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實驗室中利用CO還原氧化銅的到銅.①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利用方程式計算理論上需要一氧化碳的質量是多少克?其物質的量又是多少?
②實驗后,理論上雙通管的質量會減少1.6g,而實際實驗操作中,測得減少的質量往往要比該數(shù)值小,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生成的單質銅可能部分被氧化.

分析 根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CO+CuO$\frac{\underline{\;\;△\;\;}}{\;}$Cu+CO2,由氧化銅的質量8g可計算參加反應的CO氣體的質量,結合實驗操作,判斷消耗氣體CO的質量和生成銅的質量即可解答.

解答 解:(1)設參加反應的CO質量為x,生成銅的質量為y,
CO+CuO$\frac{\underline{\;\;△\;\;}}{\;}$Cu+CO2
28  80    64 
x   8g    y
$\frac{28}{x}=\frac{80}{8g}$
x=2.8g
$\frac{2.8g}{2.8g/mol}$=0.1g
$\frac{80}{8g}=\frac{64}{y}$
y=6.4g
雙通管的質量會減少8g-6.4g=1.6g;
由于操作不當,生成的單質銅可能部分被氧化故造成測得減少的質量往往要比該數(shù)值。
答:①實驗過程中消耗的一氧化碳氣體的質量2.8g.其物質的量是0.1mol.
②1.6g;生成的單質銅可能部分被氧化.

點評 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表示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關系,由反應中某一物質的質量可計算反應中其它物質的質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寫出下列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①高錳酸鉀受熱分解: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②過氧化氫制取氧氣: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
③用固體混合物制取氧氣:氯酸鉀$→_{加熱}^{二氧化錳}$氯化鉀+氧氣
④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碳+氧氣$\stackrel{點燃}{→}$二氧化碳
⑤紅磷與氧氣反應:磷+氧氣$\stackrel{點燃}{→}$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除去如表所示物質中的雜質,所選試劑及操作均正確的是( 。
物質雜質除去雜質的方法
ACuO固體碳粉在氧氣流中充分加熱固體混合物
BKC1溶液KOH加適量的氯化鎂,充分反應后過濾
CCO2氣體HCl氣體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DNaCl溶液Na2CO3加入適量稀硫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已知金屬M能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實驗中將一定質量的金屬M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查找資料與實驗過程中獲得的數(shù)據有(1)金屬M原子量為x,其它原子量也已知;(2)反應前硫酸溶液的質量;(3)金屬的質量;(4)反應后得到的溶液質量;(5)反應前硫酸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若要求的金屬M在反應中的化合價,所用到的一組數(shù)據可以是( 。
A.(1)(2)(3)(4)B.(2)(3)(4)(5)C.(1)(2)(3)(5)D.(1)(3)(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中國“青蒿素之母”女藥學家屠呦呦榮獲2015年諾貝爾學獎,青蒿素是從草本植物青嵩總提取出的一種抗瘧藥物,是我國唯一被世界承認的原創(chuàng)新藥,其化學式為C15H22O5,下列有關青蒿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青蒿素屬于氧化物B.青蒿素由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組成
C.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D.1個青蒿素分子中含有22個氫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2015年底,我國很多城市PM2.5爆表,空氣質量問題愈發(fā)嚴重,很多市民都從商場購買了空氣凈化器以應對霧霾,它是由活性炭層、負氧離子發(fā)生器等7層組合而成.如圖是某品牌空氣凈化器結構圖,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含有機合成材料的是①(填序號,一個即可).
(2)機身使用的是鋁合金,與鐵相比的優(yōu)點是耐腐蝕,不易生銹(答一點即可),請用一個化學方程式表示金屬鋁、鐵活動性順序2Al+3FeSO4=3Fe+Al2(SO43
(3)上述活性炭層有效的除去了空氣中的PM2.5和甲醛等有毒有害氣體,利用其吸附性質.
(4)空氣凈化器的使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若想從根本撒花姑娘減少霧霾,你認為可采取的措施有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減少私家車(答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用化學方程式解釋下列有關問題
(1)工廠用一氧化碳還原赤鐵礦石來煉鐵
(2)乙醇(C2H5OH)被用作酒精燈,火鍋,汽車等的燃料
(3)小蘇打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時溶液溫度的變化情況”,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配置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50g.
(1)計算,需稱取氫氧化鈉的質量為5g.
(2)配置該溶液所需要的儀器有:燒杯、量筒、膠頭滴管和玻璃棒(寫儀器名稱).
實驗二:在一定體積的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10%的鹽酸(室溫下),反應中溶液溫度的變化如下:
(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
(2)表中△t1的值為0.
(3)試繪出溶液溫度變化與加入鹽酸體積之間的關系圖.
(4)根據所繪曲線分析,加入鹽酸的體積在0~10mL時,溶液溫度變化的趨勢及其原因是隨著中和反應的進行,由于反應放熱,溶液溫度上升.
注意:若答對下列問題將獎勵4分,但化學試卷總分不超過60分.
(5)其他條件不變,若改用20%的鹽酸進行滴加,結合對上述曲線的分析,大膽猜想新曲線最高點的位置(不考慮溶液密度和比熱容的變化及熱量散失等影響因素).
①橫坐標及猜想理由:5,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放出熱量的最大值與原實驗相同,此時所需20%的鹽酸的體積是原來的二分之一;
②縱坐標及猜想理由:大于18.2的值,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放出熱量的最大值與原實驗相同,此時實驗總質量比原實驗小,所以△t最大值大于18.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