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對分子,原子,離子的認識,正確的是( )
A.鎂原子的質(zhì)子數(shù)大于鎂離子的質(zhì)子數(shù)
B.原子的質(zhì)量幾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分子比原子大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所列各組物質(zhì)中,物質(zhì)之間較下圖箭頭方向,通過一步反應就能實現(xiàn)轉(zhuǎn)化的是( )
物質(zhì)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Cu | CuO | CuSO4 | Cu(OH)2 |
B | Na2CO3 | CaCO3 | CaO | Ca(OH)2 |
C | H2SO4 | Na2SO4 | BaSO4 | Ba(OH)2 |
D | CO2 | CaCO3 | H2O | O2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D四種物質(zhì)之間存在如下反應:A+B=C+D,(未注明反應條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反應不是化合反應也不是分解反應
B.該反應可能表示的是氧化反應
C.該反應不能表示實驗室制取氧氣
D.該反應可表示鎂在空氣中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設(shè)計了一套初中實驗室中常用的制取氣體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帶標號儀器的名稱①;
(2)若成功制取一瓶氣體,在加入藥品前,必先進行的操作是;
(3)若該組合裝置制取氧氣,則發(fā)生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已知實驗室可用鋅粒和稀硫酸制取氫氣,氫氣不與水反應且難溶于水,那么小明能否A、B制取一瓶氫氣(填“能或否”)
(5)小明根據(jù)教師指導制取某氣體X,然后瓶口朝下到放在桌面上,這種放置方式說明了氣體X具有的性質(zhì)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guān)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錳中加入過氧化氫溶液 | B.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鈉 | 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鹽酸 | D.將水通電電解一段時間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幾年我國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較為嚴重,主要原因是燃燒含硫量高的煤及機動車排放的尾氣. 【實驗目的】驗證煤中含有碳元素,檢驗是否含有硫元素
(1)【查閱資料】 ①已知煤完全燃燒后,其中的碳和硫元素基本都轉(zhuǎn)化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②二氧化碳與高錳酸鉀不反應.
③二氧化硫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由紫紅色變?yōu)闊o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其中X的化學式是: .
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樣,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Ca(OH)2═CaSO3↓+H2O.
(2)根據(jù)上述資料,甲、乙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
甲同學進行了如下圖所示A、B兩個實驗:
實驗現(xiàn)象為 A中稀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由此甲同學認為:煤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方案不合理,于是進行了如下圖所示實驗(夾持裝置略去):
【結(jié)論與反思】
(1 )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
(2 )上圖C裝置的作用是 .
(3 )要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現(xiàn)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習小組的同學做完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后,觀察到固體只有少量為紅色,
黑色成分含量較多,于是決定對木炭還原氧化銅后的固體成分進行探究。實驗操作
流程及現(xiàn)象如下:
(1)該學習小組由上述實驗及現(xiàn)象得出固體成分含銅、木炭和氧化銅的結(jié)論,你認為此結(jié)論(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 。
(2)步驟 ②包括溶解和兩步操作,共同使用到的儀器有和。
(3)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
(4)反應⑤的化學方程式為;其所屬基本反應類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臭氧屬于:①混合物 ②純凈物 ③化合物 ④氧化物 ⑤單質(zhì)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 D. 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