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07?宣武區(qū)一模)小明同學在用鹽酸中和澄清石灰水后,未探究鹽酸與澄清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應,他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已知:Ca(OH)2+CuSO4=CaSO4+Cu(OH)2↓(藍色)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再滴入硫酸銅溶液 若生成藍色沉淀 氫氧化鈣過量
若無明顯現(xiàn)象 恰好反應
試回答:(1)寫出鹽酸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HCl+Ca(OH)2=CaCl2+2H2O
2HCl+Ca(OH)2=CaCl2+2H2O

(2)小紅認為小明的設計方案還不能說明鹽酸和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應,她的理由是
若鹽酸過量,滴入硫酸銅溶液,也沒有明顯現(xiàn)象.
若鹽酸過量,滴入硫酸銅溶液,也沒有明顯現(xiàn)象.

(3)小紅同學認為要說明鹽酸與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應還需在小明實驗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她的實驗方案是: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4)小剛同學認為小明和小紅的方案復雜,他認為只要選擇碳酸鈉溶液即可證明,請你評析他的方案是否正確.(選①或②答題)
①若你認為小剛的方案正確,填空:寫出整個過程的化學方程式
方案不正確
方案不正確

②若你認為小剛的方案不正確,填空:寫出理由并設計一個確實比小明喝小紅方案更簡單的實驗方案.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與比色卡對比,即可判斷是否恰好完全反應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與比色卡對比,即可判斷是否恰好完全反應
分析:(1)鹽酸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
(2)根據(jù)鹽酸過量后,鹽酸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
(3)因為鹽酸過量后和硫酸銅溶液反應,也沒有明顯現(xiàn)象,可根據(jù)鹽酸的性質如和鐵粉反應放出氣體,進行檢驗.(4)可分析鹽酸和澄清石灰水反應后溶液的成分及碳酸鈉的性質和反應后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鹽酸和澄清石灰水混合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
故答案為:2HCl+Ca(OH)2=CaCl2+2H2O
(2)當鹽酸過量時,再加入硫酸銅溶液,沒有明顯現(xiàn)象發(fā)生;當恰好反應時,加入硫酸銅溶液也沒有明顯現(xiàn)象,所以不能證明是否恰好反應.
故答案為:若鹽酸過量,滴入硫酸銅溶液,也沒有明顯現(xiàn)象.
(3)因為鹽酸過量時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沒有明顯現(xiàn)象,所以需要進一步證明鹽酸是否過量,可以采用和鐵粉、指示劑反應進行檢驗.
故答案為:
取少量鐵粉于試管中,再滴加反應后的溶液 若產生氣泡,則鹽酸過量,
若無現(xiàn)象,則恰好反應
(4)鹽酸和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有白色沉淀生成,當澄清石灰水過量時,也可以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碳酸鈣沉淀,所以加入碳酸鈉溶液也不能證明是否恰好反應.
分析鹽酸和澄清石灰水反應后溶液的成分可知:若恰好反應,溶液呈中性,酸過量呈酸性,堿過量呈堿性.所以可利用酸堿指示劑或pH試紙進行檢驗.
故答案為:
理由:碳酸鈉不僅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還可與生成物氯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判斷堿是否過量.
方案: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與比色卡對比,即可判斷是否恰好完全反應.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要分析鹽酸和澄清石灰水反應后的三種情況下溶液的成分,然后根據(jù)物質的化學性質和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解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7?宣武區(qū)一模)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下列關于原子結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7?宣武區(qū)一模)沒有空氣,就沒有生機勃勃的地球.如圖給我們展示了空氣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7?宣武區(qū)一模)水在一定條件下表現(xiàn)出來的下列性質,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7?宣武區(qū)一模)欲除去下列物質中的雜質,所需藥品(括號中的物質)選擇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7?宣武區(qū)一模)某化學學習小組用15g石灰石樣品(雜質不溶于水且不與酸反應)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進行實驗探究.實驗裝置如下:

當A裝置中無氣體產生時測得B裝置的質量增加了4.9g;C裝置的質量沒發(fā)生變化且無明顯現(xiàn)象.請你回答:
(1)15g樣品最多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
4.4
4.4
g.
(2)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