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給試管中的物質(zhì)加熱,試管夾應(yīng)夾在試管的()
A.試管口B.中下部C.離試管口三分之一處D.正中間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家用剪刀的結(jié)構(gòu)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含有的金屬單質(zhì)是________(寫一種符號)。
(2)不用鋁制剪刀的原因是鋁的硬度較小,從中可以看出物質(zhì)的用途主要取決于物質(zhì)的________。
(3)寫出能直接表示鐵比銅活潑的化學反應(yīng)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zhì)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單質(zhì)順序排列的是( 。
A.氧化鐵、錳酸鉀、冰水混合物
B.海水、氯酸鉀、氫氣
C.純凈的空氣、二氧化錳、氧氣
D.硫酸銅、高錳酸鉀、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請寫出下列微粒的化學符號。
(1)鈣原子_________;
(2)3個氧分子_________;
(3)銨根離子________;
(4)天然氣的主要成分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年12月8日至10日,我市出現(xiàn)了嚴重的霧霾天氣,對人體健康不利。下列情況會引起大氣污染的是
①太陽能供熱
②火力發(fā)電
③工廠廢氣的排放
④植物光合作用
⑤燃放鞭炮
⑥汽車尾氣的排放
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學生2015年10月6日購買的口香糖的標簽,標簽上標有口香糖的主要成分為木糖醇(化學式C5H12O5)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木糖醇中碳、氫原子個數(shù)比為;
(2)木糖醇中碳、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3)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計算結(jié)果精確到0.1%);
(4)10g木糖醇中含氧元素的質(zhì)量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下列事實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 事實 | 解釋 |
A | 體溫計中的水銀熱脹冷縮 | 原子的體積受熱變大,遇冷變小 |
B | 一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 | 分子很小 |
C | 走進花圃,聞到花香 | 分子是不斷運動 |
D | 炎熱的夏天晾曬的農(nóng)服干得快 | 夏天溫度高,分子間間隔變大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蔗糖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物質(zhì),某興趣小組對“蔗糖的組成”進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組同學認為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葡萄糖和氧氣,葡萄糖進一步轉(zhuǎn)化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實驗探究】方案一:小明將蔗糖在氧氣中燃燒,檢驗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結(jié)論“蔗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你認為小明的方案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小剛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開始先通入一會兒氮氣,然后關(guān)閉彈簧夾,點燃酒精燈給蔗糖加強熱。
(1)觀察到小燒杯中_______________,說明蔗糖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
(2)觀察到硬質(zhì)玻璃管中殘留有黑色固體,他猜測該黑色固體是單質(zhì)碳,并繼續(xù)利用如圖裝置,另選試劑進行了驗證單質(zhì)碳的實驗。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如表,請你將表格補充完整:
實驗過程 | 實驗現(xiàn)象 |
向小燒杯中加入適量__________(填試劑名稱),往硬質(zhì)玻璃管通入氧氣,點燃酒精燈 | ①硬質(zhì)玻璃管中的黑色固體劇烈燃燒,發(fā)出_______________,放熱; ②燒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寫出上述黑色固體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jié)論】蔗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拓展交流】方案二中,先通入一會兒氮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