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為測定12g含雜質(zhì)的氧化鐵樣品中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利用稀硫酸和鋅粒制取氫氣,設計了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有關的實驗探究(提示:3H2+Fe2O32Fe+3H2O雜質(zhì)不參加反應,假定每步均完全反應或吸收).請回答有關問題:

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裝置
B
C
反應前質(zhì)量
86.3g
284.2g
反應后質(zhì)量
83.9g
286.9g
 
(1)請計算樣品中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步驟,計算結(jié)果精確到0.l%)
(2)該實驗還可測定組成水的各元素之間的質(zhì)量關系,請用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列式表示出水中氫、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不用化簡);若玻璃管中的氧化鐵沒有完全反應,則求得水中氫、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會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1)樣品中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66.7%。
(2)[(286.9g﹣284.2g)﹣(86.3g﹣83.9g)]:(86.3g﹣83.9g);不變。

解析試題分析:(1)C裝置為濃硫酸,吸收反應生成的水,故C裝置增加的重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質(zhì)量,然后根據(jù)化學方程式,根據(jù)水的質(zhì)量求出氧化鐵的質(zhì)量,然后計算出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
生成水的質(zhì)量為286.9g﹣284.2g=2.7g
設樣品中氧化鐵的質(zhì)量為X
3H2+Fe2O32Fe+3H2O
160           3×18
x             2.7g
    x=8g
則樣品中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66.7%
(2)根據(jù)B裝置中減少的質(zhì)量為氧元素的質(zhì)量,即86.3g﹣83.9g,又根據(jù)C裝置中增加的質(zhì)量為水的質(zhì)量,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水的質(zhì)量減去氧元素的質(zhì)量就是氫元素的質(zhì)量,即(286.9g﹣284.2g)﹣(86.3g﹣83.9g),故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286.9g﹣284.2g)﹣(86.3g﹣83.9g)】:(86.3g﹣83.9g);因為物質(zhì)的組成是一定的,水中氫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是一定的,故即使玻璃管中的氧化鐵沒有完全反應,水中氫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是不變的。
考點:本題考查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竹炭包(見圖)是一種集觀賞與空氣凈化為一體的產(chǎn)品。這種產(chǎn)品可對車內(nèi)及室內(nèi)空氣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氣體進行吸附。某課外小組對竹炭進行初步探究。

[提出問題]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與假設]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閱資料] ①新鮮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鮮紅變?yōu)榘导t。
②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化學反應。
[設計實驗]所用裝置如下圖所示。(A裝置的作用為吸收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實驗開始后,C裝置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
E裝置中新鮮的雞血變?yōu)榘导t色。
(2)小紅認為應在A、B裝置間,增加澄清石灰水,目的是                      。
(3)小明認為可以用下圖所示的裝置,替換原裝置中的E裝置,你認為            (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

[結(jié)論]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應用] 竹炭細密多孔,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關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正確的           。
A.可防癌抗衰老            B.蟲咬、灼傷可消炎止痛
C.可除去口中異味           D.可除衣領袖口等處的汗?jié)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室驗室開放日,小明、小佳、小華、小麗等同學來到實驗室,看到實驗桌上擺放著四瓶無標簽的試劑,分別是兩瓶固體和兩瓶液體,同學們決定對“固體與液體”之間的反應進行一系列探究.
(1)小明同學從一瓶固體和一瓶液體中各取少量試劑于試管中進行混合,立即產(chǎn)生了一種無色氣體,對氣體是何物質(zhì),同學們進行了大膽的猜想,小佳同學的
猜想可能是①    ;②    ;….
(2)我想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小佳同學猜想①是正確的,實驗設計如下:

實驗步驟
現(xiàn)象及結(jié)論
  
  
 
(3)小華想用如圖給定的收集裝置收集一瓶小佳同學猜想②中的氣體,則氣體由     (填a或b)端進入.

(4)小麗同學從另外兩瓶試劑中各取少量試劑于試管中,發(fā)現(xiàn)混合后,固體發(fā)生了變化,但無氣泡放出.同學們對加入試管中的固體和液體從不同的反應類型、物質(zhì)類別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
猜想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實驗室里某小組正在探究一個問題.根據(jù)設計方案,小英向試管中加入2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然后她又用滴管連續(xù)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
(1)他們探究的問題是  (填Ⅰ或Ⅱ)
Ⅰ.酚酞溶液遇酸、堿溶液能顯示不同顏色嗎?Ⅱ.酸和堿溶液能發(fā)生反應嗎?
(2)大家對小英得到的無色溶液繼續(xù)探究.
小斌認為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硫酸鈉,小亮認為溶質(zhì)有兩種,它們是                     
同學們根據(jù)以下兩種方案進行實驗后,一致認為小亮的觀點是正確的.請你補填下表的空缺.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方案一:取少許反應后的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 
                                  
                
                 
 
小亮的觀點正確
方案二:取少許反應后的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 
                                           
                      
 
(3)請你和全組同學一起分析以下問題.

①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1所示.從粒子的角度具體分析該反應能發(fā)生的原因是                                                   
②鋅和硫酸銅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2所示.從粒子的角度具體分析該變化是化學變化的原因是                                                         
③通過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學反應的微觀本質(zhì)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老師請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幫助他將失去標簽的碳酸鈉、稀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和氯化鈣溶液鑒別出來.重新貼好標簽.為了區(qū)分這五種溶液,將試劑瓶編號為A,B,C,D,E,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步驟一

B,C溶液呈現(xiàn)紅色
A,D,E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
 B,C溶液顯       
步驟二

 B,C溶液紅色均消失,
且C溶液中產(chǎn)生大量氣泡
 可確定B為
       溶液;A與C的反應通常
不用作實驗室制取氣體的
原因是
                       
步驟三
 
         
 E中無明顯現(xiàn)象,
D中的現(xiàn)象為
                 
 確定E為氯化鈉溶液,
則D溶液與所加試劑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某班化學實驗課進行酸堿鹽的性質(zhì)實驗。
【自制酸堿指示劑】
(1)取少量紫包菜和白菜葉剪碎后分別放在研缽中搗爛,加入酒精浸泡;用紗布將浸泡出的汁液擠出,分別裝好待用。
(2)取四支試管分別用NaOH溶液和稀鹽酸進行實驗,觀察到現(xiàn)象如圖,記錄如下:

 
 
NaOH溶液
 
稀鹽酸
 
蘋果汁
 
紫包菜汁液
 
①綠色
 
②紅色
 
紅色
 
白菜汁液
 
③無色
 
④淡黃色
 
淡黃色
 
 
你認為兩種汁液中,更適合做酸堿指示劑的是                               。
(3)再用蘋果汁進行相同實驗,現(xiàn)象記錄見上表.則蘋果汁溶液顯        性。
【酸堿鹽的性質(zhì)】
第一組學生進行CuSO4與NaOH溶液的反應,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第二組學生進行BaCl2與Na2CO3溶液的反應,反應的方程式為                          
從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微觀本質(zhì)上看,中和反應的實質(zhì)可以用下圖1表示,那么請在圖2虛框中將CuSO4與NaOH溶液的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補充完整。
【廢液再探究】
實驗結(jié)束后,兩組同學將全部的濁液集中倒進一個廢液缸中.化學興趣小組對濁液進行過濾,得到無色濾液,進一步探究無色濾液的成分。
【提出問題】濾液里溶質(zhì)除了NaCl外,還有什么物質(zhì)?
【提出猜想】猜想①:BaCl2;猜想②:Na2SO4;猜想③:NaOH;猜想④:BaCl2、NaOH;猜想:⑤Na2CO3、Na2SO4;猜想:⑥Na2SO4、NaOH;猜想:⑦Na2CO3、Na2SO4       。
【實驗探究】
(1)取樣,滴加紫包菜葉汁,顯綠色,小軍判斷一定含NaOH,小華不同意,理由是           。(2)取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無明顯現(xiàn)象,則猜想               一定不成立。
(3)為確定該濾液的組成,還需補充的實驗是:                               ,若觀察到白色沉淀,則該無色濾液的組成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以下是某研究小組探究影響反應速率部分因素的相關實驗數(shù)據(jù).

實驗序號
過氧化氫溶液濃度、%
過氧化氫溶液體積/ml
溫度/C
二氧化錳的用量/g
收集氧氣的體積/ml
反應所需的時間/s
1
5
1
20
0.1
4
16.74
2
15
1
20
0.1
4
6.04
3
30
5
35
 
2
49.21
4
30
5
55
 
2
10.76
 
(1)通過實驗①和②對比可知,化學反應速率與           有關;從實驗③和④對比可知,化學反應速率與溫度的關系是                            
(2)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是微觀粒子相互接觸、碰撞的結(jié)果,化學反應速率與微觀粒子的概率有關.試從微觀角度解釋“反應物濃度越大,化學反應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3)用一定量15%的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為了減小反應速率,可加適量的水稀釋,產(chǎn)生氧氣的總重量        (選填“減小”或“不變”或“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某班多個化學興趣小組,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zhì)時,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

(1)小明組反應后A中溶液呈紅色,則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酚酞除外)           ;小紅組做完A實驗后溶液呈無色,用微觀理論解釋變無色的反應的實質(zhì)                              
(2)小紅組做B實驗用于確認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實驗前K1、K2均處于關閉狀態(tài)).B實驗全過程的操作及現(xiàn)象                                               .請寫出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實驗結(jié)束后,小軍將以上同學做的A、B兩個實驗的廢液均倒入同一個大燒杯中,觀察到混合后的廢液呈紅色,由此產(chǎn)生疑問.
[提出問題]大燒杯的廢液中含有哪些溶質(zhì)?(酚酞除外)
[查閱資料]氯化鈣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實驗驗證]取一定量的廢液,逐滴加入氯化鈣溶液,如圖2為同學們根據(jù)部分實驗現(xiàn)象繪制的關系曲線.
[實驗結(jié)論]如果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只有沉淀產(chǎn)生,溶液仍然為紅色,則廢液中的溶質(zhì)為           ;
如果觀察到                 ,則廢液中的溶質(zhì)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乙炔(C2H2)氣體和氧氣反應能產(chǎn)生高溫火焰,工人師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屬。乙炔由碳化鈣(塊狀固體,化學式為CaC2)與水反應生成,同時生成一種白色固體。
【查閱資料】電石主要成分為碳化鈣(CaC2),它沒有可燃性。
【提出問題】白色固體是什么物質(zhì)?
【做出猜想】小明經(jīng)過思考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                   ;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據(jù)是                                                              。
【交流反思】經(jīng)過同學們交流討論,認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進行實驗】
(一)取少量白色固體放入試管中,滴加稀鹽酸,沒有觀察到                    ,證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體加入到水中,取上層清液,通入                           ,有白色渾濁出現(xiàn),證明猜想三成立。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結(jié)論:白色固體是Ca(OH)2。
【拓展應用】某市一輛滿載電石的貨車遇大雨引發(fā)熊熊大火,其中的可燃物是________,且該反應放出大量熱,使可燃物達到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通過上述實驗可知,電石在保存和運輸時的注意事項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