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8分)竹子是“有節(jié)、中空、四季常綠”的植物。同學們對竹子中的氣體成分展開了探究,測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氣體。
小華提出:將一節(jié)竹子浸沒在水中,在竹子上鉆孔,用排水法收集氣體。
小剛提出:可用注射器從竹子中抽取氣體。
大家認為兩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為A、B兩組,在相同的條件下,A組采用小華的取氣方法,B組采用小剛的取氣方法,分別完成下面的實驗。
(2)檢驗氣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氣體。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jié)論及解釋 |
向所取氣體中加入 |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3)測定氧氣含量。
【查閱資料】紅磷的著火點為240 ℃,白磷的著火點為40 ℃。
【設計實驗】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來測定氧氣含量。
【進行實驗】按上述兩個方案進行多次實驗。
【反思與評價】
a.實驗中磷的量應為足量,原因是 。
b.兩個方案的實驗測定結(jié)果不同,測定結(jié)果比較準確的是方案 ,原因是 。
c.經(jīng)過A、B兩組同學的實驗,A組測得的竹子中含氧量總是大于B組的,你認為原因是 。
【答案】(2)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O2 +Ca(OH)2 ==CaCO3↓+ H20
(3)a、充分消耗集氣瓶中的氧氣
b、方案二可以避免紅磷在空氣中點燃后再放入集氣瓶中而導致的瓶內(nèi)空氣受熱排出而形成的誤差
c、A組采用排水法收集氣體,使得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解析】
試題分析:(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檢驗氣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氣體,實驗步驟:向所取氣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有關(guān)的化學方程式:
CO2 +Ca(OH)2 ==CaCO3↓+ H20
(3)a、實驗中磷的量應為足量,原因是充分消耗集氣瓶中的氧氣,這樣使測量結(jié)果更準確
b、兩個方案的實驗測定結(jié)果不同,測定結(jié)果比較準確的是方案二,原因是方案二可以避免紅磷在空氣中點燃后再放入集氣瓶中而導致的瓶內(nèi)空氣受熱排出而形成的誤差
c、經(jīng)過A、B兩組同學的實驗,A組測得的竹子中含氧量總是大于B組的,你認為原因是:A組采用排水法收集氣體,使得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使得總的氣體量減少了,故含量偏大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文字表示下列符合要求的反應式,并指出反應的基本類型(“化合”或“分解”):
(1)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 , 反應;
(2)將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制氧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
(3)甲烷(CH4)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實驗室中有甲、乙兩瓶過氧化氫溶液,均標有“10%”字樣。相同條件下,用這兩瓶過氧化氫溶液制取150mL氧氣,所用時間明顯不同。對此,同學們進行如下探究。
【猜想】兩瓶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不同
【進行實驗】
序號 | 實驗裝置 | 主要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 驗 1 | 向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甲、乙兩瓶中的過氧化氫溶液,對比觀察 | 兩支試管中均有細微的氣泡產(chǎn)生 | |
實 驗 2 | 將兩個相同的蠟燭分別點燃后放入兩個燒杯中,然后分別向兩個燒杯中加入等量的甲、乙兩瓶中的過氧化氫溶液,再向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錳固體 | 兩燒杯內(nèi)液體中均產(chǎn)生氣泡、有白霧,兩燒杯內(nèi)蠟燭均繼續(xù)燃燒,但加入甲瓶溶液的燒杯中,蠟燭燃燒得更明亮 | |
實 驗 3 | 向裝有等量二氧化錳的兩個錐形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甲、乙兩瓶中的過氧化氫溶液 | 兩錐形瓶內(nèi)液體中均產(chǎn)生氣泡、有白霧,同時有現(xiàn)象①出現(xiàn) |
【實驗結(jié)論】
甲瓶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大于乙瓶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分析與解釋】
(1)實驗2和實驗3中,均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實驗2中,影響蠟燭燃燒明亮程度的因素是 。
(3)實驗3中,現(xiàn)象①為 。
【反思與評價】
(1)實驗1未觀察到現(xiàn)象明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實驗2和實驗3分別應用了化學科學研究中兩種重要的方法,它們是_____和_____。
(3)通過以上實驗得到如下啟示: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有 ;欲使燃著的物質(zhì)燃燒更旺,可采用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請結(jié)合圖示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標號儀器名稱:a , b_____。
(2)用高錳酸鉀固體制氧氣,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填“A”、“B”或“C”),裝入藥品前應先進行的操作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如用裝置D收集氧氣,當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時,開始收集。
(3)實驗室制取H2時,如選用C裝置,與B裝置相比其優(yōu)點是 ,如用F裝置收集H2,則氣體應從 端通入(填“c”或“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實驗設計、現(xiàn)象和結(jié)論均正確的是( )
選項 | 實驗設計 | 現(xiàn)象 | 結(jié)論(金屬的活動性) |
A | 將鋁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 | 無現(xiàn)象 | Cu>Al |
B | 分別將相同形狀的鎂條和鋁條點燃,并放入盛氧氣的集氣瓶中 | 鎂條燃燒得更劇烈 | Mg>Al |
C | 分別將鋅粉與鐵絲放入相同濃度的稀鹽酸中 | 鋅粉產(chǎn)生氣泡的速率比鐵絲快 | Zn>Fe |
D | 分別將鐵絲與銅絲放入相同濃度的稀鹽酸中 | 鐵絲表面產(chǎn) 生氣泡,銅絲無現(xiàn)象 | Fe>Cu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科技節(jié)活動中,化學實驗小組做了如下實驗,請回答以下問題。
(1)圖A所示實驗可觀察到“鐵樹”上浸有無色酚酞試液的棉團由白色變?yōu)?/span> 色,該實驗中沒有涉及的性質(zhì)是 (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B.氨分子有一定質(zhì)量 C.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
(2)圖C所示實驗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圖C所示實驗中,當通過導管向熱水中通入氧氣時,白磷在水下燃燒,該實驗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為:①可燃物;②達到燃燒所需要的 ;③ 。
(4)圖D所示實驗觀察到紫色小花變?yōu)榧t色,小花變紅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9分)實驗課上,同學們利用下列裝置進行氣體制備的學習.
請你用已學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儀器a的名稱是 ;儀器b的名稱是 。
(2)在實驗室里常用稀鹽酸和塊狀大理石在裝置A中反應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粉末狀大理石的原因是 ,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實驗室用加熱無水乙酸鈉固體和氫氧化鈉固體制取甲烷氣體.在通常情況下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F(xiàn)實驗室要制取較純凈的甲烷應選用的發(fā)生和收集裝置是
(填字母編號)。
(4)若用裝置D制取氧氣,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若直接使用下圖所示裝置收集O2,應由 口進入(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0分)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們應該了解有關(guān)水的一些知識。請你回答:
(1)根據(jù)下圖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回答問題:
①與氣體a相連的A極是電源的___極(填“正”或“負”,下同),與氣體b相連的B極是電源的____極。
②正極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負極產(chǎn)生的氣體能夠____________。
③寫出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 __ _______,該反應所屬的基本類型為_ ____反應;這個反應說明水是由_ ___和___ _組成的。
(2)硬水給生活和生產(chǎn)帶來很多麻煩,生活中常用 來區(qū)分硬水和軟水。生活中用 的方法將硬水軟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水是最普通、最常見的物質(zhì)之一。
(1)將渾濁的河水用下圖所示的簡易凈水器進行凈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用此裝置凈化后得到的水屬于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電解水實驗可證明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用自來水洗衣服時,肥皂不易起泡沫且產(chǎn)生浮渣,說明該自來水是 (填“硬水”或“軟水”)。
(4)某同學用下圖裝置進行超氧化鉀(KO2)與水反應的實驗。
①補全化學方程式:4KO2+2H2O = 4 +3O2↑
②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燒杯內(nèi)導管口有氣泡冒出,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