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9.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和收集裝置.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為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氯酸鉀+二氧化錳+氧氣;應選用發(fā)生裝置A。ㄌ钭帜感蛱枺,但需在管口放棉花,作用是為了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若用裝置D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氧氣滿了.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若選用C做發(fā)生裝置,你認為選用C比B的優(yōu)點是可以控制反應的速度;節(jié)約藥品.
(3)欲使用裝置E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則氣體應從a。ㄌ睢癮”或“b”)端通入;欲使用裝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先將瓶中裝滿水,再將氣體從b (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氣體難溶于水,在空氣中容易與氧氣發(fā)生反應,則收集一氧化氮氣體時應選用圖中裝置F。ㄌ钭帜感蛱枺

分析 (1)根據(jù)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寫出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需要加熱,屬于固體加熱型,選擇發(fā)生裝置;根據(jù)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
(2)根據(jù)裝置C的優(yōu)點進行分析;
(3)根據(jù)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氧氣的密度比水小進行分析;
(4)根據(jù)一氧化氮的性質分析收集的方法及裝置.

解答 解:(1)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氯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如果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就需要加熱,加熱高錳酸鉀時,試管口要放一團棉花,是為了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氧氣的驗滿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氧氣滿了;
故答案為: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氯酸鉀+二氧化錳+氧氣;A;為了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將帶火星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氧氣滿了;
(2)選用C比B的優(yōu)點是:可以控制反應的速度,節(jié)約藥品,操作簡便等;
故答案為:可以控制反應的速度;節(jié)約藥品;
(3)欲使用裝置E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則氣體應從長管進入,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欲使用裝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先將瓶中裝滿水,再將氣體從短管進入,因為氧氣的密度比水小;
故答案為:a;b;
(4)由于一氧化氮氣體難溶于水,在空氣中容易與氧氣發(fā)生反應,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裝置是:F.
故答案為:F.

點評 本考點主要考查了儀器的名稱、氣體的制取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同時也考查了文字表達式的書寫,綜合性比較強.氣體的制取裝置的選擇與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的條件有關;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擇與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有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用來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很多,圖1所示的是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測定方法.實驗過程是:

第一步: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五等份,并做好標記.
第二步: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第三步: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發(fā)現(xiàn)水被吸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集氣瓶總容積的$\frac{1}{5}$.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這個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frac{1}{5}$.
(2)此實驗還可推知反應后剩余氣體的一條物理性質是難,一條化學性質是不活潑.
(3)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frac{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紅磷的量偏少、裝置漏氣.
(4)某同學對實驗進行反思后,提出了改進方法(如圖2所示 ),你認為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誤差小、無污染.
(5)若將紅磷換成炭粉,該實驗能否獲得成功?不能,理由是炭粉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瓶內壓強無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根據(jù)侯德榜制堿法原理并參考下表的數(shù)據(jù),實驗室制備純堿Na2CO3的主要步驟是:將配制好的飽和NaCl溶液倒入燒杯中加熱,控制溫度在30~35℃,攪拌下分批加入研細的NH4HCO3固體,加料完畢后,繼續(xù)保溫30分鐘,靜置、過濾得NaHCO3晶體.用少量蒸餾水洗滌除去雜質,抽干后,轉入蒸發(fā)皿中,灼燒2小時,制得Na2CO3固體.四種鹽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                     
溫度
溶解度鹽
0℃10℃20℃30℃40℃50℃60℃100℃
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9.8
NH4HCO311.915.821.027.0----
NaHCO36.98.19.611.112.714.516.4-
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377.3
請回答:
(1)反應溫度控制在30~35℃,是因為若高于35℃,則NH4HCO3分解,若低于30℃,則反應速率降低;為控制此溫度范圍,采取的加熱方法為水浴加熱;
(2)加料完畢后,繼續(xù)保溫30分鐘,目的是使反應充分進行.靜置后只析出NaHCO3晶體的原因是NaHCO3的溶解度最。谜麴s水洗滌NaHCO3晶體的目的是除去NaCl、NH4Cl、NH4HCO3雜質(用化學式表示);
(3)過濾所得的母液中含有NaHCO3、NaCl、NH4Cl、NH4HCO3(用化學式表示),需加入HCl,并作進一步處理,使NaCl溶液循環(huán)使用,同時可回收NH4Cl;
(4)測試純堿產品中NaHCO3含量的方法是:準確稱取純堿樣品W g,放入錐形瓶中加蒸餾水溶解,加1~2滴酚酞指示劑,用物質的量濃度為c(mol/L)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紅色到無色(指示CO32-+H+=HCO3-反應的終點),所用HCl溶液體積為V1mL,再加1~2滴甲基橙指示劑,繼續(xù)用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黃變橙,所用HCl溶液體積為V2 mL.寫出純堿樣品中NaHCO3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式:NaHCO3(%)=$\frac{c({V}_{2}-{V}_{1})M}{1000W}$×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小亮同學用量筒量取液體,量筒放平穩(wěn),且面對刻度線,初次仰視液面讀數(shù)為90mL,傾倒出一部分液體后,又俯視液面讀數(shù)為40mL,則他實際倒出的液體的體積為( 。
A.小于50mLB.大于50mLC.等于50mL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實驗室有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寫出圖中有標號儀器的名稱:a酒精燈    b集氣瓶
(2)若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粉末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氣,應選擇的裝置組合為(填字母代號)BC或BE,請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
(3)小穎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了一瓶氧氣,請你幫助他進行驗滿:將帶火星的木條放集氣瓶口,若復燃則滿.
(4)小亮用A裝置制備氧氣,若試管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實驗完畢,先移開酒精燈再將導管移出水面或沒有預熱或熱試管直接用冷水沖洗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我國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 的新方法,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圖如下:
(其中表示氯原子,表示鈉原子,表示氧原子)
(1)試回答:ClO2 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4;從組成元素種類分析,ClO2屬于氧化物,根據(jù)反應的微觀過程圖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l2+2NaClO2=2ClO2+2NaCl.
(2)家庭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檢驗某水樣是硬水還是軟水.
(3)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加熱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物質的化學式中,書寫不正確的是(  )
A.氧氣 O2B.五氧化二磷  P2O5
C.高錳酸鉀K2MnO4D.水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到結論.結合下列實驗回答問題:

(1)如圖是甲、乙兩組同學分別設計的質量守恒定律的兩個驗證實驗.請根據(jù)圖示進行思考回答(假設甲、乙兩組藥品反應前質量均為m前、反應后質量均為m后):
①甲組藥品反應前、后質量關系為:m前=m后,驗證了質量守恒,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②乙組藥品反應前、后質量關系為:m前>m后,請解釋原因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從燒杯中逸出,總質量減少,該實驗若試劑不變,應如何改進此裝置將燒杯改成密閉容器;
(2)圖A所示實驗可觀察到酚酞溶液現(xiàn)象為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該實驗中沒有涉及的性質是B(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B.氨分子有一定質量  C.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
(3)圖B所示實驗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關于該實驗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B、D、E(填字母).
A.實驗時紅磷一定要足量           
B.點燃紅磷前先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
C.紅磷熄滅后立刻打開彈簧夾       
D.最終進入瓶中水的體積約為氧氣的體積
E. 該實驗必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結合圖示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①的名稱是:集氣瓶.
(2)如果要收集比較干燥的氧氣,則選用C裝置收集;實驗室若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
(3)若采用高錳酸鉀選擇A和D裝置制取并收集氧氣,則對A裝置進行的改進是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還需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使導管阻塞.實驗結束時應先撤離導管再熄滅酒精燈,否則會導致水倒吸引起試管炸裂,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4)檢驗一瓶氧氣是否收滿的方法是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如木條復燃,則氣體已滿.
(5)某初三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在對氧氣性質進行探究時,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小李同學取一段鐵絲窗網上的細鐵絲,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氣中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結果沒有觀察到“火星四射”的現(xiàn)象.造成此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鐵絲表面的銹未打磨干凈(合理均可);另一同學用收集的氧氣做鐵絲燃燒實驗后發(fā)現(xiàn)集氣瓶底炸裂,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沒有在集氣瓶底放少量的水或細沙,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鐵+氧氣$\stackrel{點燃}{→}$四氧化三鐵,該反應所屬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
②從某網頁上查閱到如下信息: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需氧氣的最低體積分數(shù)應在30%~50%之間.為探究更加具體和準確的數(shù)據(jù),興趣小組的同學用排空氣法向集氣瓶中通入一定體積的氧氣,通入氧氣的體積占集氣瓶容積的體積分數(shù)和有關實驗現(xiàn)象如表表:
1號瓶
(收集34%的氧氣)
2號瓶
(收集35%的氧氣)
3號瓶
(收集36%的氧氣)
4號瓶
(收集37%的氧氣)

不復燃

不復燃,但很亮

很亮,復燃

立即復燃
這時,小張同學脫口而出:“氧氣約占36%時就是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最低體積分數(shù)”,而其他同學立即反對,理由是該瓶中還有體積為64%的空氣,空氣中也有氧氣,你認為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所需氧氣的最低體積分數(shù)為49%(實驗數(shù)據(jù)均取整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