中的總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類的日常生活、工農業(yè)生產都與化學密不可分。請回答:
(1)農業(yè)上使用的硝酸鉀屬于_________肥。
(2)飲用硬度過大的水不利于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___方法來降低水的硬度。
(3)冰箱中放活性炭除去異味,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
(4)有機合成材料的出現(xiàn)是材料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A 不銹鋼湯勺 B 塑料果盤 C 純棉圍巾 D 玻璃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離與提純是獲得物質的重要方法。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實驗目的 | 實驗設計 | |
A | 除去碳酸鈉固體中的少量碳酸氫鈉 | 加入適量稀鹽酸,蒸發(fā)結晶 |
B | 除去氯化鈉固體中的少量碳酸鈉 |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適量稀硫酸,蒸發(fā)結晶 |
C | 除去硝酸鉀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鉀 | 加入過量的硝酸鋇溶液,過濾 |
D | 除去銅粉中混有的少量鋅粉 | 加入過量的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方案合理的是
選項 | 實驗目的 | 所用試劑或方法 |
A | 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 肥皂水 |
B | 實驗室制取CO2 | 塊狀大理石和稀硫酸 |
C |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氯化鈣 | 加入碳酸鉀溶液,過濾 |
D | 鑒別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 | 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化學老師用三塊相同的鋁片(均已去除表面氧化膜)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1:取第一塊鋁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顯的現(xiàn)象
實驗2:取第二塊鋁片,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鋁片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
實驗3:取第三塊鋁片,放入濃硫釀中,無明顯的現(xiàn)象
實驗4:將實驗3中的鋁片取出,洗凈后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沒有明顯的現(xiàn)象
根據以上4個實驗請你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在實驗1中可以觀察到鋁片表面有氣泡產生
B. 由實驗2可以得出金屬鋁比銅活潑
C. 由實驗3可知鋁片與濃硫酸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
D. 綜合以上實驗可知濃硫酸與稀硫酸的化學性質有差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谷氨酸鈉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由谷氨酸(化學式為C5H9NO4)轉化而成的。下列關于谷氨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谷氨酸是由5個碳原子、9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4個氧原子構成的
B. 谷氨酸是由四種元素組成的
C. 谷氨酸是有機物
D. 谷氨酸中碳、氫原子個數(shù)比為5: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年3月30日,四川涼山森林火災;2019年4月15日,法國巴黎圣母院燒毀;馂牡念l繁發(fā)生,對社會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針對以下滅火方式,寫出相應的滅火原理。
(1)將森林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其滅火原理是_____;
(2)油罐著火時用水噴淋滅火,其滅火原理是_____;
(3)野炊時用沙土將火堆掩埋,其滅火原理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